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郑玲

作品数:57 被引量:116H指数:6
供职机构: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福建省自然科学基金福建省教育厅科技项目福建省科技厅资助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42篇期刊文章
  • 13篇会议论文
  • 2篇科技成果

领域

  • 53篇医药卫生

主题

  • 13篇细胞
  • 12篇狼疮
  • 12篇红斑
  • 12篇红斑狼疮
  • 11篇系统性红斑
  • 11篇系统性红斑狼...
  • 11篇风湿
  • 10篇类风湿
  • 10篇关节炎
  • 9篇血清
  • 7篇类风湿关节炎
  • 7篇风湿关节炎
  • 6篇系统性红斑狼...
  • 6篇红斑狼疮患者
  • 6篇风湿性
  • 5篇综合征
  • 5篇淋巴
  • 5篇抗体
  • 4篇淋巴瘤
  • 4篇免疫

机构

  • 57篇福建医科大学
  • 1篇南京军区福州...
  • 1篇厦门大学
  • 1篇广西医科大学...

作者

  • 57篇郑玲
  • 38篇叶德富
  • 33篇陈君敏
  • 23篇康日辉
  • 22篇芮红兵
  • 20篇林珺芳
  • 19篇薛原
  • 18篇卓光生
  • 12篇朱月永
  • 10篇黄子洲
  • 6篇郑擎
  • 6篇薜原
  • 4篇陈树强
  • 4篇曾志勇
  • 4篇张胜利
  • 3篇曾晓虹
  • 3篇陈静
  • 3篇郑晓强
  • 3篇杨芳
  • 2篇缪蔚冰

传媒

  • 7篇福建医科大学...
  • 4篇福建医药杂志
  • 4篇中华医学会全...
  • 3篇中华血液学杂...
  • 3篇中国实验血液...
  • 2篇中国老年学杂...
  • 2篇中国免疫学杂...
  • 2篇临床血液学杂...
  • 2篇实用癌症杂志
  • 2篇中华风湿病学...
  • 1篇中国临床药理...
  • 1篇中国骨质疏松...
  • 1篇中国肿瘤生物...
  • 1篇医学综述
  • 1篇临床荟萃
  • 1篇中国现代医学...
  • 1篇医学理论与实...
  • 1篇中国综合临床
  • 1篇风湿病学杂志
  • 1篇基础医学与临...

年份

  • 1篇2020
  • 1篇2017
  • 4篇2016
  • 3篇2015
  • 4篇2014
  • 1篇2013
  • 1篇2012
  • 2篇2011
  • 2篇2010
  • 3篇2009
  • 5篇2007
  • 2篇2005
  • 4篇2004
  • 7篇2003
  • 4篇2002
  • 2篇2001
  • 1篇2000
  • 3篇1999
  • 5篇1998
  • 2篇1997
57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CHOP+美罗华方案治疗B细胞非霍奇金淋巴瘤6例临床观察被引量:3
2007年
目的观察CHOP+美罗华初治和复治B细胞非霍奇金淋巴瘤的疗效。方法6例患者均经病理组织学证实为CD20阳性的B细胞非霍奇金淋巴瘤。2例为初治者,4例为复发难治者,CHOP按标准方案,共6~8疗程。美罗华375mg/m^2,静脉滴注,1次/周,共4周为1疗程。结果完全缓解4例,部分缓解1例,无效1例,有效率为83%。随访时间2~6年,除1例无效死亡,其余保持完全缓解或部分缓解。结论美罗华对CD20阳性的B细胞非霍奇金淋巴瘤疗效肯定,尤其在清除微小残余病灶、减少复发方面疗效显著。
郑玲陈君敏叶德富卓光生康日辉
关键词:美罗华淋巴瘤
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血清载脂蛋白-1/Fas的变化
1998年
细胞程序性死亡(programmedceldeath,PCD)或凋亡是维持机体自身稳定的重要负调节机制,凋亡的失控可导致自身免疫性疾病如系统性红斑狼疮(SLE)的发生[1],而血清载脂蛋白(Apo)-1/Fas与细胞凋亡相关密切。笔者检测51例SLE...
朱月永叶德富黄子洲郑玲
关键词:系统性红斑狼疮
多发性肌炎与皮肌炎的超微结构观察
目的:采用电子显微镜观察多发性肌炎与皮肌炎病变肌肉的超微结构。方法:18例多发性肌炎/皮肌炎患者,均为本院就诊患者,其中男6例,女12例,年龄22-45岁,平均年龄33岁。入院时均有肢体肌肉无力、肌肉疼痛及触压痛,4例有...
芮红兵叶德富卓光生陈君敏薜原郑玲朱月永康日辉林珺芳
文献传递
强直性脊柱炎患者血清IFN一百的变化被引量:2
1999年
为探讨免疫调节异常在强直性脊柱炎(AS)发病机制中所起的作用,采用酶联免疫法(ELISA)检测35例AS患者的血清IFN—γ百含量,并以30例健康体检者为正常对照。结果显示AS患者血清IFN—γ(33.16±12.23pg/mL)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55.16±30.75pg/mL),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提示T淋巴细胞功能异常可能参与AS的发病过程。
朱月永叶德富黄子洲郑玲薛原
关键词:血清强直性脊柱炎
白血病患者PICC置管后非计划性换药的原因与护理措施分析被引量:1
2013年
目的:探讨白血病患者PICC置管后非计划性换药的原因及护理对策。方法:选取笔者所在医院60例白血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析所有患者在置管后非计划性换药的原因,并进行临床护理,观察临床疗效。结果:所有患者均经相应的护理后,病情均得到有效地稳定。结论:应不断加强培训护士的专业知识及操作能力,以及不断加强患者的健康教育,从而有效降低非计划性换药的发生率。
郑玲
关键词:白血病PICC护理
以四肢远端动脉闭塞为首发症状的高嗜酸粒细胞综合征二例
2009年
例1,男性,29岁。以“双手指痛、苍白、变冷,左趾麻、痛半年”入院。人院前半年出现左手指遇冷后疼痛、苍白,以右手明显,并感左趾麻及疼痛无力,以拇趾明显。外院查血常规发现WBC14×10^9/L,嗜酸粒细胞占0.25,给予泼尼松治疗,不规则服药,症状逐渐加重,致左足行走困难。患者既往无哮喘史,无寄生虫感染史,有吸烟史10余年。查体发现双手指冷,右手第2、4指远端紫绀,左趾冷,左足下垂,左拇趾背侧感觉障碍。双手腋动脉、肱动脉搏动正常,右桡动脉搏动减弱,双侧股动脉、胭动脉搏动正常,左足背动脉搏动消失。血常规检查:WBC21×10^9/L,嗜酸粒细胞占0.48,抗核抗体(ANA)、抗可提取性核抗原(ENA)抗体、抗双链DNA抗体、抗中性粒细胞胞质抗体(ANCA)、抗心膦脂抗体均阴性,血清IgE、补体正常,乙型肝炎表面抗原阴性,多次粪便检查寄生虫及虫卵阴性;
芮红兵林珺芳陈君敏薜原郑玲康日辉叶德富
关键词:高嗜酸粒细胞综合征首发症状动脉闭塞远端足背动脉搏动抗双链DNA抗体
合并噬血细胞综合征对非霍奇金淋巴瘤患者的临床预后影响及影响因素分析被引量:11
2017年
目的:研究合并噬血细胞综合征对非霍奇金淋巴瘤患者临床预后的影响并分析其影响因素。方法:选取本院90例非霍奇金淋巴瘤患者,其中未伴有噬血细胞综合征者为A组(61例),而伴有噬血细胞综合征者为B组(29例);通过Kaplan-Meier方法进行生存分析;应用Cox回归模型对相关影响因素进行单因素及多因素分析。结果:B组多因发热而发病,其中89.66%(26/29)患者骨髓样本中发现有噬血细胞;B组总胆红素、甘油三酯、血清铁蛋白、血清可溶性CD25、乳酸脱氢酶水平及EBV-DNA拷贝数明显高于A组(P<0.05),且体能状态较差、分期较迟、病情较重,整体预后低于A组。伴有噬血细胞综合征、治疗后病情未充分改善及EBV感染是非霍奇金淋巴瘤患者预后较差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非霍奇金淋巴瘤患者伴有噬血细胞综合征会加重病情,对临床预后有较大影响,而伴有噬血细胞综合症患者,其治疗效果不佳,EBV感染是影响NHL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
林珺芳曾志勇杨阿碰郑玲陈君敏
关键词:非霍奇金淋巴瘤噬血细胞综合征临床预后影响因素
DNA免疫吸附联合糖皮质激素、环磷酰胺对老年系统性红斑狼疮肾炎患者免疫功能及肾功能的影响被引量:20
2015年
目的研究DNA免疫吸附联合糖皮质激素、环磷酰胺对老年系统性红斑狼疮(SLE)肾炎患者免疫功能及肾功能的影响。方法 34例SLE肾炎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7例,观察组接受DNA免疫吸附联合糖皮质激素、环磷酰胺治疗,对照组接受糖皮质激素、环磷酰胺治疗,比较两组免疫功能指标、肾功能指标及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肌酐(Scr)、尿素氮(BUN)、24 h尿蛋白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血清中IgA、IgG、IgM含量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补体C3和C4含量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DNA免疫吸附联合糖皮质激素、环磷酰胺有助于改善SLE肾炎患者肾功能,调节免疫功能,提高治疗效果。
郑擎周莉明黄宇郑玲陈树强
关键词:免疫吸附免疫功能肾功能
福建籍汉族类风湿关节炎患者HLA-DR4基因型鉴定及其临床相关性
目的:探讨人类白细胞分化抗原(HLA)-DR4等位基因与福建籍汉族类风湿关节炎(RA)易感性及对病情和预后估计的意义。方法:用聚合酶链反应-序列特性引物基因扩增法(PCR-SSP)对98例RA和100 名正常人进行HLA...
张胜利叶德富郑玲芮红兵
文献传递
伴抗心磷脂抗体阳性的SLE患者外周血CD1c和CD1d表达增高被引量:1
2014年
系统性红斑狼疮(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SLE)患者机体能产生多种抗非肽类自身抗体,如抗双链DNA(antidsDNA autoantibody)抗体及抗心磷脂抗体(anti-cardiolipin antibody,ACA)).ACA在约60%的SLE患者中高表达,与动静脉栓塞、血小板减少及狼疮抗凝因子(lupus anticoagulant,LA))显著相关.作为抗原递呈分子,CD1c和CD1d分子在SLE自身非肽类抗体的发生发展中可能发挥着重要作用.本实验对伴ACA阳性的SLE患者外周血CD1c及CD1d的表达及相关细胞因子进行了研究.
芮红兵郑玲康日辉林珺芳郑晓强
关键词:抗心磷脂抗体阳性SLE患者外周血ERYTHEMATOSUS系统性红斑狼疮
共6页<123456>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