谷海燕
- 作品数:4 被引量:50H指数:4
- 供职机构:中国科学院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重要方向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生物学农业科学更多>>
- 高榕隐头果内寄生蜂种类及生态学特征初步观察被引量:18
- 2003年
- 本研究采用定期、定点、定树采样调查和观察研究的方法 ,获得寄生于高榕隐头果内小蜂 (Chalcidoidea)为 6个科 ,14个属 ,2 5种。根据小蜂行为把高榕小蜂划分为 2类 ,一类为传粉小蜂 ,另一类为非传粉小蜂 ,其中传粉小蜂有 2种 ,主要的传粉小蜂只有Eupristinaaltissima一种 ,另一种仅在部分季节少量出现。高榕隐头果果态变化大 ,直径 2 5cm以上的大号果中仅寄生非传粉小蜂 ,这些小蜂对榕树 传粉者共生体系有着负面影响。本文初步研究了高榕隐头果中寄生的小蜂种类和生态特性 ,分析了部分寄生蜂对榕树
- 谷海燕杨大荣张光明彭艳琼宋启示
- 关键词:寄生蜂传粉小蜂非传粉小蜂生态学特征
- 聚果榕榕果小蜂种群分布格局及其生境和季节差异比较被引量:5
- 2004年
- 采用多个指数对西双版纳地区聚果榕榕果小蜂的种群分布格局进行了检测 ,并重点运用基于方差 /均值比率法的t值测度比较了其生境和季节差异 .结果表明 ,6种聚果榕榕果小蜂的种群分布格局皆呈聚集分布 ;传粉小蜂聚集强度在生境序列上 ,原始雨林≈严重干扰地段 中度干扰地段 ,在季节序列上 ,雨季 >干热季 >雾凉季 ;非传粉小蜂不同种类不同性别随着生境和季节变化皆表现出明显的聚集强度差异 .对各种聚集强度变化的发生机理与其对聚果榕 传粉者互惠共生体进化稳定性进行了讨论 ,认为保护榕树。
- 张光明谷海燕宋启示徐磊彭艳琼杨大荣
- 关键词:聚果榕互惠共生环境压力
- 西双版纳热带雨林聚果榕隐头果的昆虫群落结构与多样性被引量:23
- 2003年
- 聚果榕(Ficus racemosa)是西双版纳热带雨林生态系统中的一个优势种群.在聚果榕隐头果内外,形成了为聚果榕传粉、传播种子和在榕果上取食、栖息、繁衍后代的昆虫群落.在西双版纳勐仑国家自然保护区、植物园沟谷雨林、植物园江边次生林等样地内,对聚果榕隐头果中的昆虫群落结构、动态和多样性进行了研究.样地内采集到184 264号昆虫标本,隶属5个目,19个科,36属,51种;论种类和个体数量,膜翅目最为丰富,占聚果榕隐头果昆虫总数的37.3%,尤其传粉榕小蜂,种群数量在昆虫群落中占绝对优势,其传粉行为影响着聚果榕种群的构建和稳定;鳞翅目占昆虫总数的31.4%;鞘翅目、同翅目和双翅目三类仅占聚果榕隐头果昆虫总数的31.3%.3个样地的多样性指数、均匀度和种类丰富度,以勐仑国家自然保护区最高,其次是沟谷雨林保护区,再次是植物园次生林.资料分析表明,热带雨林片断化使聚果榕隐头果上的昆虫种类呈明显下降趋势,常见种个体数量增加,特有种数量减少.
- 杨大荣彭艳琼张光明宋启示谷海燕王秋艳
- 关键词:热带雨林昆虫群落多样性
- 高榕小蜂群落结构及物种多样性的初步研究被引量:12
- 2003年
- 在西双版纳地区采集干、湿两季 5个样株的高榕 (Ficusaltissima)隐头果 ,单果收蜂 ,鉴定蜂种 ,共获高榕隐头果内小蜂标本 180 0 0多号 ,隶属膜翅目 5科 9属 14种。然后对样株小蜂群落结构、组成、性比及物种多样性进行对比研究。小蜂群落的结构和组成在干、湿两季有着明显的差异 :湿季隐头果内的小蜂种类比干季丰富。另外 ,受人为干扰较少的样株隐头果内小蜂种类比受严重干扰的样株丰富。高榕的非传粉小蜂主要由造瘿者组成 ,寄生小蜂和寄居性小蜂仅占很少一部分 ;干、湿两季的小蜂群落多样性指数均很低 ,虽然在湿季群落内小蜂的丰富度指数较高 ,但不如干季小蜂分布得均匀 ;相同季节的小蜂群落均为中等相似 ,不同季节的 2个榕树小蜂群落为中等不相似 ,有的树对达到极不相似水平 ;高榕隐头果内传粉小蜂的雄雌性比 (♂♀ )较低 ,为 0 .14 1,而非传粉小蜂的雄雌性比相对较高 ,多在 1 1左右。以上研究结果表明 ,西双版纳地区高榕隐头果内的小蜂受不同季节温湿度、人为干扰程度等因素的影响 ,保护并改善西双版纳地区的生态环境对丰富高榕隐头果小蜂物种多样性有重要意义。
- 谷海燕杨大荣
- 关键词:小蜂群落结构物种多样性榕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