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颖如
- 作品数:9 被引量:22H指数:3
- 供职机构:天津医科大学肿瘤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天津市卫生局科技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文化科学更多>>
- 数字乳腺X线摄影技术的研究进展被引量:6
- 2016年
- 随着数字化乳腺X线检查技术的发展,屏/片系统乳腺X线摄影(SFM)技术已逐步被取代,一些技术改进的优势已在致密型乳腺的女性中得到证实。比较数字乳腺体层摄影(DBT)技术、对比增强双能数字乳腺X线摄影(CEDM)技术及常规数字乳腺X线摄影(DM)技术,并综述数字乳腺摄影技术发展中一些新技术的特点,分析其优势、局限性及对病人的潜在影响等,从而预测它们的发展前景。
- 刘江柳杰赵颖如徐文贵
- 关键词:乳腺癌
- 骨扫描与肿瘤标志物联检在骨转移诊断中的应用进展被引量:4
- 2013年
- 骨骼是晚期恶性肿瘤最常见的扩散转移部位之一。由骨转移引发的骨相关事件可以明显影响晚期肿瘤病人的生活质量和临床转归。骨扫描目前仍然是诊断骨转移的首选检查方法。尽管骨扫描具有高度的敏感性,但其特异性仍较低,如与不同癌症的相关肿瘤标志物联检,可明显提高骨扫描的诊断特异性,还可不同程度地提高其诊断的敏感性和准确性。就骨扫描与肿瘤标志物联检在骨转移诊断中的应用及其潜在的临床价值予以综述。
- 刘江赵颖如徐文贵
- 关键词:骨扫描肿瘤标志物恶性肿瘤骨转移
- 乳腺浸润性非特殊型癌钼靶X线表现与组织学分级之间的关系被引量:3
- 2007年
- 目的探讨乳腺浸润性非特殊型癌钼靶X线表现与组织学分级之间的关系。方法回顾性研究2004年6月—2005年6月间100例经手术病理证实为乳腺浸润性非特殊型癌的影像学表现,以及影像学表现与肿瘤的组织学分级相关。结果20%的组织学分级为Ⅰ级的肿瘤及72%的组织学分级为Ⅲ级肿瘤X线表现肿块,68%的Ⅰ级肿瘤及8%的Ⅲ级肿瘤在钼靶X线表现边缘毛刺征,12%的Ⅰ级肿瘤及21%的Ⅲ级肿瘤X线表现边缘不清,8%的Ⅰ级肿瘤及23%的Ⅲ级肿瘤X线表现恶性细小钙化。结论乳腺Ⅰ级肿瘤的钼靶X线表现多具有典型的恶性肿块征象如边缘毛刺征,而Ⅲ级肿瘤往往边缘清楚。因此,Ⅲ级乳腺浸润性非特殊型癌可能与乳腺良性肿瘤的X线表现类似。
- 赵颖如刘佩芳赵玉梅
- 关键词:钼靶组织学分级
- 放射性核素钐153的应用进展被引量:2
- 2014年
- 钐153是最常见的医用放射性同位素之一,因其具有治疗和显像的双重优势而被广泛应用于临床和科学研究。钐153发射的β射线具有射程短、能量高、射程外能量迅速衰减等特性,适用于恶性肿瘤及其他疾病的临床内照射治疗;其发射的γ射线能量适中,适合γ闪烁装置采集成像,同时,与多种化合物偶联后可进行不同功能的核素显像,适用于医学诊断和实验研究。对近期放射性核素钐153的相关医学文献进行简要综述,并探讨其潜在的临床应用价值。
- 刘江赵颖如徐文贵
- 关键词:放射性核素钐153恶性肿瘤骨转移放射性滑膜切除术骨肉瘤
- 基于神经网络分析法的肺磨玻璃密度结节侵袭性CT分析预测模型研究被引量:6
- 2017年
- 目的利用神经网络分析法构建肺磨玻璃密度结节(GGN)侵袭性的CT预测模型,探讨其预测的准确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3例经手术病理证实为肺腺癌的肺GGN的CT影像特征。采集患者基本信息,统计肺结节密度(纯磨玻璃结节或混合磨玻璃结节)、是否含有内核、大小、实性成分比例;采用评分法对空泡征、胸膜牵拉征、血管集束征三个影像特征进行量化评分,利用单因素方差分析各CT特征在不同病理分组间的差异,利用神经网络法将病例随机分为培训组(103例)和检验组(100例),建立各CT特征与GGN病理之间的预测模型。结果203例肺GGN中AAH 20例,AIS 26例,MIA 74例,I-ADC 83例。四组病理类型间的结节性质、直径、实性成分比例以及三个影像特征通过单因素方差分析均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基于此数据而使用神经网络的"多层感知器"(MLP)建立预测模型。培训组总体预测准确率为80.6%(AAH 92.9%,AIS 38.5%,MIA 91.2%,I-ADC81.0%)检验组预测总体准确率为72.0%(AAH 50.0%,AIS 46.2%,MIA 72.5%,I-ADC 82.9%),各自变量在模型中的重要性WTMW/WTLW(0.270,100%),影像特征评分(0.263,97.6%),WTMW(0.099,36.7%),WTLW(0.097,36.0%),胸膜牵拉征(0.085,31.5%),血管集束征(0.084,31.0%),空泡征(0.051,18.8%),内核(0.027,9.9%),结节密度(0.025,9.4%)。结论基于神经网络建立的GGN侵袭性CT预测模型可用于GGN病理侵袭性评估。
- 崔效楠赵颖如李绪斌叶兆祥
- 关键词:磨玻璃密度结节神经网络多层感知器
- 尿I型胶原氨基末端肽辅助骨显像诊断恶性肿瘤骨转移的价值
- 2014年
- 目的探讨应用尿I型胶原氨基末端肽(uNTX)辅助骨显像诊断恶性肿瘤骨转移的价值。方法选取227例骨显像诊断为可疑骨转移患者,首先测定患者的uNTX,并以其正常参考值上限65nmo]骨胶原当量(BCE)/mmol肌酐(Cr)作为辅助诊断骨转移的临界点:当uNTX〉65nmolBCE/mmolCr判断为骨转移,反之为非骨转移。同时综合CT、MRI、PET/CT等检查进行骨转移的确诊。应用单样本或两样本t检验比较组间uNTX差异;利用ROC曲线对uNTX辅助骨显像诊断骨转移的效能进行评价,确立实验诊断的最佳切点值,并以其为甄别骨转移的标准进行回顾性评价,计算诊断效能。结果227例患者的uNTX为(84.30±13.29)nmolBCE/mmolCr,高于正常参考值上限65nmolBCE/mmolCr(t=21.875.P〈O.01)。UNTX〉65nmolBCE/mmolCr者197例,其中188例由综合检查诊断法确诊为骨转移;UNTX〈65nmolBCE/mmolCr者共30例,其中27例由综合检查诊断法确诊非骨转移。综合检查诊断法确诊为骨转移(191例)与非骨转移(36例)患者的uNTX分别为(88.73±8.37)和(60.76±9.14)nmolBCE/mmolCr(t=-18.134,P〈O.01)。UNTX值辅助骨显像诊断骨转移的灵敏度、特异性、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准确性、约登指数分别为98.4%(188/191)、75.0%(27/36)、95.4%(188/197)、90.0%(27/30)、94.7%(215/227)、73.4%,曲线下面积0.982;通过ROC曲线确立最佳切点值为78.88nmolBCE/mmolCr,以此切点值为甄别骨转移的界值进行回顾性评价:灵敏度、特异性、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准确性、约登指数分别为97.4%(186/191)、94.4%(34/36)、98.9%(186/188)、87.2%(34/39)、96.9%(220/227)、91.8%。结论该研究获得的uNTX最佳切点值可以对骨显像中的疑似骨转移病例进行有效甄别,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
- 刘江陈环赵颖如徐文贵
- 关键词:肿瘤转移骨骼放射性核素显像MDP
- 动态增强MRI在评估氩氦冷冻术治疗前列腺癌疗效中的价值
- 目的 评价动态增强MRI(DCE-MRI)在前列腺癌(PCa)氩氦冷冻(AHC)治疗后随访观察中的应用价值. 方法 46例AHC治疗后的PCa患者每月复查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如每个月 PSA≤0.5μg/L,可分...
- 肖渤瀚叶兆祥赵颖如王海涛
- 关键词:前列腺肿瘤冷冻疗法
- ^(153)Sm-Annexin V凋亡显像的实验研究被引量:1
- 2013年
- 目的:探讨放射性核素153Sm标记Annexin V凋亡显像的可行性。方法:采用环二乙三胺五醋酸(DTPA)法进行153Sm-Annexin V制备,并进行物理、化学及生物学检测。应用153Sm-Annexin V进行体外细胞培养及荷瘤小鼠动物凋亡显像实验。结果:经环DTPA法制备的153Sm-Annexin V无色透明,pH为7.4,比活度100μg/10 mCi/2 mL;放化纯RCP>90%,标记率为88.6%;无菌,无热原,LD50>333μg/kg体质量,血浆半衰期13 min;体外细胞培养及荷瘤小鼠动物凋亡显像实验均阳性。结论:153Sm-Annex in V作为放射性核素凋亡显像剂,标记率高,半衰期相对较长,利于进行连续追踪监测、捕捉细胞凋亡活动的高峰期,进而确立最佳凋亡显像时间窗,有广泛的临床应用前景。
- 刘江赵颖如王健孙雷娜牛瑞芳徐文贵
- 关键词:凋亡显像放射性核素显像膜联蛋白V
- 动态增强磁共振成像在评估氩氦冷冻术治疗前列腺癌疗效中的价值
- 2016年
- 氩氦冷冻(AHC)是治疗局部前列腺癌(PCa)的一种新的有效方法,可作为一线治疗手段,也可作为局部复发后的补救治疗。在欧美已成为PCa的常规疗法之一,而在我国尚处起步阶段。AHC治疗后的病灶仍然有肿瘤残留或复发的可能,需及时发现并进行补救性治疗,因而对术后疗效的准确评估十分重要。动态增强MRI(DCE—MRI)是功能性成像技术,其在PCa诊断中所具有的较高敏感性与特异性已被广泛认同Ⅲ。本研究旨在评价DCE—MRI在AHC治疗PCa后疗效评估中的价值。
- 肖渤瀚叶兆祥赵颖如王海涛
- 关键词:前列腺肿瘤磁共振成像冷冻疗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