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裴艳东

作品数:71 被引量:456H指数:16
供职机构:中国地质调查局更多>>
发文基金:中国地质调查局地质调查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908专项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环境科学与工程生物学建筑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67篇期刊文章
  • 4篇会议论文

领域

  • 60篇天文地球
  • 9篇环境科学与工...
  • 5篇生物学
  • 2篇建筑科学
  • 1篇自动化与计算...
  • 1篇水利工程
  • 1篇农业科学

主题

  • 15篇地质
  • 10篇全新世
  • 10篇海湾
  • 10篇渤海湾西岸
  • 9篇潮间带
  • 8篇牡蛎礁
  • 8篇沉积环境
  • 7篇同位素
  • 6篇地质环境
  • 6篇牡蛎
  • 6篇海岸
  • 5篇新区
  • 5篇沉积物
  • 4篇第四纪
  • 4篇硅藻
  • 4篇沉积速率
  • 3篇地质环境变化
  • 3篇新构造
  • 3篇氧同位素
  • 3篇生物壳体

机构

  • 51篇中国地质调查...
  • 25篇中国地质科学...
  • 20篇中国地质大学...
  • 15篇吉林大学
  • 14篇天津地质矿产...
  • 9篇南京大学
  • 7篇中国地质调查...
  • 4篇天津科技大学
  • 3篇国土资源部
  • 2篇华东师范大学
  • 2篇中国地质环境...
  • 2篇天津师范大学
  • 2篇天津地热勘查...
  • 1篇国家海洋信息...
  • 1篇国家海洋局第...
  • 1篇广州海洋地质...
  • 1篇石家庄经济学...
  • 1篇中国社会科学...
  • 1篇中南大学
  • 1篇中国地震局

作者

  • 71篇裴艳东
  • 50篇王宏
  • 39篇王福
  • 37篇田立柱
  • 35篇范昌福
  • 32篇商志文
  • 23篇李建芬
  • 8篇刘志广
  • 8篇车继英
  • 6篇陈永胜
  • 5篇王海峰
  • 4篇姜兴钰
  • 4篇宋美钰
  • 3篇李延河
  • 3篇刘会敏
  • 3篇康慧
  • 3篇高建华
  • 2篇林良俊
  • 2篇方晶
  • 2篇胡克

传媒

  • 17篇地质通报
  • 13篇地质调查与研...
  • 9篇海洋地质与第...
  • 4篇第四纪研究
  • 3篇中国地质
  • 3篇海洋通报
  • 2篇吉林大学学报...
  • 2篇地质论评
  • 1篇地球学报
  • 1篇土壤通报
  • 1篇水文地质工程...
  • 1篇海洋科学
  • 1篇工程勘察
  • 1篇地球科学进展
  • 1篇海洋学报
  • 1篇地球物理学进...
  • 1篇海洋地质动态
  • 1篇国土资源遥感
  • 1篇北京地质
  • 1篇海洋学研究

年份

  • 1篇2023
  • 3篇2021
  • 2篇2020
  • 3篇2019
  • 3篇2018
  • 2篇2017
  • 4篇2016
  • 1篇2014
  • 9篇2012
  • 5篇2011
  • 16篇2010
  • 2篇2009
  • 5篇2008
  • 7篇2007
  • 2篇2006
  • 3篇2005
  • 2篇2004
  • 1篇2002
7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渤海湾西北岸滨海湖埋藏牡蛎礁古生态环境被引量:16
2008年
对渤海湾西北岸沿海平原滨海湖埋藏牡蛎礁的分布形态进行了综合调查,并对位于礁体中央部位的一个垂直剖面上的礁体下伏沉积物、礁体内的泥砂质充填物连续取样。综合研究表明,该埋藏礁体生长于河流入海口处,长轴方向NW—SE、沿古河床分布。礁体开始建造于2445aBP前,基底坐落于当时的潮间带下部。持续建礁约160年后,至2287aBP时,礁体建造至潮间带中部海平面位置。随着岸线的推进,河流携带的大量泥砂逐渐掩埋了平均厚度约2m的滨海湖牡蛎礁。
范昌福王宏裴艳东刘志广王福田立柱商志文
基于PSInSAR技术的山东半岛蓝黄交迭区地面沉降发育特征与影响因素识别被引量:6
2018年
研究区位于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和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的交迭地带,区位优势明显。地面沉降灾害的发生对该区规划建设和港口防潮堤高程构成了威胁,因此,全面了解该区地面沉降的发育特征,尤其是掌握地面沉降的主要影响因素极其重要。前人在不同时段内应用GPS和水准测量方法对该区局部地段地面沉降开展了相应研究,但未对全区地面沉降状况进行分析评价,尚不能有效支撑区域规划建设及地面沉降防控管理。文章在前人研究基础上,基于PSInSAR遥感技术分析了该区地面沉降速率及其变化状况,并与水准测量成果进行了对比。认为多年来该区地面沉降现象明显,超过75%的区域发生了不同程度的地面沉降,在寿光—广饶交界处、寿光—滨海开发区北部、寿光城区西北部和昌邑—滨海开发区北部等存在多个显著片区,且多年变化总体呈现加重趋势;区内存在16个沉降中心,最大沉降速率达到29~168 mm/a,沉降速率超过40 mm/a的占比达到62%以上,主要分布于研究区西部和西北部;该区地面沉降受区域构造、地层结构、地下水开采和地面荷载等因素影响,其中地下水开采是区域地面沉降发生的主致因素,地面荷载加强了局部地段的不均匀沉降程度,区域构造和地层结构为地面沉降发育和加剧提供了地质背景条件。
刘宏伟杜东许静波马震赵青松裴艳东胡云壮苗晋杰白耀楠张竞
关键词:地面沉降PSINSAR影响因素
天津空港牡蛎礁:中全新世环境恶化与新构造控礁作用被引量:4
2012年
新发现的天津空港埋藏牡蛎礁体和下伏、上覆泥层的沉积学、AMS14C年代学研究显示,厚2.3m的礁体分为3部分,起讫年龄是6170~3980cal BP。5900~4100cal BP的中部,是受全新世冷事件4环境恶化控制的缓慢发育期。礁体的结束,则与冷事件3在时间上大致吻合。根据新的年龄数据,将该礁体的归属重新厘定为Ⅲ-2礁群。探讨礁体主要发育区与新构造活动的关系,表明全新世牡蛎礁平原主要位于海河-宝坻-工部-蓟运河断裂圈闭的北西-南东向区域内。这一认识,进一步从实证角度证实了牡蛎礁形成于渤海湾"湾中之湾"的推测。
王海峰王宏范昌福方晶裴艳东方念乔
关键词:环境恶化新构造运动
长江水下三角洲邻近海域^(210)Pb分布特征及沉积动力学指示意义被引量:1
2017年
为了研究长江水下三角洲及邻近海域沉积动力环境对长江入海输沙量减少的响应,进行了野外采样以及论文数据收集工作,利用^(210)Pb放射性同位素的测量和分析,分别比较表层和柱状沉积物的^(210)Pb活度在2003年前后的变化。结果显示,在2003年后,表层沉积物^(210)Pb活度分布特征由原来的明显梯度变化变为均一分布,同时活度值普遍降低;而柱状沉积物的^(210)Pb垂向分布曲线也由原来的稳定沉积曲线变为混合强烈的均匀分布。这说明了,在长江入海输沙量减小的背景下,研究区内的沉积动力环境随之发生改变,河口过程主导的沉积作用在不断减弱,而陆架过程主导的混合作用却在不断加强。
于睿裴艳东高建华贾建军晁海娟赵一飞
关键词:长江水下三角洲沉积动力环境
渤海地区^(210)Pb、^(137)Cs同位素测年的研究现状被引量:31
2006年
近百年来环渤海地区的沉积作用是影响该区近现代地质环境变化的重要因素。本文收集了该区迄今公开发表的用于确定现代沉积速率的84组210Pb、137Cs柱状剖面(包括210Pb样柱52组,210Pb、137Cs样柱32组),其中海区39组,潮间带及沿海低地地区45组。环渤海地区的210Pb放射性活度的深度分布曲线主要表现为3种形式:理想指数衰变型、近等幅摆动型和海洋特殊动力事件影响型。根据由陆向海方向沉积速率的变化,可初步划分为沿岸低沉积速率带、开放潮坪高沉积速率带及海区低沉积速率区;区域性差异则表现为渤海湾开放潮坪区上部由北(蓟运河口)向南(老狼坨子)沉积速率表现为高—低—高,辽东湾从其西侧的锦州湾向东至辽河河口的开放潮坪地区,沉积速率递减,黄河三角洲地区及其附近海域属于间歇式快速沉积区,莱州湾西部为高速沉积区。
王福王宏李建芬裴艳东范昌福商志文
渤海湾西北岸牡蛎礁体对区域性构造活动与水动型海面变化的响应被引量:20
2005年
渤海湾地区广泛分布的古海面标志物,为建立该地区的相对海面变化曲线提供了良好的基础。过去 20年来该地区已相继建立了一些相对海面变化曲线,但在讨论影响古海面标志物高程的因素时,未将构造活动与水动型海面变化及均衡作用对高程的贡献量加以区分。文章以该地区 7个点的古海面标志物及相关层位的高程测量与年代学测定结果,经与地区性预测海面变化曲线进行对比后,定量讨论了该地区海面变化(包括绝对海面变化与冰川、水均衡作用)与构造活动对古海面标志物高程的贡献;并以壳体的稳定同位素、地层记录与古地震研究资料讨论了牡蛎礁体在建礁过程中所记录的构造下沉。
范昌福王宏李建芬裴艳东王福商志文
关键词:牡蛎礁海面变化新构造稳定同位素
渤海湾西岸CH500孔磁性地层年代研究被引量:9
2016年
对渤海湾西岸孔深503.22m的CH500孔进行了详细的磁性地层学研究,基于377个交变退磁样品分离出的特征剩磁,建立了钻孔的磁性地层,并与标准极性年表相对比,确定了极性时和极性亚时,在此基础上探讨了该孔年代地层划分及其区域构造意义。结果表明:本钻孔B/M界限深度119.5m,M/G界限深度为359.1m,钻孔底部位于C2An.2r内,其年龄应小于3.33 Ma。通过与渤海湾西北岸的其他钻孔对比,发现各钻孔的B/M界限深度和M/G界限深度存在较大的不同,反映了不同的级次构造单元地层厚度的差异。这一研究为该钻孔提供了可靠的年代标尺,为渤海湾西岸第四系地层划分和对比提供了新的依据。
裴艳东Hus J田立柱杨吉龙姜兴钰
关键词:磁性地层学沉积速率渤海湾西岸
渤海湾西岸BT113孔35ka以来的沉积环境演化与海陆作用被引量:11
2012年
根据渤海湾西岸有孔虫和介形虫与年代学(AMS14C和OSL测年)研究,将该段岩心自下而上划分为6个沉积单元(U1—U6),它们依次形成于晚更新世的河流及全新世的潮滩、浅海、前三角洲、三角洲前缘和三角洲平原沉积环境,结束于约35 ka的U1单元的陆相环境,证实晚更新世低海面时渤海湾西岸未受海水影响。U1和U2单元之间,存在历时约27 ka的沉积间断(35~8.5 ka cal BP),研究区因此缺失早全新世沉积。U2单元的潮滩环境指示全新世海侵于8.5 ka cal BP到达渤海湾西岸,当时相对海平面为-16.7 m。U3单元为浅海环境,约6 ka cal BP时相对海平面上升到-6.8~-1.8 m。8.5~6 ka cal BP期间的海面上升速率是0.4~0.6 cm/a,可能与MWP1C事件有关。U4—U5单元,转为三角洲环境,沉积速率增大,反映自3.7 ka cal BP河流输入影响加强,约1.3 ka cal BP时成陆,形成U6单元。晚更新世35 ka以来的陆海环境演化,总体上是对气候变化控制下的海面变化的响应。
陈永胜王宏李建芬裴艳东田立柱商志文
关键词:渤海湾西岸CALBP沉积环境海平面
天津港水域围垦条件下的水动力变化分析被引量:2
2019年
本研究旨在讨论天津滨海新区的围垦对其附近水域水动力和悬沙输运所造成的影响,并进行定量评估。在天津港南部、北部海域分别选取4个站位进行了全潮水文观测,获取了流速剖面、悬沙浓度剖面数据,并据此计算了底切应力、潮不对称性以及余流。结果表明,底部悬沙浓度与流速、底切应力存在相位一致性,绝大部分站位的沉积物都呈现向岸净输运的趋势,悬沙通量分解显示潮汐捕捉项是该区域悬沙输运的主要贡献项;围垦愈增的2009~2015年,天津港北部潮不对称性增强,向陆的单宽悬沙输运率由20.15 g/(m·s)变至24.92 g/(m·s),而南部海域潮不对称性减弱,向陆的单宽悬沙输运率从37.75 g/(m·s)减小至6.37 g/(m·s)。综上,持续地围垦可能导致天津港附近海域的水动力条件改变,推测北部潮滩淤涨可能加快,而南部淤涨速率减小。
陈丹茜兰庭飞裴艳东杜家笔汪亚平高建华
关键词:水动力沉积物输运
渤海湾天津滨海新区围海造陆前后海底冲淤变化被引量:4
2021年
天津滨海新区2009—2010年实施了共计超过420 km;的围海造陆工程围堤建设,必然对该区的流场和侵蚀淤积产生影响。本文以2006—2009年海底地形地貌为本底,对比分析2015年海底地形地貌实测水深与浅地层剖面数据,结果显示,围海造陆外围海底冲淤与海底地形发生显著调整,呈现出北部淤积南部侵蚀的整体格局。淤积区主要分布于天津港航道防波堤以北、临港产业区,以及南港工业区南侧海域,淤积厚度可达0.9~1.3 m。侵蚀区主要分布于临港经济区至南港产业区东部的大片海域,北疆电厂东侧,以及中心渔港海挡豁口处,侵蚀量达0.4~2.0 m。原本平坦的海底在冲淤再平衡作用下,形成明显地形起伏。海底淤积区域的海底坡降显著增加,并接近强物源供给背景的河口坡降值。而侵蚀区海底被强烈冲刷改造至近乎水平。
田立柱王福王福李勇裴艳东姜兴钰李勇商志文施佩歆
关键词:围海造陆海底冲淤
共8页<12345678>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