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许颖

作品数:25 被引量:36H指数:4
供职机构:甘肃省肿瘤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甘肃省卫生行业科研计划项目甘肃省中青年科技研究基金吴阶平医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轻工技术与工程建筑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20篇期刊文章
  • 5篇会议论文

领域

  • 24篇医药卫生
  • 1篇建筑科学
  • 1篇轻工技术与工...

主题

  • 10篇肿瘤
  • 6篇药物
  • 6篇用药
  • 6篇抗肿瘤
  • 5篇药学
  • 5篇药学监护
  • 5篇细胞
  • 5篇化疗
  • 4篇肿瘤药
  • 4篇抗肿瘤药
  • 3篇药师
  • 3篇临床药
  • 3篇临床药师
  • 3篇淋巴
  • 2篇药理
  • 2篇药理学
  • 2篇药品
  • 2篇药品不良反应
  • 2篇用药分析
  • 2篇肾功能

机构

  • 25篇甘肃省肿瘤医...
  • 1篇兰州大学
  • 1篇兰州大学第二...

作者

  • 25篇许颖
  • 19篇范春玲
  • 16篇柴艳冬
  • 10篇王玉洁
  • 10篇雷旭东
  • 8篇金育忠
  • 6篇冯晶
  • 4篇姜晓燕
  • 4篇戴晓雁
  • 3篇丁晓霞
  • 3篇王勇
  • 2篇白兆琴
  • 2篇达朝亮
  • 2篇严红艳
  • 1篇杨燕
  • 1篇赵艳萍
  • 1篇牛恒立
  • 1篇黄艳辉
  • 1篇李志虎
  • 1篇王奋刚

传媒

  • 15篇甘肃医药
  • 2篇中国医院用药...
  • 1篇中国药学杂志
  • 1篇药物不良反应...
  • 1篇华南预防医学
  • 1篇2015年中...
  • 1篇2014甘肃...

年份

  • 2篇2023
  • 2篇2021
  • 1篇2020
  • 5篇2019
  • 3篇2018
  • 2篇2016
  • 4篇2015
  • 4篇2014
  • 2篇2013
25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植物来源抗肿瘤药联合化疗方案的临床疗效评价
2016年
目的:本文旨在回顾性调查分析我院肿瘤患者应用包含植物来源的抗肿瘤药化疗方案的疗效,为临床合理应用植物来源抗肿瘤药提供参考依据。方法:收集我院2014年4月至8月应用植物来源抗肿瘤药进行化疗的肿瘤患者病例224例,设计调查表,采集信息,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本次调查发现采用植物来源抗肿瘤药组成的化疗方案12个,化疗次数701次。应用后临床症状得到相应改善,肿瘤有不同程度缓解。结论:植物来源抗肿瘤药组成的不同化疗方案,各方案中不同药物的作用机制、药代动力学均不同,作用互补,共同发挥杀灭肿瘤细胞的作用。在肿瘤治疗过程中,应根据疾病类型及每个患者具体情况合理选用,提高化疗效果及对化疗的耐受性。
范春玲王玉洁刘岩峥柴艳冬雷旭东许颖
关键词:化疗方案疗效
我院2017~2019年医保新增抗肿瘤药物利用分析
2023年
目的:分析我院2017~2019年医保新增抗肿瘤药物的利用情况。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统计我院2017年1月至2019年12月医保新增抗肿瘤药物的用药金额和各品种的用药金额、所占比例及用药频度(DDDs),并对销售金额与DDDs进行排序分析。结果:2017年~2019年新增抗肿瘤药物的用药金额及占比升高,由2017年的7.21%增加到2019年的44.06%。靶向药物的用药金额及其占比连续三年稳居第一,其占比由47.98%增加至93.72%。DDDs排序中2017年抗肿瘤中成药位列第一,2018年和2019年DDDs最高的均为靶向药物。2017年~2019年用药金额排名靠前的品种为注射用曲妥珠单抗、参一胶囊、利妥昔单抗。DDDs排名靠前的为注射用曲妥珠单抗、酒石酸长春瑞滨和重组人血管内皮抑制素。结论:2017~2019年我院医保新增抗肿瘤药物利用占比升高,新的医保政策的落地实施,进一步促进了新型抗肿瘤药物的使用。
范春玲敏琼许颖柴艳冬
关键词:抗肿瘤药物用药金额药物利用
抗肿瘤中药药理学研究进展
本文查阅近几年来抗肿瘤中药研究的相关文献,对单味中药提取物及中药复方等的抗肿瘤机制研究进行阐述.中药及其有效成分预防和治疗肿瘤的作用比化学药物有一定的优势,必然将在世界范围内已成为热点研究课题。随着现代分子生物学、免疫学...
雷旭东王玉洁金育忠柴艳冬冯晶范春玲许颖严红艳
关键词:抗肿瘤中药药理学
文献传递
临床药师参与镇痛药物治疗对晚期肿瘤患者疼痛疗效的影响
2014年
目的:探讨临床药师参与镇痛药物治疗工作后,对晚期肿瘤患者疼痛治疗效果的影响。方法:收集重度癌痛患者30例,比较临床药师参与止痛治疗3周前后的治疗效果、不良反应及治疗成本间的差异,并进行成本效益分析。结果:药师参与癌痛治疗前后最严重最痛时评分分别为8.27、6.47,差异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爆发痛次数分别为4.63、2.96,差异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服药后止痛药物持续起效时间(NRS≤4)分别为4.58、8.46,差异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总缓解率分别为:46.67%、86.67%,差异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不良反应方面比较没有差异;治疗成本方面药师参与后费用较参与前高,但成本效益分析发现,药师参与后患者获益率较高。结论:临床药师在参与晚期肿瘤患者的疼痛治疗后,在不良反应没有增加的情况下,患者的止痛效果明显提高,临床获益率提高。
雷旭东王玉洁金育忠柴艳冬姜晓燕冯晶许颖范春玲
关键词:临床药师癌痛疗效
1例导管相关血行感染伴肾功能不全患者的药学监护
目的:探讨导管相关血行感染伴肾功能不全患者的药学监护内容。方法:通过对1例导管相关血行感染伴肾功能不全患者进行药学监护,探讨如何依据患者病情制定个体化药物治疗方案,监测万古霉素血药浓度并根据患者肾功能进行药物剂量调整。结...
许颖王兴刚柴艳冬雷旭东范春玲
关键词:药学监护临床药师肾功能不全
文献传递
鸦胆子油注射液联合TP化疗方案在宫颈癌术后患者中用药分析
2014年
目的:探讨鸦胆子油注射液在宫颈癌术后患者中临床使用的获益情况。方法:采用病例回顾方法,选择我院宫颈癌术后患者108例,两组均接受4(3~4周为一个周期)个以上周期的TP化疗方案治疗,通过对比鸦胆子油注射液联合rITP化疗方案组与单纯TP方案在宫颈癌术后患者治疗中,分析患者的生存质量、不良反应对症处理用药情况和住院费用方面的差异。结果:观察组在改善生活质量方面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中止吐药和保肝药的使用量与对照组相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升白药使用方面比较,没有统计学意义(P〉O.05),两组药品总费用和患者住院总费用进行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O.05)。结论:鸦胆子油注射液在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和骨髓抑制方面没有治疗作用,并且加重了患者止吐药的使用量。所以在宫颈癌术后患者中,rrP化疗方案时不建议同时使用鸦胆子油注射液。
雷旭东王玉洁柴艳冬范春玲许颖
关键词:用药分析
623例恶性肿瘤化疗患者保肝药应用合理性分析被引量:2
2019年
目的:了解恶性肿瘤化疗患者应用保肝药的合理性,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应用HIS系统和SPSS 21.0数据分析系统,对2014—2019年甘肃省肿瘤医院收治的623例恶性肿瘤化疗患者使用保肝药的现状进行综合分析和评价.结果:623例患者中,569例符合纳入标准.210例患者存在用药不合理现象,其中,57例为无适应证用药(占27.14%);30例为保肝药遴选不合理(占14.29%);67例为联合用药不当(占31.90%);35例为保肝药用法与用量不合理(占16.67%);21例为用药疗程不规范(占10.00%).结论:恶性肿瘤化疗患者保肝药的应用存在不合理现象,临床药师应及时进行医嘱点评和分析,积极与临床医师沟通,干预不合理用药现象,提高临床用药水平,促进临床合理用药.
丁晓霞达朝亮许颖冯晶严红艳王勇许永福
关键词:肿瘤化疗肝损伤保肝药用药分析
肿瘤化疗中止吐药物的合理应用
丁晓霞白兆琴许颖金育忠
恶性肿瘤化疗患者医院感染的相关因素分析被引量:7
2015年
目的:通过分析恶性肿瘤患者化疗后合并医院感染的临床资料,探讨此类患者医院感染的特点及易感因素。方法:采用病例回顾对照方法,对2013年8月-2014年7月作者所在医院的恶性肿瘤患者化疗后发生医院感染的病例资料进行分析。结果:在7112例住院的恶性肿瘤化疗患者中发生医院感染病例934份,感染率为13.13%;其中肝、肺、胰腺恶性肿瘤患者的感染率较高;感染部位主要以呼吸系统感染为主,其次为消化系统,有364(38.97%)例病例,感染部位不明确;感染的病原菌主要以革兰氏阴性菌为主;不同性别对医院感染的发生率的影响,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年龄〉70岁,住院时间〉14d,肿瘤临床分期在Ⅲ~Ⅳ期, ANC〈1.5×109/L、低蛋白血症、化疗周期大于4、合并糖尿病或乙肝的患者更易发生医院感染,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对恶性肿瘤患者化疗后发生医院感染的发病特点及相关因素进行分析,为临床预防与治疗恶性肿瘤患者医院感染提供依据。
雷旭东王玉洁金育忠柴艳冬姜晓燕冯晶王勇许颖范春玲
关键词:恶性肿瘤化疗医院感染
头孢菌素类抗生素药物不良反应情况分析被引量:10
2021年
目的观察头孢菌素类抗生素药物不良反应情况,为合理、安全用药提供参考资料。方法通过医院管理信息系统收集由甘肃省肿瘤医院和兰州大学第二医院肿瘤科2020年1月1日至12月31日应用头孢菌素类抗生素药物治疗的病例资料,对头孢菌素类抗生素药物不良反应发生情况进行分析,并对药物不良反应发生影响因素进行单、多因素分析。结果纳入分析使用头孢菌素类抗生素病例3945例,病例年龄18~81岁,以60~81岁为主,占44.7%,疾病种类以消化道肿瘤和呼吸系统肿瘤为主,分别占20.67%、19.8%,用药种类以第三代为主,占31.71%,用药途径以静脉滴注为主,占44.3%,用药方式以单一用药为主,占74.5%。头孢菌素抗生素药物不良反应病例153例,不良反应发生率为3.88%。主要为变态反应(39.87%)、消化系统(28.10%)和循环系统(15.69%)。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患者年龄越大(OR=1.804)、用药种类为第二代(OR=1.799)、第三代(OR=2.026)和第四代(OR=1.640)、肌内注射(OR=1.369)、静脉滴注(OR=2.061)的头孢菌素类抗生素药物使用者发生药物不良反应的可能性较高,与消化道肿瘤的患者相比,疾病种类为呼吸系统肿瘤(OR=0.722)、乳腺肿瘤(OR=0.643)、头颈部肿瘤(OR=0.755)、泌尿系统肿瘤(OR=0.527)的头孢菌素类抗生素使用者发生药物不良反应的可能性较小。结论头孢菌素类抗生素药物不良反应情况应当引起重视,关注容易发生不良反应的患者人群,准确评估患者机体情况,选择合理、有效的头孢菌素类抗生素药物种类及用药方法,避免不良反应发生,保证用药安全。
柴艳冬牛恒立许颖戴晓雁
关键词:抗生素头孢菌素用药途径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