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郑晨

作品数:15 被引量:166H指数:8
供职机构:中国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地震行业科研专项国家科技支撑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更多>>

文献类型

  • 11篇期刊文章
  • 3篇会议论文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15篇天文地球

主题

  • 8篇地震
  • 7篇反演
  • 6篇联合反演
  • 5篇频散
  • 5篇青藏高原
  • 5篇面波
  • 5篇面波频散
  • 5篇接收函数
  • 4篇火成岩
  • 4篇峨眉山大火成...
  • 4篇大火成岩省
  • 3篇地壳
  • 3篇双差定位
  • 3篇青藏高原东南...
  • 3篇重复地震
  • 3篇南缘
  • 3篇壳幔
  • 2篇地震带
  • 2篇地幔
  • 2篇断裂带

机构

  • 15篇中国地震局地...
  • 7篇中国地震局
  • 5篇武汉大学
  • 3篇防灾科技学院
  • 3篇四川省地震局
  • 1篇北京大学
  • 1篇江苏省地震局
  • 1篇伊利诺伊大学

作者

  • 15篇郑晨
  • 11篇丁志峰
  • 6篇叶庆东
  • 4篇吕苗苗
  • 3篇李大虎
  • 3篇吴萍萍
  • 3篇宋晓东
  • 2篇陈浩朋
  • 1篇李细兵
  • 1篇梁明剑
  • 1篇宋晓东
  • 1篇余大新
  • 1篇常利军
  • 1篇王生文
  • 1篇徐小明
  • 1篇周晓峰
  • 1篇郑拓

传媒

  • 5篇地球物理学报
  • 5篇地震学报
  • 1篇国际地震动态
  • 1篇2014年中...

年份

  • 1篇2019
  • 1篇2018
  • 3篇2017
  • 3篇2016
  • 4篇2015
  • 3篇2014
15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汶川地震断裂带科学深钻WFSD-3附近上地壳S波分裂特征被引量:8
2017年
为配合汶川地震断裂带科学钻探工程(WFSD),中国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在四川省绵竹市天池乡和灌县—安县断裂附近分别架设了15套微震仪器和17个短周期地震台.基于WFSD-3附近的微震、短周期和区域台网的固定台站记录的近震数据,通过横波窗内S波分裂计算,得到其上地壳各向异性参数,即快波偏振方向和慢波的时间延迟,并分析了研究区的上地壳各向异性特征.结果显示,研究区大部分区域的快波偏振方向为NE向,与龙门山断裂带走向一致,但在研究区微震台阵布设小区域内,快波偏振方向表现出东西分区特征,东部为NE向,西部为NW向.上地壳各向异性主要是受到岩层中随应力分布排列的微裂隙和岩石或矿物结构的影响,研究区内快波偏振方向主要表现为NE方向,与断裂走向一致,反映了研究区上地壳各向异性主要受控于结构控制的各向异性,局部区域的快波偏振方向为NW向,与区域最大主压应力方向一致,说明区域应力场对研究区上地壳各向异性也有影响.通过分析微震台阵的归一化时间延迟随时间的变化情况可以反映区域应力场的变化情况.微震台阵的慢S波时间延迟在2012、2013年较为离散,在2014年有收敛的趋势,反映了强震后区域应力场逐渐稳定的趋势.
郑拓丁志峰常利军郑晨张辉李大虎
关键词:龙门山断裂S波分裂地壳各向异性
青藏高原中东部地壳和上地幔顶部P波层析成像被引量:3
2019年
为获取青藏高原中东部地壳和上地幔顶部的精细结构,本文基于1万4 484条天然地震的P波(Pg和Pn)到时数据,对青藏高原中东部地壳和上地幔顶部进行P波三维速度结构层析成像,获取了该区域内地壳P波、上地幔顶部Pn波的速度结构和地壳厚度信息。层析成像结果显示,青藏高原中东部地壳P波速度范围为5.2—7.2 km/s,上地幔顶部Pn波速度范围为7.7—8.4 km/s,地壳厚度范围为48.0—68.6 km,地壳和上地幔顶部存在强烈的横向不均匀性,与地质块体分布有较好的对应关系。地壳P波速度结构显示,研究区中、下地壳分布有较大范围的低速区,上地壳与中下地壳P波分布存在明显的差异:羌塘地块和巴颜喀拉地块在上地壳主要表现为高速异常,随着深度增加逐渐表现为低速异常;而柴达木地块在上地壳主要表现为低速异常,下地壳则表现为高速异常;柴达木地块和拉萨地块在上地幔顶部表现为较高的Pn波速度,最高约为8.4 km/s,而在巴颜喀拉地块和羌塘地块东部,Pn波总体上表现为低速,最低约为7.7 km/s。研究区内地壳厚度的总体特征表现为南厚北薄,其中羌塘地块东部和拉萨地块的地壳较厚,而柴达木地块和巴颜喀拉地块东部的地壳相对较薄,羌塘地块西部存在局部的地壳变薄现象,反映了印度板块对欧亚板块北向俯冲作用下的岩石圈变形特征。
张戈铭李细兵郑晨宋晓东
关键词:P波速度结构层析成像青藏高原中东部联合反演
大别-苏鲁及其邻近地区基于背景噪声的勒夫波群速度成像被引量:8
2014年
大别-苏鲁造山带是中国大陆东部地区最重要的构造之一.为了研究该地区的地壳上地幔速度结构,本文收集了国家数字地震台网和中国区域地震台网的山东、河南、安徽、江苏和湖北等省的144个宽频带地震台连续两年(2009年5月—2011年5月)的水平向地震记录(E分量和N分量)数据,首先对台站对之间E--E,E--N,N--N和N--E分量进行互相关,然后分别对这4个互相关分量采用相位权重叠加法进行叠加,最后旋转到横向分量(T--T)获得勒夫波经验格林函数(EGF);用频时分析(FTAN)方法获得4 000余条勒夫波群速度频散曲线,并进一步反演得到了周期为6—40s的勒夫波群速度分布图.结果表明,周期为6—10s的勒夫波群速度分布与地表构造特征相吻合.大别造山带、苏鲁造山带、湖北西部隆起均表现为高速;华北盆地发育,表现为大面积的低速;江汉盆地、南襄盆地、合肥盆地等因其规模不同而显示不同程度的低速.在周期为6—30s的勒夫波群速度分布图上,大别和苏鲁地区均显示高速,已有的研究结果中地壳的低速并没有得到反映.其原因一方面可能与勒夫波群速度纵向分辨不高有关,另一方面高压变质岩深度分布可能比已有研究结果给出的要深.6—30s的分布图上郯庐断裂带及其邻近地区表现为不同程度的高速,可能与该地区白垩纪以来处于拉张构造体制,地幔物质受到扰动,造成物质上涌有关.
叶庆东丁志峰郑晨吕苗苗吴萍萍陈浩朋
关键词:背景噪声群速度互相关函数大别-苏鲁造山带
利用波形互相关方法识别分析灌县-安县断裂重复地震被引量:10
2015年
以中国地震台网中心地震目录中的事件为模板地震,通过滑动窗口的波形互相关方法对布设在灌县—安县断裂周边17个流动地震台的连续地震记录进行处理,识别ML0.0以上的重复地震.然后使用结合波形互相关技术的双差算法对这些地震进行重定位,获得了243次地震的重定位结果.结果表明:在研究时段内,灌县—安县断裂的地震活动性呈减弱趋势;地震震源的优势分布深度为5—15km,震源深度剖面显示地震呈高角度向西倾斜分布;地震震中沿NE向分布,与龙门山前山断裂的走向基本一致;研究区内南、北两段的地震活动性及b值存在差异,这可能与龙门山断裂带中段区域应力方向由南到北发生的WNW向到ENE向转换的构造作用密切相关.
郑晨丁志峰周晓峰叶庆东吕苗苗
关键词:重复地震双差定位
大别-苏鲁及其邻近地区基于背景噪声的瑞雷波和勒夫波相速度层析成像被引量:9
2015年
采用与作者2014年发表的"大别-苏鲁及其邻近地区基于背景噪声的勒夫波群速度成像"文章相同的资料,用频时分析提取5000余条瑞雷波和4000余条勒夫波相速度频散曲线,反演得到了8-32 s的瑞雷波和勒夫波相速度分布图像.结果显示,瑞雷波与勒夫波相速度分布具有很好的一致性.8s的相速度分布与地表构造特征相吻合,造山带与隆起区均表现为高速,盆地因其规模不同而显示不同程度的低速.随着周期的增大,大别-苏鲁的高速带由强变弱,但始终存在.16-24 s的高速可能主要受到中地壳高速的控制,而32 s的高速则可能与上地幔顶部的高速有关.比较大别造山带与苏鲁造山带的平均频散曲线,发现大别造山带和苏鲁造山带的勒夫波频散曲线均高于AK135模型计算的理论频散曲线,而瑞雷波则没有这一现象.这可能意味着两个地区有比较强烈的径向各向异性.
叶庆东丁志峰郑晨吕苗苗陈浩朋吴萍萍
关键词:背景噪声瑞雷波大别-苏鲁造山带
鲜水河断裂带南东段的深部孕震环境与2014年康定M_S6.3地震被引量:47
2015年
2014年11月22日16时55分在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康定县发生的6.3级地震,结束了鲜水河断裂带近30多年以来没有较大地震发生的历史,其潜在的地震危险性再次引起国内外地学工作者的关注.为了研究鲜水河断裂带南东段深部孕震环境和探求康定MS6.3地震的成因,本文先利用四川区域数字地震台网和康定地区及周边所布设的流动地震台阵在2009年1月1日至2014年12月5日期间所记录到7397次区域地震事件的99287条P波到时资料,反演得到了鲜水河断裂带南东段上地壳范围内不同深度的三维P波速度结构特征;再对康定震区及周边的重力、航磁数据进行视密度、视磁化强度反演,得到了壳内不同深度密度的横向变化信息和视磁化强度的分布特征;在此基础上综合研究鲜水河断裂带南东段的深部孕震环境.研究结果表明,雅江—九龙一带的低速区与泸定—宝兴高速区的速度结构特征表明了鲜水河断裂带南东段两侧壳内物质存在显著的横向介质差异,康定MS6.3地震发生在该高低速异常区的分界线上;结合康定MS6.3地震的1028个余震序列的精确定位结果可以看出,重新定位后的余震沿着鲜水河断裂带南东段呈条带状分布,且震源深度优势分布层位深度为8~15km,该余震序列的空间分布特征与鲜水河断裂南东段的深部介质条件密切相关.鲜水河断裂带南东段特有的视密度和视磁化强度异常分布特征反映了康定地区东西两侧块体的基底性质存在明显差异,康定—石棉及其以东地区所表现出的磁异常高和重力高的位场特征,反映该区域由强磁性、高密度物质组成,而康定MS6.3地震就发生在康定—石棉重力梯度变化带上、雅安—泸定磁性穹窿区的西边界线上.随着川青块体向南东方向滑移,受到四川盆地西缘边界刚性基底对川青块体的强烈阻挡,加剧了康定—石棉及其以东地区基底岩层的褶皱�
李大虎丁志峰吴萍萍郑晨叶庆东梁明剑
关键词:鲜水河断裂带
利用面波频散与接收函数联合反演青藏高原东南缘地壳上地幔速度结构被引量:56
2016年
青藏高原东南缘对于青藏高原的隆升、增厚和物质逃逸等问题有着重要的研究价值.本文对研究区内布设的大型流动地震台阵的观测记录进行处理,联合反演面波频散与接收函数数据,获得了地壳厚度、沉积层厚度分布情况以及地壳上地幔高精度S波速度结构.联合反演的结果表明:(1)研究区域内地壳厚度变化很大,从西北往东南方向地壳厚度逐渐变薄;(2)沉积层厚度与研究区内沉积盆地的分布情况较为一致;(3)在研究区中下地壳内由北向南呈条带状分布有两条主要的壳内低速体,其中一条从川西北次级块体向南延伸,穿过丽江断裂到达滇中次级块体下方,另一条低速体沿小江断裂分布,向南延伸到24°N左右,两条低速体在中地壳范围被四川盆地及峨眉山大火成岩省内带下方的高速异常所隔开.
郑晨丁志峰宋晓东
关键词:联合反演面波频散接收函数青藏高原东南缘峨眉山大火成岩省
面波频散与接收函数联合反演南北地震带南段壳幔S波速度结构
南北地震带南段对于青藏高原的隆升、增厚和物质逃逸等问题有着重要的研究价值。本文通过对研究区内布设的“中国地震科学台阵探测”项目350个流动台站及中国地震台网86个固定台站的观测记录进行处理,联合反演面波频散与接收函数数据...
郑晨丁志峰宋晓东
利用波形互相关方法识别龙门山前山断裂重复地震
利用结合波形互相关技术的双差定位算法,最终获得了243个震级在0级以上地震的重定位结果。分析定位结果可以发现,重复地震基本发生在龙门山前山断裂附近,地震位置与断裂的分布有着较高的一致性。在水平方向上,地震主要沿NE向分布...
郑晨丁志峰
关键词:重复地震双差定位法
文献传递
利用接收函数与面波频散研究青藏高原东南缘壳幔结构
青藏高原东南缘对于青藏高原的隆升、增厚和物质逃逸等问题有着重要的研究价值。本文通过对研究区内布设的“中国地震科学台阵探测”项目350个流动台站及中国地震台网86个固定台站的观测记录进行处理,通过接收函数方法获得了台站下方...
郑晨
关键词:联合反演接收函数面波频散青藏高原东南缘峨眉山大火成岩省
文献传递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