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路晓

作品数:7 被引量:162H指数:5
供职机构:中国科学院烟台海岸带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重要方向项目中国科学院资源与环境信息系统国家重点实验室开放研究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环境科学与工程经济管理水利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7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3篇天文地球
  • 2篇经济管理
  • 2篇环境科学与工...
  • 1篇水利工程

主题

  • 4篇土地利用
  • 3篇黄河三角洲
  • 2篇土地利用变化
  • 2篇海岸
  • 2篇海岸带
  • 1篇点源
  • 1篇点源污染
  • 1篇遥感
  • 1篇遥感制图
  • 1篇蒸发蒸腾
  • 1篇植被
  • 1篇植被覆盖
  • 1篇制图
  • 1篇中国海
  • 1篇中国海岸
  • 1篇中国海岸带
  • 1篇湿地
  • 1篇输出系数法
  • 1篇水环境
  • 1篇水环境污染

机构

  • 7篇中国科学院烟...
  • 6篇中国科学院研...
  • 2篇中国科学院
  • 1篇河海大学
  • 1篇鲁东大学
  • 1篇中国科学院大...

作者

  • 7篇侯西勇
  • 7篇路晓
  • 6篇应兰兰
  • 5篇朱明明
  • 3篇李明杰
  • 3篇吴莉
  • 1篇毕晓丽
  • 1篇罗泽
  • 1篇韩磊
  • 1篇于新洋
  • 1篇刘静
  • 1篇高猛
  • 1篇毋亭
  • 1篇侯婉
  • 1篇于新洋
  • 1篇韩磊
  • 1篇刘静
  • 1篇苏红帆

传媒

  • 2篇水资源与水工...
  • 1篇资源科学
  • 1篇国土与自然资...
  • 1篇地理科学
  • 1篇地球信息科学...
  • 1篇科研信息化技...

年份

  • 1篇2018
  • 4篇2011
  • 2篇2010
7 条 记 录,以下是 1-7
排序方式:
我国非点源污染研究中输出系数问题被引量:45
2010年
非点源污染(Non-Point Source pollution,NPS)是水环境污染的重要方面,而且,随着点源污染控制水平的不断提高,非点源污染在水环境污染中的危害性愈来愈突出。本文在对输出系数法及输出系数模型进行简要介绍的基础上,对近年来国内非点源污染热点研究区的输出系数进行梳理和比较,总结出输出系数确定的三种常用方法:查阅文献法,野外监测法,数学统计分析法,并通过查阅文献得出热点研究区平均输出系数参照表,分析各区域输出系数的特征和规律,以便为当前及今后非点源污染研究中输出系数的选择提供参考依据。
应兰兰侯西勇路晓朱明明
关键词:非点源污染输出系数法水环境污染
1998~2008年中国东部沿海植被覆盖变化特征被引量:55
2010年
基于1998~2008年的SPOT-VGT数据,利用CVA、一元线性回归、Hurst指数等方法分析中国东部沿海植被覆盖变化特征及趋势,并编制植被覆盖退化特征图谱。研究表明:植被覆盖总体呈上升趋势,高变化和中变化区比例合计达26.23%;与此同时,退化区也大量分布;植被覆盖变化的自相似性和长程依赖性突出,区域尺度Hurst指数高达0.84,增长趋势可持续,像元尺度Hurst指数普遍较高,但空间格局比较复杂;未来植被覆盖趋于恶化的面积约占10.58%,三大都市圈及部分海岸带区域严重退化并将持续退化,众多中小城市周边中度退化并将持续退化。
侯西勇应兰兰高猛毕晓丽路晓朱明明
关键词:植被覆盖HURST指数
中国海岸带土地利用遥感制图及精度评价被引量:32
2018年
土地利用遥感制图结果是支撑全球气候变化和区域可持续发展等领域科学研究不可或缺的重要基础数据,而制图精度方面的评价信息则决定土地利用遥感制图结果的完整性、可靠性、可用性、可控性和可传播性。本文概述2000、2005、2010和2015年多时相中国海岸带土地利用遥感制图的数据源和技术方法,针对2010年和2015年制图结果,基于Google Earth高分影像通过目视判读获得精度评价所需的参考数据,进而建立混淆矩阵并评估制图的精度。结果表明:(1) 2010和2015年中国海岸带土地利用遥感制图结果的总体精度分别为95.15%和93.98%,Kappa系数分别为0.9357和0.9229,表明2个时相遥感制图结果的精度总体较好;(2)中国海岸带土地利用遥感制图结果的精度水平存在较为显著的区域差异,2010年时相江苏沿海区域的精度最高,2015年时相津冀沿海区域、上海市、海南省和台湾省的精度均比较高,2个时相均以福建省沿海区域的精度最低;(3)中国海岸带土地利用遥感制图结果的精度水平存在显著的类型差异,总体上,耕地、林地、草地和滨海湿地的分类精度较高,而建设用地、内陆水体和人工咸水湿地的分类精度则相对较低,未利用土地则是错分最严重的类型;(4)耕地与林地之间、建设用地与草地之间相互误分比较显著,内陆水体容易被错分为耕地、林地和建设用地,人工咸水湿地容易被误分为耕地和建设用地,未利用土地容易被误分为耕地,这些都是未来时期数据持续更新过程中应该重视的问题。本文有望为海岸带土地利用变化遥感监测和科学研究提供必要的支持。
侯西勇邸向红侯婉侯婉刘静吴莉苏红帆刘静应兰兰刘静毋亭苏红帆韩磊路晓
关键词:土地利用遥感制图海岸带
黄河三角洲湿地蒸发蒸腾及其对土地利用/覆被变化的响应特征研究被引量:1
2011年
以黄河三角洲为研究区,基于1986年6月5日和2009年6月4日的Landsat TM影像进行土地利用/覆被分类及变化特征研究,同时,基于SEBAL模型估算区域蒸发蒸腾量,进而分析湿地蒸发蒸腾的数量特征、空间格局特征及其对土地利用/覆被变化的响应特征。结果表明:23年间,58.74%的区域土地利用/覆盖类型发生了变化,未利用地大幅减少,水体和建设用地大幅增加,显著的土地垦殖与耕地荒废则同时存在;蒸发蒸腾强度大小按土地利用/覆被类型排序依次为水体>滩涂>苇地>林草地>耕地>建设用地>未利用地,研究区未利用土地变为水体和耕地是导致区域蒸发蒸腾整体提高的主导原因,而耕地流失则是导致区域蒸发蒸腾整体下降的主要原因,但23年间实际变化以前一种情形占优势,因而区域蒸发蒸腾总体呈现为增加趋势。研究结果对区域土地利用规划和水资源管理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指导意义。
朱明明侯西勇应兰兰李明杰路晓
关键词:蒸发蒸腾湿地黄河三角洲
集成ANN和Markov的土地利用变化模拟与情景分析——以黄河三角洲为例被引量:1
2011年
基于GIS空间分析、ANN方法、Markov理论和Duckling协同环境,通过研发及集成,形成可同时本地化及协同化运行的土地利用变化模拟和预测的ANNMarkov方法,进而,以黄河三角洲为案例区:1)基于1995、2000年1:10万的土地利用信息和GIS空间分析技术,计算5年间的土地利用转移面积及转移概率矩阵,分析各个土地利用类型的扩展与收缩特征;2)基于ANN方法和地形、区位等多因子空间信息,模拟各个土地利用类型空间变化(扩展与收缩)的概率分布,并按照ANN-Markov方法,模拟得到2000年土地利用分布图,进而进行精度评价,宏观总量、误差矩阵及Kappa系数(达0.82)均表明模拟结果精度总体较高;3)将模型推广至2005、2010年土地利用的空间化模拟(情景分析),得到2005和2010年的土地利用分布模拟图。研究表明,集成ANN-Markov方法能够得到比较理想的LUCC模拟结果,包括非常准确的总量信息与吻合度较高的空间格局特征,而且在情景分析及其空间化模拟方面有较大的优势;通过开发/改进和集成,该方法可在协同环境平台中运行,从而极大地便利了模型的推广应用以及模拟结果的比对。
侯西勇路晓罗泽吴莉邸向红
关键词:土地利用变化ANNMARKOV黄河三角洲
近十年黄河三角洲NDVI时空动态及其对气温和降水的响应特征被引量:25
2011年
本文基于SPOT-VGTS10产品(1998年4月-2008年12月)以及相应时段东营站点的气温、降水数据,利用一元线性回归方法、Hurst指数方法分析近10年黄河三角洲NDVI时空动态,并探讨NDVI与气温、降水因子的年际、季节、月际响应特征。研究表明:①NDVI变化以良性发展为主,但NDVI长期无变化区及弱持续性中度改善区值得关注,且NDVI弱、中、强持续性退化区面积较广,理应尤为关注,并探讨和寻找原因;②NDVI变化与气温、降水均有较高的相关性,相关系数分别为0.81、0.63,若考虑1个月的时间延迟,则相关系数分别为0.89、0.75;③延迟1个月的NDVI与气温、降水的相关性研究更具科学性和准确性。.春季(2月-4月)、夏季(5月-7月)气温对植物生长起决定作用,秋季(8月-10月)气温无明显变化趋势,NDVI值变化受降水强度影响较大;不同月份气温、降水对NDVI的影响主导作用不同,延迟程度不同。
李明杰侯西勇应兰兰路晓朱明明
关键词:NDVI气候因子黄河三角洲
山东半岛海岸带区域土地利用变化空间格局特征被引量:6
2011年
以LandsatTM/ETM+影像为主要信息源解译山东半岛2000年和2005年的土地利用数据,应用转移矩阵、动态度、土地利用程度综合指数等方法,对距离海岸线0-100km范围的土地利用分布与变化特征进行分析。表明:海岸带耕地、草地、农村居民点和林地分布广泛;5年间城市、农村、交通工矿和水体的增加比较显著,而耕地、草地、林地和未利用地则明显减少;主导的变化机制是城镇与交通工矿扩展,侵占大量耕地并驱动草地和未利用地的开垦;土地利用分布及变化具有显著的海陆梯度特征,按照离海远近将研究区划分为不同条带,5年间各个条带中城市和交通工矿均呈增加态势,且离海越近,城市扩展态势越明显,各个条带中草地和未利用地均显著减少,且离海越近,减少的幅度越显著;2005年各条带土地利用程度综合指数均高于2000年,但空间格局基本不变,离海20—30km范围是土地利用程度的“凹陷”区域,而且5年间其向海一侧人类活动强度的增加态势显著高于其向陆一侧,这表明人类活动的向海性与向陆性及其动态发展存在比较明显的地理分异特征。
路晓吴莉应兰兰侯西勇
关键词:土地利用变化海岸带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