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赵倩

作品数:4 被引量:25H指数:2
供职机构:潍坊医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山东省科技发展计划项目山东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4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4篇医药卫生

主题

  • 3篇角膜
  • 2篇真菌
  • 2篇真菌性
  • 2篇真菌性角膜
  • 1篇新生血管
  • 1篇血管
  • 1篇移植术
  • 1篇移植术后
  • 1篇真菌性角膜溃...
  • 1篇真菌性角膜炎
  • 1篇视网膜
  • 1篇术后
  • 1篇网膜
  • 1篇细胞
  • 1篇细胞计数
  • 1篇细胞计数仪
  • 1篇显微镜
  • 1篇疗效
  • 1篇疗效观察
  • 1篇裂隙

机构

  • 3篇潍坊医学院
  • 2篇山东省眼科研...
  • 1篇青岛大学

作者

  • 4篇赵倩
  • 2篇史伟云
  • 1篇高华
  • 1篇刘霞
  • 1篇王姝婷
  • 1篇王婷
  • 1篇王玉亭
  • 1篇李素霞
  • 1篇李秀云

传媒

  • 2篇临床眼科杂志
  • 1篇潍坊医学院学...
  • 1篇中华实验眼科...

年份

  • 1篇2019
  • 1篇2015
  • 2篇2014
4 条 记 录,以下是 1-4
排序方式:
裂隙灯显微镜对角膜内皮细胞形态观察的应用被引量:2
2014年
目的探讨裂隙灯显微镜镜面反光照射法对角膜内皮细胞形态观察的应用,以期指导临床诊断与治疗。方法选择2013年1月至6月就诊于我院,经非接触式角膜内皮细胞计数仪检查发现内皮细胞形态变异,数量减少至700个/mm2以下的患者10例和角膜内皮细胞数量及形态正常的健康者12例,对比裂隙灯显微镜镜面反光照射法与内皮细胞计数仪内皮照相两种方法观察内皮细胞形态的效果。结果所有患者利用裂隙灯显微镜(40倍)的镜面反光照射法均可拍摄到清晰的角膜内皮细胞。内皮细胞数量减少的患者,由于内皮细胞数量减少,直径变大,并可见融合变形细胞;对照角膜内皮计数仪检查可见细胞融合增大。同样用裂隙灯显微镜镜面反光照射方法观察正常人角膜内皮细胞,隐约可见细小六边形内皮细胞,内皮细胞数量越多,边界越难以清晰辨别。对照角膜内皮细胞计数仪可以得到同样的结果。裂隙灯显微镜放大倍数减少到16倍时,内皮细胞数量小于700个/mm2者仍可以观察到内皮细胞,但正常人的内皮细胞则无法分辨。结论利用裂隙灯显微镜镜面反光照射法对角膜内皮细胞形态及密度进行观察,是一种有效而快捷的临床技术。
赵倩王婷高华王姝婷史伟云
关键词:角膜内皮细胞裂隙灯显微镜
角膜移植术后复发性真菌性角膜炎的治疗及疗效分析被引量:13
2015年
背景 真菌性角膜炎患者行角膜移植术后真菌感染复发是导致手术失败的重要原因,临床上因患者复发部位的不同和复发特征的多样化,在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法时仍存在困难.目的 探讨真菌性角膜炎患者角膜移植术后真菌感染复发的特征、治疗及转归,为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系列病例回顾性研究设计.收集2004年1月至2011年12月在山东省眼科医院因真菌性角膜炎行角膜移植术的628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对其中41例复发性真菌性角膜炎的炎症部位和治疗方案进行分析.结果 复发性真菌性角膜炎的复发部位包括植床感染复发、前房炎症和玻璃体腔炎症;穿透角膜移植术(PKP)术后复发者28例,占7.12%,板层角膜移植术(LKP)术后复发者13例,占5.53%,二者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0.61,P>0.05).复发性病变的总体治愈率为87.80%(36/41).边缘植床复发者11例,包括单纯药物治愈者3例,经手术治愈者8例,其中直径≤2 mm的复发灶经病灶切除术和/或结膜瓣遮盖术治愈6例,而直径>2 mm的复发病灶则再次行PKP治愈.LKP后植片下植床复发4例,均再次行PKP.前房复发者5例,前房注药后治愈2例,行前房灌洗者2例,再次行PKP者1例.混合复发型12例,即植片、植床、前房均可见炎症复发,通过结膜下或前房注射氟康唑、局部病灶切除或结膜瓣遮盖治愈5例,再次行PKP者7例.眼后段复发者9例,仅4例治愈,5例因治疗无效行眼内容摘除术.结论 真菌的复发特征是选择合适治疗方式的依据,植床复发者首选药物治疗,若药物治疗后3~5d效果较差,则选择再次手术治疗;前房复发者则首选前房内药物注射;眼后段复发应采取玻璃体腔药物注射联合玻璃体切割术.眼前节炎症复发者易治愈,眼后段炎症预后较差.
赵倩王婷史伟云李素霞
关键词:角膜真菌角膜移植
伏立康唑治疗浅中层真菌性角膜溃疡的疗效观察被引量:10
2014年
目的:观察局部应用伏立康唑治疗浅中层真菌性角膜溃疡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7月至2013年11月间于山东省眼科医院诊治的59例(59只眼)溃疡直径在2~6 mm,经氟康唑治疗效果欠佳,改用伏立康唑治疗的浅中层真菌性角膜溃疡患者资料,分析其临床特征、治疗方法及愈后,观察伏立康唑在治疗浅中层真菌性角膜溃疡的临床效果。结果59例患者中经伏立康唑药物治愈的患者22例(37.29%),主要是溃疡直径在(3.800±1.196) mm,溃疡浸润深度/角膜厚度为0.292±0.111的真菌性角膜溃疡患者可通过单纯伏立康唑药物治疗得到较佳的治疗效果。结论对于部分浅中层真菌性角膜溃疡患者,在临床应用氟康唑效果欠佳的情况下可通过应用伏立康唑治疗,对30%以上的患者仍能得到较佳治疗效果。
位书宏李素霞赵倩王玉亭史伟云
关键词:角膜疾病真菌伏立康唑氟康唑
OCT在老年黄斑变性抗新生血管药物治疗中的意义
2019年
目的分析光学相干断层成像技术(OCT)在老年黄斑变性(ARMD)抗新生血管药物治疗和预后中的意义。方法随机选择在我院治疗的ARMD患者52例(60眼),玻璃体腔注射Rabinizumab后随诊12个月,检查患者最佳矫正视力(BCVA)、OCT等,并对患者治疗前后BCVA、中央视网膜厚度值(CRT)和玻璃体视网膜界面情况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52例(60眼)患者平均注射次数为3.79次。注药后12个月,三者的视力分别比术前提高7.45,6.71和6.51个字母,OCT检查示玻璃体腔注射后患者CRT值明显下降,与注射前相比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与患者视力提高具有明显相关性。所有患者中,玻璃体完全后脱离34例(38眼,63.33%),稳定性玻璃体黄斑粘连14例(17眼,28.33%),玻璃体部分后脱离4例(5眼,8.33%),术后12个月,前者与后两者比较,BCVA、CRT值具有明显差异。结论 Ranibizumab玻璃体腔注射对ARMD患者具有明显的治疗效果,OCT检查CRT值可作为评价治疗效果的重要指标之一,玻璃体视网膜界面情况可作为ARMD治疗预后的重要评估指标。
赵倩李秀云刘霞
关键词:RANIBIZUMAB老年黄斑变性玻璃体视网膜界面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