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谭文华

作品数:88 被引量:445H指数:11
供职机构:福建农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福建省社会科学规划项目福建省教育厅社会科学研究项目福建省软科学研究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文化科学经济管理自然科学总论哲学宗教更多>>

文献类型

  • 87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40篇文化科学
  • 22篇经济管理
  • 10篇哲学宗教
  • 10篇自然科学总论
  • 6篇政治法律
  • 4篇环境科学与工...
  • 1篇建筑科学
  • 1篇社会学

主题

  • 14篇生态
  • 9篇文化
  • 8篇生态文明
  • 8篇自主创新
  • 8篇技术创新
  • 7篇R&D
  • 5篇主义
  • 5篇文化创新
  • 5篇教学
  • 4篇政治
  • 4篇生态环境
  • 4篇视域
  • 4篇思想政治
  • 4篇自主创新能力
  • 4篇文明建设
  • 4篇高校
  • 3篇大学生
  • 3篇哲学
  • 3篇知识
  • 3篇软实力

机构

  • 81篇福建农林大学
  • 9篇清华大学
  • 1篇福州大学
  • 1篇玉林师范学院

作者

  • 87篇谭文华
  • 9篇郑庆昌
  • 5篇黄静晗
  • 5篇曾国屏
  • 4篇刘淑兰
  • 3篇张丽萍
  • 2篇张宏
  • 1篇郑元景
  • 1篇刘莎
  • 1篇陈进寿
  • 1篇雷德森
  • 1篇黄旺生
  • 1篇温福英
  • 1篇曹佛宝

传媒

  • 7篇科学学与科学...
  • 5篇科技管理研究
  • 4篇科学学研究
  • 4篇福建农林大学...
  • 3篇科学管理研究
  • 3篇社会主义研究
  • 3篇自然辩证法研...
  • 3篇理论月刊
  • 3篇科技和产业
  • 3篇长春理工大学...
  • 2篇农村经济与科...
  • 2篇发展研究
  • 2篇广西社会科学
  • 2篇高科技与产业...
  • 2篇中国农业大学...
  • 2篇南华大学学报...
  • 2篇重庆科技学院...
  • 2篇华北水利水电...
  • 2篇现代教育科学
  • 1篇理论观察

年份

  • 1篇2022
  • 5篇2021
  • 2篇2020
  • 4篇2019
  • 8篇2018
  • 4篇2017
  • 3篇2016
  • 1篇2015
  • 4篇2014
  • 4篇2013
  • 3篇2012
  • 2篇2011
  • 3篇2010
  • 2篇2009
  • 7篇2008
  • 6篇2007
  • 9篇2006
  • 7篇2005
  • 6篇2004
  • 2篇2003
88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论现代文化技术创新的主要领域及对策被引量:2
2014年
在国际竞争前移至科技乃至文化领域的当今时代,如何通过科技进步推动文化创新和文化产业发展、增强文化软实力、提升文化的国际影响力,成为各国和地区较量的一个新的焦点,亦是我国政府和文化产业界共同关注的重要议题。分析文化技术的内涵,概括现代文化技术的跨时空性、超民族性、高融合性、泛共享性等特征,运用分析和预测的方法从文化创作与表现技术、文化传播技术等方面探讨现代文化技术创新的主要领域,提出促进现代文化技术创新的对策建议。
谭文华
福建省工业发展的特点与企业技术创新战略的选择被引量:9
2004年
总结了福建省工业发展的特点大中型企业数比重偏小,但对国民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十分明显;企业自主技术创新能力薄弱,整体竞争力不强;高新技术产业比重逐年上升,传统产业仍占绝对优势;企业空间上分散,产业集聚度低;外资比重大,外向度较高。企业应根据各自的具体情况,并结合福建省工业发展的特点来选择和制定适合自身发展需要的技术创新战略。
谭文华
关键词:工业经济企业管理技术创新高新技术产业
习近平生命共同体观及其当代价值被引量:1
2018年
习近平生命共同体观植根于中华优秀传统思想文化的肥沃土壤,继承了马克思、恩格斯关于人与自然关系的理论,是在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实践中形成与发展起来的。其主要内容包括生态系统具有整体性和复杂性、人与自然是和谐共生的生命共同体、人类是一个荣辱与共的命运共同体等。习近平生命共同体观丰富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理论,是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理论指南,并将有力助推美丽中国梦的实现。
李妹珍刘淑兰谭文华
马克思人的需要理论视域下大学生生态消费观培育研究
2021年
马克思认为,人的需要即人的本性,而且人的需要是具体的、多元的,同时也出现了异化。需要的异化导致出现许多不合理的消费行为,建设生态文明要求确立一种与之相适应的新型消费观即生态消费观。作为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大学生能否树立生态消费观对我国生态文明建设至关重要。当前,大学生的生态消费观总体比较薄弱,表现为尽管其对生态消费的认同度高但认知度偏低且消费缺乏理性。必须以马克思人的需要理论为指导,从政府、社会、学校、个人等四个层面合力培育大学生的生态消费观。
王晨谭文华
关键词:大学生生态消费观
试论政府在科学系统运行中的定位被引量:1
2002年
政府在科学系统运行中的定位应当是 :发挥其计划、组织协调、资助和服务的职能。政治和科学的互动是实现国家科学、经济和政治可持续发展的必要前提。
谭文华
关键词:政府自主性角色定位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STS维度:必要性及对策——基于福建农林大学的调查研究被引量:1
2012年
论文概述了STS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关系,并以福建农林大学为例,通过问卷调查的形式,分析了大学生接受STS教育的现状,探讨了加强大学生STS教育的必要性,提出了加强大学生STS教育的若干对策。
谭文华刘莎
关键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STS
“人民群众是社会历史主体”的历史唯物主义建构及中国表达
2021年
基于对历史唯心主义的批判,马克思和恩格斯创立了历史唯物主义,确立了“人民群众是历史创造者”的观点,同时他们认为,作为历史创造主体的人民群众,也应当成为人类价值或幸福的主体。一言以蔽之,人民群众是社会历史的主体。在现当代中国,中国共产党坚持“人民群众是社会历史主体”的历史唯物主义观点,涵摄三个基本的层面:在动力论层面,中国共产党深刻认识并高度肯定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在价值论层面,中国共产党始终代表并着力实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在方法论层面,中国共产党坚持革命和建设依靠人民并充分发挥其智慧和力量。
谭文华李家霄
关键词:人民群众历史唯物主义历史创造者
福建省科技创新平台建设的回顾与展望被引量:10
2011年
回顾和评价了福建省科技创新平台建设现状、作用发挥以及建设运行中存在的问题,概述了部分省(市)科技创新平台建设情况及经验,认为今后尤其是"十二五"期间,福建省要在做实已建科技创新平台的基础上,更加注重整合提升、共建共享、产学研合作、布局平衡,着力构建一批面向重点产业的重大科技创新平台。
谭文华张丽萍郑庆昌郑元景温福英
关键词:科技创新平台建设
中美两国基础研究比较分析被引量:1
2002年
谭文华
科技发展的人本指向及其展现途径被引量:2
2007年
人类推进科技发展的目的乃是为了满足其精神和物质上的需要,即科技发展要体现以人为本。科技发展过程中出现的负面效应,实际上是科技的人本指向未得到充分展现的结果。要克服科技的负面效应,使其人本指向进一步彰显,既需要以科学家、技术家、工程师为主体的科技工作者不断提高修养、加强自律、遵守科研和工程伦理道德,也需要社会加强法律和行政控制,加强教育和舆论宣传,加快推进政治民主化进程,扩大公众对重大科学研究、技术开发和工程规划的决策的参与度,以引导科技朝着人性化的方向发展。
谭文华
关键词:以人为本
共9页<123456789>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