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许原

作品数:178 被引量:899H指数:14
供职机构:北京大学人民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首都医学发展科研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机械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167篇期刊文章
  • 5篇会议论文
  • 5篇科技成果

领域

  • 175篇医药卫生
  • 1篇机械工程

主题

  • 82篇心电
  • 74篇电图
  • 73篇心电图
  • 49篇心动过速
  • 37篇起搏
  • 33篇消融
  • 30篇房室
  • 29篇电生理
  • 28篇心房
  • 24篇心律
  • 23篇心脏
  • 22篇射频
  • 22篇射频消融
  • 21篇起搏器
  • 20篇食管
  • 19篇心律失常
  • 18篇房室结
  • 17篇心肌
  • 14篇消融术
  • 11篇导管消融

机构

  • 177篇北京大学
  • 4篇北京大学第三...
  • 3篇北华大学
  • 3篇承德医学院附...
  • 3篇浙江省人民医...
  • 2篇第三军医大学...
  • 2篇华中科技大学
  • 2篇上海市第一人...
  • 2篇河南省人民医...
  • 2篇中南大学湘雅...
  • 2篇蓟县人民医院
  • 2篇北京市海淀医...
  • 2篇湘西自治州人...
  • 1篇成都市第三人...
  • 1篇解放军白求恩...
  • 1篇北京医院
  • 1篇苏州大学
  • 1篇华北煤炭医学...
  • 1篇解放军第25...
  • 1篇内蒙古医学院

作者

  • 177篇许原
  • 105篇郭继鸿
  • 72篇李学斌
  • 41篇张海澄
  • 19篇苑翠珍
  • 17篇张萍
  • 14篇刘肆仁
  • 10篇楚英杰
  • 10篇黄卫斌
  • 9篇李鼎
  • 8篇陈冰
  • 8篇王立群
  • 7篇王斌
  • 6篇刘元生
  • 6篇赵京
  • 5篇王智勇
  • 4篇黄织春
  • 4篇王龙
  • 4篇刘斌
  • 4篇洪江

传媒

  • 43篇临床心电学杂...
  • 30篇心电学杂志
  • 24篇心电图杂志(...
  • 17篇中国心脏起搏...
  • 14篇中国实用内科...
  • 12篇中华心律失常...
  • 2篇中国介入心脏...
  • 2篇中华心血管病...
  • 2篇中国临床医生...
  • 2篇临床心血管病...
  • 2篇心电与循环
  • 1篇首都医药
  • 1篇临床荟萃
  • 1篇中华医学杂志
  • 1篇上海医学
  • 1篇中国医师杂志
  • 1篇实用医学杂志
  • 1篇中国病理生理...
  • 1篇中国循环杂志
  • 1篇医师进修杂志

年份

  • 1篇2020
  • 2篇2018
  • 2篇2017
  • 1篇2016
  • 6篇2015
  • 13篇2014
  • 5篇2013
  • 6篇2012
  • 4篇2011
  • 5篇2010
  • 7篇2009
  • 10篇2008
  • 10篇2007
  • 15篇2006
  • 10篇2005
  • 18篇2004
  • 16篇2003
  • 28篇2002
  • 13篇2001
  • 5篇2000
178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肌电位干扰对复合双极心房感知与单极心房感知起搏器影响的临床观察被引量:7
2001年
目的 观察肌电位干扰对复合双极心房感知与单极心房感知的双腔起搏器的不同影响及感知过度的发生率 ,分析两种起搏器不同的感知方式 ,提高对复合双极心房感知起搏器的认识。方法 对导线均经右侧植入的 30例复合双极心房感知和 30例单极心房感知双腔起搏器的患者进行随访 ,活动右上臂 ,行上肢等张运动时肌电位的干扰试验。结果 复合双极心房感知起搏器感知灵敏度 0 .5 m V时 ,无感知过度。单极心房感知起搏器感知灵敏度 1.0 m V时 ,感知过度发生率 2 1.7% ;0 .5 m V时 ,感知过度发生率 81.7% ,起搏器介入性心动过速发生率 5 0 %。 结论 与单极心房感知起搏器相比 ,复合双极心房感知起搏器具有更强的抗肌电位干扰能力 ,且导线使用寿命长 。
许原郭继鸿刘肆仁李学斌黄卫斌楚英杰
关键词:肌电位起搏器
二尖瓣置换术后左后间隔旁路射频消融一例
2002年
李学斌张海澄郭继鸿许原陈冰
关键词:二尖瓣置换术心电图
双腔起搏器计时间期与心电图被引量:5
2008年
双腔起搏器是在心房、心室各放置一根电极导线,具有起搏和感知心房、心室的功能。因此双腔起搏器比单腔起搏器增加了一些间期,其功能也比单腔起搏器相对复杂。尽管不同厂家起搏器间期的名称各异,但其基本功能类似,以下介绍双腔起搏器的几种主要间期及相关的心电图表现。
许原
关键词:双腔起搏器心电图
射频消融术前后血清心肌酶学变化临床观察被引量:7
2005年
目的观察射频消融术(RFCA)对心肌损伤程度及血清cTnI、CK-MB、MYO的变化。方法测定20例快速心律失常患者RFCA术治疗前、后12小时,24小时的血清cTnI、CK-MB、MYO。结果消融后各观察时间点中,20例患者中有3例(15%)MYO超过正常值(P>0.05),5例(25%)CK-MB超过正常值(P<0.05),4例(20%)cTnI超过正常值(P<0.05),其中CK-MB、cTnI均超过正常值3例(15%)(P<0.05)。左侧较右侧消融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心肌损伤程度与消融部位(心肌是否直接受损)关系最为密切,与放电时间、消融功率无相关性。
陈少军郭继鸿李学斌张萍许原张海澄
关键词:射频消融术心肌酶心肌损伤
应激性心肌病心电图被引量:13
2007年
应激性心肌病(stress cardiomyopathy)是一种由精神刺激所诱发的左心室功能不全、影像学与心电图呈一过性改变的一组症候群.表现为发病初患者胸骨后疼痛,左心室造影及超声均有左心室心尖和前壁下段运动减弱或消失。基底部心肌运动代偿性增强,左心室心尖呈球囊状的特殊心肌运动不协调改变;
许原
关键词:应激心肌病心电图
帕金森氏病引起类似心房扑动的心电图伪差一例
2007年
帕金森氏病引起的肢体震颤在心电图上可表现为心房扑动样伪差,食管导联心电图不能排除伪差,将震颤侧肢体导联上移至肩部伪差消失,组织多普勒有助于鉴别诊断。
王龙许原朱天刚
关键词:心电图学心房扑动震颤帕金森氏病
左心室特发性室性心动过速临床电生理特征
2009年
刘肆仁陆锐董蕾田颖郭继鸿许原李学斌
关键词:导管消融术心电描记术
预激综合征合并快慢综合征的临床分析被引量:9
2004年
目的 通过对 12例预激综合征合并室上性心动过速患者临床及电生理资料的分析 ,提出室上性心动过速发作结束时伴发的晕厥可能是窦房结功能一过性受抑的结果 ,探讨和证实这一发生机制设想的合理性。方法  12例预激综合征合并室上性心动过速患者 ,男 8例 ,女 4例 ,平均年龄 32 5岁 (19~ 4 9岁 )。均因室上性心动过速伴晕厥住院。经各种电生理检查评价窦房结功能 ,冠脉造影排除冠脉的异常 ,并进行射频消融术和 (或 )抗心动过速起搏器治疗。随访 2~ 5年。结果  12例患者均符合下列条件 :预激综合征伴发室上性心动过速结束时有晕厥发生 ,年龄多属青年、中年 ,经各种电生理检查提示窦房结功能正常。冠脉造影证实冠状动脉正常 ,室上性心动过速终止时心电图均证实为较长时间的窦性停搏。 4例经植入抗心动过速起搏治疗 ,3例经射频消融术及抗心动过速起搏器治疗 ,5例经射频消融术治疗 ,经 2~ 5年的随访 ,全组 12例患者无一例再发生室上性心动过速及晕厥。结论 预激综合征合并室上性心动过速伴发的晕厥均由功能性病态窦房结功能障碍机制引起 ,尽管因果关系明确 ,但与多数预激综合征患者的临床经过不一致的原因尚不清楚 ,有待进一步探讨。此外 ,这些符合快慢综合征患者晕厥治疗和预防的关键是根治室上性心动?
郭继鸿许原张海澄李学斌张萍
关键词:预激综合征室上性心动过速患者
心房颤动时心房肌细胞L型Ca^(2+)通道与肌浆网间Ca^(2+)信号转导的探讨被引量:1
2005年
目的:探讨房颤时心房肌细胞膜上L型Ca2+通道与肌浆网之间的Ca2+信号转导。方法:杂种犬10 条,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和单纯房颤组。房颤组用起搏器行右心房快速起搏(500±20)次/分,术后观测24周。正常 对照组不植入起搏器。胶原酶Ⅱ型分离心房肌细胞,用激光共聚焦显微镜检测L型Ca2+通道对细胞内Ca2+浓度变 化的影响;L型Ca2+通道与肌浆网三磷酸肌醇受体(IP3R)和兰尼碱受体(RyR)之间的Ca2+信号转导。结果:(1)L型 Ca2+通道与肌浆网IP3R之间的Ca2+信号转导:正常对照组、单纯房颤组的心房肌细胞在用mibefradil和丁卡因分别 阻滞T型Ca2+通道和RvR后给予细胞膜激动剂时,细胞内Ca2+浓度均升高(分别为1.4000±0.0776和1.5169± 0.4414),组间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2)L型Ca2+通道与肌浆网RyR之间的Ca2+信号转导:正常对照组的心房 肌细胞在用mibefradil和肝索分别阻滞T型Ca2+通道和IP3R后给予细胞膜激动剂时,细胞内Ca2+浓度升高(1.5576± 0.1989),单纯房颤组的细胞内Ca2+浓度也升高(1.5372±0.2952),两组间比较元显著差异(P>0.05)。结论:房颤时 L型Ca2+通道与RyR和IP3R之间可能存在信号转导,但其可能在房颤时的细胞内Ca2+超载及异常Ca2+信号转导方 面不起重要作用。
刘元生郭继鸿许原张海澄李学斌张幼怡袁兰
关键词:心房颤动信号转导
心动过缓伴ST段压低在病窦综合征诊断中的价值被引量:1
2004年
目的 :对心动过缓伴ST段压低的现象进行讨论 ,评估其在病窦综合征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3 1例患者行窦房结功能评估、踏车试验、冠状动脉造影和药物试验。结果 :2 6例完成全部研究 ,其中 ,11例判定为病窦综合征 ,15例窦房结功能正常。两组踏车试验中均有部分患者出现心率反应不良 ,其冠状动脉造影特征为病变均涉及右冠和 /或回旋支 ,而心率反应正常者多为单纯前降支病变 ;后者进入药物试验 ,均观察到慢频率依赖性ST段压低。结论 :心动过缓与ST段压低可互为因果 ,并对窦房结功能是否可逆、病因是否属缺血性有诊断价值。
楚英杰郭继鸿许原李学斌刘肆仁
关键词:心动过缓ST段压低窦房结功能
共18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