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许宁本

作品数:12 被引量:33H指数:4
供职机构:钦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钦州市科学研究与技术开发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1篇期刊文章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12篇医药卫生

主题

  • 6篇重症
  • 5篇血液
  • 4篇重症系统性红...
  • 4篇系统性红斑
  • 4篇系统性红斑狼...
  • 4篇磷酰胺
  • 4篇狼疮
  • 4篇环磷
  • 4篇环磷酰胺
  • 4篇红斑
  • 4篇红斑狼疮
  • 3篇血浆
  • 3篇血浆置换
  • 3篇血浆置换治疗
  • 3篇小剂量
  • 3篇小剂量环磷酰...
  • 2篇血液透析
  • 2篇肾脏
  • 2篇枸橼酸
  • 2篇枸橼酸抗凝

机构

  • 12篇钦州市第一人...

作者

  • 12篇许宁本
  • 10篇宁军
  • 9篇张河
  • 6篇黄乙江
  • 6篇黄卫华
  • 5篇刘莹莹
  • 5篇许雪芳
  • 3篇钟雪清
  • 3篇周敏
  • 3篇肖裕芳
  • 3篇吴董平
  • 1篇黄林
  • 1篇吴培生
  • 1篇李锋
  • 1篇符春晖
  • 1篇赖开旭
  • 1篇黄华
  • 1篇杨立健
  • 1篇叶学和
  • 1篇刘积锋

传媒

  • 2篇临床肾脏病杂...
  • 1篇临床荟萃
  • 1篇华夏医学
  • 1篇吉林医学
  • 1篇右江医学
  • 1篇中国医药指南
  • 1篇医学信息
  • 1篇中国临床新医...
  • 1篇中文科技期刊...
  • 1篇中文科技期刊...

年份

  • 1篇2023
  • 1篇2022
  • 1篇2021
  • 2篇2018
  • 1篇2012
  • 1篇2011
  • 2篇2010
  • 3篇2009
1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局部枸橼酸抗凝在血液净化中的应用被引量:5
2018年
血液净化技术目前广泛应用于临床,抗凝治疗是该技术重要的组成部分。局部枸橼酸抗凝作为抗凝治疗方式之一,具有体外局部抗凝效果好,对系统凝血功能无影响,可适用于血液净化治疗所有模式,尤其对于高危出血倾向和肝素禁忌的患者有明显优势。现对局部枸橼酸抗凝在血液净化中的应用研究作一综述。
许宁本宁军
关键词:局部枸橼酸抗凝血液净化高危出血
局部枸橼酸抗凝在血液灌流联合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危重症患者高危出血中的应用被引量:5
2021年
目的:探讨应用局部枸橼酸抗凝(Regional Citrate anticoagulation,RCA)在血液灌流(hemoperfusion,HP)联合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continuous renal replacement,CRRT)危重症高危出血患者中的应用效果及安全性。方法:选择危重症高危出血患者45例,采用4%RCA行HP串联CRRT方案,观察RCA治疗前、治疗2 h、4 h、6 h、12 h后外周血各指标变化,包括:血红蛋白(Hb)、血小板计数(PLT)、血浆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酶原时间(APTT)、游离钙(iCa 2+)、钠离子(Na+)、总钙(tCa 2+)、碳酸氢根(HCO)、尿素氮(BUN)、肌酐(Cr)。观察RCA治疗前、治疗2 h、4 h、6 h、12 h后体内外周血及滤器后(串联血液灌流器后)的血气分析指标变化,包括iCa 2+、pH值、HCO。观察患者治疗过程中出血发生率及原有出血加重情况,体外循环凝血情况,透析器、灌流器和静脉壶凝血情况。结果:45例患者血液净化治疗,共162例次,均能顺利完成治疗,未发生严重出血或原有出血加重。RCA对比治疗前,治疗2 h、4 h、6 h、12 h滤器后PT、APTT均延长于体内外周血;治疗2 h、4 h、6 h、12 h滤器后i Ca 2+水平均低于体内外周血,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治疗2 h、4 h、6 h、12 h体内外周血Hb、PLT、PT、APTT、i Ca 2+、tCa 2+、Na+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治疗BUN、Cr、PH值、HCO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枸橼酸抗凝对全身凝血功能影响小,不增加出血风险,密切监测下对患者体内代谢无不良影响,在HP联合CRRT治疗危重症高危出血患者中应用安全、有效。
宁军符春晖叶学和张河许宁本许雪芳刘莹莹刘积锋
关键词:局部枸橼酸抗凝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血液灌流高危出血
小剂量环磷酰胺与血浆置换治疗重症系统性红斑狼疮
黄卫华宁军黄乙江钟雪清吴董平张河刘莹莹周敏许宁本肖裕芳
该项目为2007年度钦州市科学研究与技术开发计划项目(钦科发[2007]37号)。合同编号:20073704。该研究选择30例重症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作为试验组,采用小剂量环磷酰胺(CTX)联合血浆置换治疗。选择30例药物...
关键词:
关键词:系统性红斑狼疮环磷酰胺血浆置换治疗药物治疗
2013~2017年我院402例肾活检临床病理分析被引量:3
2018年
目的分析北部湾沿海钦州地区肾脏疾病临床及病理特点。方法对广西钦州市第一人民医院2013年~2017年共402例肾活检患者的临床和病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402例肾活检患者,原发性肾小球疾病(PGN)297例,占73.88%;继发性肾小球疾病(SGN)88例,占21.89%。PGN病理分型中最常见为膜性肾病,其次为微小病变型肾病及IgA肾病,SGN中狼疮性肾炎居于首位,其次为乙肝相关性肾炎。结论本地区肾活检患者临床表现以肾病综合征为主,PGN最常见的病理类型是膜性肾病,非肾病综合征最常见的病理类型是IgA肾病,本地区无症状尿检异常有肾活检指征患者检出率低。
许宁本
关键词:肾脏病理
表现为肾病综合征的毛细血管内增生性肾炎临床分析
2010年
病理为毛细血管内增生性肾炎(endocapillary proliferative glomerulonephritis,EPGN)通常表现为急性感染后肾小球肾炎即急性肾炎,临床上主要表现为。肾炎综合征,但表现为肾病综合征的也并非少见。现对我科住院的经皮肾脏活体组织检查(简称肾活检)证实为EPGN的合并肾病综合征10例患者进行回顾性临床分析,报道如下。
宁军黄乙江张河许宁本黄卫华
关键词:毛细血管内增生性肾炎回顾性临床分析肾病综合征活体组织检查急性肾炎肾炎综合征
分析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循环内皮祖细胞(EPCs)与血液透析动静脉内瘘血栓形成的关联性
2023年
探讨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外周血循环内皮祖细胞(endothelial progenitor cells,EPCs)变化,评估EPCs与动静脉内瘘血栓形成关联程度。方法 回顾性收集了2017年9月至2021年6月在我科采用前臂动静脉内瘘作为血液透析通路进行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126例,其中发生动静脉内瘘血栓组(观察组)88例,未发生血栓组(对照组)38例,抽取血液样本后通过标准实验室程序测定血常规、血浆生化、凝血相关参数,并收集2支4 mL血液用于流式细胞仪鉴定EPCs。随后每2个月随访一次,跟踪一年,记录包括血栓发生情况、心血管事件等继发病症和各种原因导致的死亡。结果 高脂血症是影响血栓形成的危险因素(P<0.05)。观察组EPCs数量较对照组明显减少(P<0.05)。EPCs数量与血栓形成和高脂血症呈显著负相关(P<0. 05)。结论 血液透析患者EPC数量与动静脉内瘘血栓形成关系较为密切,EPC在血液透析患者动静脉内瘘血栓形成发生发展中起到重要作用。
张河许宁本宁军许雪芳马凤珍
关键词:血液透析动静脉内瘘内皮祖细胞
小剂量环磷酰胺与血浆置换治疗重症系统性红斑狼疮
2009年
目的评价小剂量环磷酰胺(CTX)与血浆置换(plasmexchange,PE)治疗重症系统性红斑狼疮(SLE)的临床疗效。方法对我院收治的60例重症SLE患者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行小剂量CTX+PE治疗,对照组行大剂量CTX冲击治疗,观察两组治疗后临床症状(面部红斑、关节疼痛、发热)和活动性指标(抗ds—DNA抗体、ANA、Scr、24h尿蛋白、血沉、补体C,)变化。结果与对照组相比,治疗组临床症状缓解率高且快,活动性指标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血浆置换可较快地控制重症SLE活动,联合应用小剂量环磷酰胺,提高近期及远期临床疗效,降低副作用。
黄卫华宁军黄乙江钟雪清吴董平张河刘莹莹周敏许宁本肖裕芳
关键词:小剂量环磷酰胺血浆置换重症系统性红斑狼疮
小剂量环磷酰胺与血浆置换治疗重症系统性红斑狼疮的疗效观察被引量:5
2009年
目的探讨小剂量环磷酰胺(CTX)与血浆置换(PE)治疗重症系统性红斑狼疮(SLE)的临床疗效。方法对我院收治的20例重症SLE患者进行小剂量环磷酰胺与血浆置换治疗,观察治疗后临床症状(面部红斑、关节疼痛、发热)缓解情况和活动性指标(抗ds-DNA抗体、抗SM抗体、Scr、24小时尿蛋白、血沉、补体C3)等变化。结果20例重症SLE患者临床症状完全缓解且快,活动性指标有显著变化(P<0.05)。结论血浆置换可较快地控制重症SLE活动,联合应用小剂量环磷酰胺,提高近期及远期临床疗效。
黄卫华宁军黄乙江钟雪清吴董平张河刘莹莹周敏许宁本肖裕芳
关键词:小剂量环磷酰胺血浆置换重症系统性红斑狼疮
早期应用间断12小时高流量血液滤过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20例
2010年
宁军张河许雪芳黄乙江许宁本黄卫华黄华
关键词:血液滤过
不同血管通路运用于血液透析中的透析充分性及并发症发生率观察
2022年
在血液透析治疗过程中合理采取不同血管通路进行干预,进而研究观察其透析充分性以及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并发症的整体发生概率。方法:选取我院四年内(即2018.11-2021.11)治疗的患者(均开展血液透析治疗工作),随机抽样196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纳为此次研究对象,在此基础上结合所采取的血管通路类型将其均分为对照组(血透长期导管,36例)与观察组(动静脉内瘘,160例),研究分析两组患者开展临床治疗干预后其血液透析相关临床指标水平以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较之对照组,观察组患者的相关临床指标较优。观察组不良并发症的整体几率处于较低水平之中(P<0.05)。结论:对于临床进行血液透析患者治疗过程中实施血管通路方式进行干预,本研究所观察的血管通路(血透长期导管、动静脉内瘘)在透析方面均不具备统计学差异,但对血液透析患者采取动静脉内瘘治疗,可降低患者血栓形成、感染、心衰及远端缺血并发症发生率,可提高该血管通路方式在血液透析临床治疗中的应用频率。
张河许宁本许雪芳宁军
关键词:血管通路血液透析透析充分性并发症发生率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