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雪琴
- 作品数:17 被引量:78H指数:5
- 供职机构:四川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四川省教育厅资助科研项目高等学校特色专业建设点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文学文化科学政治法律哲学宗教更多>>
- 海丝特获得新生了吗?——《红字》女主人公新探被引量:20
- 2003年
- 长期以来,对于美国浪漫主义作家纳桑尼尔·霍桑的《红字》的女主人公海丝特·白兰,国内学者大多把她解读为经过苦难的磨炼后获得了新生。但细读小说文本可发现,文本表面的海丝特意象虽支持以上批评,表象下深藏着的却是以上批评的悖论:海丝特没有获得新生,而是经过命运一次次残酷的打击后屈服了,接受了清教社会对她的审判,认同了清教社会对人生、人的本性及人类生存环境的认识。
- 蒙雪琴
- 关键词:人格人性《红字》
- “我思故我在”,还是我直觉故我在?——纳桑尼尔·霍桑对现代性自律主体认知论意义上的解构
- 2020年
- 现代性沿着热内·笛卡尔的“我思”确立的人性观相信人是自因、自明、自律的认知主体。对人的如此信心激励着19世纪上半叶的美国社会,超验主义运动、美国文学的浪漫主义运动都在此背景下应运而生。但是,作为浪漫主义运动的重要代表作家的纳桑尼尔·霍桑却有与这种启蒙理性宣扬的人性观不一样的观点,表现出与西方现代文化非理性主义人性观的相似:人的主导力量是他意识深处的无意识力量,人的无意识因素才是他认识自我与世界的根本途径。霍桑能在当时新文化正以强烈之势激励人心之时,如现代思想家那样看待人性,表现出了霍桑对人、人的生存境遇洞察的深刻性及前瞻性,以及霍桑对真正关怀真实人性的人文主义的探求。
- 蒙雪琴
- 关键词:非理性主义
- “他人就是地狱”——论《红字》和现代主义文学的人际观被引量:15
- 2003年
- 萨特在他的《禁闭》中的评论 ,“他人就是地狱”代表着现代主义作家对人与人关系的总结 ,表明在他们的理论中人与人是完全隔绝的 ,有如水与火那样不相融。读《红字》 ,从 3个主人公那孤独痛苦 ,相互不能理解 ,耗尽了毕生的心血也未能越过横亘在他们之间的高墙的故事 ,本文作者看到的是如现代主义文学推出的人际观一样 。
- 蒙雪琴
- 关键词:孤独绝望现代主义文学
- 论《红字》的矛盾艺术手法被引量:4
- 2003年
- 美国十九世纪浪漫主义作家纳桑尼尔·霍桑的《红字》自一百多年前问世以来一直以其深邃的思想和强烈的艺术感染力吸引着读者和评论家。矛盾是《红字》的主要艺术手法之一。作者创造了许多前后矛盾的意象,从而使《红字》充满了多意性。正是矛盾手法的运用,才更有效和更具美学深度地展示了《红字》的主题,进而揭示了人物的内心世界和人物所生活的社会的复杂性。
- 蒙雪琴
- 关键词:《红字》三角恋爱小说
- 论17世纪早期英国文风变迁的文化动因被引量:4
- 2003年
- 17世纪早期,英国文学艺术风格明显地表现出背离伊丽莎白时期的重文采、重语言的美学风格,转而重描述简洁、语言朴实、言简意赅的作品。促成英国文风转向的文化动因主要有五个因素。一是质朴而通俗的英国民众语言的影响;二是清教文化的影响;三是机智短诗的影响;四是塞内加文风的影响;五是莎士比亚、培根等一批时代巨人的影响。在这种种不同文化因素的影响下,17世纪早期的英国文风呈现出与伊丽莎白时期文风截然不同的风格,对英国文学史进程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 蒙雪琴
- 关键词:英国文学文风文化动因
- 时代的镜子——罗伯特·勃朗宁非个性化戏剧独白被引量:5
- 2008年
- 罗伯特.勃朗宁的非个性化的诗歌创作艺术通过戏剧性独白的采用、诗歌题材的扩大,深入到人物心灵以同时展出多种情节的艺术手法使作者的声音隐退,只给读者呈现出对人类世界的客观描述,以给读者阐释诗歌的更大自由,以表明世界的多元,理解的相对性,追求中心与原旨的古典诠释理论的不可能。他的这种非个性化诗歌艺术,深刻地影响了20世纪的西方文学,成了20世纪广受青睐的写作风范。
- 蒙雪琴
- 关键词:非个性化
- 《红字》:对十九世纪女权主义理想的解构被引量:20
- 2004年
- 文章运用 2 0世纪兴起的新兴文艺批评手法女权主义批评理论分析霍桑小说《红字》中女性角色海丝特·白兰、珠儿以及各种有名无名的妇人。结合 19世纪女权主义浪潮的历史语境 ,本文指出通过霍桑对角色各异、性格鲜明的诸多女性形象的描写 ,尤其是对海丝特和珠儿前后矛盾对立的描写 ,揭示了霍桑的《红字》是对女权主义理想的解构。霍桑在作品中仍宣扬和肯定了当时在社会上占统治地位的男权思想 ,即作品反映了霍桑的男权意识。
- 季峥蒙雪琴
- 关键词:《红字》女权主义男权意识妇女观纳撒尼尔·霍桑
- 诗人:“神般的创造者”——谈伊丽莎白时代精神在文艺美学中的表现
- 2003年
- 伊丽莎白时代是文艺复兴的鼎盛时期,人文主义者们对人性的研究和颂扬出现了前所未有的高涨劲头,而在文艺美学中深刻蕴涵着这种时代精神:一、在自然与艺术的关系上,当时的文艺美学鼓励发挥人的创造力以改进自然美的东西,使之更加绚丽多彩;二、在传统与创新的关系上,当时的文艺美学提倡发挥创造精神,使文学作品既保持传统之精华,又突破改进创新传统,使整个时期成了传统与创新浓密交织的时期。由于这种对人的创造精神的重视,伊丽莎白时代成为英国文学史上乃至世界文学史上的辉煌时代。
- 蒙雪琴
- 关键词:文艺美学
- 现代性挤压下的现实主义反动——评劳伦斯《查特莱夫人的情人》被引量:3
- 2006年
- 在现代性的挤压下,现代人被严重异化。资本主义工业文明把人挤到了边缘地带,使之失去自己的家园。现代人有发达的理性思维,有对金钱、对物质的狂热追求,却忘却内在的生命,压抑自然的欲求,从而失去人应有的本性。与现代性的肆略相抗衡,作者通过康妮与守林人梅勒斯的爱情故事演绎的拯救之途是现实主义的反动,即他大声疾呼、强烈倡导的是一种现实主义的生活态度,渴望人能够直面人生,回到人生的本真状态。
- 蒙雪琴
- 关键词:《查特莱夫人的情人》异化直觉本能
- 何为通达“天城”之路?——纳桑尼尔·霍桑短篇小说《通天铁路》的生态意识解读
- 2011年
- 评论家多从宗教寓言的角度解读美国19世纪著名浪漫主义作家纳桑尼尔.霍桑的短篇小说《通天铁路》,但思考文中的人物塑造、自然被表征的方式及小说的故事,我们有新的解读,认为霍桑在对宗教探索的同时,也在对当时的时事进行思考,表现了他对现代化进程加速中人被从自然中迅速异化出来的忧虑,对社会文化的反思:人主体不断扩张,自诩为世界的中心,却成了自己创造物的牺牲品;并通过那两位徒步香客与以畅捷先生为代表的现代人的对比,作者强化了什么样的文化、什么样的生活方式才是合乎自然规律的,才是通向那与自然融合与共的"天城"之路。这样的探索深刻地传达出了20世纪兴起的生态批评理论的深层意蕴。
- 蒙雪琴
- 关键词:生态批评人类中心主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