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解妍琼

作品数:10 被引量:22H指数:3
供职机构:解放军理工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十一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公益性行业(气象)科研专项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更多>>

文献类型

  • 6篇期刊文章
  • 3篇会议论文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10篇天文地球

主题

  • 5篇太阳风
  • 4篇星际
  • 4篇行星
  • 4篇行星际
  • 4篇行星际激波
  • 2篇数值模拟
  • 2篇太阳风暴
  • 2篇HAF
  • 2篇值模拟
  • 1篇地磁
  • 1篇地球
  • 1篇渡越时间
  • 1篇有效性
  • 1篇预报法
  • 1篇云微物理
  • 1篇云微物理过程
  • 1篇瞬变
  • 1篇太阳
  • 1篇太阳风速度
  • 1篇太阳高能粒子

机构

  • 9篇解放军理工大...
  • 4篇中国科学院
  • 1篇中国科学院大...
  • 1篇中国气象局
  • 1篇中国科学院大...

作者

  • 10篇解妍琼
  • 1篇方涵先
  • 1篇魏奉思
  • 1篇张云
  • 1篇张莹
  • 1篇杨升高
  • 1篇潘晓滨
  • 1篇杜丹
  • 1篇钟鼎坤
  • 1篇冯学尚
  • 1篇雷恒池
  • 1篇翁利斌
  • 1篇王春明
  • 1篇罗天

传媒

  • 4篇空间科学学报
  • 1篇气象科学
  • 1篇中国科学(E...
  • 1篇第29届中国...
  • 1篇全国空间天气...

年份

  • 1篇2017
  • 1篇2014
  • 1篇2013
  • 2篇2012
  • 2篇2011
  • 1篇2009
  • 1篇2007
  • 1篇2006
1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行星际太阳风传播的数值模拟
本文首先介绍了空间环境和空间天气、太阳风的形成及其影响、太阳风的监测和预报、行星际激波,然后介绍了HAF太阳风动态模式,以2000年4月4日16:32UT爆发的CME驱动的激波事件为例模拟了行星际激波的传播、以第1995...
季春华解妍琼
关键词:太阳风行星际激波HAF
文献传递
太阳风动压脉冲结构与地磁急始关系研究
2017年
针对1994-2011年的363例地磁急始事件,基于太阳风动压脉冲(DPP)结构自动识别算法确定是否有相应的太阳风动压脉冲结构事件与其相关联,进而针对太阳风动压脉冲结构地磁急始关联事件进行统计分析研究.研究结果显示:91%的地磁急始事件与DPP事件相关联,53%的地磁急始事件与行星际激波相关联,这表明太阳风动压脉冲结构是引起地磁急始更普遍的原因;引起地磁急始的太阳风动压脉冲结构事件约70%发生在行星际日冕物质抛射、共转相互作用区以及行星际日冕物质抛射和/或共转相互作用区相互作用形成的复杂抛射物等大尺度太阳风扰动结构中,且其平均动压变化幅度为3.9 nPa,强太阳风动压脉冲结构事件占全体事件的42%;地磁急始事件变化幅度与太阳风动压脉冲变化幅度以及上下游动压平方根差之间存在明显的相关关系,相关系数分别为0.79和0.82,并且行星际磁场南向时相关性更强;太阳风动压脉冲结构事件持续时间、传播速度、动压变化幅度对地磁急始事件的持续时间有一定影响,但这些参数与地磁急始事件的相关关系较弱.研究结果可为基于太阳风动压脉冲结构特征参数开展地磁急始预报提供研究基础.
李玉鑫解妍琼
太阳风暴的综合研究
强烈的太阳活动事件,如耀斑、日珥爆发、日冕物质抛射(CME)等,常引发X射线暴、粒子暴和等离子体物质的快速抛出,它们会在地球空间引起各种效应.如磁暴、电离层暴、热层暴和高能粒子暴等等.太阳风暴是指剧烈太阳活动释放巨大能量...
解妍琼
关键词:太阳风暴
文献传递
行星际激波对地有效性统计分析及建模研究
解妍琼周冲
太阳风速度及日球电流片对CME渡越时间的影响
2013年
基于1996—2005年88个引起重大地磁暴的CME(日冕物质抛射)事件、1996—2000年的47个CME事件以及1997—2002年的29个全晕状CME事件,结合ACE卫星在1 AU处的太阳风和行星际磁场观测资料以及Wilcox Solar Observatory(WSO)天文台的太阳光球层磁图,分析了背景太阳风速度和日球电流片对CME到达1 AU处渡越时间预报误差的影响.结果表明,背景太阳风速度与CME渡越时间误差并没有明显的相关性,在考虑了磁云通量管轴相对黄道面夹角的影响后相关性依然不明显.然而日球电流片对CME渡越时间却有明显的影响,对于初速度较小的异侧CME事件,其渡越时间大于同侧事件;而对于具有较大初速度的CME事件,异侧事件的渡越时间明显小于同侧事件.研究结果表明,CME与太阳风以及日球电流片的相互作用并不是简单的对流相互作用,造成高速CME异侧事件快于同侧事件到达地球的因素非常复杂,有待深入研究.
罗天解妍琼
联合太阳和行星际物理参数预测行星际激波能否到达地球
2014年
选取第23太阳活动周(1997--2006年)期间542例由太阳爆发活动驱动的行星际激波事件,分析确定了太阳源头和行星际空间中影响行星际激波能否到达地球轨道的关键物理参数;在此基础上,建立了预测行星际激波能否到达地球的新预报模型(EdEaSPM).回溯预报结果表明,EdEaSPM模型的预报成功率约为66%,略高于国际一流预报模型的预报成功率;EdEaSPM模型的虚报率未超过50%,改善了当前国际主流模型虚报率较大的情况;对于偏度指标,虽然当前所有模型的偏度值均大于1,但EdEaSPM模型的偏度值最接近于1且明显小于其他模型的偏度值;EdEaSPM模型的其他评价指标也都高于国际主流模型的相应指标.此外,选取2012年期间的激波事件对EdEaSPM模型进行了预报检验,预测结果与实际情况吻合.EdEaSPM模型不仅能够提前约1—3天进行预报,而且预报效果与国际一流模型具有可比性,尤其是在提高预报成功率及降低虚报率方面具有一定优势.
解妍琼张莹杜丹
关键词:行星际激波太阳高能粒子空间天气预报
行星际太阳风传播的数值模拟
本文首先介绍了空间环境和空间天气、太阳风的形成及其影响、太阳风的监测和预报、行星际激波,然后介绍了HAF太阳风动态模式,以2000年4月4日16:32UT爆发的CME驱动的激波事件为例模拟了行星际激波的传播、以第1995...
季春华解妍琼
关键词:太阳风行星际激波HAF
2003年10月两次特大太阳风暴的预报试验被引量:1
2006年
针对2003年10月28日和29日的两次特大太阳风暴(激波)事件,提出一种把空间天气形势分析—“望诊”与定量预报—“切脉”相结合的二步法,进行预报试验.第一步,“望诊”,太阳源表面磁场分布、行星际闪烁观测资料和ACE卫星观测的联合分析表明,源表面的大尺度磁位形造成了激波相对于爆发源法向非对称传播,地球处在接近激波传播最快、能量最大的方向上;这两次激波是高速抛射事件,强磁场、高温的日冕物质快速膨胀以及高速的背景太阳风都有利于激波的快速传播.第二步,“切脉”,采用新建立的快激波渡越时间的从属函数μT于ISF方法中,对其渡越时间和引起的地磁扰动进行了预报试验.预报试验结果是:两次激波事件磁扰开始时间的预报值与观测值相比较,相对误差分别为1.8%和6.7%;磁扰幅度ΣKp指数的预报相对误差分别为4.1%和3.1%;此外,比较二步法与国际流行的五种统计或数值预报方法,结果表明,二步法有利于改善预测太阳风暴到达时间及其引起的地磁扰动幅度大小的能力.工作表明,深入研究激波传播的物理特性,对于提高预报精度是极为重要的.
解妍琼魏奉思冯学尚钟鼎坤
关键词:太阳风暴激波
相似预报法在电离层TEC短期预报中的应用被引量:4
2011年
引入相似离度衡量样本间的相似程度,并利用相似预报法对厦门一个GPS台站2004年电离层TEC观测数据进行了24 h预报试验.结果表明,预报相对误差与地磁活动水平密切相关,地磁扰动条件下相对误差明显高于地磁平静时刻;预报相对平均误差为18.022%,地磁扰动时为44.896%,地磁平静条件下为11.676%;预报相对误差在10%,20%,30%,40%以内的累积比例分别为38.209%,65.075%,84.984%,90.448%.如果使用中纬地区或地磁平静期间的电离层TEC数据,预报效果会更好.
翁利斌方涵先解妍琼杨升高
关键词:相似预报法相似离度
一次梅雨锋上MCS云微物理过程及降水形成机制被引量:12
2009年
选取2004年6月23日一次梅雨锋MCS暴雨过程,在天气分析的基础上,利用非静力中尺度模式MM5(V3.6)进行了数值模拟。对于可分辨尺度的降水,采用Reisner霰显式方案,对云内微物理过程特别是对各种水成物的源项进行了详细分析。结果表明:冷云过程是此次降水的主要云物理过程。云中以霰和雪为主要的降水元,尤其霰的作用最大。在强降水时段,雨水的主要源项都与霰有关,霰的生长过程中冰相粒子与过冷水的碰并以及霰的凝华过程最为重要。零度层上方存在着丰富的过冷水,最大的云水含量中心也在过冷层中。在过冷层中冰相粒子主要通过凝华过程和碰并过程增长,MCS发展强盛期冰晶与过冷水的碰并增长要大于液水的蒸凝过程的增长。最后给出了本次梅雨锋上MCS降水云系的三层云结构及微物理过程模型。
张云雷恒池潘晓滨王春明解妍琼
关键词:梅雨锋微物理过程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