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袁淑杰

作品数:107 被引量:367H指数:12
供职机构:成都信息工程大学大气科学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公益性行业(气象)科研专项贵州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天文地球文化科学经济管理更多>>

文献类型

  • 86篇期刊文章
  • 12篇会议论文
  • 5篇专利
  • 2篇科技成果

领域

  • 49篇农业科学
  • 42篇天文地球
  • 5篇经济管理
  • 5篇文化科学
  • 3篇环境科学与工...
  • 2篇自动化与计算...
  • 2篇水利工程
  • 1篇电子电信
  • 1篇政治法律

主题

  • 40篇气象
  • 14篇灾害
  • 13篇地形
  • 11篇土壤
  • 11篇干旱
  • 10篇数字高程
  • 10篇数字高程模型
  • 10篇气象条件
  • 10篇小麦
  • 10篇降水
  • 10篇高程模型
  • 8篇时空分布特征
  • 8篇土壤湿度
  • 8篇农业
  • 8篇气象条件分析
  • 7篇气象灾害
  • 7篇喀斯特地区
  • 6篇水稻
  • 6篇气候
  • 6篇复杂地形

机构

  • 79篇成都信息工程...
  • 18篇贵州省山地气...
  • 16篇河北农业大学
  • 13篇南京信息工程...
  • 9篇河北省气象与...
  • 9篇河北省气候中...
  • 4篇中国气象局兰...
  • 4篇四川省气象局
  • 4篇河北省气象科...
  • 3篇中国气象科学...
  • 3篇沈阳中心气象...
  • 3篇成都市环境保...
  • 2篇中国气象局沈...
  • 2篇中国气象局
  • 2篇山西省气象局
  • 2篇唐山市气象局
  • 1篇吉林省气象局
  • 1篇兰州中心气象...
  • 1篇山西农业大学
  • 1篇云南大学

作者

  • 105篇袁淑杰
  • 17篇张碧
  • 13篇谷晓平
  • 11篇缪启龙
  • 10篇邱新法
  • 8篇于飞
  • 7篇康为民
  • 7篇李晓虹
  • 6篇李钰春
  • 6篇张碧
  • 5篇白爱娟
  • 5篇倪长健
  • 5篇王福增
  • 4篇张文宗
  • 4篇韩琳
  • 3篇王杰
  • 3篇李德江
  • 3篇王劲松
  • 3篇王鹏
  • 2篇黄萍

传媒

  • 9篇农业科学
  • 5篇气候变化研究...
  • 4篇资源开发与市...
  • 4篇高原山地气象...
  • 4篇成都信息工程...
  • 3篇成都信息工程...
  • 3篇中国农学通报
  • 3篇自然灾害学报
  • 3篇第30届中国...
  • 2篇安徽农业科学
  • 2篇高原气象
  • 2篇贵州农业科学
  • 2篇中国农业气象
  • 2篇山地学报
  • 2篇南方农机
  • 2篇自然资源学报
  • 2篇干旱气象
  • 2篇气象与环境学...
  • 1篇资源科学
  • 1篇土壤通报

年份

  • 11篇2023
  • 9篇2022
  • 8篇2021
  • 12篇2020
  • 6篇2019
  • 5篇2018
  • 3篇2017
  • 4篇2016
  • 3篇2014
  • 11篇2013
  • 2篇2012
  • 3篇2011
  • 7篇2010
  • 8篇2009
  • 1篇2008
  • 7篇2007
  • 3篇2006
  • 2篇1999
107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中国云贵高原喀斯特地区夏旱特征分析
利用1951~2004年共54年88个站的6-8月日降水量资料,计算了云贵喀斯特地区夏旱强度指数.采用Morlet小波函数,对云贵喀斯特地区夏旱强度指数时间序列进行了小波分析,揭示了云贵喀斯特地区夏旱强度指数变化的多时间...
谷晓平袁淑杰缪启龙周涛徐丹丹
关键词:小波分析多时间尺度夏旱
文献传递
河北省唐山市大棚葡萄休眠期气象要素调控效果分析
2020年
本文针对玫瑰香葡萄品种,利用唐山市3个气象站2018~2019年的休眠期及催芽期气象资料,包括逐时正点气温、相对湿度,大棚内0.5 m和1.5 m逐时气温,大棚内0.5 m和1.5 m逐时湿度,采用数理统计的方法进行分析,研究河北唐山大棚葡萄休眠期气象要素调控效果,结果表明:(1) 大棚在休眠期的调控作用主要为增温、保温和降温,大棚能调控的最大增温幅度为21.3℃/小时,最大降温幅度为6.5℃/小时。且最高能增温到21.5℃,最低能降温到−4℃;(2) 无论在休眠期的哪个阶段,棚内温度变化始终为从高层到低层呈现逐渐升高的趋势,并且在大棚内从棚顶至地面平均每降0.5 m温度上升0.8℃~1.1℃,然而棚内各层的湿度几乎保持一致没有太大的变化。
邓鼎菠张碧袁淑杰
关键词:大棚玫瑰香葡萄休眠期温度
基于FY-4A卫星遥感数据的泸州市森林火灾判别初步研究
2023年
为增强泸州市森林火灾监测的及时性和准确性,基于中国独立自主研发的风云四号A星(FY-4A)遥感数据,利用2018-2020年泸州市共19个火点样本,计算12个波段火点样本的波段特征、波段间相关系数、OIF指数。选取泸州市森林火灾判别的最优波段组合,构建泸州市森林火点判别决策树模型;在此基础上建立森林火点判别条件并进行验证。
杨思慧袁淑杰王甚男文军袁东升王福增
关键词:气象学气象防灾减灾森林火灾决策树模型
基于组件GIS的贵州农业气候资源决策支持系统被引量:4
2010年
随着农业气候资源科学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与地理学相关的农业气候资源模型被建立。为了实现将专业模型与通用地理信息系统功能相结合,实现业务应用与决策支持,本文基于组件GIS二次开发技术与数据库技术建立了贵州农业气候资源决策支持系统。该系统主要实现了地理信息数据与气候属性数据的管理,通用GIS功能与专业气候资源分布式模型的集成应用。并具体应用在贵州农业气候资源分布式模拟研究以及可行性论证中。
吴战平于飞谷晓平袁淑杰
关键词:组件GIS农业气候资源决策支持系统
四川省水稻移栽——分蘖期低温连阴雨时空分布
2023年
为对四川水稻不同生育期低温连阴雨灾害防护提供科学依据,将四川根据地形及气候特点分为6个子区域,基于1961—2020年91个气象台站资料,运用线性倾向估计法,结合低温连阴雨灾害指标,计算灾害发生频率、灾害指数、气候倾向率等分析低温连阴雨灾害时空分布特征。结果表明:(1)四川省水稻移栽—分蘖期轻、中、重度低温灾害发生频率分别为0.38%~27.5%、0%~57.6%和0%~75.3%。虽然轻度冷害发生频率小,但覆盖面积最广,中度次之,主要在川西南山地区,重度冷害高发站为广安、隆昌。(2)轻、中、重度连阴雨灾害发生频率为8.8%~25.5%、1.4%~18.0%、0%~11.2%,轻、中、重度连阴雨灾害发生频率呈递减趋势,中、重度灾害在川西南山地区北部发生频率最高。(3)低温连阴雨灾害发生频率0%~26.1%。低温连阴雨灾害主要在川西南山地区北部、盆南丘陵区、盆周边缘山地区出现。(4)1961—2020年有23个站低温连阴雨灾害发生天数年际变化显著。在川西南山地南部、盆周边缘山地区、盆中浅丘区每10年灾害天数有所减少,其余地区则灾害天数增加。川西南山地区北部和盆南丘陵区为低温连阴雨高发区;四川省水稻移栽—分蘖期低温连阴雨灾害除盆南丘陵区及盆东平行岭谷区外部分站点外,四川大部分地区近年来低温连阴雨灾害减少。
刘若岚袁淑杰阮迪陈韩琳施红霞
关键词:灾害分布
河北省活动积温时空分布规律研究被引量:1
2014年
为了解河北省作物生长发育和产量形成的热量条件,利用1961~2009年河北省139个观测站的逐日气温资料,应用线性趋势分析、样条函数插值等方法分析河北省≥0℃、≥10℃活动积温的时空分布特征.结果表明:(1)49年来河北省大部分地区≥0℃(≥10℃)活动积温的最小值出现在20世纪70年代,≥0℃(≥10℃)活动积温的最大值出现在1991年之后.从整体看,河北省≥0℃(≥10℃)活动积温在增加.(2)1961~2009年的河北省≥0℃(≥10℃)活动积温空间差异较大,大部分地区介于2700~5016℃·d(2185~4526℃·d),其中冀南平原地区活动积温最大,沿海地区活动积温居中,冀北高原地区活动积温最小.(3)1961~2009年的河北省≥0℃(≥10℃)活动积温的相对变率南北差异较大,冀北高原活动积温相对变率明显大于冀南平原;≥0℃活动积温比≥10℃活动积温稳定.
李钰春袁淑杰邓涛李晓虹张碧
关键词:气候学活动积温
贵阳市夏旱演变及其对应500hPa环流特征分析
利用Morlet小波分析了1951-2004年贵阳市夏旱强度指数时间序列的小波变化特征,揭示了夏旱变化的多时间尺度特征,借助小波方差分析和Yamamoto突变点检测等方法,分析了其中存在的主要周期振荡和突变点。结果表明:...
黄桔梅金建德严小冬袁淑杰
关键词:夏旱MORLET小波
文献传递
甘肃省冬小麦干旱时空分布特征研究
2022年
为了分析甘肃省冬小麦干旱时空分布的主要特征,本文用中国地面气候资料日值数据集(V3.0),全国地理信息资源目录服务系统中的甘肃局部矢量地图数据,通过水分亏缺指数公式、作物水分需求量公式、干旱频率公式、FAO Penman-Monteith公式和局部多项式插值法,对甘肃省冬小麦种植区的水分亏缺指数以及干旱灾害等级进行时间和空间上的分布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 甘肃省冬小麦的水分亏缺指数较高,相比较于其他省份的指数,大约会高出10%到20%,这说明甘肃省的冬小麦对水分的需求比较大,自然的大气降水量基本无法满足甘肃冬小麦的生长发育,而水分的供给不足会直接导致最终小麦的产量不足。2) 在时间上,3个时期的水分亏缺指数(CWDI)都比较平缓,年变化并不大,指数大小为全生育期 > 乳熟–成熟期 > 拔节–孕穗期,拔节期、乳熟期、全生育期的年水分亏缺指数分别在68%、55%、70%附近摆动,而最大值分别为91%、79%、81%,除了在175~1991年和2010~2016年CWDI有一个明显的下降,其余年份几乎没有什么波动,而最近几年,水分亏缺指数处于下降趋势,这说明甘肃省近些年的降水量是在增加的。3) 在空间上,干旱频率大小为全生育期 > 乳熟–成熟期 > 拔节–孕穗期,在拔节期、乳熟期、全生育期的严重干旱概率分别为27%~95%、40%~91%、70%~95%,重旱概率分别为5%~51%、5%~27%、4%~23%,中旱概率分别为0%~25%、3%~22%、1%~6%,不同地区的干旱等级以及出现的概率有一个较大的差距,整个研究区域呈现中央干旱较少较弱,逐渐向四周扩散的局面,而四周又以文县、武都、环县最为严重。
张诗祥马晓璐施红霞袁淑杰
关键词:冬小麦
萧山白对虾气象灾害监测预警技术的研究
2022年
大棚气温调控效果与地域、季节、天气类型、作物种类/养殖品类有关,现阶段研究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研究区域多为华中、华东、西北、华北和东北地区;季节多为冬夏季;作物多为蔬菜、水果、林木;资料为逐日或逐时棚内外气温数据。由于技术进步和自动气象站增多,能够提供分钟级气象观测,为大棚气温调控效果精准研究提供了可能。大棚内高、低温灾害分布与地域、季节、天气类型、作物种类/养殖品类有关,现阶段大棚种植/养殖高、低温灾害研究区域主要在华北、东北、华东、华南、华中和西北地区;研究对象多为植物,水产类研究较少;资料为逐日或逐时气温数据。但目前大棚内气象要素预报由当地的区域站预报数据提供,从前人的研究可以发现,大棚内气象要素与当地区域站的预报数据存在很大差异,所以直接用区域站预报作为大棚内气象预报不能够准确为农户提供田间操作指导。外界环境对大棚内气象要素影响很大,所以找到外界和棚内气象要素的关系对于建立大棚内气象要素预报十分重要。本文利用2019年5月~2020年11月萧山地面常规气象观测站逐日日照时数资料、萧山区域站10 min空气温度和大棚内小气候观测站0.12 m处10 min水下温度,分析春、夏、秋季不同天气类型下不同模型对大棚白对虾高、低温灾害监测及预警。
茅成铮刘若岚袁淑杰张碧蔡璐璐
河北省日最低气温时空分布特征研究
利用河北省1961-2009年142个常规地面气象观测站逐日日最低气温观测资料,采用线性趋势分析、样条函数插值等方法对河北省最冷月(1月)平均日最低气温、最热月(7月)平均日最低气温的时空分布特征进行了研究,旨在为合理利...
李钰春张巍袁淑杰李晓虹
关键词:农业生产日最低气温布局规划
文献传递
共11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