郝春涛
- 作品数:24 被引量:21H指数:3
- 供职机构:山西大同大学文史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山西省哲学社会科学“十一五”规划课题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山西省高等学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文化科学文学历史地理艺术更多>>
- “被遗忘者”的边缘化生存——读王祥夫小说
- 2011年
- 王祥夫的小说中,有许多海德格尔所言的“存在的被遗忘者”,他们生存于城市或乡村的边缘,几乎自生自灭着,这些人物,有的在困境中坚守,挣扎出一片自己的天地;有的却被荒诞的力量所吞噬,成为新的“被遗忘者”。一直倾心于“底层关注”的山西作家王祥夫,以他怜悯温情的笔墨,细致地刻镂出这一群体独有的生存状态。
- 郝春涛
- 关键词:遗忘小说边缘化荒诞
- 断裂与缺失:王祥夫小说“叙事空洞”策略探析被引量:1
- 2020年
- 王祥夫小说善于利用断裂与缺失即“叙事空洞”来牵引读者。所谓“叙事空洞”是由于某一关键事件缺失引发的累积性结果,读者在参与情节构建过程中,对这种累积性结果的推测产生快感,由此营造一种欲罢不能的艺术欣赏经验,这种“叙事空洞”也是构建王祥夫小说艺术张力的主要动力源。
- 郝春涛郭剑卿
- 关键词:语义链断点
- 生命关怀与人性烛照——王祥夫小说的动物叙事意蕴
- 2023年
- “动物叙事”通过与动物相关的叙事,加深对社会、人性、精神文化等更深层面上的探求。王祥夫的小说运用“动物之镜”,呈现人与动物的生存状态,观照复杂多变的人性,映现传统自然家园的衰落。无论是对生命存在价值及意义的探讨,还是对复杂人性的探究,或是对生态问题的关注,都传达了浓厚的生命意识与人文关怀,从而使作品表现出独特的审美意蕴。
- 钟琦郝春涛
- 关键词:动物叙事人文关怀
- “共生”与“转换”:云冈石窟媒介的信息补偿途径
- 2013年
- 位于山西省大同市以西16公里处的武周山南麓的云冈石窟,是由五十几个洞窟及佛龛、雕塑、摩崖、碑铭、木构建筑及壁画组成的石窟群。其蕴藏的各类文化信息,已有学者进行了多方解读。本文将石雕视作“媒介”,意在分析这一媒介在传递信息方面的长处与短板,在文化与旅游联姻、艺术与经济结伴的今天,如何才能实现云冈文化的广泛传播。
- 郝春涛
- 关键词:媒介文化信息木构建筑传递信息
- 从“仆人”到“流浪者”──新时期小说的重构与失落
- 1999年
- 郝春涛季春贤
- 关键词:新时期小说新写实主义先锋派小说先锋小说《中国当代文学作品选》
- 云冈石窟佛经故事的艺术传播方式被引量:1
- 2010年
- 云冈石窟雕刻是将佛经故事以石刻的形式表现出来的经典作品,在石窟中占有重要位置。本文拟从艺术传播学的角度,对其传播技巧和传播方法进行新视域的研究。
- 郝春涛
- 关键词:移植法
- “载道”视阈下的封闭心态——新时期马烽、孙谦电影剧本的叙事学解读被引量:3
- 2010年
- 上世纪70年代末至80年代中期,山西作家马烽、孙谦编剧的电影《泪痕》、《黄土坡的婆姨们》等曾在社会上引起广泛的轰动效应,在以农村为叙事中心到以"欲望都市"为叙事背景转化的过渡期电影中,他们的作品既体现了一定的时代特色,又传承着"文以载道"的思想。
- 郝春涛
- 关键词:文以载道线性叙事
- 大同文化的“链接式”传播研究
- 2023年
- 大同有着深沉厚重的历史文化,单纯的任一符号都无法概括其文化的全部,可用文化宣传口号“和合大同”作为“扇钉”,打开大同文化传播的链接点,以大数据和人工智能为“扇骨”,把各种地方文化(扇面)以虚拟场景再现的形态,辅以故事修辞叙事,以此实现大同地方文化的大面积有效传播。
- 郝春涛
- 融媒体时代地方新闻院校转型策略被引量:3
- 2019年
- 地方新闻院校承担着为地方培养新闻传播人才的使命。在融媒体时代,这些高校应用性转型的起始点和落足点应是融媒体人才的培养。具体实施时,第一、二学年,打破学科壁垒的优质课程组合,能够奠定学生宽厚的学识基础;第三学年的专业集成化实践,可强化学生的融媒体意识;而第四学年跨越校企界限的专业化培养,则完成了理论与实践的完美结合。这种2+1+1的模式可以为地方新闻院校的转型提供借鉴。
- 郝春涛李春燕
- 关键词:融媒体计划行为理论
- 权力、伪道德与底层群体的精神苦难——对王祥夫小说的一种解读被引量:3
- 2012年
- 一直致力于"底层写作"的山西作家王祥夫,总是把关注的目光投注在底层群众身上。与一般大苦大悲、凄迷绝望的"底层经验"不同的是,他的小说不是简单表现底层群体为温饱而苦苦挣扎的物质化生存状态,而更专注于他们遭受的精神盘剥与尊严践踏上,由此表现其外在于物质困窘的"精神苦难"。一、权力与利益的合力践踏底层人尊严王祥夫的小说集《愤怒的苹果》中的作品,
- 郝春涛
- 关键词:小说集权力道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