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贾文雄

作品数:63 被引量:1,152H指数:23
供职机构:西北师范大学地理与环境科学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重要方向项目甘肃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环境科学与工程生物学经济管理更多>>

文献类型

  • 58篇期刊文章
  • 2篇会议论文
  • 1篇学位论文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28篇天文地球
  • 17篇环境科学与工...
  • 10篇生物学
  • 9篇经济管理
  • 8篇农业科学
  • 2篇水利工程
  • 1篇理学

主题

  • 17篇气候
  • 9篇植被
  • 9篇生态
  • 9篇农业
  • 9篇降水
  • 9篇河西走廊
  • 6篇气候变化
  • 5篇生态环境
  • 5篇突变
  • 5篇年际
  • 5篇年际变化
  • 5篇NDVI
  • 4篇地上生物量
  • 4篇植被覆盖
  • 4篇生物量
  • 4篇土壤
  • 4篇农业生态
  • 4篇北坡
  • 3篇蒸发
  • 3篇蒸发量

机构

  • 52篇西北师范大学
  • 25篇中国科学院
  • 6篇中国科学院研...
  • 5篇兰州大学
  • 2篇南京农业大学
  • 2篇甘肃农业大学
  • 2篇中国科学院西...
  • 1篇南京大学
  • 1篇湖北大学
  • 1篇同济大学
  • 1篇渭南师范学院
  • 1篇邯郸市第三中...
  • 1篇中国科学院大...

作者

  • 62篇贾文雄
  • 19篇李宗省
  • 17篇何元庆
  • 11篇庞洪喜
  • 11篇张宁宁
  • 10篇和献中
  • 9篇刘亚荣
  • 9篇陈京华
  • 7篇宋波
  • 7篇院玲玲
  • 7篇赵珍
  • 5篇朱国锋
  • 5篇王旭峰
  • 5篇辛惠娟
  • 5篇宁宝英
  • 5篇张明军
  • 5篇王洁
  • 4篇丁丹
  • 3篇王世金
  • 3篇蒲焘

传媒

  • 7篇地理学报
  • 6篇地理科学
  • 5篇干旱区地理
  • 3篇生态学报
  • 3篇干旱区资源与...
  • 3篇环境科学
  • 3篇干旱区研究
  • 2篇水土保持研究
  • 2篇国土与自然资...
  • 2篇水科学进展
  • 2篇西北植物学报
  • 2篇干旱地区农业...
  • 2篇中国沙漠
  • 2篇地球科学(中...
  • 2篇甘肃省200...
  • 1篇资源科学
  • 1篇林业科学
  • 1篇兰州学刊
  • 1篇中国环境科学
  • 1篇冰川冻土

年份

  • 2篇2020
  • 1篇2019
  • 2篇2018
  • 2篇2017
  • 5篇2016
  • 5篇2015
  • 3篇2014
  • 5篇2012
  • 2篇2011
  • 5篇2010
  • 9篇2009
  • 7篇2008
  • 2篇2007
  • 1篇2006
  • 2篇2005
  • 2篇2003
  • 1篇2002
  • 2篇2001
  • 4篇2000
63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全球变暖背景下海螺沟冰川近百年的变化被引量:24
2009年
海螺沟冰川是我国典型的温冰川之一,对100 a来各种观测资料的分析发现:海螺沟冰川自1823年以来末端海拔上升300 m,年均升高1.64 m,20世纪以来末端海拔上升速度加快;在20世纪呈现明显的退缩变化,76 a冰川后退1 821.8 m,年均后退24 m.运用冰川学方法恢复了海螺沟冰川45a来的物质平衡变化,45 a累积物质平衡值为-10 825.5 mm(水当量),年均平衡值为-240.6 mm(水当量).在全球变暖影响下,冰川雪线不断上升,冰川活动强烈,导致冰面形态发生了明显变化,具体表现为:冰川厚度不断变薄、大冰瀑布上出现巨大塌陷洞穴、冰面丘融化变形、冰面径流不断变大、冰川弧拱区裂隙密布等,冰川内部的径流冲刷和冰川表面的剧烈消融是海螺沟冰川表面形态发生显著变化的主要机制.总之,在全球变暖背景下,该冰川表现出以亏损为特征的退缩变化趋势.
李宗省何元庆贾文雄庞洪喜和献中王世金张宁宁张文敬刘巧辛惠娟
关键词:海螺沟冰川冰川变化
中国西北地区地表干湿变化及影响因素被引量:47
2011年
采用1960~2009年112个观测站逐日气象资料,利用FAO Penman-Monteith模型,计算出西北地区各气象站的潜在蒸散量,由此计算出各站点的湿润指数。采用反距离加权插值、Mann-Kendall检测等方法对全区湿润指数的时空变化特征及影响其变化的气象要素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西北地区近50年来有变湿趋势,湿润指数平均每10年增加0.006;季节上以春、冬两个季节的增加趋势最明显。该区湿润指数的空间分布自西北向东南大致呈先减少后增加的趋势。由湿润指数变化的空间差异,将全区划分为3个区域:显著增加区、轻度增加区、持续减少区。影响湿润指数变化的气象要素在不同年代对其影响程度不同,湿润指数与降水量和相对湿度存在明显的正相关性,与日照时数、潜在蒸散量、风速存在显著的负相关性。
黄小燕张明军贾文雄王圣杰张宁
关键词:湿润指数年代际变化影响因素
我国典型海洋型冰川区高海拔区输出水量变化对气候变暖的响应被引量:12
2010年
通过丽江盆地气象水文观测资料研究发现:冰雪消融加剧、融水增加,漾弓江流域径流量明显上升;高海拔冰雪区消融期提前,春季径流增加明显;高海拔冰雪区的径流输出对漾弓江流域水量平衡的贡献量逐年增加,体现了全球气候变暖背景下高海拔冰雪区对整个流域水循环的重要性.对海螺沟流域实测气象水文资料的分析也表明,气候变暖背景下,该流域冰雪区水量输出也逐年上升.两流域高海拔区输出水量的剧烈增加,明显响应了气候变暖,表明了流域水循环的加速,这必然将对区域的发展和资源开发产生重要影响.
李宗省何元庆温煜华庞洪喜贾文雄和献中蒲焘
关键词:气候变暖玉龙雪山
近50年来祁连山气候变化特征及极端天气和气候变化研究
利用20个气象站1960~2006年的气象资料,运用5年趋势滑动及鼍小二秉法,分析了祁连山气候及极端天气的变化趋势,并在ArcGIS环境下通过Spline插值法对气候变化的空间差异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祁连山的年平均气温...
贾文雄
关键词:气候变化河西走廊
文献传递
祁连山及河西走廊气候变化的时空分布特征被引量:48
2008年
利用祁连山区及河西走廊20个气象站的气温和降水资料,运用一元回归分析、5 a趋势滑动、Spline插值法,进行气候变化的时空分布特征分析。结果表明:祁连山及河西走廊的气温在20世纪60—80年代偏低,90年代以后偏高;气温的年际变化率为0.0298℃.a-1,并且升温趋势显著;大部分地区的增温幅度在0.02~0.04℃.a-1之间,其中祁连山区的增温幅度大于走廊平原;气温的年际变化幅度在空间上呈现出南北分异,大致以黑河干流为界,中东部地区的增温幅度从南到北呈增大趋势,而中西部地区从南到北呈减小趋势;降水在60年代偏少,其他年代偏多,其中2000年以后明显增多;降水的年际变化率为0.6571 mm.a-1,不过增加趋势不太明显;大部分地区降水的增加幅度在0~2 mm.a-1之间,其中祁连山区的增加幅度大于走廊平原;降水的年际变化幅度在空间上呈现出南北分异,其增加幅度从南到北呈减小趋势。
贾文雄何元庆李宗省庞洪喜院玲玲宁宝英宋波张宁宁
关键词:年际变化河西走廊
近50年来祁连山及河西走廊极端气温的季节变化特征被引量:33
2012年
利用1960~2009年的日平均气温资料,采用线性趋势、Morlet小波分析、Mann-Kendall法对祁连山及河西走廊极端气温的季节变化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各季节极端高温天气呈显著增多趋势,极端低温天气呈显著减少趋势;各季节极端气温天气的变化周期略有不同,春、夏、秋、冬季极端高温天气的主周期分别为8、14、16、16 a,极端低温天气的主周期分别为14、16、14、6 a;春、夏、秋、冬季极端高温天气分别在2002、1997、1994、1986年突变增多,极端低温天气分别在2002、1997、1987、1986年突变减少,秋、冬季极端气温天气对全球气候变暖的响应比春、夏季早。
贾文雄
关键词:极端气温气候突变河西走廊
1982-2014年祁连山植被生长季NDVI变化及其对气候的响应被引量:24
2018年
祁连山是西北地区重要的生态功能区和河西绿洲的水源涵养地,全面了解植被的生长变化有助于制定合理的气候变化对策。利用1982—1999年的GIMMS NDVI数据和2000—2014年的MODIS NDVI数据,采用最大值合成法、均值法、斜率法、相关分析法等,对祁连山近35年生长季植被变化及其对气候变化的响应进行了深入研究。结果表明:1982—2014年,祁连山植被NDVI整体呈增加趋势,但变化趋势并不明显;近35年,祁连山植被NDVI呈增加趋势的面积比呈降低趋势的面积大,表明植被覆盖状况有所改善,植被NDVI增加的区域集中于中西部,而植被NDVI降低的区域集中于东部;气候的年际变化对祁连山植被NDVI有一定的影响,植被NDVI对气温和降水存在一定的滞后性响应。气温升高和降水增加有助于祁连山植被覆盖增加,生态环境得到改善。
贾文雄陈京华
关键词:NDVI生长季植被覆盖
21世纪甘肃省绿色产业发展构想被引量:1
2005年
甘肃省发展绿色产业是适应世界产业发展潮流、国家宏观产业政策调整、西部大开发战略实施以及甘肃生态环境建设需要的必然选择。甘肃省发展绿色产业必须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特色产业为基础,以龙头企业为核心,以科技进步为动力,以可持续发展为目标。通过树立正确的绿色产业发展观,完善绿色产业的组织管理体系,增强绿色产业的市场竞争能力,强化绿色产业的人才队伍建设,构建绿色产业的市场网络体系以及扩大绿色产业的对外合作与交流来促进甘肃绿色产业的全面发展。
张小平贾文雄
中国典型季风海洋性冰川区雪坑环境记录分析被引量:7
2009年
白水1号冰川是亚欧大陆纬度位置最低的冰川,冰川区90%的降水主要受季风气候影响。运用多种方法对该区雪坑化学的季节性特征分析表明,2006年5月7日采集的两雪坑主要是2005年夏季风期和2005—2006年度非夏季风期的积雪积累;夏季风期积雪中远源物质主要是随季风环流而来的海盐气溶胶及其沿途工、农业区的污染物质,非夏季风期主要是源自印度塔尔沙漠以及中亚和西亚地区的粉尘;季风期和非季风期(2005—2006年度)间积雪化学特征存在较大差异;两雪坑季风期间积雪化学特征的不同主要反映了不同海拔消融强度和淋溶过程的差异,非季风期间的不同主要反映了局地环境的影响,特别是山谷风携带的地壳物质的影响。
李宗省何元庆庞洪喜张宁宁贾文雄和献中
关键词:季风季节性
石羊河流域降水稳定同位素变化的区域差异被引量:5
2020年
为了了解干旱内陆河流域降水稳定同位素变化过程及其影响因素,基于石羊河流域荒漠区、绿洲区和山区8个站点2013年7月至2014年7月,497个降水样品氢氧稳定同位素数据及相应气象数据,研究了石羊河流域降水稳定同位素的时空变化、环境效应以及降水水汽来源.结果显示:石羊河流域局地大气水线斜率和截距表现出夏低冬高的变化趋势;降水稳定同位素表现出夏高冬低的变化趋势,从荒漠区、绿洲区到山区,稳定同位素值随海拔升高而降低,海拔效应为-0.22‰/100m,这是温度效应的另一种体现;流域降水稳定同位素表现出显著的温度效应,温度效应为0.43‰/℃,在天气尺度下受季风水汽和降水淋洗过程的影响表现出降水量效应;流域降水来源主要受西风水汽控制,夏季也会会受到季风水汽影响,冬季也受到极地气团影响.
袁瑞丰贾文雄李宗省徐秀婷张志远石阳杨乐熊辉
关键词:内陆河流域大气降水稳定同位素水汽来源
共7页<1234567>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