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中伟
- 作品数:171 被引量:991H指数:18
- 供职机构:丽水市中心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浙江省重大科技专项基金浙江省医药卫生科学研究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建筑科学机械工程更多>>
- 肝静脉压力梯度微创时代:基于前臂静脉入路的探索
- 2024年
- 目的经颈静脉或经股动脉途径被用作当前实践中肝静脉压力梯度(HVPG)测量的常用方法。该研究旨在证实经前臂静脉途径测量HVPG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针对2020年9月至2020年12月前瞻性地从中国和日本的6所医院招募了经前臂静脉进行HVPG检测肝硬化患者,并收集患者的临床基线资料以及HVPG检测数据。入组患者均选择经右侧肘正中静脉或贵要静脉入路,采用HVPG标准化流程进行测压。研究数据采用SPSS 22.0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定量资料采用中位数(四分位数间距)表示,定性资料采用频数和率表示。两组数据之间的相关性分析采用Pearson相关性分析。结果研究共入组43例患者,其中41例(95.3%)患者成功接受了经前臂静脉途径HVPG检测。无患者出现任何严重并发症。经前臂静脉途径HVPG检测中位操作时间为18.0min(12.3~38.8min)。研究证实HVPG与Child-Pugh评分(r=0.47,P=0.002)、白蛋白-胆红素评分(r=0.37,P=0.001)、Lok指数(r=0.36,P=0.02)、肝脏硬度(r=0.58,P=0.01)、脾硬度(r=0.77,P=0.01)呈正相关,且与白蛋白呈负相关(r=-0.42,P=0.006)。结论多中心回顾性研究结果提示经前臂静脉途径HVPG测量是安全可行的。
- 王继涛李雷牛猛朱清亮赵中伟Kohei KotaniAkira Yamamoto张海军李双喜徐丹康宁李小果张昆鹏孙骏吴发宗张海龙刘登湘吕沐瀚纪建松Norifumi Kawada徐克祁小龙
- 关键词:肝硬化肝静脉压力梯度前臂静脉
- 艾迪注射液对培美曲塞联合奈达铂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增效作用被引量:8
- 2018年
- 目的:探讨艾迪注射液对培美曲塞联合奈达铂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是否有增效作用。方法:将86例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43例。对照组采用培美曲塞联合奈达铂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艾迪注射液治疗。对比两组的临床疗效,并检测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清免疫指标变化,包括CD3_+、CD4_+、CD4_+/CD8_+、Ig M、Ig A、IgG,观察治疗过程中两组患者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研究组的控制率及有效率高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治疗后的CD3_+、CD4_+、CD4_+/CD8_+、Ig A、IgG较治疗前均明显降低(P<0.05);研究组治疗后的CD3_+、CD4_+、CD4_+/CD8_+、Ig A、IgG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胃肠道反应、白细胞减少、肝肾功能异常的发生程度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艾迪注射液对培美曲塞联合奈达铂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具有增效减毒的作用。
- 李伟文黎媛孙蕾黄公才赵中伟
- 关键词:艾迪注射液培美曲塞奈达铂非小细胞肺癌
- 冷冻消融针及应用该冷冻消融针的系统
- 本发明公开一种冷冻消融针及应用该冷冻消融针的系统,该冷冻消融针包括针体,其进流芯管插装至其针尖部的内部容腔,以形成内部介质回路;其燃烧室分隔件设置在进流芯管的出口端管段内,以在燃烧室分隔件至针尖部间的内部容腔形成燃烧室;...
- 纪建松徐民赵中伟涂建飞史岩黄乾富
- 文献传递
- 经皮经肝胆囊穿刺置管引流术与穿刺抽吸术治疗中重度急性胆囊炎的效果对比被引量:11
- 2019年
- 目的比较经皮经肝胆囊穿刺置管引流术(PTGBD)与经皮经肝胆囊穿刺抽吸术(PTGBA)治疗中重度急性胆囊炎的效果。方法选取中重度急性胆囊炎患者101例,其中行PTGBD治疗的患者48例(PTGBD组),行PTGBA治疗的患者53例(PTGBA组)。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穿刺成功率、治疗有效率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PTGBD组与PTGBA组患者穿刺成功率、96h治疗有效率、穿刺直接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100.00%vs 94.34%、91.67%vs 86.79%、10.42%vs 3.77%,均P>0.05)。PTGBD组患者48h治疗有效率、总并发症发生率均高于PTGBA组(89.58%vs 69.81%、18.75%vs 3.77%,均P<0.05)。结论 PTGBD与PTGBA均是治疗中重度急性胆囊炎安全、有效的方式。PTGBA相对PTGBD更简单、省时,可免去PTGBD留置引流管带来的并发症风险。
- 姜川朱锦德赵中伟杨上文范晓希
- 关键词:胆囊炎急性危重症引流术
- 肺部弥漫性玻璃样钙化结节的CT表现
- 患者,男,72岁,因“左眼视力进行性下降8年,加重伴红、痛6年”入院.眼科拟行左眼穿透性角膜移植术+前房人工晶体植入术”,术前胸片示两肺弥漫多发小结节,转入肿瘤内科.患者余无特殊不适症状,实验室检查无明显异常指标,血常规...
- 徐民纪建松吕桂坚范晓希涂建飞卢陈英赵中伟王祖飞
- 文献传递
- 影像学检查在肝癌外科术后甲胎蛋白阴性患者随访中的价值被引量:21
- 2016年
- 目的探讨超声(US)、CT及MRI和DSA等影像检查在甲胎蛋白(AFP)阴性肝癌患者外科术后随访中的价值,旨在提高肝癌外科术后AFP阴性患者早期复发及转移的诊断准确率,也有助于介入术后复发、转移的诊断。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1月—2013年12月31例经病理或临床治疗证实的肝癌外科术后AFP正常患者复发和或转移的随访资料。结果在随访过程中,31例患者均行US、CT、MRI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检查,共发现肝内复发转移灶55个。US检出35个(63.6%),CT检出45个(81.8%),MRI检出53个(96.4%);US、CT、MRI三者联合,检出54个(98.2%)。小于1 cm复发或转移灶共20个,MRI检出率显著高于CT及US,同期检出率分别为18/20(90.0%)、13/20(65.0%)、7/20(35.0%);直径在1~2 cm复发或转移灶共24个,MRI、CT及US同期检出率分别为24/24(100%)、21/24(87.5%)、19/24(79.2%);大于2 cm的复发或转移灶共11个,MRI、CT及US同期检出率分别11/11(100%),11/11(100%),9/11(81.8%)。结论 MRI检出肝癌外科术后AFP阴性患者复发及转移较超声、CT有明显优势。联合应用US、CT及MRI的综合筛查模式在肝癌外科术后AFP阴性患者的随访中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亦可以此指导介入术后患者的随访复查。
- 高杨纪建松杨宏远王祖飞杨伟斌赵中伟卢陈英吴徐璐
- 关键词:甲胎蛋白螺旋CT
- 腹部侵袭性纤维瘤病的CT及MRI特征被引量:14
- 2011年
- 目的:探讨腹内侵袭性纤维瘤病的CT及MRI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18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腹内侵袭性纤维瘤病CT及MRI表现。术前仅行CT检查9例,仅行MRI检查3例,同时行CT及MRI检查6例。结果:18例腹内侵袭性纤维瘤病表现为腹膜后或腹腔内软组织肿块。腹膜后肿块以浸润性生长呈不规则形、爪形多见;腹腔内肿块以膨胀性生长呈圆形、类圆形多见。CT检查15例中,平扫病灶呈稍低密度11例,等密度4例,病灶内未见坏死、钙化及脂肪密度,增强扫描动脉期病灶大部分呈不均匀轻度强化,静脉期病灶持续强化,延迟期强化最明显,其中9例病灶周边及内部残留有斑片状、条状无强化稍低密度区。MRI检查9例中,T2WI病灶均呈稍高信号;T1WI呈等信号5例,呈稍低信号4例;脂肪抑制T2WI序列,病灶呈明显高信号。其中6例病灶在各序列中均见有条带状致密胶原纤维形成的低信号影。动态增强扫描动脉期及静脉期病灶轻中度不均匀强化,延迟期病灶明显强化。结论:腹内侵袭性纤维瘤病的CT及MRI表现具有一定特征性,CT、MRI检查对该病有较高的诊断价值。
- 苏金亮周利民纪建松王祖飞赵中伟
- 关键词:纤维瘤病侵袭型腹部肿瘤体层摄影术X线计算机
- 肾脏嗜酸细胞腺瘤的MR诊断
- 目的:分析肾脏嗜酸性细胞腺瘤的 MR 表现及其病理基础,以提高诊断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肾脏嗜酸细胞腺瘤5例,术前均行 MRI 平扫及动态增强扫描,复习 MR 表现, 并和手术病理进行对照.结果:4例为单...
- 王祖飞纪建松赵中伟吕桂坚徐民范晓希
- 文献传递
- 胆总管神经纤维瘤的诊断与治疗被引量:3
- 2014年
- 神经纤维瘤病是由神经嵴细胞分化异常引起多系统损害的一种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可发生在全身大多数脏器,但发生在胆总管极为少见.2007年2月浙江省丽水市中心医院收治1例老年胆总管神经纤维瘤患者.术前MRCP检查示胆总管略扩张,直径为1.2 cm,中段见结节状短T2信号灶,大小为1.4 cm×1.6 cm.术中快速冷冻切片病理检查示胆总管中段胆管细胞癌,遂行胆总管肿瘤切除+胆管空肠Roux-en-Y吻合术.术后病理检查示胆总管中段神经纤维瘤.术后随访7年,患者于2014年6月因肺部感染死亡.胆总管神经纤维瘤患者临床表现无特异性,若患者有胆道损伤或手术史,发现胆总管占位性病变时应考虑本病.术中应注意快速冷冻切片病理检查的准确性,以免误诊给患者造成不必要的手术创伤.
- 张登科涂建飞纪建松赵中伟涂朝勇施倩
- 关键词:神经纤维瘤胆总管
- 射频消融联合肝动脉栓塞治疗巨大肝血管瘤的效果评价被引量:3
- 2015年
- 目的探讨射频消融(RFA)联合肝动脉栓塞(TAE)治疗巨大肝血管瘤(直径≥10 cm)的可行性、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收集我院2007年10月—2015年5月期间,经TAE序贯RFA治疗15例患者15个巨大肝血管瘤的临床资料。回顾性分析其一般资料、RFA治疗策略、消融相关并发症、完全消融率、消融灶直径变化及复发情况等。结果所有患者均成功完成RFA联合TAE治疗。TAE后血管瘤的平均直径从(13.0±2.2)cm缩小至(7.1±2.0)cm。RFA治疗后,14个血管瘤(93.3%)获得完全消融。RFA治疗后1个月,消融灶平均直径缩小至(6.1±2.0)cm;6个月后缩小至(4.9±1.6)cm。15例患者中,4例患者发生了6个消融相关并发症;根据Dindo–Clavien分级,均属轻微并发症(I级)。结论 RFA联合TAE治疗巨大肝血管瘤是安全、有效的;TAE可有效阻断血管瘤血供,使瘤体缩小,降低后续RFA治疗的难度,减少消融相关并发症。
- 宋晶晶赵中伟涂建飞纪建松高君
- 关键词:血管瘤肝脏射频消融栓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