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袁俊芳

作品数:6 被引量:11H指数:2
供职机构:三明市第二医院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6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6篇医药卫生

主题

  • 4篇新生儿
  • 2篇疗效
  • 1篇导管未闭
  • 1篇动脉
  • 1篇动脉导管
  • 1篇动脉导管未闭
  • 1篇新生儿呼吸
  • 1篇新生儿呼吸窘...
  • 1篇新生儿呼吸窘...
  • 1篇新生儿黄疸
  • 1篇悬液
  • 1篇药物
  • 1篇药物配伍
  • 1篇支气管
  • 1篇支气管炎
  • 1篇治疗新生儿
  • 1篇食管
  • 1篇食管闭锁
  • 1篇配伍
  • 1篇普米克

机构

  • 6篇三明市第二医...

作者

  • 6篇袁俊芳
  • 2篇金宏娟
  • 1篇林联韵
  • 1篇郑凌云
  • 1篇陈少华
  • 1篇李岩
  • 1篇张光林

传媒

  • 3篇现代中西医结...
  • 1篇中国医药指南
  • 1篇临床合理用药...
  • 1篇中外医学研究

年份

  • 1篇2018
  • 2篇2016
  • 1篇2010
  • 2篇2008
6 条 记 录,以下是 1-6
排序方式:
腺苷蛋氨酸联合蓝光治疗新生儿黄疸的临床疗效被引量:1
2018年
目的探讨腺苷蛋氨酸联合蓝光治疗新生儿黄疸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三明市第二医院新生儿科2016—2017年收治的新生儿黄疸患儿84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2例。对照组患儿采用蓝光照射治疗,观察组患儿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丁二磺酸腺苷蛋氨酸肠溶片治疗,两组患儿持续治疗7 d。比较两组患儿的临床疗效及治疗前后转铁蛋白(TRF)、血清胆红素[总胆红素(TBiL)、直接胆红素(DBiL)]、心肌损伤指标[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心肌肌钙蛋白(cTnT)、肌红蛋白(MYO)、羟丁酸脱氢酶(HBDH)]、肝功能指标[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谷氨酰转肽酶(GGT)、总胆汁酸(TBA)],并观察两组患儿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儿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两组患儿TRF、TBiL、DBiL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儿TRF高于对照组,TBiL、DBiL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两组患儿血清CK-MB、cTnT、MYO、HBDH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儿血清CK-MB、cTnT、MYO、HBDH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两组患儿血清ALT、AST、GGT、TBA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儿血清ALT、AST、GGT、TBA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儿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腺苷蛋氨酸联合蓝光照射治疗新生儿黄疸的临床疗效确切,其可有效改善患儿的临床症状,降低胆红素浓度,减少心肌、肝功能损伤,且安全性高。
张光林陈少华袁俊芳林联韵
关键词:新生儿黄疸腺苷蛋氨酸蓝光治疗
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临床特点和高危因素探析被引量:5
2016年
目的:观察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临床特点,探讨新生儿发生呼吸窘迫的高危因素。方法:纳入在笔者所在医院出生发生呼吸窘迫综合征的42例患儿作为研究组,纳入在笔者所在医院出生未发生呼吸窘迫综合征的42例新生儿作为对照组,观察研究组患儿的临床症状,对患儿实施影像学检查,总结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临床特点。收集两组新生儿的一般资料,使用统计学软件对研究组新生儿发生呼吸窘迫综合征的高危因素进行分析,并对得到的高危因素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得出独立高危因素。结果:呼吸窘迫综合征患儿的临床症状主要为呼吸窘迫、发绀,影像学检查可见双肺透光度减低、支气管呈充气征。胎龄、宫内窘迫或窒息、窒息合并吸入、胎盘危险因素均为新生儿发生呼吸窘迫综合征的独立高危因素(P<0.05)。结论: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临床特点明显,诱导其发生的高危因素较多,临床应积极分析该疾病的临床特点及存在的高危因素,制定有效的防治对策,以降低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发生率,改善患儿预后。
袁俊芳
关键词: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高危因素
不同年代初诊无啰音肺炎患儿病情转归分析
2008年
袁俊芳金宏娟李岩
关键词:肺炎转归
新生儿先天性食管闭锁1例
2010年
袁俊芳
关键词:新生儿先天性食管闭锁
布洛芬混悬液治疗新生儿动脉导管未闭88例临床分析被引量:2
2016年
目的对布洛芬混悬液治疗新生儿动脉导管未闭的临床效果进行深入探讨。方法选择2014年2月至2016年2月接收的167例动脉导管未闭新生儿作为本次研究的对象,根据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探究组和参照组,分别为88例和79例。参照组应用常规药物治疗,探究组应用布洛芬混悬液治疗,对比两组治疗7 d、10 d时的动脉导管闭合率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通过分析,两组7 d、10 d两组闭合率无显著差异,不具统计意义(P>0.05);探究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4.2%,和参照组的32.4%存在显著性差异,有统计意义(P<0.05)。结论对于新生儿动脉导管未闭应用布洛芬混悬液治疗的效果确切,用药不良反应发生率低,具有较高安全性,有重要临床推广和应用价值。
袁俊芳
关键词:布洛芬混悬液新生儿疗效
选择性药物配伍雾化吸入治疗毛细支气管炎疗效观察被引量:3
2008年
金宏娟袁俊芳郑凌云
关键词:雾化吸入毛细支气管炎普米克博利康尼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