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谈诚

作品数:60 被引量:155H指数:6
供职机构:中国航天员科研训练中心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国航天医学工程预先研究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航空宇航科学技术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44篇期刊文章
  • 9篇会议论文
  • 5篇专利
  • 1篇学位论文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46篇医药卫生
  • 4篇自动化与计算...
  • 3篇航空宇航科学...
  • 3篇文化科学
  • 2篇一般工业技术
  • 1篇哲学宗教
  • 1篇理学

主题

  • 13篇头低位
  • 13篇头低位卧床
  • 13篇卧床
  • 12篇模拟失重
  • 6篇动脉
  • 6篇失重模拟
  • 6篇骨丢失
  • 5篇胸主动脉
  • 5篇主动脉
  • 4篇女性
  • 4篇尾吊
  • 3篇动物实验
  • 3篇锻炼
  • 3篇血管
  • 3篇生物力学
  • 3篇舒张
  • 3篇跑步
  • 3篇情绪
  • 3篇重力环境
  • 3篇着陆

机构

  • 36篇中国航天员科...
  • 23篇北京理工大学
  • 13篇航天医学工程...
  • 5篇安徽医科大学
  • 5篇北京师范大学
  • 4篇空军总医院
  • 3篇第四军医大学
  • 3篇香港理工大学
  • 2篇第四军医大学...
  • 1篇北京信息科技...
  • 1篇沈阳工业学院
  • 1篇中央教育科学...
  • 1篇中山大学
  • 1篇中国农业大学
  • 1篇中国人民解放...
  • 1篇陕西师范大学
  • 1篇中国人民解放...
  • 1篇解放军第30...
  • 1篇解放军第30...
  • 1篇中国航天员中...

作者

  • 60篇谈诚
  • 18篇李志利
  • 15篇张春林
  • 14篇陈文娟
  • 14篇王林杰
  • 12篇王惠娟
  • 10篇汪德生
  • 10篇赵琦
  • 9篇曹毅
  • 8篇杨鸿慧
  • 7篇姜世忠
  • 7篇张剑锋
  • 7篇陈晓萍
  • 6篇陈善广
  • 6篇刘书娟
  • 5篇张涛
  • 5篇刘朝中
  • 5篇马超
  • 5篇白延强
  • 5篇袁明

传媒

  • 23篇航天医学与医...
  • 3篇北京生物医学...
  • 2篇机械设计与制...
  • 2篇中国康复医学...
  • 2篇中华航空航天...
  • 1篇心理学报
  • 1篇医用生物力学
  • 1篇中国动脉硬化...
  • 1篇现代临床医学...
  • 1篇机械工程学报
  • 1篇安徽医科大学...
  • 1篇临床与实验病...
  • 1篇解放军医学杂...
  • 1篇北京理工大学...
  • 1篇军医进修学院...
  • 1篇中国体视学与...
  • 1篇中国组织工程...
  • 1篇'2005系...
  • 1篇第七届人-机...
  • 1篇第四届全国人...

年份

  • 2篇2016
  • 1篇2015
  • 5篇2014
  • 6篇2013
  • 3篇2012
  • 12篇2011
  • 3篇2010
  • 5篇2009
  • 1篇2007
  • 10篇2006
  • 4篇2005
  • 3篇2004
  • 4篇2002
  • 1篇2001
6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动物模拟低重力锻炼装置
本发明属于一种动物实验装置,特别涉及一种模拟低重力条件的动物实验设备。动物模拟低重力锻炼装置,包括:立体支架(11);滑轨(12);滑轮(13);力传感器(21);数字表头(22);弹簧(26);长度调节器;动物束缚衣(...
王林杰李志利李海清王惠娟陈文娟张剑锋王颜晴赵琦何思扬谈诚刘书娟
文献传递
45天-6°头低位卧床实验中下肢肌肉力量和MMP-2的关系
航天员功能良好的骨骼肌肉系统是成功的、长期载人空间飞行不可或缺的保证。尽管有研究表明长期空间飞行会导致航天员骨骼肌质量减少,力量下降和疲劳增加,但是对长期失重状态下的下肢骨骼肌功能改变程度和内在机制仍然有待更深入研究。头...
黄轻飏谈诚刘红菊曹毅赵琦张鹏李凡陈文娟王政王春慧陈善广陈晓萍
关键词:卧床实验MMP-2
冲击力作用下的人体力学模型研究
苏伟路敦勇张春林孔凌嘉谈诚李志香高嵩峰
人体动力学模型的正确建立是进行人体冲击动力学研究的基础性工作,是进行损伤机理分析的前提和基础。现有的有关研究,主要还是停留在通过低量程的人体试验进行有关人体在冲击力作用下响应的评估,使得有关人体损伤机理的研究只能处于表征...
关键词:
关键词:动力学模型
人体运动生物力学仿真分析系统总体规划被引量:1
2006年
描述人体运动生物力学仿真分析系统的总体框架,包括软件结构、产品选择、系统内核三方面,并给出系统内核的关键组件(系统控制中心、ADAMS接口、ANSYS接口、参数化模型和数据中心)的基本设计思想,从软件系统规划上保证了人体生物力学的研究从线性到非线性的合理过渡,从刚体研究到柔性体研究的合理过渡。
高嵩峰张春林廉莹谈诚
关键词:OPENGLADAMSANSYSNET
45d-6°头低位卧床对人体运动心肺功能的影响及红景天的防护作用被引量:6
2016年
目的明确45 d-6°头低位卧床(head-down bed rest,HDBR)模拟失重效应对运动心肺功能的影响及红景天的防护作用。方法 16名健康成年男性志愿者,随机分为对照组(8人)和中药组(8人),中药组和对照组在45 d卧床期间,每天分别服用红益胶囊和安慰剂。在卧床实验前、中、后分别进行人体运动心肺功能和运动心电测量。结果与卧床前相比,1)卧床45 d对照组最大耗氧量显著降低(-18.26%;P<0.01),中药组最大耗氧量无显著差异(-10.04%;P>0.05)。2)对照组最大公斤耗氧量在卧床30 d、45 d和卧床后10 d均较卧床前显著下降(P<0.01),而中药组下降均不明显(P>0.05)。3)卧床期间对照组和中药组的最大心率均无显著变化,但在卧床后10 d,对照组最大心率明显下降(P<0.05),中药组无明显改变(P>0.05)。结论 45 d-6°头低位卧床引起人体运动心肺功能明显下降,中药红益胶囊可有效对抗头低位卧床模拟失重效应的人体运动心肺功能下降。
李景龙刘红菊张晓东赵琦谈诚唐志忠任维陈善广陈晓萍
关键词:头低位卧床最大耗氧量最大心率
人体坐姿上肢不同拉力负荷时足底的压力分布被引量:2
2011年
背景:足底压力测量技术已广泛应用于生物力学的步态研究,但多数研究都集中在正常行走或穿各种鞋时的步态时间特征和足底压力分布方面。目的:探讨人体坐姿条件下上肢在不同拉力负荷过程中足底压力分布的特征。方法:应用Seat16/53mFLEX足底压力测试系统记录40名健康受试者以坐姿在不同拉力负荷条件下的足底压力分布信号,分析在30%,50%,80%,100%最大随意肌力的拉力负荷下,不同年龄及不同性别受试者足底压力的分布。结果与结论:在不同的拉力负荷下,青年组男性受试者的足底压力值明显大于女性(P<0.05),而中年组男性和女性的足底压力值间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同时,所有受试者均表现出左右足底受力不均一的现象。其中,青年组男性右脚足底压力明显小于左脚,而青年组女性均显示出右脚足底压力大于左脚的情况(P<0.05)。中年组男性和女性左脚的足底压力在30%~80%最大随意肌力拉力负荷下变化不大,但在100%最大随意肌力拉力负荷下明显减小(P<0.05)。说明年龄和性别对不同拉力负荷下人体足底压力均有影响。
杨建鑫马超赵自强谈诚张春林
关键词:足底压力坐姿生物力学
中药X方剂对7d尾部悬吊大鼠心血管脱锻炼的对抗效应
2009年
目的揭示模拟失重大鼠心血管脱锻炼病理生理学变化;探索中药X方剂对抗模拟失重大鼠心血管脱锻炼的效应。方法-30°7d尾部悬吊模拟失重的生理效应。雄性Wistar大鼠被随机分成3组:自由活动对照组(Con)、7d尾部悬吊组(TS7)和7d尾部悬吊用药组(TS7+X-方剂)。头向上倾斜90°60min模拟立位应激时的生理效应。TS7+X-方剂组用X-方剂灌胃给药,其它组灌注等量的生理盐水。PowerLab生理记录系统检测模拟立位60min颈动脉压、Ⅱ导心电,记录胸主动脉流量,分析计算心率、平均动脉压、每搏指数、心指数和总外周阻力。结果TS7大鼠模拟立位期间心率和总外周阻力升高不足,平均动脉压、每搏指数和心指数降低更明显;TS7+X-方剂组大鼠以上变化得到不同程度的改善。结论TS7组大鼠出现心血管脱锻炼,X-方剂能较好改善TS7大鼠心血管脱锻炼作用,与其改善颈-心反射和外周阻力贮备有关,其作用机理有待进一步研究。
汪德生唐国华袁明李志利谈诚王惠娟袁敏
关键词:失重模拟尾吊
高G值冲击载荷下小型猪脊柱胸腰段输出响应的变化被引量:3
2006年
10只小型猪分别以仰卧位和直立位的体位在冲击塔上接受2量程,共4次的高G值冲击,观察脊柱T12/L1部位头盆向(Gz)、胸背向(Gx)和左右向(Gy)的输出响应变化,同时比较体表(胸骨剑突部位)头盆向和胸背向的输出响应。结果表明脊柱T12/L1部位的最大输出响应与受到载荷的方向一致。在输入载荷基本相同的条件下,Gz方向的输出大于Gx方向的输出,体表输出变化远大于体内的输出响应。说明脊柱部位的输出响应变化与受到载荷的方向有直接的关系。脊柱的自然弯曲及肌肉、软组织等因素可能是造成体表输出远大于体内输出(超调现象)的主要原因。
谈诚苏伟李志利汪德生阚广悍张春林
运动锻炼对30d-6°头低位卧床所致承重骨丢失的影响被引量:4
2010年
目的观察下肢肌力锻炼和功率车锻炼对30 d-6°头低位卧床引起骨丢失的防护效果,为筛选航天员暴露于空间微重力环境下运动锻炼方法提供参考。方法15名男性青年受试者分为卧床对照组、下肢肌力锻炼组和功率车锻炼组,每组5人,在30 d-6°头低位卧床期间,两个运动锻炼组共进行了25 d(次)的运动锻炼,下肢肌力组每天锻炼1618 min,功率车组每天锻炼30 min。分别于卧床前和起床后测量了全身骨密度(BMD QDR-4500/W Hologic)和腰椎骨小梁比值(CTPhilips-Mx-8000)。结果与卧床前相比,对照组卧床以后全身骨矿含量显著下降(P〈0.05)、左髋总骨密度和右髋大转子骨密度显著下降(P〈0.01),第24腰椎骨小梁比值显著下降(P〈0.05),功率车锻炼组虽然全身骨密度显著增加,但是第34腰椎骨密度却显著下降(P〈0.05),下肢肌力锻炼组全身和腰椎及髋部等承重部位的骨矿含量和骨密度均无明显下降。结论30 d-6°头低位卧床可引起腰椎和髋骨等承重部位明显的骨丢失,功率车锻炼方法不能改善腰椎部位的骨丢失,下肢肌力锻炼方法对于维持全身和承重部位的骨密度具有明显的防护效果,该结果将对我国载人航天飞行失重对抗措施方案的制定提供重要的参考。
刘玉盛吴斌费军谈诚赵东明孙洪义谷志明吴萍刘兴华王俊仲崇发耿捷孙喜庆
关键词:头低位卧床运动锻炼骨丢失
卧位和立位条件下跑步运动心血管反应特征比较
目的:研究比较卧位模拟失重和立位条件下跑步运动时人体心肺功能反应差异。方法:10名健康青年志愿者分别以3km/h、7km/h和10km/h的速度在水平跑台和垂直跑台上运动3min,在垂直跑台上运动时对人体纵向加载的负荷分...
王惠娟张剑锋陈文娟王颜晴刘书娟李志利祝郁谈诚王林杰
关键词:模拟失重跑步心血管反应
共6页<123456>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