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郑桂喜

作品数:53 被引量:140H指数:7
供职机构:山东大学齐鲁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山东省自然科学基金卫生部国家临床重点专科建设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更多>>

文献类型

  • 26篇期刊文章
  • 17篇会议论文
  • 5篇专利
  • 3篇科技成果
  • 2篇学位论文

领域

  • 48篇医药卫生
  • 1篇自动化与计算...

主题

  • 15篇直肠
  • 14篇肿瘤
  • 13篇结直肠
  • 13篇肠癌
  • 12篇细胞
  • 11篇宫颈
  • 9篇直肠癌
  • 9篇腺癌
  • 9篇结直肠癌
  • 9篇基因
  • 9篇分子
  • 8篇乳头
  • 8篇类分子
  • 8篇宫颈癌
  • 7篇瘤病毒
  • 7篇抗原
  • 7篇肠腺
  • 5篇直肠腺癌
  • 5篇人乳
  • 4篇直肠肿瘤

机构

  • 53篇山东大学
  • 2篇山东大学第二...
  • 1篇青岛大学
  • 1篇郑州伊美诺生...
  • 1篇郑州安图生物...

作者

  • 53篇郑桂喜
  • 41篇王传新
  • 22篇李伟
  • 20篇张建
  • 13篇张晓
  • 11篇杜鲁涛
  • 9篇刘敏
  • 9篇邓小梅
  • 9篇王丽丽
  • 9篇杨晓静
  • 7篇王金凤
  • 6篇王立水
  • 5篇张旭华
  • 5篇董召刚
  • 5篇杨咏梅
  • 4篇李娟
  • 4篇郑妮
  • 4篇王顺
  • 4篇张欣
  • 3篇于修平

传媒

  • 11篇山东大学学报...
  • 6篇中华检验医学...
  • 3篇医学检验与临...
  • 1篇中华实验和临...
  • 1篇现代妇产科进...
  • 1篇山东医药
  • 1篇中华流行病学...
  • 1篇中国公共卫生
  • 1篇中华普通外科...
  • 1篇中华医学会第...

年份

  • 3篇2023
  • 1篇2022
  • 3篇2021
  • 1篇2018
  • 2篇2017
  • 1篇2016
  • 2篇2015
  • 6篇2014
  • 1篇2013
  • 2篇2012
  • 4篇2011
  • 10篇2009
  • 8篇2008
  • 6篇2007
  • 3篇2006
53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SELDI-TOF-MS技术在结直肠癌早期诊断及转移监测中的应用
目的利用表面增强激光解析电离飞行时间质谱(SELDI-TOF-MS)技术,比较结直肠癌组与对照组、结直肠癌患者术前术后组及原发性结直肠癌组与结直肠癌转移组的血清蛋白组学,寻找用于结直肠癌早期诊断、疗效预测和转移监测的特异...
郑桂喜王传新邓小梅张建李伟张晓
文献传递
基于Methyl-Rad技术对结肠癌全基因组DNA甲基化图谱的研究被引量:1
2021年
目的分析结肠癌全基因组DNA差异甲基化位点(DMS)及差异甲基化基因(DMG)水平,寻找结肠癌相关甲基化基因。方法在山东大学齐鲁医院结肠癌组织标本库中,随机数表法抽取5份结肠癌组织和配对癌旁组织,采用甲基化修饰依赖性内切酶测序法(Methyl-Rad)进行全基因组DNA甲基化测序,Edge R方法筛选DMS,并比较基因组不同功能元件上DMS的分布,对DMS绘制组间甲基化水平差异热图;进一步筛选DMG,对DMG进行Gene Ontology(GO)和Kyoto Encyclopedia of Genes and Genomes(KEGG)功能富集分析。同时,下载肿瘤基因组图谱(TCGA)数据库RNA测序数据分析差异表达RNA,将DMG和差异表达RNA共分析获得潜在的结肠癌相关甲基化基因,并采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RT-qPCR)和焦磷酸测序方法在30对结肠癌和癌旁组织中进行结肠癌相关甲基化基因的双向验证。基因的表达量和甲基化水平在结肠癌肿瘤组织和癌旁组织的差异采用配对样本的秩和检验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共筛选出132999个CCGG和8487个CCWGG DMS,其中CCGG和CCWGG的DMS主要分布在内含子区,比例分别为50.47%(67127/132999)和48.79%(4141/8487)。共发现1359个CCGG和1052个CCWGG DMG,对DMG进行GO和KEGG功能富集分析。DMG和差异表达RNA共分析发现113个结肠癌相关基因,其中14个基因在结肠癌组织中呈高甲基化且低表达,99个基因呈低甲基化且高表达。RT-qPCR和焦磷酸测序实验证实MAFA-AS1和MS4A18在结肠癌组织中呈高甲基化且低表达,而SMAD1-AS2、ARHGEF3-AS1和LOC440084则呈低甲基化且高表达,与测序结果一致(P<0.05)。结论DNA甲基化为结肠癌提供了潜在的生物标志物,并为结肠癌发生发展的分子机制提供了新的思路。
高玉李杰梁永媛郑桂喜
关键词:结肠肿瘤DNA甲基化计算生物学
人结直肠癌细胞表面HLA-I类抗原下调与抗原加工递呈相关基因TAP1、TAP2、LMP2、LMP7表达关系的研究被引量:1
2007年
目的研究结直肠癌肿瘤细胞HLA-I类分子与抗原加工递呈相关基因的表达关系,探讨结直肠癌肿瘤细胞HLA-I类分子的表达下调机制。方法通过免疫组化检测74例不同Dukes分期直肠癌细胞HLA-I类分子,以RT-PCR技术检测其中35份相应标本TAP1、TAP2、LMP2、LMP7基因的表达。结果结直肠癌细胞表面HLA-I类分子表达异常相当普遍,I类分子阳性表达率为41.9%(31/74);随Dukes分期进展,I类分子阳性表达率逐渐降低,A期73.6%(14/19)、B期53.6%(15/28)、C期25.0%(4/16)、D期18.2%(2/11),转移组24.0%(6/25)比未转移组57.1%(16/28)显著降低;表达I类分子的肿瘤细胞TAP1、TAP2、LMP2、LMP7基本正常,未表达I类分子的肿瘤细胞至少有一种基因异常,其中TAP1与I类分子表达缺陷的关系更为密切。结论结直肠癌HLA-I类分子表达异常,其异常表达与TAP1、TAP2、LMP2、LMP7等I类抗原加工递呈基因异常有关。
张建王传新韩霞郑桂喜
关键词:HLA-I类分子LMP结直肠癌
淋巴细胞HLA-A mRNA方法学建立及在乙型肝炎病毒感染患者中的应用
2006年
目的建立外周血淋巴细胞HLA-A mRNA的检测方法,探讨其在慢性乙型肝炎、肝炎后肝硬化、肝癌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改良法提取人外周血淋巴细胞RNA,应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一步法扩增HLA-A mRNA,琼脂糖凝胶电泳结果采用Bandscan软件分析相对灰度值,半定量HLA-A的基因表达。结果半定量HLA-A所得平均相对灰度值在慢性乙型肝炎组、肝硬化组、肝癌组、正常对照组分别为0.54±0.21、0.34±0.27、0.22±0.16、0.95±0.19。慢性乙型肝炎组、肝硬化组、肝癌组均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P<0.05),慢性乙型肝炎组与肝癌组,肝硬化组与肝癌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慢性乙型肝炎组与肝硬化组有下降趋势。结论成功建立检测HLA-A基因的RT-PCR一步法,从基因转录水平上证实慢性乙型肝炎、肝炎后肝硬化、肝癌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HLA-A下调,且与相应患者细胞免疫功能减弱密切相关。
王传新郑桂喜邹雄李晓丽王金凤刘敏于修平
关键词:HLA-A抗原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肝肿瘤
基于可变剪切事件甲状腺癌预后模型的建立及调控网络研究
2022年
目的分析甲状腺癌的可变剪切(AS)事件,探讨AS事件与甲状腺癌预后的相关性,并建立AS事件与剪接因子(SF)的调控网络。方法分别从癌症基因图谱(TCGA)和TCGA SpliceSeq数据库下载507例甲状腺癌患者临床资料和AS事件数据,合并得到AS事件生存数据的矩阵,评估7种AS事件的发生情况。采用单因素Cox回归分析筛选与预后相关的AS事件,最小绝对值收敛和选择算子(LASSO)回归分析筛选变量避免模型过度拟合,多因素Cox回归分析构建预后模型。Kaplan-Meier曲线和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对预后模型的价值和效能进行评价。利用Pearson试验分析AS事件与SF的相关性,并对SF基因进行GO富集和KEGG通路分析。结果本研究共纳入507例甲状腺癌患者,研究发现10447个基因发生了45150次可变剪切事件。其中ES为主要类型(38.84%),ME发生次数最少(0.51%)。单因素Cox回归筛选出1842个与预后相关的AS事件,多因素Cox分析建立了基于USHBP1-48249-AA、CACNB1-40626-AT和BEX5-89679-AP的预后风险模型。以风险分数0.807为最佳临界值,能够很好地区分高风险和低风险组(P<0.001,AUC=0.929)。构建的SF-AS调控网络中发现多个关键SF基因能够调控AS事件的表达,包括CDK12、RBM25、DDX39B、SRRM2和DDX46等。结论基于3-AS事件的模型对于评估患者预后具有较高的价值,构建的SF-AS调控网络为探讨甲状腺癌发生发展机制提供了新的思路。
刘英杰张守彩岳聪博季健郑桂喜
关键词:甲状腺肿瘤剪接因子预后
外周血sHLA-G与PGR、GPR联合检测在胃癌诊断中的效能评估被引量:13
2015年
目的检测血浆可溶性HLA-G(sHLA-G)及胃蛋白酶原PGI、PGII胃泌素-17(G-17)在胃癌及相关胃病患者外周血中的表达水平,评估sHLA-G与PGR(PGI/PGII)、GPR(G-17/PGI)联合检测在胃癌诊断中的效能。方珐采用化学发光微粒子免疫分析技术检测50例健康对照组、46例萎缩性胃炎组、50例胃上皮内瘤变组、36例早期胃癌组及74例进展期胃癌组PGI、PGII的表达,同时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检测G-17、sHLA-G的表达水平,通过Logistic回归将各标志物引入方程,构建胃癌诊断模型,利用ROC曲线评估其在胃癌诊断中的效能。结果与健康对照组、萎缩性胃炎组和胃上皮内瘤变组比较,早期胃癌和进展期胃癌组的PGR较低(P〈0.05),而GPR与sHLA-G较高(P〈0.05);sHLA-G与PGR诊断胃癌的ROC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846(95%CI,0.760~0.910)和0.835(95%a,0.748~0.902),均高于GPR的AuC0.716(95%CI,0.617~0.802,P〈0.05);构建联合检测胃癌诊断模型的方程为logit(Y)=0.41+0.03×sHLA-G-5.90×PGR,得到新变量Y诊断胃癌的AUC为0.924(95%a,0.873~0.967),高于sHLA-G和PGR(P〈0.05)。结论sHLA-G和PGR联合检测对胃癌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可作为传统肿瘤标志物的有益补充。
丁娟郑桂喜杜鲁涛尹作花张建王传新
关键词:可溶性人类白细胞抗原G胃泌素类受试者工作曲线
结直肠癌患者血清蛋白质谱检测的意义
2008年
目的比较原发性结直肠癌与结直肠癌转移患者血清蛋白质谱,筛选与结直肠癌转移相关的蛋白标志物。方法采用表面增强激光解析电离.飞行时间质谱技术测定219例结直肠癌患者和健康人血清标本。将标本随机分为训练组(无转移患者57例,转移患者63例,健康人42例)和盲法测试组(无转移患者26例,转移患者31例)。分析比较训练组结直肠癌转移与无转移患者及健康人血清蛋白质谱差异,筛选与转移相关的蛋白标志物,并用单盲法验证筛选出差异标志物的灵敏度与特异性。结果在平均分子质量为2000—30000范围内比较原发性结直肠癌患者与健康人血清蛋白质谱,发现31个蛋白质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按P值由小到大前5位的蛋白质峰分别为3240.7、9289.3、5334.4、4596.1和4792.4;比较结直肠癌转移患者与健康人血清,发现38个蛋白质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按P值由小到大前5位的蛋白质峰分别为3240.7、9289.3、9184.4、3191.5和9340.9;单独比较原发性结直肠癌与结直肠癌转移患者血清,筛选出两个蛋白质峰(9184.4和9340.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联合应用这两种蛋白可以将转移与无转移结直肠癌患者正确分组,正确分组率分别为93.6%和91.2%。经测试组盲法验证得出的灵敏度和特异性分别为90.3%和88.5%。结论用表面增强激光解析电离-飞行时间质谱技术可以监测结直肠癌转移,血清蛋白质谱中的差异蛋白可能是转移相关蛋白。
邓小梅郑桂喜王传新张建李伟张晓
关键词:结直肠肿瘤生物学标记肿瘤转移蛋白质组学
应用液相基因芯片技术筛查山东地区高危人群人乳头瘤病毒基因型被引量:36
2007年
目的 评价Luminex XMAP系统的液相芯片技术在女性生殖道人乳头状瘤病毒(HPV)感染检测中的临床价值,调查山东地区女性生殖道HPV感染情况及最常见的基因型。方法 取妇科门诊就诊者宫颈脱落细胞2925例,采用液相芯片技术进行HPV基因型检测,96孔板操作,26种亚型1次呈现。639例患者同时做病理诊断,按组织病理学分为细胞学正常组、炎症组、宫颈上皮内瘤变(CIN)Ⅰ组、CINⅠ-Ⅱ组、CINⅡ组、CINⅢ组和宫颈癌组。通过HPV DNA亚型分布结合病理诊断,分析山东地区HPV感染基因型与宫颈病变程度的关系。结果 HPV总感染率36.0% (1054/2925),26种基因型检出23种,按感染率从高到低依次为HPV-16(26.75%),HPV-52 (25.75%),HPV-58(10.47%),HPV-18(8.87%)和HPV-11(6.94%)。其中高危型感染占87.32%,低危型13.68%;单一型感染698例(66.22%),多重感染356例(33.78%),低危亚型11、6多与高危型多重感染。1054例HPV阳性患者中,261例(24.8%)为21~25岁女性,随年龄增大阳性例数减少, 52例(4.9%)为51~67岁女性。各病理组HPV阳性率及多重感染率依次为正常组23.37%、4.89%,炎症组33.08%、7.14%,CINI组54.54%、18.18%,CINⅠ-Ⅱ组57.14%、28.57%,CIN Ⅱ组82.61%、41.30%,CINⅢ组91.30%、43.37%,宫颈癌组100%、38.46%。以组织病理学为确诊标准,液相芯片HPVDNA检测CINⅡ、Ⅲ和宫颈癌的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依次为88.57%、76.63%、68.89%和92.16%。结论 所选山东地区高危人群HPV感染的常见基因型是16、52、58、18、11、6、56、31。随宫颈病变程度加重,HPV感染率及多重感染有增加趋势,HPV阳性以年轻女性多见。液相芯片HPVDNA检测在宫颈病变临床诊断及大规模筛查中有重要价值。
刘敏王传新邓小梅王立水张建李伟郑桂喜王金凤
关键词:人乳头瘤病毒宫颈癌宫颈上皮内瘤变基因型
结直肠癌患者血清蛋白质谱检测的意义
邓小梅郑桂喜王传新张建李伟张晓
基于乳头溢液标志物的乳腺良恶性疾病鉴别诊断模型的建立及价值评估
2021年
目的:检测CA125,CA153,CA199,CA724和CEA在乳腺癌和乳腺良性疾病患者乳头溢液中的表达,探讨其在乳腺良恶性疾病中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73例乳腺癌和189例乳腺良性疾病患者的乳头溢液中CA125,CA153,CA199,CA724和CEA的表达,上述标志物的检测均采用采用罗氏电化学发光方法。t检验统计分析上述标志物在乳腺癌组和良性疾病组的表达差异;ROC曲线评价CEA和CA153的鉴别诊断价值,并结合患者年龄、CEA和CA153建立鉴别诊断模型;采用Pearson8t检验分析CEA和CA153在乳头溢液和血清中的相关性。结果:乳腺癌组乳头溢液中CEA(1430.09±259.29)和CA153(4058.82±119.4)的表达显著高于乳腺良性疾病组(141.33±296.34,1402.28±306.04)(P<0.001,P<0.01),但CA125,CA724,CA199在乳腺癌患者组与良性乳腺疾病组之间无显著性差异(P=0.28,0.84,0.58);CEA和CA153对乳腺良恶性疾病鉴别诊断的最佳Cut-off值分别为230.88ng/ml和639.68U/ml。CEA的曲线下面积为0.828,显著优于CA153(0.709,P=0.0004)。将年龄、CEA和CA153联合应用建立鉴别诊断模型,得到公式:-4.525+0.060*年龄+0.056*CEA+0.002*CA153,以0.73为Cut-off值,其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100%和95.2%;CEA在乳头溢液和血清中的表达呈正相关(r=0.9690,P<0.0001),而CA153在乳头溢液和血清中的表达无相关性(r=0.01577,P=0.95)。结论:乳头溢液CEA和CA153是较好的乳腺良恶性疾病鉴别诊断标志物,与年龄联合建立鉴别诊断模型具有更优的价值。
梁永媛孙薏丰张守彩郑桂喜
关键词:乳头溢液癌胚抗原糖类抗原153
共6页<123456>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