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谢吟灵

作品数:64 被引量:169H指数:8
供职机构: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岳阳中西医结合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上海市卫生局中医药科研基金上海市卫生局科技发展基金上海市卫生局科研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54篇期刊文章
  • 3篇会议论文
  • 2篇专利
  • 1篇学位论文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59篇医药卫生
  • 1篇文化科学

主题

  • 23篇动脉
  • 15篇中医
  • 12篇动脉粥样硬化
  • 8篇动脉内
  • 8篇药疗
  • 8篇药疗法
  • 8篇中膜
  • 8篇中膜厚度
  • 8篇活血
  • 7篇动脉硬化
  • 7篇中药
  • 7篇中医药
  • 7篇下肢动脉
  • 7篇颈动脉
  • 6篇蛋白
  • 6篇医药疗法
  • 6篇中医药疗法
  • 6篇老年
  • 5篇心痛
  • 5篇养生

机构

  • 61篇上海中医药大...
  • 4篇中国人民解放...
  • 2篇复旦大学
  • 2篇通海县中医院
  • 1篇第二军医大学
  • 1篇济南军区青岛...
  • 1篇上海市黄浦区...

作者

  • 61篇谢吟灵
  • 21篇陈咸川
  • 12篇吴晨
  • 8篇范代丽
  • 8篇沈融
  • 7篇李欣
  • 7篇陈基敏
  • 4篇姜恺
  • 3篇姚望
  • 3篇施丹
  • 3篇郑敏
  • 3篇肖姝云
  • 3篇史晓
  • 3篇沈玲
  • 3篇王世红
  • 3篇李恺
  • 2篇陈士明
  • 2篇于磊
  • 2篇汪玲羽
  • 2篇赵建龙

传媒

  • 9篇康复
  • 5篇家庭用药
  • 4篇上海中医药杂...
  • 4篇长春中医药大...
  • 3篇吉林中医药
  • 3篇黑龙江中医药
  • 3篇四川中医
  • 3篇辽宁中医杂志
  • 2篇陕西中医
  • 2篇老年医学与保...
  • 1篇上海中医药大...
  • 1篇医学综述
  • 1篇中国实验诊断...
  • 1篇中国实验方剂...
  • 1篇河北中医
  • 1篇浙江中医杂志
  • 1篇河南中医
  • 1篇大众医学
  • 1篇中成药
  • 1篇光明中医

年份

  • 1篇2022
  • 1篇2021
  • 1篇2020
  • 4篇2019
  • 2篇2018
  • 8篇2016
  • 2篇2015
  • 2篇2014
  • 9篇2013
  • 4篇2012
  • 1篇2011
  • 9篇2010
  • 4篇2009
  • 6篇2008
  • 2篇2007
  • 1篇2006
  • 1篇2004
  • 1篇2003
  • 1篇2002
  • 1篇2001
64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柴胡疏肝散加味治疗偏头痛153例被引量:3
2011年
偏头痛是临床常见多发病之一,最新统计认为,其人群发病率高达5%。目前治疗方法较多,疗效不一。笔者于2004年1月至今应用柴胡疏肝散加味治疗本病153例,收到了较好的疗效,现总结如下。
文传智谢吟灵
关键词:偏头痛柴胡疏肝散中医药疗法
温灸治疗原发性骨质疏松症25例疗效观察被引量:8
2012年
目的:比较温灸法配合药物治疗(针药法)与单纯药物治疗原发性骨质疏松症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55例原发性骨质疏松女性患者随机分成观察组(25例)和对照组(30例)。观察组为针药组,即在口服活性维生素D和钙片的骨质疏松基础治疗同时采用温灸方法,针刺肾俞、命门、足三里、悬钟穴,应用针药联合方法治疗骨质疏松患者;对照组为药物组,单纯口服活性维生素D和钙片的骨质疏松的基础治疗。2组连续治疗3个月后,观察2组临床症状积分,疼痛积分和骨密度(BMD)的改变。结果:2组患者治疗后症状积分均有明显降低(均P<0.05),针药组疗效更明显(P<0.01);2组患者治疗后的腰背疼痛计分均有下降,针药组疼痛减轻更快(针药组P<0.01,药物组P<0.05),2组治疗后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连续3个月治疗,针药组患者腰椎骨密度治疗后较治疗前有所提高,但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左髋部骨密度及药物组患者的腰椎及左髋部的骨密度均没有变化(P>0.05)。结论:温灸联合活性维生素D和钙片的针药法较单纯的药物治疗,能改善骨质疏松患者的临床症状及减轻腰背部疼痛,且不良反应小。
吴晨鲍晓敏施丹谢吟灵
关键词:针灸疗法针药联合原发性骨质疏松症
“热因热用”法临证治验举隅
2012年
"热因热用"法最早见于《内经》。笔者在临证作为不拘泥固定思维的指导思路,用药具有针对性,辨病与辨证相结合,运用热药颇有体验;现择数例简述之。
王世红符德玉徐邦杰罗海明金露姚望姚春梅谢吟灵朱岩峰
关键词:热因热用热药附子仙灵脾
益气活血化痰通络方对高血压患者颈动脉内-中膜厚度和超敏C反应蛋白的影响被引量:9
2008年
目的:观察益气活血化痰通络中药对高血压患者颈动脉内-中膜厚度和超敏C反应蛋白的影响。方法:将60例高血压伴颈动脉内膜增厚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采用益气活血化痰通络中药(黄芪、当归、地龙、桑椹、丹参、茶树根、泽泻、石菖蒲等组成),两组均用降脂药氟伐他汀,疗程均为16周。结果:治疗组在缩小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MT)、降低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和血清低密度脂蛋白水平、改善临床症状方面均优于对照组。提示:该方可能有消减动脉粥样硬化作用。
陈咸川谢吟灵吴晨范代丽
关键词:颈动脉内-中膜厚度超敏C反应蛋白中药
睾酮水平与老年男性下肢动脉闭塞症证型及踝臂指数的相关因素分析被引量:1
2016年
目的 探讨老年下肢动脉闭塞症(lower extremity arterial occlusive disease,LEAOD)患者中医证型与睾酮及踝臂指数(ankle brachial index,ABI)的相关性.方法 200例老年男性LEAOD患者,年龄61~90岁,平均(72.9±7.4)岁,检测睾酮、下肢动脉超声、最大斑块面积(maximum square,Smax)及ABI,结合中医四诊进行辨证分型和统计学分析.结果 各证型老年LEAOD患者睾酮水平阴虚阳亢组(3.37±1.63)高于痰湿壅盛组(1.72±1.15)和阴阳两虚组(1.16±0.99);睾酮与Smax呈负相关(r=0.6982,P=0.008),与ABI呈正相关(r=0.7945,P=0.016).阴阳两虚组患者的睾酮均值及ABI最低,Smax最高;阴虚阳亢组患者的睾酮均值及ABI最高,Smax最低.结论 老年LEAOD患者睾酮与Smax呈负相关,与ABI呈正相关,老年男性患者动脉粥样硬化随着睾酮水平的下降而加重.LEAOD主要集中在阴阳两虚型,其次为气虚血瘀型、阴虚阳亢型和痰湿壅盛型.
吴志伟陈咸川沈融谢吟灵
关键词:动脉闭塞性疾病睾酮踝臂指数
升降散治疗脓毒症性脑病临床疗效观察被引量:7
2010年
目的观察升降散治疗脓毒症性脑病的临床疗效。方法 42例脓毒症性脑病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20例和中药组22例,分别予以常规治疗和常规治疗加升降散治疗;在治疗前和治疗第7、14天进行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lasgow com a scale,GCS),同时检测血清学指标(血常规,CRP,ESR,TNFα-,IL6-)变化。结果治疗第14天中药组患者的GCS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CRP、ESR、TNFα-、IL-6下降大于对照组(P<0.05)。结论升降散可抑制血清中CRP、ESR、TNFα-、IL-6等的产生和释放,以治疗脓毒症性脑病。
钱风华朱亮顼志兵谢吟灵钱义明
关键词:脓毒症脑病中医药疗法升降散
中医药治疗高血压病及调节免疫功能方面的研究概况被引量:1
2010年
原发性高血压(Essential hypertension,EH)是人类最常见的疾病之一。本文介绍了中药治疗高血压病的不同机制的研究情况,以及中药免疫调节功能的相关研究,提出进一步探讨中药复方通过调节免疫而达到降压及控制病情发展的作用机制的必要性。
李欣顾娟谢吟灵
关键词:中医药高血压病免疫调节
冬季保暖,衣食当先
2018年
很多人都有切身体会:冬天理完发,走出理发店的时候,就会觉得头顶冷得发麻……头部一年四季裸露在外,在冬天极易受寒冷侵袭。
施源谢吟灵
关键词:保暖理发店冬天
老年下肢动脉闭塞症中医证型与胰岛素抵抗指数相关因素分析被引量:1
2013年
目的:探讨老年下肢动脉闭塞症患者中医证型与胰岛素抵抗指数水平的相关性。方法:对120例老年LEAOD患者采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测定空腹血糖、空腹胰岛素,并测量踝臂指数;结合四诊进行中医辨证,采用方差分析、非参数检验等对相关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不同证型的老年LEAOD患者的HOMA-IR水平:阴虚阳亢组(7.72±0.69)大于阴阳两虚组(5.85±0.97)、痰湿壅盛组(2.62±0.96)、肝火亢盛组(1.82±0.99),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阴阳两虚组大于痰湿壅盛组、肝火亢盛组,差异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2)老年LEAOD患者不同年龄层HOMA-IR水平的比较中:60~69岁的IR水平高于70~79岁(P<0.01),但80岁以上老年患者的HOMA-IR水平并未随年龄增高。结论:老年LEAOD患者HOMA-IR水平阴虚阳亢型最高,阴阳两虚型与痰湿壅盛型次之,肝火亢盛型最低。
沈玲谢吟灵
关键词:下肢动脉闭塞症胰岛素抵抗指数中医证型
老年废用性骨质疏松症的发病机制探讨被引量:2
2013年
老年人骨质疏松症与增龄性骨组织退化及废用性骨量减少有关。老年人骨折后、偏瘫、肢体或脊柱神经损伤或危重手术后会造成患者长期卧床,患肢肌力负荷减弱,骨骼肌萎缩,骨量严重流失,骨质疏松加重。该文尝试从机械外力作用、神经因子及递质减少、内分泌及细胞因子改变等方面探讨废用性骨质疏松症的发病机制。
吴晨谢吟灵史晓
关键词:神经因子骨代谢
共7页<1234567>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