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子彦
- 作品数:69 被引量:222H指数:8
- 供职机构:河北科技师范学院文法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际科技合作与交流专项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山东省医药卫生科技发展计划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文化科学电子电信更多>>
- 高血压的时间治疗:根据血压昼夜节律应用降压药
- 动态血压(ABP)昼夜变化模式与靶器官损害进展和触发心脑血管事件,如心肌梗死,脑卒中及心血管病死亡密切相关。尽管受许多外界因素影响,血压的昼夜变化模式及血压晨冲反映内源因素,如种族、性别、自主神经系统张力、血管活性激素、...
- 赵子彦Ramon C.HermidaDiana E.AyalaMichael H.SmolenskyFrancesco Portaluppi
- 关键词:动态血压高血压昼夜节律
- 文献传递
- 动态血压余弦法生物节律分析的临床应用研究
- 本研究应用余弦法分析动态血压昼夜生物节律,为高血压的时间治疗学提供依据.方法:对健康人和高血压病患者进行24小时动态血压监测,同时采用Halberg教授等的倡导的余弦法进行生物节律分析,即用余弦函数来拟和周期性变化的时序...
- 魏芳路方红赵子彦李玉阳
- 关键词:昼夜节律动态血压监测生物节律
- 文献传递
- 激素昼夜节律与衰老
- 本文综述报导了近年来我们对皮质醇、硫酸脱氢表雄酮(DHEAS)、褪黑素和瘦素等激素血清水平的昼夜节律性变化及其与年龄增长的相关性研究结果。方法26名男性健康志愿者按年龄分为四组:30(8)、40(6)、50(5)和60(...
- 赵子彦Yvan Touitou
- 文献传递
- 光线光谱可调整的时间生物医学实验装置
- 一种可调整光线光谱的时间生物医学实验装置,由发光源3、滤光器2、试验箱1组成,其特征在于滤光器2设在发光源3与箱进光窗口6之间,当本实用新型中各试验箱在其它所需条件一定时,由于可以用滤光器改变进入每个系统内光线的波长,从...
- 赵子婴赵子彦戴志强
- 文献传递
- 2013年国际时间生物学学会推荐动态血压监测指南要点介绍
- 2013年4月国际时间生物学杂志第三期发表了由国际时间生物学会(ISC),美国时间生物医学和时间治疗学学会(AAMCC),西班牙应用时间生物学、时间治疗学与血管危险学会(SECAC)、西班牙动脉粥样硬化学会(SEA)和罗...
- 闫志晖付越榕赵子彦
- 关键词:动态血压监测
- 阿司匹林在高血压中的应用进展被引量:7
- 2008年
- 黄东芳赵子彦
- 关键词:阿司匹林高血压
- 急性心血管事件的昼夜节律及其临床意义被引量:6
- 2008年
- 孙海涛赵子彦
- 关键词:急性心血管事件发病时间昼夜节律
- 活动监测记录辅助分析动态血压的初步探索
- 在对大量个体的动态血压监测(ABPM)中,我们发现昼夜(24小时)ABPM结果有时不能完全准确地反应个体血压的近日节律性,例如佩戴血压仪当天由于紧张引发睡眠暂时障碍可能会影响到血压的昼夜节律变化,再如儿童青少年白昼活动量...
- 闫志晖赵子彦赵生法
- 文献传递
- 动态血压周节律的临床观察被引量:14
- 2002年
- 目的 探讨人体血压一周动态节律 (周节律 )的存在及其在临床中的作用。方法 对33例健康人和高血压病患者进行一周动态血压监测 (ambulatorybloodpressuremonitoring ,ABPM) ;另外对 70例高血压合并急性脑卒中患者的发病时间进行统计。结果 健康人和高血压病患者血压的一周波动多呈双峰双谷型 ,模式为周一为第一个高峰 ,周四或周五血压为第二个高峰 ,周日为最低值。高血压病患者周节律更为明显。血压一周节律性波动与急性脑卒中患者发病时间基本一致。结论人体动态血压存在周节律 ,急性脑卒中患者一周发病时间规律与血压周节律密切相关 。
- 魏芳路方红赵子彦李玉阳韩凯田奇
- 关键词:高血压血压监测脑血管意外
- 年龄对血清褪黑素水平及其昼夜节律性的影响被引量:13
- 2003年
- 目的 研究年龄对中国成年男性血清褪黑素水平及其昼夜节律性的影响。方法 健康志愿者按年龄分为四组 :30~ 39岁组 (8例 )、40~ 49岁组 (5例 )、50~ 59岁组 (5例 )和≥ 60岁组 (7例 )。白天 (8~ 2 2时 )每 2 h、夜间 (2 2~ 8时 )每 1 h采血一次 ,放免法检测血清褪黑素浓度。采用 t检验、ANOVA及余弦法分析处理观测数据。结果 血清褪黑素水平呈明显的昼夜节律性变化 ,高峰在午夜 ,白天水平很低 ,采样时间对血清褪黑素水平具有非常显著性影响 (P<0 .0 1 )。余弦法血清 MT仅在 30~ 39岁和 40~ 49岁组中有显著昼夜节律性变化 (P<0 .0 5)。 30~ 50岁组血清褪黑素水平相似 ,≥ 60岁组夜间 (2 3~ 5时 )血清褪黑素水平明显降低 ,与 30~ 50岁组相比有非常显著性差异 (P<0 .0 1 )。结论 血清褪黑素水平及其昼夜节律性变化受年龄的影响 ,随年龄增长夜间血清褪黑素水平下降 ,并且其昼夜节律性 (50~ 59岁和≥ 60岁组 )消失。
- 赵子彦付越榕李玉阳谢毅李新华Yvan Touitou
- 关键词:年龄血清褪黑素昼夜节律放射免疫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