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邓斌

作品数:14 被引量:31H指数:4
供职机构:武汉大学人民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教育部留学回国人员科研启动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2篇期刊文章
  • 2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4篇医药卫生

主题

  • 4篇细胞
  • 4篇肝炎
  • 3篇树突
  • 3篇树突状
  • 3篇树突状细胞
  • 3篇皮素
  • 3篇内皮
  • 3篇内皮素
  • 3篇肝癌
  • 2篇血吸虫
  • 2篇乙型
  • 2篇乙型肝炎
  • 2篇症状性
  • 2篇脂肪
  • 2篇质粒
  • 2篇尿内
  • 2篇尿内皮素
  • 2篇女性
  • 2篇无症状
  • 2篇无症状性

机构

  • 14篇武汉大学
  • 5篇北京大学深圳...
  • 1篇深圳市疾病预...

作者

  • 14篇邓斌
  • 5篇杨清
  • 5篇彭雁忠
  • 4篇贾宏
  • 4篇龚作炯
  • 3篇孙华文
  • 3篇严少南
  • 2篇叶炯贤
  • 2篇孙晓梅
  • 1篇冯子毅
  • 1篇刘颜
  • 1篇梅四清
  • 1篇张仁利
  • 1篇冯丽芳
  • 1篇向龙奎
  • 1篇梁风云
  • 1篇严少男

传媒

  • 1篇中国现代医学...
  • 1篇北京大学学报...
  • 1篇医药导报
  • 1篇中西医结合肝...
  • 1篇中国中西医结...
  • 1篇癌症
  • 1篇广东医学
  • 1篇基础医学与临...
  • 1篇中华肝脏病杂...
  • 1篇中国中西医结...
  • 1篇中国热带医学
  • 1篇药品评价

年份

  • 1篇2008
  • 3篇2006
  • 3篇2005
  • 2篇2004
  • 3篇2003
  • 2篇2002
14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护肝宁片治疗非酒精性脂肪肝疗效观察被引量:4
2005年
[目的]观察护肝宁片治疗非酒精性脂肪肝(NASH)的疗效。[方法]将165例NASH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110例)和对照组(55例),分别应用护肝宁片和硫普罗宁片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及治疗6、12周时,肝功能及血脂指标的变化。[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的肝功能及血脂指标与治疗前比较均得到明显改善(P<0.05);在治疗后6周及12周时,治疗组与对照组肝功能指标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后12周时,三酰甘油(TG)降低,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护肝宁片治疗NASH疗效明显,显著改善患者肝功能;且降低TG的疗效及安全性优于硫普罗宁片,值得临床上推广应用。
王鲁文向龙奎严少南邓斌龚作炯
关键词:护肝宁片
凯西莱联合血脂康治疗脂肪性肝炎的临床观察被引量:1
2002年
目的:观察凯西莱联合血脂康治疗脂肪性肝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69例脂肪性肝炎患者,随机分成两组。观察组38例,采用凯西莱联合血脂康治疗;对照组31例,采用血脂康治疗。疗程均为1个月。结果:观察组降酶降脂作用显著(P<0.01),总有效率达92.1%;对照组降酶作用不显著(P>0.05),但降脂作用显著(P<0.05),总有效率为61.3%。两组患者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凯西莱联合血脂康是治疗脂肪性肝炎的有效方法之一。
邓斌刘爱琼严少南
关键词:脂肪性肝炎凯西莱
肝癌抗原肽冲击转染p53的树突状细胞对荷瘤小鼠免疫功能的影响
2006年
树突状细胞(DC)是体内功能最强大的专职性抗原呈递细胞,它们能高效摄取、处理抗原,并将多肽呈递给静息型T细胞,引起针对此抗原的特异性免疫反应。我们将全长野生型p53基因(wt—p53)转染小鼠骨髓来源的DC,然后用肝癌抗原肽修饰已转染野生型p53的DC(wt—p53DC),利用这种DC诱导小鼠脾脏淋巴细胞特异的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CTL)。
杨清孙华文邓斌
关键词:树突状细胞癌基因蛋白类小鼠
Surviving-Fk质粒的构建及诱导树突状细胞抗肝癌的免疫研究
杨清孙华文邓斌孙晓梅
α-干扰素和苦参素可以减轻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血清肝纤维化的程度被引量:7
2005年
目的了解α-干扰素(IFN-α)、苦参素对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血清肝纤维化指标的影响。方法84例患者随机分为干扰素、苦参素和联合治疗组,采用放射免疫法测定治疗前后血清透明质酸(HA)、层黏连蛋白(LN)、Ⅲ型前胶原(PCⅢ)、Ⅳ型胶原(Ⅳ-C)的变化。结果3组患者治疗后血清HA、LN、PCⅢ、Ⅳ-C水平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5),联合治疗组降低幅度较干扰素组及苦参素组大(P<0.05)。治疗结束后血清乙型肝炎病毒E抗原(HBeAg)及乙型肝炎病毒DNA转阴情况3组间无明显差异。抗病毒治疗有效组与无效组治疗前血清HA、LN、PCⅢ、Ⅳ-C水平无显著差异,治疗后均明显降低(P<0.05),但有效组较无效组降低更加明显(P<0.01)。结论IFN-α与苦参素联合应用抗病毒效果与单一用药效果无差别,但有助于减轻慢性乙型肝炎纤维化程度,提高抗纤维化的效果。
杨清邓斌龚作炯
关键词:慢性乙型肝炎患者Α-干扰素苦参素放射免疫法测定DNA转阴
还原型谷胱甘肽对大鼠酒精性肝损伤的保护作用被引量:2
2008年
在我国由于饮酒导致酒精性肝病(ALD)的发生率呈明显上升趋势。本研究通过建立大鼠酒精性肝病模型,探讨还原型谷胱甘肽对ALD的治疗作用。1
杨清邓斌严少男
关键词:谷胱甘肽肝损伤药物治疗动物
肝纤维化时血浆内皮素含量的动态观察被引量:2
2004年
目的测定肝纤维化时血浆内皮素(ET)含量的动态改变。方法36只家兔随机分为正常组、病理组。于感染血吸虫尾蚴后第70,100,130天,每组随机选6只取血和肝分别作血浆ET含量和肝组织羟脯氨酸(HYP)含量测定。结果正常组各阶段间ET和HYP含量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病理组血浆ET含量和肝HYP与肝胶原纤维分布面积百分比均随着病程延长而增加。结论结果提示肝纤维化时血浆ET含量的增加可能参与了肝组织纤维化的进展。
冯子毅贾宏彭雁忠邓斌龚作炯
关键词:内皮素肝纤维化血吸虫
Surviving-Fk质粒的构建及诱导树突状细胞抗肝癌的免疫研究
目的:检测Survivin-FK基因治疗小鼠肝癌的效果和对机体免疫系统的影响。方法:将FK-cDNA插入 pcDNA3.1质粒的多克隆位点,用Survivin基因启动子替代pcDNA3.1质粒的CMV启动子,构建成Sur...
杨清孙华文邓斌孙晓梅
文献传递
日本血吸虫所致直肠癌的分子病因学分析被引量:8
2003年
目的 为了探讨日本血吸虫所致肝癌和直肠癌的病因学。方法 用PCR -SSCR和DNA序列分析直肠癌伴有晚期血吸虫患者P53 基因的突变类型 ,来自同一医院直肠癌不伴有晚期血吸虫患者作为对照。结果 在直肠癌伴有晚期血吸虫病的 2 2个患者中 ,有 10个病例共发现 13个突变即两个缺失和 11个取代 ,在 11个取代突变中有 9个转换和 2个颠换 ,并且 11个取代突变中有 7个发生在CpG核苷酸排列部位。而在 2 2个直肠癌不患有血吸虫的病例中。它们中仅有 3个发生在CpG核苷酸排列部位。结论 直肠癌伴有晚期血吸虫患者 ,在CpG核苷酸排列部位的取代突变显著性高于直肠癌不患血吸虫病患者 (P <0 .0 5 )。在晚期血吸虫直肠癌患者中 ,点突变频繁的发生在p5 3基因外显子 7的 2 48号密码子 ,显示了日本血吸虫是一个内源性的遗传毒性因子。
彭雁忠贾宏张仁利邓斌
关键词:日本血吸虫直肠癌P53基因突变
肝癌细胞系HepG2细胞周期与端粒酶活性及HBV复制的关系被引量:2
2003年
背景与目的:大量研究表明端粒酶活性与肿瘤细胞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而且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Bvirus,HBV)复制、端粒酶活性高低与细胞周期亦存在相关性。为进一步证实其内在联系,本实验探讨无血清培养、全反式维甲酸(all-trans-retinoicacid,RA)对HBVDNA转染的人肝癌细胞株HepG2细胞周期的影响以及细胞周期与端粒酶活性、HBV复制状态的关系。方法:分别用RA、无血清培养处理HepG2细胞并与对照组比较。细胞周期用流式细胞仪测定,端粒酶活性用TRAP-PCR-ELISA定量检测,HBVDNA分别用荧光PCR定量检测及斑点杂交半定量检测,HBsAg和HBeAg用ELISA方法定量检测。结果:RA、无血清培养使HepG2细胞生长受抑制,停滞在G0/G1期(RA组、无血清培养组G0/G1期时相百分比分别为68.3%、65.2%),端粒酶活性明显下降(RA组、无血清培养组代表端粒酶活性的吸光度A值分别为0.32、0.41),与对照组(G0/G1期时相百分比为43.1%,代表端粒酶活性吸光度A值为1.34)相比,两者之间有显著性差异(P<0.01);细胞培养液中HBVDNA、HBsAg和HBeAg含量显著增加(RA组分别为4.4×106copies/ml、3.5、19.8;无血清培养组分别为5.1×106copies/ml、3.7、22.5),与对照组(分别为1.2×106copies/ml、1.3、13.4)相比,两者之间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端粒?
严少南邓斌龚作炯
关键词:肝癌细胞系HEPG2细胞周期端粒酶活性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