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修敏
- 作品数:19 被引量:103H指数:6
- 供职机构:山东省交通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山东省自然科学基金山东省交通科技基金山东省科技攻关计划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老年轻度认知功能障碍的神经心理学研究及康复训练的疗效观察被引量:17
- 2009年
- 刘敏郇英陈兴旺赵修敏张芳
- 关键词:轻度认知功能障碍阿尔茨海默病神经心理学认知康复
- 颅内血肿微创清除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临床疗效分析被引量:12
- 2008年
- 我院从2004年1月至2006年12月采用颅内血肿微创清除术治疗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88例,取得了较好的临床疗效。
- 程桂玲李强孙良伟赵修敏郇英
- 关键词:颅内血肿微创清除术临床疗效高血压脑出血疗效分析脑出血患者高血压性
- 微创穿刺血肿清除术治疗脑出血过程中血肿清除时间对预后的影响被引量:8
- 2015年
- 目的探讨微创穿刺血肿清除术治疗脑出血过程中血肿清除时间对预后的影响。方法选择基底节出血患者60例,手术时间为出血后6~12 h,设定血肿清除>90%为完全清除,根据血肿清除情况分为四组,首次血肿完全清除为脑出血1组,24~48 h完全清除为脑出血2组,48~72 h完全清除为脑出血3组,72 h后完全清除为脑出血4组。手术前进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DS),术后观察再出血率、脑水肿体积,病后3个月随访,由经过专门培训的专业技术人员采用改良Barthel指数评分评价神经功能转归及残障水平。结果脑出血1组再出血率为23.08%(3/13),明显高于其他3组(P<0.05),2、3、4组间再出血率无明显差别(P>0.05);脑出血4组第1天脑水肿体积与其他3组无明显差异(P>0.05);第2、3、4天脑水肿体积与其他三组有明显差异(P<0.05),1、2、3组间脑水肿体积无明显差别(P>0.05);脑出血4组Barthel指数评分明显低于其他3组(P<0.05),1、2、3组间Barthel指数评分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微创清除术治疗脑出血血肿清除时间影响预后。
- 冯肖亚郇英孙良伟陈兴旺赵修敏吕涌涛
- 关键词:微创穿刺血肿清除术基底节
- 微创血肿清除术治疗脑出血的疗效研究
- 目的:通过检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行颅内血肿微创清除术前后髓鞘碱性蛋白(MBP)、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S100B蛋白水平变化及神经功能能缺损评分变化,探讨微创术的临床价值。。
方法:78例急性脑出血患者及4...
- 赵修敏
- 关键词:血肿清除术脑出血颅内血肿髓鞘碱性蛋白烯醇化酶
- 脑出血患者血清丙烯醛含量的动态变化及其意义被引量:1
- 2014年
- 目的研究急性脑出血病人血清中丙烯醛的含量与出血量、脑水肿面积、出血部位、再出血、病情及预后的关系。方法来自山东省交通医院急性脑出血患者68例及健康对照者50例,均于出现症状24 h内入组。在发病第1、3、7、14天各留取血液标本1次,丙烯醛采用高压液相色谱法测定。发病当天及第3天检查头颅CT或MRI,根据头颅CT或MRI计算出血量和水肿面积。采血当天同时进行神经功能缺损(NDS)评分。发病后3个月随访,由经过专门培训的专业技术人员采用改良的Rankin(mRS)评分评价神经功能转归及残障水平。结果脑出血组丙烯醛在发病第1天即明显升高,第7天达到高峰,第14天仍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丙烯醛含量与出血量成正相关,与出血部位无明显相关关系,与NDS评分及MRS评分具有相关关系。丙烯醛和脑水肿体积具有相关关系。第1天丙烯醛水平与血肿扩大具有明显相关性。结论丙烯醛可以作为急性脑出血简单易行、廉价有效的血液预测指标,并且可以作为判断血肿扩大风险的血液指标。
- 冯肖亚吕涌涛郇英刘磊孙良伟赵修敏陈兴旺赵永俊
- 关键词:脑出血丙烯醛生物化学
- 微创血肿清除术对脑出血患者血清髓鞘碱性蛋白水平的影响被引量:7
- 2014年
- 目的通过检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行颅内血肿微创清除术前后髓鞘碱性蛋白(MBP)水平变化,探讨微创术的临床价值。方法高血压脑出血患者78例随机分为手术组41例和内科治疗组37例,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动态测定血清MBP水平,取40名健康查体者作为正常对照组,进行临床疗效对比研究分析。结果 1微创术可显著提高总有效率。2高血压脑出血患者1、5、10 d血清MBP水平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均<0.01),手术组在第5、10天显著低于内科治疗组但仍明显高于对照组(P均<0.01);两组脑出血患者第1、5、10天血清MBP含量均与当天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DS)成正相关。结论颅内血肿微创清除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临床疗效显著优于内科保守治疗,检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微创术前后血清MBP水平变化,可作为判断疾病严重程度、评价手术疗效和估计预后的一个重要参数。
- 赵修敏杨健军吕涌涛秦敬旭
- 关键词:颅内血肿微创清除术
- 微创血肿穿刺外引流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临床研究
- 2011年
- 目的:探讨微创血肿穿刺外引流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穿刺、粉碎、抽吸、引流、循环冲洗方法,直到流出液体颜色变淡为止,术后注意并发症预防及常规出血、脱水药物治疗。结果:患者拔针时间为3—6d,平均(4.1±1.2)d。患者存活率90%(27/30),改为开颅手术者6.67%(2/30),死亡3.33%(1/30),死于脑疝。结论:微创血肿穿刺外引流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其安全性高、死亡率低、预后较好。
- 赵修敏周蕾
- 关键词:高血压脑出血
- 脑卒中患者生活质量及其相关因素分析被引量:15
- 2011年
- 目的探讨脑卒中患者生活质量的相关因素,为其生活质量改善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标准版SF-36健康调查量表对62例脑卒中患者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SF-36总分男性明显高于女性,有配偶明显高于无配偶(P<0.05);年龄越小、学历越高和病程越长的SF-36总分越高(P<0.05);脑卒中患者性别、年龄、婚姻、学历和病程在SF-36的8个方面得分(除个别项目无差异外)差异与SF-36总分的差异趋势基本相同;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显示SF-36总分与性别、婚姻和病程3个影响因素呈线性相关(P<0.05)。结论脑卒中患者的性别、年龄、婚姻、学历和病程是其生活质量的相关因素。
- 赵修敏
- 关键词:脑卒中生活质量
- 脑出血患者微创引流术后颅内感染的临床分析被引量:5
- 2014年
- 目的探讨不同抗菌药物给药途径治疗脑出血患者微创钻颅置管外引流术后颅内感染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09年1月-2013年6月72例脑出血行微创钻颅置管外引流术后颅内感染患者为研究对象,将36例行全身给药+腰穿后鞘内注射为A组,25例行全身给药+腰大池引流+鞘内注射为B组,11例行全身给药+脑脊液生理盐水置换为C组,比较3组患者治疗前后脑脊液常规指标差异,治疗期间不同时点脑脊液中的药物浓度以及患者的临床效果。结果 3组患者治疗后颅内压、脑脊液各项指标平均值恢复正常,颅内压值从高到低依次为C、A、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2.341,P<0.05),C组氯化钠含量较A、B两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4.621,P<0.05);B组患者治疗后不同时点脑脊液中药物浓度均为最高,C组明显低于A、B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组患者各项指标恢复时间中B组时间最短,C组最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组均无明显不良反应发生。结论鞘内抗菌药物注射结合全身抗感染治疗能有效治疗颅内感染,其中腰大池置管引流比多次腰穿更能保证脑脊液中药物浓度,缩短治疗时间。
- 赵修敏周蕾吕涌涛孙先义
- 关键词:颅内感染鞘内注射
- 局部亚低温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一氧化氮和内皮素含量的影响被引量:5
- 2012年
- 目的观察局部亚低温治疗和常规药物治疗脑梗死后患者血清一氧化氮(NO)和内皮素(ET)的含量变化。方法随机将收治66例急性脑梗死患者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3例,治疗组在药物治疗脑梗死的同时加用局部亚低温治疗技术,在发病后1、3、7、14 d进行NO、ET的测定,分别在治疗前及治疗后30 d,采用《美国国立卫生院脑卒中量表》(NIHSS)进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运动功能采用Fugl Meyer评价法,日常生活活动能力采用Bathel指数评分。结果在治疗后第3、7、14天亚低温组NO含量较对照组显著升高(均为P<0.01),在治疗后第7天亚低温组ET含量低于对照组(P<0.05),第3、14天亚低温组ET含量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治疗前两组NIHSS评分、Bathel指数和Fugl Meyer评分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P>0.05)。治疗1个月后,亚低温组NIHSS评分比常规治疗组显著降低,亚低温组Bathel指数和Fugl Meyer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结论局部亚低温治疗对血管内皮细胞功能有较好的保护作用,可改善急性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缺损及预后。
- 杨健军程林赵修敏卢英云杜怡峰房淑欣
- 关键词:脑梗死亚低温治疗一氧化氮内皮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