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郑帅玉

作品数:10 被引量:24H指数:4
供职机构: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教育部留学回国人员科研启动基金福建省泉州市技术研究与开发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9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10篇医药卫生

主题

  • 7篇胆管
  • 6篇闭锁
  • 5篇胆道
  • 5篇胆道闭锁
  • 4篇细胞
  • 4篇肝外
  • 4篇肝外胆管
  • 4篇病毒
  • 3篇轮状
  • 3篇轮状病毒
  • 2篇蛋白
  • 2篇原代培养
  • 2篇整联蛋白
  • 2篇上皮
  • 2篇上皮细胞
  • 2篇上皮细胞损伤
  • 2篇小鼠
  • 2篇联蛋白
  • 2篇发病
  • 2篇病毒感染

机构

  • 10篇华中科技大学
  • 1篇华中科技大学...
  • 1篇泉州市第一医...

作者

  • 10篇郑帅玉
  • 9篇冯杰雄
  • 4篇杨继鑫
  • 4篇韦佳
  • 4篇柴成伟
  • 3篇吴晓娟
  • 3篇魏明发
  • 2篇李宁
  • 2篇王文美
  • 2篇向磊
  • 2篇邱银荣
  • 2篇赵文涛
  • 1篇彭飞
  • 1篇高贺云
  • 1篇翁一珍
  • 1篇郑辉明
  • 1篇王果

传媒

  • 7篇中华小儿外科...
  • 1篇中国现代医学...
  • 1篇实用儿科临床...

年份

  • 4篇2012
  • 1篇2011
  • 1篇2010
  • 3篇2009
  • 1篇2008
1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小鼠肝外胆管上皮细胞的分离、原代培养及鉴定方法被引量:2
2009年
目的建立一种重复性好、可靠的小鼠肝外胆管上皮细胞(MEBECs)体外分离、原代培养的方法。方法Ⅰ型鼠尾胶原包被塑料培养瓶。将10只腹腔注射了7次新生牛血清(NBS)的BALB/c小鼠处死,分离并取出肝外胆管组织,将其剪至1mm3大小后,先采用2.5g/L胰酶和2×104U/LDNaseⅠ,再用2×105U/LⅣ型胶原酶消化、分离小鼠肝外胆管组织为细小、均匀的细胞团进行接种,接种的细胞团采用含100mL/L的胎牛血清(FBS)、10μg/L表皮生长因子(EGF)DMEM/HamsF12(1:1)培养基进行原代培养。倒置显微镜下观察其细胞形态,噻唑蓝(MTT)法测细胞生长曲线,分别用细胞角蛋白19抗体(anti-CK19)免疫细胞化学染色和透射电镜对所分离的细胞进行鉴定。结果细胞在接种24~48h贴壁增殖,形成大小不等的细胞岛。在接种1周内生长旺盛,第3、4天达到峰值,呈典型的鹅卵石样表观。anti-CK19免疫细胞化学染色,细胞质呈棕黄色着色,细胞核蓝色,呈阳性表达;透射电镜观察,MEBECs表面可见短而多的微绒毛,胞内线粒体、粗面内质网丰富,可见少量脂滴。结论此培养方法是一种可靠的MEBECs的分离纯化培养技术,为体外研究肝外胆管上皮病变提供了实验平台。
柴成伟郑帅玉冯杰雄魏明发吴晓娟杨继鑫
关键词:胆管上皮细胞原代培养小鼠
SOX10在先天性巨结肠相关性小肠结肠炎发病中的作用被引量:4
2011年
目的探讨SOX10、潘氏细胞发育及分泌防御素-5与先天性巨结肠相关性小肠结肠炎的关系。方法收集50例先天性巨结肠病变肠管,根据术前是否发生小肠结肠炎分为HAEC组(n=14)和HD组(n=36),并以20例正常结肠标本作对照组。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观察结肠中防御素-5蛋白质表达、潘氏细胞发育情况以及SOX10蛋白质表达情况。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检测防御素~5mRNA及Sox10mRNA表达情况。结果防御素-5在正常肠管中不表达,HAEC组和HD组在肠腺隐窝基底处呈不同程度阳性表达。但前者阳性区域平均光密度值明显增高(0.33±0.039比0.10±0.031,P〈0.05),HAEC组防御素-5mRNA亦呈显著增高趋势(2.72±0.80比0.78±0.21,P〈0.05)。对结肠组织同层切片进行潘氏细胞特异性产物溶菌酶免疫组化染色发现,对照组肠管中除1例存在弱阳性外其他均无阳性表达。HD组和HAEC组结肠中同样在隐窝基底处存在溶菌酶阳性细胞,可鉴别为化生的潘氏细胞,但HAEC组在发生率(78.6%)和细胞个数(2.97±0.80)明显高于HD组(27.8%,0.43±0.85)(P〈0.05)。SOX10免疫产物主要在结肠神经节细胞膜及胞浆中表达,对照组、HAEC组、HD组阳性区域的平均光密度值递减(0.75±0.041,0.61±0.048,0.35±0.02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RT-PCR检测显示Soxl0mRNA在各组中的表达与蛋白质水平呈平行结果。结论SOXl0可能通过影响潘氏细胞发育及分泌防御素-5在先天性巨结肠相关性小肠结肠炎的发生发展中起一定作用。
郑辉明向磊李宁韦佳郑帅玉邱银荣冯杰雄
关键词:潘氏细胞
表皮生长因子对小鼠肝外胆管上皮细胞原代培养的影响被引量:4
2010年
目的探讨表皮生长因子(epidermal growth factor,EGF)对小鼠肝外胆管上皮细胞(murine extra-hepatic bile duct epithelial cells,MEBECs)体外培养的影响。方法先采用胰酶和DnaseⅠ,再用Ⅳ型胶原酶消化、分离小鼠肝外胆管组织为单细胞悬液进行接种,接种的细胞分别用含或不含10ng/mL EGF的DMEM/HamsF12(1∶1)培养基进行原代培养。倒置显微镜下观察细胞生长的形态变化,MTT法检测EGF对MEBECs增殖的影响。结果添加EGF组较未添加EGF组MEBECs体外存活时间明显延长(21d±1.3d vs(12.1d±2.1d)(P<0.001),细胞活力优于未添加组(P<0.001)。结论培养基中添加EGF可以明显地促进小鼠肝外胆管上皮细胞的增殖,延长细胞体外培养的存活时间。
柴成伟郑帅玉魏明发冯杰雄吴晓娟杨继鑫
关键词:胆管上皮细胞表皮生长因子小鼠
c—kit在肠神经节细胞发育过程中的作用被引量:2
2009年
目的初步探讨c-kit在肠神经节细胞发育中的作用。方法体外培养大鼠肠神经节细胞及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并在GDNF与胎肠培养基(FGCM)培养的条件下诱导BMSCs分化为肠神经节细胞。免疫组织化学方法鉴定原代培养的肠神经节细胞神经丝蛋白(neurofilament,NF)的表达,用血管活性肽(vasoactive intestinal peptide,VIP)及NF鉴定BMSCs诱导分化的肠神经节细胞。RT-PCR分别检测原代肠神经节细胞、BMSCs以及诱导之肠神经节细胞的c—kit的表达。结果免疫组化结果显示纯化后的肠神经节细胞表达NF,流式细胞学检测第四代后的BMSCs高表达CD90,而不表达CD45,诱导后的肠神经节细胞可表达VIP及NF,而其余两组则不表达。RT-PCR结果示原代肠神经节细胞及BMSCs不表达c-kit,诱导后的肠神经节细胞可表达c-kit。结论在体外能成功培养大鼠肠神经节细胞及BMSCs并纯化,BMSCs可被诱导为肠神经节细胞并表达肠神经递质。在肠神经系统的发育过程中,c-kit可能在某一阶段起到一定作用,在肠神经细胞逐渐发育成熟时接受到某些信号而关闭。
吴晓娟冯杰雄魏明发柴成伟郑帅玉高贺云王果
关键词:细胞分化C-KIT
整联蛋白α2β1和α4β1在轮状病毒致肝外胆管上皮细胞损伤中的作用
2009年
目的检测肝外胆管上皮细胞整联蛋白的表达类型并探讨其在轮状病毒致肝外胆管上皮细胞损伤中的作用。方法取Balb/c小鼠的肝外胆管进行肝外胆管上皮细胞培养至第3天,直接免疫荧光法检测整联蛋白α2、β1亚基,用间接免疫荧光法检测α4亚基。用透射电镜观察轮状病毒与肝外胆管上皮细胞的结合。然后加入相应的整联蛋白抗体,再加入轮状病毒,观察各组引起的细胞病变(cytopathie effect,CPE),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用直接免疫荧光法检测到整联蛋白α2、β1亚基存在于肝外胆管上皮细胞膜表面,用间接免疫荧光法检测到α4亚基存在于肝外胆管上皮细胞膜表面。同时透射电镜观察到了轮状病毒与肝外胆管上皮细胞的结合。加入相应抗体阻断整联蛋白α2H1和α4B1后细胞病变率和对照组相比(6h:16.58±3.61和31.49±8.15vs.56.87±2.98;24h:88.10±5.78和92.56±2.23vs.95.84±2.75,均为P〈O.01),细胞病变明显减轻,而且细胞病变在阻断α2β1组较阻断“β1组减轻更为明显(6h:16.58±3.61vs.1.49±8.15;24h:88.10±5.78vs.92.56±2.23,均为P〈0.01)。结论肝外胆管上皮细胞表面表达整联蛋白α2、β1和α4亚基并且整联蛋白α2亚基的含量可能大于α4亚基的含量,整联蛋白α2β1α4β1以介导轮状病毒感染肝外胆管上皮细胞从而引起细胞损伤。
郑帅玉杨继鑫柴成伟韦佳李宁向磊冯杰雄
关键词:轮状病毒感染胆道闭锁胆管肝外
轮状病毒NSP4及其表位肽在胆管闭锁鼠模型损伤中的作用及机理研究
本课题拟对 NSP4及其 CTL表位激活 CD8+淋巴细胞、继而形成对胆管上皮细胞的特异性杀伤作用进行研究,从而弄清 NSP4导致胆管上皮细胞损伤的机理,为免疫干预降低胆道闭锁的发生率及改善胆道闭锁的预后提供一定的理论依...
郑帅玉
关键词:发病机制轮状病毒
文献传递
胆道闭锁肝组织HMGB1、RAGE及NF-κB的表达及其意义被引量:1
2012年
目的研究胆道闭锁(biliary atresia,BA)患儿肝组织中HMGB1、RAGE及NF-IcB的表达,探究其与胆道闭锁发生关系。方法利用免疫组化(SABC法),Westenblot及RT-PCR技术对9例BA患儿和6例胆总管囊肿(congenital biliary dilatation.CBD)患儿的肝脏组织标本进行对比研究。结果免疫组化结果显示BA组和CBD组患儿肝组织细胞及肝内胆管上皮细胞中HMGBl的表达分别为0.58±0.05和0.19±0.03、RAGE的表达分别为0.45±0.06和0.11±0.03、NF-κB的表达分别为0.49±0.06和0.12±0.03,BA组明显高于CBD组;Westenblot和RT-PCR的检测结果也是BA组明显高于CBD组。在BA组患儿肝组织中,HMGB1与RAGE蛋白表达强度呈正相关(r=0.7602,P〈0.05,OR=2.1172),RAGE与NF-κB蛋白表达强度亦呈正相关(r=0.7219,P〈0.05,OR=1.9082),而CBD组患儿其表达无相关性。结论BA患儿肝细胞及肝内胆管上皮细胞中HMGB1、RAGE及NF-xB的表达异常升高,可能在BA发病中有重要作用。
赵文涛王文美郑帅玉邱银荣彭飞冯杰雄
关键词:胆道闭锁核转录因子
益生菌对胆道闭锁术后胆管炎预防作用的前瞻对照研究被引量:6
2012年
目的探讨益生菌对胆道闭锁(biliatyatresia,BA)术后胆管炎的预防作用。方法采用前瞻、随机、对照的研究方法,对60例获得知情同意的Ⅲ型BA术后患儿按照手术后是否辅以益生菌治疗随机分为实验组(30例)和对照组(30例)。测定患儿血清总胆红素(TB)、直接胆红素(DB)、丙氨酸转氨酶(ALT)、天冬氨酸转氨酶(AST)水平,结合术后胆汁排出率和随访获得的黄疽消退率及胆管炎发生率综合评定益生菌对胆道闭锁术后胆管炎的预防作用。结果实验组和对照组患儿平均手术年龄为(52.75±34.30)d和(55.87±29.23)d,手术前各项血生化指标TB(131.49±41.40)umol/L和(120.16±47.68)umol/L、ALT(161.01±30.06)umol/L和(150.21±36.24)umol/L经统计学分析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2周时两组胆汁排出率为93.3%和90.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结果表明术后3个月、6个月时实验组与对照组的胆管炎发生率为58.6%和62.1%、52.0%和54.2%,疗效指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益生菌对胆道闭锁术后胆管炎的发生无明显预防作用。
郑帅玉韦佳翁一珍冯杰雄
关键词:胆管炎胆道闭锁
NSP4与整联蛋白α2β1在轮状病毒致肝外胆管上皮细胞损伤中的作用被引量:4
2012年
目的探讨NSP4与整联蛋白α2β1在轮状病毒致肝外胆管上皮细胞损伤中的作用。方法取Balb/c小鼠的肝外胆管进行肝外胆管上皮细胞培养至第三天,用激光共聚焦方法检测整联蛋白α2、β1亚基及轮状病毒NSP4。用siRNA干扰技术沉默培养至第三天的肝外胆管上皮细胞的整联蛋白以后加入轮状病毒,用Real TimeRT-PCR方法检测以亚基及轮状病毒NSP4的mRNA),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用激光共聚焦方法检测到了整联蛋白α2、β1亚基存在于肝外胆管上皮细胞膜表面;轮状病毒NSP4从感染细胞向紧邻的非感染细胞进行扩散;siRNA干扰技术表明沉默整联蛋白以后轮状病毒NSP4 mRNA含量1±0.01较对照组0.56±0.09减低(P〈0.05)。结论肝外胆管上皮细胞表面表达整联蛋白α2、β1且整联蛋白α2β1与轮状病毒NSP4相互作用并进一步导致肝外胆管上皮细胞损伤。
郑帅玉王文美赵文涛杨继鑫韦佳冯杰雄
关键词:轮状病毒胆道闭锁
病毒感染致胆道闭锁的机制与研究进展被引量:1
2008年
胆道闭锁(biliary atresia,BA)是一种波及肝内外胆管的进行性硬化性病变并常伴有肝纤维化,是引起新生儿黄疸的重要原因。该病好发于东方人群,女性多见。由于进行性胆管损伤及继发性胆汁性肝硬变,50%以上的患儿最终需要肝移植来维持生存。如何提高BA患儿的长期生存率是困扰小儿外科医师的难题,而明确BA的病因是提高治疗效果的必要前提。
郑帅玉冯杰雄
关键词:胆道闭锁病毒感染胆管损伤新生儿黄疸长期生存率外科医师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