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邹文菁

作品数:32 被引量:185H指数:9
供职机构:湖北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更多>>
发文基金: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国家科技重大专项湖北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31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31篇医药卫生

主题

  • 16篇病毒
  • 10篇脑膜
  • 10篇脑膜炎
  • 10篇脑炎
  • 8篇膜炎
  • 7篇流行性
  • 7篇基因
  • 6篇基因型
  • 5篇乙型
  • 5篇乙型脑炎
  • 5篇流行性乙型脑...
  • 5篇基因特征
  • 4篇腹泻
  • 4篇病例
  • 4篇病原学
  • 3篇实验室确诊
  • 3篇手足
  • 3篇手足口
  • 3篇确诊
  • 3篇流行病

机构

  • 31篇湖北省疾病预...
  • 10篇宜昌市疾病预...
  • 6篇中国疾病预防...
  • 1篇河南省疾病预...
  • 1篇十堰市疾病预...
  • 1篇黑龙江省畜牧...
  • 1篇黄冈市疾病预...
  • 1篇洛阳市疾病预...
  • 1篇运城市疾病预...

作者

  • 31篇邹文菁
  • 15篇彭延
  • 12篇李静
  • 9篇张婷
  • 9篇吕静
  • 8篇占建波
  • 8篇徐军强
  • 8篇蔡昆
  • 7篇杨红梅
  • 7篇马静
  • 6篇江永忠
  • 5篇王蕾
  • 4篇霍细香
  • 3篇梁国栋
  • 3篇付士红
  • 3篇李国明
  • 3篇高晓艳
  • 2篇叶国军
  • 2篇刘红
  • 2篇田滔滔

传媒

  • 9篇公共卫生与预...
  • 4篇中国疫苗和免...
  • 3篇疾病监测
  • 3篇中国病原生物...
  • 2篇中国媒介生物...
  • 2篇中国热带医学
  • 2篇检验医学与临...
  • 1篇中华流行病学...
  • 1篇海南医学
  • 1篇医学动物防制
  • 1篇热带医学杂志
  • 1篇中国卫生产业
  • 1篇中华疾病控制...

年份

  • 2篇2023
  • 1篇2022
  • 7篇2021
  • 1篇2019
  • 1篇2018
  • 6篇2017
  • 1篇2016
  • 3篇2015
  • 1篇2014
  • 3篇2012
  • 3篇2011
  • 1篇2010
  • 1篇2008
3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宜昌市2009-2010年脑炎脑膜炎症候群病原学分析被引量:10
2011年
目的探讨湖北省宜昌市脑炎/脑膜炎症候群病原谱构成和人群年龄构成特征,为脑炎/脑膜炎症候群的监测和预防控制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宜昌市监测点2009-2010年报告的脑炎/脑膜炎等相关病例采集急性期血清和脑脊液,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乙脑病毒、柯萨奇病毒、埃可病毒、单纯疱疹病毒、腮腺炎病毒抗体;荧光定量PCR方法检测脑膜炎球菌、流感嗜血杆菌B群、肺炎球菌、新型隐球菌。结果共采集611例监测病例的452份血清标本和495份脑脊液标本。实验室确诊病毒性脑炎143例,其中乙脑病毒阳性23例,柯萨奇病毒阳性26例,埃可病毒阳性24例,单纯疱疹病毒阳性33例,腮腺炎病毒阳性37例。实验室确诊细菌性脑膜炎16例,其中脑膜炎球菌阳性9例、肺炎链球菌阳性5例、流感嗜血杆菌B群阳性1例和新型隐球菌阳性2例。结论肠道病毒(埃可和柯萨奇)是引起湖北省病毒性脑炎的主要病原,其次为腮腺炎病毒和单纯疱疹病毒;脑膜炎球菌是引起脑膜炎的主要病原。本研究提示:今后应加强肠道病毒性脑炎、单纯疱疹病毒性脑炎和腮腺炎病毒性脑炎等脑炎病例的监测和防治。
彭延邹文菁霍细香江永忠马静尹尊栋
关键词:病毒性脑炎脑膜炎病原学
湖北宜城地区双价肾综合征出血热灭活疫苗接种前后抗体水平调查被引量:2
2014年
目的评价湖北省大规模预防接种双价肾综合征出血热(hemorrhagic fever with renal syndrome,HFRS)疫苗免疫效果,为以疫苗接种为主的综合防控措施在省内推广和应用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在湖北省肾综合征出血热高发区的重点人群中实施浙江卫信生物药业有限公司生产的双价HFRS疫苗接种,用酶联免疫的方法分别检测疫苗接种前后人群出血热IgG水平。结果免疫前人群HFRS IgG抗体阳性率为7.75%,在第1、2针次基础免疫后1个月,其IgG抗体阳性率为68.00%,第3针次加强免疫后1个月,其IgG抗体阳性率为76.00%。结果表明实施HFRS疫苗接种后,人群IgG抗体水平显著增加。结论在肾综合征出血热高发区大规模采取疫苗预防接种是见效最快、最安全、效果最显著的疾病防制措施。
彭延邹文菁李国明江永忠
关键词:肾综合征出血热疫苗IGG抗体
湖北省部分地区2009年蚊传虫媒病毒调查被引量:2
2012年
目的调查湖北省部分地区蚊传虫媒病毒种类和分布状况。方法 2009年夏季在湖北省黄冈市武穴市和咸宁市通城县采集蚊虫标本,用组织培养法分离病毒,用血清学和分子生物学方法对阳性病毒分离物进行鉴定,利用生物信息学软件对新分离病毒进行序列同源性和系统进化分析。结果采集到3属5种9424只蚊虫标本,阳性4株(HBTC0913、HBTC0917、HBTC0919和HBTC0921),经血清学和分子生物学鉴定均为版纳病毒;版纳病毒第12节段分子进化分析显示,4株新分离版纳病毒与中国北京、云南和内蒙古地区以及越南的分离株处于同一亚群,而印度尼西亚分离株处于另外一个进化群中;新分离株与其他分离株相比,第12节段编码区核苷酸同源性为87.2%~89.8%,氨基酸同源性为86.1%~90.9%。结论在湖北省分离到版纳病毒,与中国云南毒株YN6的进化关系较近。
高晓艳付士红邹文菁胡乐群刘红占发先霍细香梁国栋
关键词:虫媒病毒版纳病毒系统进化分析
湖北省部分地区2010年蚊传虫媒病毒调查被引量:4
2015年
目的继续调查湖北省蚊媒和病毒种类及其分布状况。方法 2010年夏季在湖北省恩施州、神农架林区、江陵县和随州市采集蚊虫标本,用组织培养法分离病毒,用血清学和分子生物学方法对阳性病毒分离物进行鉴定,利用生物信息学软件对新分离病毒进行序列同源性和系统进化分析。结果采集到3属4种12 845只蚊虫标本,共分离到38株阳性分离物,经血清学和分子生物学鉴定,32株阳性分离物为流行性乙型脑炎病毒(JEV),5株阳性分离物为盖塔病毒,1株为JEV和盖塔病毒感染混合株。JEV E基因序列进化分析显示新分离JEV均为基因Ⅰ型JEV。盖塔病毒NS2基因序列进化分析显示新分离病毒与中国河北省和韩国毒株同源性最高,与俄罗斯分离株进化关系较远。结论首次在湖北省分离到盖塔病毒,并再次在湖北省分离到基因Ⅰ型JEV。
高晓艳付士红邹文菁彭延刘红曹玉玺江永忠梁国栋
关键词:虫媒病毒流行性乙型脑炎病毒盖塔病毒系统进化分析
湖北省荆门市2022年蚊虫流行性乙型脑炎病毒携带调查
2023年
目的了解湖北省荆门市蚊虫流行性乙型脑炎(乙脑)病毒(Japanese encephalitis virus,JEV)携带状况。方法2022年7-8月在荆门市3个镇/街道选取7个点采集蚊虫标本,采用形态学方法鉴定蚊虫种类,采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检测JEV核酸,计算蚊种的批阳性率和最低现场感染率,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对JEV的E基因进行扩增和序列分析。结果共采集4920只蚊虫标本,其中致倦库蚊、白蚊伊蚊、骚扰阿蚊、中华按蚊分别占56.10%、41.46%、1.83%、0.61%;仅2批次致倦库蚊的JEV核酸检测阳性,批阳性率、最低现场感染率分别为6.67%(2/30)、0.07%(2/2760)。2株JEV分离株均为基因Ⅰ型,与中国浙江省和陕西省分离株亲缘关系最近。结论调查地区2022年蚊虫标本JEV携带率较低,蚊虫中存在基因Ⅰ型JEV循环。需持续开展蚊种JEV监测,警惕乙脑流行风险。
彭延蔡昆李静徐军强张婷熊进峰邹文菁
关键词:流行性乙型脑炎病毒基因特征蚊虫
湖北省宜昌市2013年急性脑炎/脑膜炎症候群监测结果分析被引量:6
2016年
目的了解湖北省宜昌市急性脑炎/脑膜炎的流行病学和病原学特征,分析病原谱构成。方法在湖北省宜昌地区开展急性脑炎/脑膜炎病例哨点监测,对纳入的监测病例开展流行病学调查,对血清和脑脊液标本开展实验室检测。结果总共监测病例299例,监测病例以大于45岁年龄组患者居多,夏季为高发季节。实验室检测确诊的病毒性病原构成比居前两位的为腮腺炎病毒(55.17%)和肠道病毒(32.76%);细菌性病原构成以流感嗜血杆菌检出率最高(42.86%),其次为肺炎链球菌(35.71%)。急性脑炎/脑膜炎实验室确诊病例与临床诊断病例符合率较低,临床上存在很大程度的误诊。结论急性脑炎/脑膜炎防控应集中在夏季,高年龄组是脑炎/脑膜炎的高危人群,开展脑炎/脑膜炎的早期病原学检测,可明确诊断、提高治愈率、减少并发症。
彭延邹文菁吕静李国民田滔滔马静潘会明
关键词:脑炎脑膜炎疾病监测
湖北省2016-2021年麻疹病毒流行株基因型特征
2023年
目的分析湖北省麻疹病毒流行株基因型特征。方法收集湖北省2016-2021年麻疹监测病例咽拭子标本,进行麻疹病毒核酸检测、分离培养、N基因C末端基因扩增,构建分离株与基因库(GenBank)中麻疹病毒基因型参考株的系统进化树,分析核苷酸同源性和基因型别。结果从湖北省2016-2021年麻疹监测病例中共获得335株麻疹病毒流行株,其中H1基因型327株(2016-2018年)、B3基因型5株(2019年)、疫苗株A基因型3株(2016年和2021年)。H1基因型麻疹病毒分离株之间的核苷酸同源性为98.40%-98.90%,与H1基因型参考株的核苷酸同源性为97.30%-97.80%;B3基因型麻疹病毒分离株之间的核苷酸同源性为99.30%-100%,与B3基因型参考株的核苷酸同源性为97.10%-97.60%。结论2016-2018年湖北省麻疹病毒优势流行株仍为中国本土H1基因型,2019年首次发现B3基因型,2021年仅检测到疫苗株A基因型。需继续加强麻疹病毒基因型监测,及时发现和阻断输入性麻疹传播。
张婷邹文菁徐军强蔡昆李静
关键词:麻疹病毒基因型核苷酸同源性
xTAG液相芯片技术检测多种食源性致病菌方法的研究被引量:1
2022年
目的建立一种基于xTAG微球标记技术,同时快速检测4种食源性致病菌的方法。方法分别针对沙门氏菌的invA基因、副溶血性弧菌的toxR基因、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的hly基因、金黄色葡萄球菌的Sa442基因,设计标记有MagTAG微球Taq的引物,建立多重PCR实验方法,将PCR产物与带有反向Taq序列的微球杂交,使用Luminex200检测仪检测杂交结果,并对检测方法的灵敏度、特异性进行评价。结果该方法能同时检出4种食源性致病菌,特异性好。副溶血性弧菌toxR、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hly、沙门氏菌invA检测的灵敏度为100CFU/mL;金黄色葡萄球菌Sa442的灵敏度为1×10^(3)CFU/mL。结论此研究建立的方法能够快速、准确、特异性的同时检测沙门氏菌、副溶血性弧菌、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金黄色葡萄球菌。
彭延余波张静玲邹文菁
关键词:液相芯片食源性致病菌LUMINEX
2007—2014年湖北宜昌地区肺炎链球菌脑膜炎实验室确诊病例分析被引量:4
2015年
目的了解湖北宜昌地区肺炎链球菌(Sp)脑膜炎病例的流行病学及临床特征。方法在宜昌地区选取4家城区和2家周边区县医院作为哨点医院,对2007—2014年6月报告的病例开展流行病学调查,并采集急性期血液和脑脊液,采用细菌培养、乳胶凝集、荧光定量PCR方法检测Sp。结果 2007—2014年6月报告的2 726例脑炎/脑膜炎病例,2 180份标本中检测到Sp特异性基因27株(其中4份分离到肺炎链球菌,2份乳胶凝集阳性),27例全部为住院病例,男女性别比为2:1(18/9),平均年龄30.55岁。男性阳性率为1.42%(18/1268),女性阳性率为0.99%(9/912);0~、5~、15~、25~和≥50岁等年龄组检出病例数分别为4、4、3、8和8例,标本阳性率分别为1.50%、0.90%、0.95%、1.11%和1.84%;≥50岁年龄组阳性率最高。春、夏、秋、冬四季阳性率分别为1.43%(8/559)、0.83%(6/726)、1.20%(6/501)和1.78%(7/394),冬春季略高,秋季次之。不同性别、年龄、季节之间阳性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χ2性别=0.50,χ2年龄=2.15,χ2季节=2.12,P均〉0.05)。所有病例均无Sp疫苗接种史,81.48%的病例在标本采集前使用了抗生素,平均每个病例伴有5种以上的临床症状及体征;平均每个病例住院22d。结论 Sp脑膜炎病例主要分布在机体抵抗力较低的人群(特别是高龄及低龄人群),四季散发,临床症状严重,Sp相关疫苗接种率低。建议将Sp相关疫苗纳入国家免疫规划,特别是高发人群。
杨红梅邹文菁吕静李国明马静田滔滔
关键词:脑膜炎流行病特征
2006~2010年湖北省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病原学和血清学监测分析被引量:22
2012年
目的分析湖北省2006~2010年流行性脑脊髓膜炎(流脑)病原学和血清学监测结果,掌握湖北省流脑的变迁规律。方法对2006~2010年分离的脑膜炎奈瑟菌(Nm)菌株进行生化鉴定、血清学分型和药物敏感性检测,并采用多位点序列分型(MLST)和脉冲场凝胶电泳(PFGE)方法进行分子分型;对所有的脑脊液和血液标本进行Nm种属特异性荧光PCR检测;对健康人群血清,运用血清杀菌试验(SBA)进行C群杀菌力抗体水平测定。结果 2007年湖北省Nm以B群为主,2008~2010年以来C群为优势菌群;对青霉素等6种抗生素均敏感,但对环丙沙星、米诺环素、萘啶酸、复方新诺明4种抗生素出现多重耐药;分子分型结果显示,湖北省B群Nm菌株具有高度的遗传多样性,未发现明显优势的克隆群,C群优势病原株为ST-4821型。RT-PCR检测(988份脑脊液)确诊29例流脑病例,其中C群22例,A群2例、B群5例。C群杀菌力总保护率(抗体滴度≥1︰8)为38.10%。结论湖北省流脑菌株发生了从B群散发到C群流行的变迁,人群对C群Nm的免疫力不足。
吕静杨红梅江永忠邹文菁赵明江朱兵清徐丽周海健马静
关键词:脑膜炎奈瑟菌菌群变化分子分型荧光PCR
共4页<1234>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