谭刚毅
- 作品数:103 被引量:309H指数:10
- 供职机构:华中科技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建筑科学文化科学经济管理艺术更多>>
- 中国古代小说的叙事结构与传统建筑的空间序列被引量:12
- 2002年
- 文章应用叙事学和原型批评的理论分析比较了中国古代小说 (奇书文体 )和传统建筑的空间序列 ,文章分别从对偶、主体结构、次结构、拼接图式和纹理几个不同的角度探究了二者相近共通之处。
- 谭刚毅
- 关键词:古代小说叙事结构传统建筑
- 基于深度学习的建筑遗产虚拟修复原则探讨——以三线建设时期工人俱乐部为例
- 图像资料缺损为建筑遗产保护修复工作带来困难。相较于以经验为基础的传统修复方法,虚拟修复技术展现出修复迅速、准确率高等优势。然而虚拟修复过程中普遍使用的数据增强方法与遗产保护理念中"材料原真"原则存在冲突。聚焦于三线建设时...
- 浦孟辉谭刚毅
- 关键词:建筑遗产工人俱乐部
- 一种可用于三维度搭接的榫卯结构体系及其应用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三维度搭接的榫卯结构体系及其应用,其包括成型杆件、端头件、插销和基础件。成型杆件两端和端头件一端具有相同榫头,榫头上具有穿孔,所述榫头能自相匹配咬合同时形成卯眼,卯眼内可插接榫头,通过榫头和榫头所形成的卯...
- 谭刚毅周明珠赵苒婷
- 基于现代传承与应用的民居研究的若干启示
- 民居研究需要更多的关注传统与现代相结合的方式,如'营造与设计法'所包含的民间建筑技术、材料的传承部分,以及'保护、改造和发展'所包含的民族建筑对未来可持续发展建筑可借鉴的积极有用的部分.本文就从这两点中的传承、实践方面入...
- 任丹妮谭刚毅
- 关键词:民居建筑民族建筑建筑设计环境意识
- 文献传递
- 广东传统住宅庭园的气候适应性与实用性被引量:7
- 2003年
- 主要以广东番禺的余荫山房和潮阳的西园为例,分析说明了气候对广东住宅庭园的规模、造景、绿化、园林建筑形式等方面的影响,进而又阐述了经世致用的务实精神在广东住宅庭园中的表现:也就是重在适用,与日常生活紧密结合;“道本器末”,不拘于传统的形制和模式,借鉴中西可行的造园手法。
- 谭刚毅陆琦
- 关键词:住宅庭园风景园林气候适应性绿化园林建筑
- 篇首语被引量:5
- 2016年
- 乡村日暮,乡建如荼。如今美丽乡村建设似乎成为承启田园文明、唤醒文化乡愁的重要方式,其内涵已远远超出建筑学的范畴。美丽乡村的建设都会面对土地(制度)、农业/产业、乡村治理、形态风貌等问题,应是经济、政治、社会和文化等方面的永续发展。
- 谭刚毅罗德胤
- 关键词:乡村建设永续发展建筑学文化农业
- 木雕的武汉城记——湖北红安吴氏祠堂木雕“武汉三镇江景图”辨析被引量:6
- 2010年
- 现存于湖北红安县八里湾的吴氏祠木雕非常精美,其戏台"观乐亭"的楼檐台裙上存有一处纪实性的长卷式的木雕精品——"武汉三镇江景图",该文通过比照晚清时期绘制的武汉地图和老照片,对该木雕中描绘的武汉三镇江景进行了解读,并分析了其创作的手法及其艺术、历史价值,藉此感知20世纪初年武汉的城市形态变迁。
- 谭刚毅雷祖康殷炜
- 关键词:木雕城记长卷
- 专栏导读
- 2018年
- 20世纪50至80年代,中国通过人民公社和单位制度对其人口实行强制性的集体化和工业化,其目的是进行社会和空间重组,增强社会主义新中国的国力,实现中国的现代化。这两种"集体形制"与全面制度化以及新的生产、治理模式相吻合,使社会和空间规模及组织方式上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由此重新定义了工人、农民、家庭和国家之间的关系。它为当今中国的城乡奠定了基础,其影响仍清晰可见。
- 萨姆.雅各比程婧如谭刚毅
- 关键词:导读新中国工业化强制性单位制
- 中国集体形制及其建成环境与空间意志探隐被引量:15
- 2018年
- 选取"单位"大院、人民公社和"三线建设"的厂矿院所等建国后30年最具特点的城乡聚落等建成环境作为研究对象,探析形态、空间及其意义等建筑的基本问题。这些传统社会主义时期明显受行政意志影响的集体形制多是按照公平主义原则和严格计划而建设,其建成环境与空间具有物质、政治、经济和社会等多重属性。这些逐渐远去的集体形制是国家和时代的重要记忆,其遗产化的研究已经迫在眉睫。集体形制古今中外均有表现,文章探讨了其研究方法和研究价值。
- 谭刚毅
- 关键词:人民公社三线建设
- 群论:当代城市・新型人居・建筑设计被引量:20
- 2020年
- 总论王建国|面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的几点专业反思古往今来的城市建设中,规划和建筑设计从来没有停止过对各类自然灾害引发的对城市破坏的思考和应对。城市建筑的历史发展进步中,防灾能力和水准提升一直都是最主要动因之一。每一次重大传染性疾病疫情都给建筑学和规划设计带来新的挑战,同时也是理念方法进步和规范标准更新完善的机会。
- 王建国庄惟敏孟建民庄惟敏孟建民汪原陈薇韩冬青汪原张悦杨俊宴刘东卫闵凡祥张悦谭刚毅陈飞万谦袁烽徐磊青陈飞孙一民袁烽朱竞翔赵辰孙一民
- 关键词:建筑设计建筑学防灾能力自然灾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