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贺敏

作品数:62 被引量:420H指数:12
供职机构:北京市农林科学院植物保护环境保护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公益性行业(农业)科研专项北京市农林科学院青年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化学工程农业科学理学环境科学与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55篇期刊文章
  • 6篇会议论文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21篇化学工程
  • 20篇农业科学
  • 14篇理学
  • 13篇环境科学与工...
  • 10篇轻工技术与工...
  • 2篇生物学
  • 1篇医药卫生

主题

  • 37篇色谱
  • 37篇相色谱
  • 30篇液相色谱
  • 28篇液相
  • 28篇高效液相
  • 28篇高效液相色谱
  • 27篇土壤
  • 20篇超高效
  • 19篇质谱
  • 19篇超高效液相
  • 19篇超高效液相色...
  • 17篇串联质谱
  • 12篇质谱法
  • 11篇色谱法
  • 10篇消解
  • 10篇安全性评价
  • 10篇超高效液相色...
  • 9篇串联质谱法
  • 8篇液相色谱法
  • 8篇高效液相色谱...

机构

  • 59篇北京市农林科...
  • 9篇北京农产品质...
  • 8篇湖南农业大学
  • 5篇中国农业科学...
  • 4篇北京农业质量...
  • 3篇长江大学
  • 3篇山东农业大学
  • 3篇中华人民共和...
  • 2篇中国农业大学
  • 2篇中国科学院生...
  • 2篇北京农林科学...
  • 1篇大连工业大学
  • 1篇河北北方学院
  • 1篇河北农业大学
  • 1篇甘肃农业大学
  • 1篇冈山大学
  • 1篇山东省农业科...
  • 1篇河南农业大学
  • 1篇辽宁省农业科...
  • 1篇四川农业大学

作者

  • 62篇贺敏
  • 45篇贾春虹
  • 34篇赵尔成
  • 32篇余苹中
  • 26篇朱晓丹
  • 9篇余平中
  • 8篇戴荣彩
  • 6篇刘冰洁
  • 5篇铁柏清
  • 4篇罗梅梅
  • 4篇夏福利
  • 4篇王东
  • 3篇刘宇
  • 3篇王守现
  • 3篇郑永权
  • 2篇李传仁
  • 2篇陶传江
  • 2篇张鹏
  • 2篇姜辉
  • 2篇平华

传媒

  • 21篇农药
  • 6篇食品安全质量...
  • 4篇农药科学与管...
  • 4篇农药学学报
  • 3篇中国农学通报
  • 3篇应用昆虫学报
  • 2篇食品科学
  • 2篇安徽农业科学
  • 2篇江苏农业科学
  • 2篇湖南农业大学...
  • 2篇环境化学
  • 1篇土壤通报
  • 1篇华北农学报
  • 1篇地学前缘
  • 1篇环境昆虫学报
  • 1篇中国化学会第...

年份

  • 3篇2021
  • 2篇2020
  • 5篇2019
  • 5篇2018
  • 1篇2017
  • 7篇2016
  • 3篇2015
  • 6篇2014
  • 6篇2013
  • 2篇2012
  • 4篇2011
  • 4篇2010
  • 3篇2009
  • 4篇2008
  • 3篇2007
  • 2篇2006
  • 2篇2005
6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土壤中噻虫嗪和氯虫苯甲酰胺的残留分析方法被引量:6
2013年
[目的]建立同时测定土壤中噻虫嗪和氯虫苯甲酰胺的多残留分析方法。[方法]样品用乙腈和二氯甲烷提取,弗罗里硅土固相萃取小柱净化,液相色谱分离,紫外254 nm分别检测噻虫嗪和氯虫苯甲酰胺,外标法定量。[结果]对土壤中的噻虫嗪、氯虫苯甲酰胺进行不同水平的添加回收率实验,方法的平均回收率为77.18%-107.27%,相对标准偏差为1.50%-8.83%。噻虫嗪和氯虫苯甲酰胺在土壤中的最低检测质量分数为0.01 mg/kg。[结论]该方法的灵敏度、准确度、精密度符合农药残留分析的要求,适合大批量样品的检测。
贺敏贾春虹马志宏王守现刘宇王纪华
关键词:噻虫嗪氯虫苯甲酰胺土壤高效液相色谱法
精甲霜灵水分散粒剂在葡萄和土壤中的残留试验被引量:10
2008年
在北京和杭州市郊区进行了精甲霜灵在葡萄上的残留动态和最终残留试验,葡萄和土壤样品用甲醇提取,中性氧化铝柱净化,用带紫外检测器的液相色谱测定了其残留量。精甲霜灵的最低检出量为1.0×10-10g,在葡萄和土壤中的最低检出质量分数均为0.05mg/kg。在葡萄中的平均回收率为85.8% ̄101.8%,变异系数为3.5% ̄4.6%;在土壤中的平均回收率为94.3% ̄100.3%,变异系数为2.0% ̄3.6%,符合农药残留分析的要求。研究结果表明,精甲霜灵在葡萄上的半衰期为1.7 ̄5.2d,在土壤中的半衰期为2.8 ̄7.1d。68%金雷水分散粒剂按推荐剂量1800g/hm2和推荐剂量的1.5倍2700g/hm2使用4、5次,末次施药距收获间隔5、7、14d,精甲霜灵在葡萄中的残留量均低于CAC(联合国食品法典委员会)规定的MRL值1.0mg/kg,所以68%金雷水分散粒剂按推荐剂量方法使用,收获的葡萄是安全的。
陈莉贾春虹戴荣彩余苹中贺敏夏福利
关键词:精甲霜灵葡萄消解
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检测韭菜中噻虫嗪及其代谢物噻虫胺被引量:14
2014年
【目的】建立同时测定韭菜中噻虫嗪及其代谢物噻虫胺的多残留分析方法。[方法]样品用乙腈提取,石墨化炭黑固相萃取小柱净化,超高效液相色谱分离,三重四级杆质谱检测,基质匹配标准溶液的外标法定量。[结果]对韭菜中的噻虫嗪、噻虫胺进行0.01-0.2mg/kg的添加回收率试验,噻虫嗪在韭菜中的平均回收率为73.7%~98.6%,相对标准偏差2.9%-4.5%;噻虫胺在韭菜中的平均回收率72.4%~80.6%,相对标准偏差为2.1%-7.1%。噻虫嗪和噻虫胺在韭菜中的最小检出质量分数均为0.01mg/kg。【结论】方法的灵敏度、准确度、精密度符合农药残留分析的要求,适合大批量韭菜样品的检测。
罗梅梅铁柏清贺敏朱晓丹张鹏
关键词:噻虫嗪噻虫胺韭菜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
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分析氟啶胺在冬瓜上的残留行为被引量:1
2021年
为了明确氟啶胺在冬瓜上使用后的消解规律和最终残留水平,在北京、山东、安徽、湖南、云南和广东6地开展了500 g/L氟啶胺悬浮剂在冬瓜上的最终残留试验,同时在其中的北京和安徽两个试验点开展了消解动态试验。样品经乙腈提取,N-丙基乙二胺(PSA)净化,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UPLC-MS/MS)测定,外标法定量。结果表明:在0.01~1 mg/kg添加水平下,氟啶胺在冬瓜上的平均回收率在89%~109%之间,相对标准偏差(RSD)在2.8%~12%之间,定量限(LOQ)为0.01 mg/kg;北京和安徽两地的消解动态试验结果显示,氟啶胺在冬瓜上降解半衰期分别为2.04和2.17 d;6地的最终残留试验结果显示,氟啶胺在冬瓜上的残留量在
靖俊杰贾春虹赵尔成余苹中贺敏陈莉王东
关键词: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氟啶胺冬瓜消解
25%噻虫嗪水分散粒剂在青葱和大葱上的残留与安全性评价被引量:4
2021年
目的评价噻虫嗪在葱上使用后的安全性。方法 2018—2019年在辽宁、内蒙古、河南、山东、江苏和四川开展了25%噻虫嗪水分散粒剂在大葱和青葱上的残留试验。样品用乙腈提取,N-丙基乙二胺、石墨化炭黑和十八烷基碳混合分散吸附剂净化,超高效液相色谱法分离,三重四极杆串联质谱法检测,外标法定量。结果噻虫嗪在青葱上的半衰期为3.5 d,在大葱上的半衰期为1.4 d;噻虫嗪在在青葱上的最终残留浓度为0.020~0.176 mg/kg,大葱上的最终残留浓度为0.005~0.165 mg/kg。结论本研究结果可为噻虫嗪在葱上的安全使用和食品安全限量标准制定提供支持。
贺敏贾春虹王东靖俊杰李玄荃胡彬
关键词:农药残留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青葱大葱噻虫嗪
向日葵和土壤中精异丙甲草胺的残留动态研究被引量:4
2011年
为评价960g/L精异丙甲草胺乳油在向日葵地使用后的残留行为及环境安全性,笔者于2008—2009年,在北京和长春两地开展了消解动态和最终残留的田间试验。采集的向日葵植株、籽粒和土壤样品用GC法测定,结果表明:精异丙甲草胺在北京地区向日葵植株中的半衰期为5.10天,在土壤中的半衰期为9.83天;精异丙甲草胺在长春地区向日葵植株中的半衰期为11.89天,在土壤中的半衰期为7.21天。两年两地的最终残留结果显示:在推荐使用剂量下,施药1次,收获的向日葵中精异丙甲草胺的残留量均低于0.01mg/kg。精异丙甲草胺降解速率快,在正常使用条件下,不会造成环境的污染和累积。
贺敏贾春虹余苹中陈莉赵尔成朱晓丹
关键词:向日葵降解
肟菌酯和戊唑醇在小麦植株和土壤中的残留动态
保27%肟菌酯·戊唑醇悬浮剂(SC)的安全使用,评价其在小麦上的消解趋势、残留水平以及对环境的污染情况,对肟菌酯和戊唑醇在小麦植株和土壤中的残留动态进行了研究.样品经乙腈∶水(4∶1,v/v)提取,经PSA和C...
李梦玲贾春虹赵尔成余苹中贺敏靖俊杰陈莉
关键词:肟菌酯戊唑醇小麦植株土壤环境
韭菜根蛆的发生危害及综合防治技术研究——公益性行业(农业)科研专项“作物根蛆类害虫综合防治技术研究与示范”进展被引量:20
2016年
针对我国根蛆类害虫严重危害葱蒜类蔬菜作物,特别在韭菜上问题突出的现状,项目开展了根蛆的生物学和生态学、种群规律、单项防治技术及综合防治技术的研究与示范工作。明确了我国大部分地区韭菜上的根蛆主要是韭菜迟眼蕈蚊Bradysiaodoriphaga Yang et Zhang,在甘肃和辽宁地区的优势种为异迟眼蕈蚊B. difformis Frey。采用黄板诱集成虫结合挖根查幼虫的方法,明确了华北、东北、西北和华东地区根蛆在田间的发生规律。根蛆不耐高温耐低温,春、秋和冬季发生严重,在夏季有转主危害的趋势,冬季以老熟幼虫在0-5 cm土层中越冬。蕈蚊成虫对黑色和棕色趋性最强,研发出特异性的黑色粘虫板。覆盖50-60目防虫网对根蛆的防效最佳,且对韭菜生长有促进作用。建立了蕈蚊成虫的优势捕食性天敌——瘦弱秽蝇 Coenosia attenuata的饲养技术和田间应用技术,筛选出了对蕈蚊幼虫高致病力的昆虫病原线虫和Bt 菌株,田间防效达60%以上。研发出保护地灌溉臭氧水、减量施药和喷淋施药等轻简化的根蛆防治技术10项。根据不同地区韭菜的种植习惯和根蛆的发生特点,在辽宁、河北、山东、甘肃等地建立了区域性的根蛆类害虫综合防治技术,建立核心示范区10个,进行技术培训5000人次,取得了一定的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
吴青君于毅谷希树刘峰宋敦伦魏国树贺敏刘长仲许国庆张友军
关键词:根蛆韭菜韭菜迟眼蕈蚊
利用QuEChERS-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测定姜和土壤中乙氧氟草醚残留被引量:2
2017年
[目的]建立测定姜和土壤中乙氧氟草醚残留的QuEChERS-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UPLC/MS/MS)方法,通过田间试验研究了乙氧氟草醚在姜田中的残留及消解动态。[方法]样品经乙腈涡旋提取5 min,上清液加入含PSA+C18填料的小离心管中,涡旋、离心净化后,采用UPLC/MS/MS测定。[结果]在0.001~0.5 mg/L范围内,乙氧氟草醚的进样质量浓度与其对应的峰面积间呈良好的线性关系,相关系数r=0.9999,该方法检出限(LOD)为0.001 mg/kg,最低检出质量分数(LOQ)为0.01 mg/kg。在0.01、0.05、0.1 mg/kg的添加水平下,乙氧氟草醚在姜中的平均回收率为82.0%~99.0%,相对标准偏差为5.04%~15.70%;在0.02、0.05、0.2 mg/kg的添加水平下,乙氧氟草醚在土壤中的平均回收率为90.1%~97.1%;相对标准偏差为1.95%~6.20%。[结论]乙氧氟草醚在土壤中的半衰期20.4~25.7 d;24%乙氧氟草醚乳油分别按照有效成分180、270 g a.i./hm2剂量于姜播后苗前开始施药,施药1次,姜收获时采样测定,乙氧氟草醚在姜中的残留量<0.01~0.0124 mg/kg,均小于欧盟规定的最大残留限量(MRL)0.05 mg/kg,因此,在姜田中使用乙氧氟草醚,有效剂量为180 g a.i./hm2,施药1次时,不会造成其在姜中残留超标的风险。
陈莉刘冰洁贾春虹余苹中贺敏赵尔成靖俊杰
关键词:乙氧氟草醚土壤
韭菜迟眼蕈蚊雌成虫对其不同虫态气味的行为反应被引量:2
2016年
【目的】明确韭菜迟眼蕈蚊Bradysiaodoriphaga Yang et Zhang雌成虫对不同虫态的行为趋性及起作用的活性物质,为开发高效引诱剂诱杀成虫的绿色防控技术提供基础。【方法】采用Y型嗅觉仪测定未交配或已交配韭菜迟眼蕈蚊雌成虫对2龄幼虫、4龄幼虫、蛹和卵块挥发物的趋性,应用固相微萃取和气-质联用仪对有引诱活性虫态挥发物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然后进一步采用Y型嗅觉仪测定不同化学成分及比例对雌虫的引诱活性。【结果】结果表明,未交配或者已交配韭菜迟眼蕈蚊雌成虫明显嗜好4龄幼虫,而对2龄幼虫、蛹和卵块无明显趋性。韭菜迟眼蕈蚊4龄幼虫体表挥发物主要成分是二丙基二硫醚和2,2-二甲基-1,3-噻烷等二硫化物,前者含量是后者的10倍。50 mg二丙基二硫醚单体对韭菜迟眼蕈蚊交配雌成虫具有明显吸引作用,50 mg和5 mg 2,2-二甲基-1,3-噻烷单体对韭菜迟眼蕈蚊交配雌成虫具有一定吸引作用;二丙基二硫醚与2,2-二甲基-1,3-噻烷以1︰1(50 mg︰50 mg)和10︰1(50 mg︰5 mg)混合物对韭菜迟眼蕈蚊交配雌成虫具有明显吸引作用;而将二丙基二硫醚和2,2-二甲基-1,3-噻烷以10︰1(50 mg︰5 mg)混合后与50 mg二丙基二硫醚单体比较,前者对韭菜迟眼蕈蚊交配雌成虫的吸引作用更明显。【结论】韭菜迟眼蕈蚊雌成虫明显嗜好4龄幼虫,其体表挥发物二丙基二硫醚等二硫化物对韭菜迟眼蕈蚊雌成虫具有吸引作用,2,2-二甲基-1,3-噻烷对二丙基二硫醚单体吸引韭菜迟眼蕈蚊交配雌成虫具有增效作用。
张治军李文香贺敏朱晓丹林文彩李晓维郦卫弟章金明贝亚维吕要斌
关键词:韭菜迟眼蕈蚊挥发性物质
共7页<1234567>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