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毓芳
- 作品数:89 被引量:277H指数:10
- 供职机构:上海市公共卫生临床中心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科技重大专项艾滋病和病毒性肝炎等重大传染病防治专项上海申康医院发展中心市级医院临床管理优化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农业科学更多>>
- 686例艾滋病首诊患者梅毒和肝炎病毒的感染率
- 目的 了解AIDS患者合并梅毒、HBV和HCV的感染率.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9年9月至2012年3月在上海市公共卫生临床中心首次就诊的686例AIDS患者,采集临床资料,以甲苯胺红不加热血清试验(TRUST)、梅毒螺旋...
- 王珍燕郑毓芳刘莉张仁芳沈银忠卢洪洲
- 上海地区艾滋病患者初始一线抗反转录病毒治疗药物更换原因的比较研究被引量:10
- 2012年
- 目的对上海地区接受国家免费抗病毒初始治疗艾滋病患者各种治疗药物更换的时间、原因及例次频率进行研究,从而比较各种药物的耐受性的差异。方法回顾性分析1 154例接受抗反转录病毒治疗(ART)艾滋病患者初始治疗方案中每种药物在开始使用后的不同时间段内被更换的最常见原因以及发生更换的例次频率。结果启动ART后的3个月内更换治疗药物的原因以奈韦拉平(NVP)导致的严重皮疹、依非韦伦(EFV)导致的严重皮疹和齐多夫定(AZT)导致的中性粒细胞(ANC)<0.75×109/L为主。随着治疗时间的延长因AZT导致的严重贫血、NVP导致的肝毒性更换药物的患者增多。治疗超过1年后患者更换药物的原因多集中于司他夫定(d4T)所致的外周神经损害、脂肪萎缩、血脂异常以及发生治疗失败。因各种原因更换药物共352例次,其中严重的药物不良反应为302例次(26.17%),治疗失败为50例次(4.33%)。d4T治疗满1年后因血脂异常、脂肪萎缩及治疗失败发生更换药物的例次频率逐渐增加;AZT的更换原因主要为重度骨髓抑制,发生的时间主要集中在开始ART后的6个月内;EFV更换的例次较少;NVP更换主要原因为严重皮疹和3级以上肝毒性,在开始治疗后的1个月内发生频率较高。结论在ART过程中,患者接受治疗的时间长短不同,发生的药物不良反应也不相同。部分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的时间范围较大。不良反应仍是影响患者依从性、抗病毒疗效的主要原因。
- 郑毓芳刘莉张仁芳沈银忠齐唐凯王江蓉卢洪洲
- 关键词:抗反转录病毒治疗
- 血友病合并HIV/HCV感染者52例高效抗反转录病毒疗效分析被引量:2
- 2007年
- 目的探讨血友病合并人免疫缺陷病毒(HIV)/丙型肝炎病毒(HCV)感染者高效抗反转录病毒治疗(HAART)方案[司他夫定(d4T)+拉米夫定(3TC)+依非韦仑(EFV)]的疗效。方法观察52例合并HIV/HCV感染的血友病患者在接受“d4T+3TC+EFV”抗HIV治疗后CD4T淋巴细胞计数、HIV RNA载量的变化情况及药物的不良反应。结果抗HIV治疗后,CD4T淋巴细胞计数均有不同程度的升高,平均每月增长(7.70±4.80)个/mm^3,HIV RNA载量显示不同程度下降,50例患者的HIV RNA载量在治疗后2~7个月均低于检测水平;29例患者出现三酰甘油升高,22例出现血尿酸升高。结论“d4T+3TC+EFV”方案是合并HIV/HCV感染的血友病患者安全、有效的HAART方案。
- 郑毓芳沈银忠王江蓉刘惜年黄琴徐庆年孙洪清卢洪洲
- 关键词:人免疫缺陷病毒血友病高效抗反转录病毒治疗
- 艾滋病合并组织孢浆菌病一例
- 组织胞浆菌病是由组织胞浆菌所引起的真 菌病,主要流行于美洲(特别是北美大陆)、非 洲及亚洲等地区,欧洲少见,过去我国对本病认 识不多,多有误诊。近期报道呈上升趋势。禽类 是本病的主要传染源,吸入被鸟类或蝙蝠粪便污 染的泥...
- 王江蓉沈银忠郑毓芳宋炜卢洪洲
- 文献传递网络资源链接
- 艾滋病合并组织胞浆菌病1例被引量:2
- 2012年
- 组织胞浆菌病(histoplasmosis)是由组织胞浆菌(hisloplasmacapsulatum)引起的真菌病,主要流行于美洲(特别是北美大陆)、非洲及亚洲等地区,欧洲少见,过去我国对本病缺乏认识,多有误诊。近期该病发病呈上升趋势。禽类是本病的主要传染源,吸入被鸟类或蝙蝠粪便污染的泥土或尘埃中的真菌孢子可致本病发生。2011年12月,我院收治艾滋病合并组织胞浆菌病患者1例,现报道如下。
- 王江蓉沈银忠郑毓芳宋炜卢洪洲
- 关键词:艾滋病组织胞浆菌病例报道
- 新确诊艾滋病患者血脂异常的流行状况
- 收集中国艾滋病流行区1142例新确诊的HIV/AIDS患者和347例HIV阴性的健康体检者的血液,检测空腹血脂水平,收集研究对象的流行病学资料(年龄、性别、民族、HIV感染途径及CD4+T淋巴细胞计数),分析新确诊艾滋病...
- 沈银忠王珍燕刘莉张仁芳郑毓芳卢洪洲
- 关键词:艾滋病血脂异常流行病学特征
- 49例艾滋病患者死亡原因分析
- 艾滋病(AIDS)是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人体后,破坏机体的免疫系统,从而引起免疫功能缺陷的各种临床表现,最终导致死亡。目前药物治疗虽可延长生命但尚无根治的方法。本文现将某院49例AIDS患者的死亡原因进行分析,...
- 郑毓芳刘惜年欧强黄琴孙洪清卢洪洲
- 关键词:艾滋病人类免疫缺陷病毒免疫功能缺陷
- 文献传递
- 上海市公共卫生临床中心收治患者的疾病谱分析被引量:2
- 2008年
- 传染病在人群死因中的排序已从新中国成立之初的前列降至2006年的第10位之后。近20年来。新出现厂能造成地域性或国际公共卫生问题的传染病,如SARS、克一雅病、禽流感等,而一些原已控制良好的传染病又重现或有再流行的趋势,如脊髓灰质炎、麻疹、结核等,并表现出了一些新的流行特点.加强这方面的研究对于防治传染病的流行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研究回顾性分析上海市公共卫牛临床中心住院患者传染病疾病谱的概况,部分反映了上海地区传染病流行状况。
- 张仁芳刘莉周晓明刘惜年郑毓芳江雪艳马建新齐唐凯卢洪洲
- 关键词:公共卫生问题疾病谱分析脊髓灰质炎人群死因
- HIV非职业暴露后的预防现状被引量:3
- 2006年
- 非职业暴露后预防(nPEP)是指包括对性暴露后与静脉药物注射暴露后的预防H IV感染的措施.应该尽可能早的开始(暴露后72 h内),用多种药物联合治疗连续28 d.nPEP中心理咨询也是重要的组成部分.抗逆转录病毒治疗首选2个核苷类逆转录酶抑制剂.相对于职业暴露来说nPEP在预防H IV感染方面没有很好的效果.容易失败的原因主要有:①延时治疗;②非职业暴露者对PEP治疗依从性差;③反复多次发生暴露;④进行肛交是预防H IV感染所面临的一个严峻的问题;⑤不合理的药物组合.
- 郑毓芳卢洪洲
- 关键词:HIV抗逆转录病毒治疗
- 上海地区人类免疫缺陷病毒1型感染者原发耐药基因及亚型分析被引量:17
- 2011年
- 本文通过对未经抗病毒治疗患者的人类免疫缺陷病毒1型(HIV-1)毒株进行检测,了解上海地区HIV-1的亚型分布及原发耐药基因变异现状。对118例未经治疗的HIV感染者标本中HIV蛋白酶全长和部分反转录酶基因进行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扩增,经DNA测序后,进行系统进化树分析和重组分析,以确定HIV-1基因亚型和重组体,并与斯坦福耐药数据库比对,了解耐药突变位点。使用斯坦福REGAHIV亚型分型工具和美国国立生物技术信息中心(NCBI)HIV亚型分析工具分析,获得118例患者的HIV基因序列,基因分型分别为CRF01_AE重组体57例(48.3%)、B亚型36例(30.5%)、CRF07_BC15例(12.7%)、CRF08_BC7例(5.9%)、C亚型2例(1.7%),亚型间或重组体间二重重组体(B/CRF01_AE)1例(0.8%)。蛋白酶抑制剂(PI)和反转录酶抑制剂相关的耐药基因突变率达54.2%(64/118),其中2例(1.7%)发生PI耐药,基因突变位点:M46L、Q58E。5例(4.1%)对反转录酶抑制剂产生耐药,其中对核苷类反转录酶抑制剂(NRTI)和非核苷类反转录酶抑制剂(NNRTI)的耐药率分别为3例(2.4%)和5例(4.1%)。基因突变位点:NRTI为M41L、D67N、T69I/N/S、K70L、L74V、V75L、V118I、M184V、L210W/F/M/S和T215F;NNRTI为V90I、L100V、K103R/N、V106M/P/I/G、E138G/A、V179E/D/T、Y181C、G190A、H221Y、F227L、K238S和Y318F。结果提示,上海地区HIV毒株以CRF01_AE重组亚型为主,且发现新的重组体,可能出现新重组体流行趋势。PI和反转录酶抑制剂相关的耐药基因突变率较高,且存在高度原发耐药毒株,应加强HIV-1耐药基因变异监测,科学、合理地给予抗病毒治疗。
- 刘莉马建新郑毓芳张仁芳沈银忠李莉陈军王珍燕孙富艳卢洪洲
- 关键词:人类免疫缺陷病毒基因亚型重组体耐药基因突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