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蒙果

作品数:54 被引量:149H指数:7
供职机构: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总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海军后勤部科研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哲学宗教生物学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更多>>

文献类型

  • 47篇期刊文章
  • 4篇会议论文
  • 3篇专利

领域

  • 49篇医药卫生
  • 1篇哲学宗教
  • 1篇生物学
  • 1篇自动化与计算...

主题

  • 28篇细胞
  • 27篇内皮
  • 26篇血管
  • 23篇血管内皮
  • 22篇内皮细胞
  • 19篇血管内皮细胞
  • 17篇皮素
  • 17篇内皮素
  • 14篇缺氧
  • 13篇分泌
  • 12篇细胞分泌
  • 10篇多酚
  • 10篇金钠多
  • 10篇茶多酚
  • 9篇紧张素
  • 8篇血管紧张
  • 8篇血管紧张素
  • 8篇飞行
  • 8篇飞行员
  • 6篇血管紧张素-...

机构

  • 50篇中国人民解放...
  • 5篇空军航空医学...
  • 3篇济南军区青岛...
  • 2篇军医进修学院
  • 1篇青岛市精神卫...
  • 1篇解放军医学院

作者

  • 54篇蒙果
  • 41篇李鸣皋
  • 36篇马贵喜
  • 35篇刘玉
  • 34篇李靖
  • 24篇韩磊
  • 19篇刘昕
  • 8篇吕晓宁
  • 5篇谢溯江
  • 5篇郑颖鹃
  • 4篇孙雪蕾
  • 3篇徐建中
  • 3篇孙运峰
  • 3篇孙海文
  • 3篇单超
  • 2篇黄友章
  • 2篇曹毅
  • 2篇聂舟山
  • 2篇杨业兵
  • 2篇段蕴铀

传媒

  • 7篇海军总医院学...
  • 5篇山东医药
  • 3篇西北国防医学...
  • 3篇西南国防医药
  • 2篇中国公共卫生
  • 2篇航天医学与医...
  • 2篇军医进修学院...
  • 2篇中华航空航天...
  • 2篇空军总医院学...
  • 2篇2009北京...
  • 1篇临床误诊误治
  • 1篇山西医药杂志
  • 1篇江苏医药
  • 1篇第二军医大学...
  • 1篇中华航海医学...
  • 1篇陕西医学杂志
  • 1篇第四军医大学...
  • 1篇中国应用生理...
  • 1篇重庆医科大学...
  • 1篇海军医学杂志

年份

  • 1篇2020
  • 3篇2018
  • 4篇2014
  • 1篇2013
  • 2篇2012
  • 2篇2011
  • 2篇2010
  • 10篇2009
  • 10篇2008
  • 3篇2007
  • 2篇2006
  • 9篇2005
  • 2篇2004
  • 2篇2003
  • 1篇2000
54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金钠多对缺氧所致内皮细胞内钙离子浓度和线粒体膜电位改变保护作用的研究被引量:1
2008年
目的:观察缺氧对血管内皮细胞[Ca2+]i和线粒体膜电位的变化及金钠多的保护作用。方法:血管内皮细胞分为6组,用激光共聚焦显微镜测量各组细胞内[Ca2+]i和线粒体膜电位。结果:①单纯缺氧组同对照组比较细胞内[Ca2+]i明显升高(P<0.01)、线粒体膜电位明显降低(P<0.01);②缺氧加金钠多组同单纯缺氧组比较[Ca2+]i显著降低(P<0.01)、线粒体膜电位显著升高(P<0.01)。结论:缺氧可导致血管内皮细胞[Ca2+]i升高、线粒体膜电位降低;金钠多对缺氧所致的[Ca2+]i和线粒体膜电位的损伤具有保护作用。
蒙果李鸣皋马贵喜刘玉李靖
关键词:金钠多[CA^2+]I缺氧
血管紧张素Ⅱ对急性缺氧时血管内皮细胞分泌内皮素的影响及茶多酚的保护作用研究被引量:1
2008年
目的观察急性缺氧条件下,血管紧张素Ⅱ(AngⅡ)对血管内皮细胞(VEC)分泌内皮素(ET)的影响及茶多酚(TP)的保护作用。方法将培养的VEC分为7个组:①空白对照组;②单纯缺氧组;③缺氧+TP组;④单纯AngⅡ组;⑤AngⅡ+TP组;⑥缺氧+AngⅡ组;⑦缺氧+AngⅡ+TP组。除空白对照组、单纯AngⅡ组和AngⅡ+TP组外,其他各组置于低压舱内上升至5000M高度、停留30min,对培养的各组VEC进行缺氧。用放射免疫法测定缺氧及AngⅡ和TP作用前、作用后0.5h、6h、24h不同时间点各组细胞培养液中的ET含量。结果①急性缺氧和单纯AngⅡ均可明显促进VEC分泌ET(P<0.01),在急性缺氧条件下,AngⅡ促进VEC分泌ET的作用要显著高于单纯缺氧作用和单纯AngⅡ作用(P<0.01)。②TP能显著降低缺氧及AngⅡ促VEC分泌ET的作用(P<0.01)。结论在急性缺氧条件下,AngⅡ可显著增加培养的VEC分泌ET的功能,TP能显著抑制缺氧条件下AngⅡ促VEC分泌ET的作用。
刘玉李鸣皋马贵喜韩磊李靖蒙果
关键词:血管内皮细胞内皮素缺氧茶多酚
血管内皮细胞内皮素分泌功能与茶多酚及血管紧张素Ⅱ的相关性(英文)被引量:13
2008年
背景:内皮素是一种强效血管收缩物质,血管紧张素Ⅱ可以刺激血管内皮细胞分泌内皮素,通过检测血液或细胞培养液中的内皮素含量,可以间接反映血管内皮细胞的功能及损伤情况,因此,增强血管内皮细胞对损伤因素的抵抗作用意义重大。茶多酚是茶叶药效的主要活性成分,具有抗动脉粥样硬化、对抗血管内皮细胞损伤、预防心血管疾病等作用。目的:通过建立血管紧张素Ⅱ诱导血管内皮细胞损伤模型,观察了血管紧张素Ⅱ作用不同时间后血管内皮细胞分泌内皮素含量的变化以及不同浓度的茶多酚对这种变化的影响,以探讨茶多酚对血管内皮细胞的保护作用。设计:观察性实验。单位:解放军海军总医院航空潜水医学中心。材料:实验于2005-03/09在解放军海军总医院航空潜水医学中心实验室完成。主要材料:血管紧张素Ⅱ(Sigma公司);茶多酚(浙江大学茶学系);血管内皮细胞(美国CBI公司的人大动脉血管内皮细胞体系)。方法:将培养的血管内皮细胞分为4个组:①对照组:不加特殊试剂,加入等体积的细胞培养液,分别在加液前和加液后0.5,6,24h提取上清液100μL。②血管紧张素Ⅱ组:在细胞培养液中加入血管紧张素Ⅱ,使培养液中血管紧张素Ⅱ的终浓度为10-7mol/L,余同对照组。③高浓度茶多酚+血管紧张素Ⅱ组:将茶多酚加入细胞培养液中,使培养液中茶多酚终浓度为50mg/L,余同血管紧张素Ⅱ组。④低浓度茶多酚+血管紧张素Ⅱ组:加入茶多酚,使培养液中茶多酚终浓度为25mg/L,余同血管紧张素Ⅱ组。采用放射免疫法测定血管紧张素Ⅱ及茶多酚作用前及作用后0.5,6,24h各组细胞培养上清中的内皮素含量。主要观察指标:内皮素含量。结果:①血管紧张素Ⅱ组培养上清的内皮素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②高浓度茶多酚在作用6h和24h后,内皮素含量较血管紧张素Ⅱ组显著下降(P<0.01);�
刘玉孙运峰马贵喜李靖蒙果韩磊刘昕李鸣皋
关键词:茶多酚血管内皮细胞内皮素
亚丁湾护航官兵常见疾病发病分析被引量:20
2014年
水面舰艇长期航行是新时期新阶段赋予我海军的新任务.近年来,亚丁湾护航、和谐使命等任务的开展为长期航行疾病研究提出了新要求,本研究通过分析执行亚丁湾护航官兵的疾病发病特点及规律,为协助制定新时期长航任务的卫勤保障提供依据.
朱智明李靖蒙果张在文赵敏李永群王晓辉崔立红
关键词:常见疾病发病分析水面舰艇发病特点卫勤保障航行
布地奈德对沙丁胺醇抑制平滑肌内游离钙浓度升高快速影响被引量:2
2014年
目的观察布地奈德(Budesonide,BUD)对沙丁胺醇(Albuterol,ALB)抑制气道平滑肌细胞内游离钙(Ca2+[i])浓度升高的快速影响作用。方法取原代培养豚鼠气道平滑肌细胞,通过共聚焦显微镜下荧光强度检测,比较不同浓度BUD(1×10-6mol/L、1×10-7mol/L、1×10-8mol/L)与ALB联合作用10 min ALB抑制胞内Ca2+[i]释放和胞外Ca2+内流作用的快速影响,同时应用米非司酮(Mifepristone,RU486)及放线菌酮(Cycloheximide,CHX)作为阻断剂进行实验,排除上述反应中的基因组效应。结果组胺引起胞内Ca2+[i]释放实验中,阳性对照组、ALB对照组、1×10-6mol/L、1×10-7mol/L及1×10-8mol/L BUD联合ALB组荧光强度峰值分别为89.6±27.1、63.6±23.4、44.3±18.0、51.9±22.8及59.2±22.8;外源性Ca2+内流实验中,阳性对照组、ALB对照组、1×10-6mol/L、1×10-7mol/L及1×10-8mol/L BUD联合ALB组荧光强度峰值分别为77.3±23.1、56.4±18.7、40.1±14.9、47.0±20.8和53.7±23.5。此两组实验中,1×10-6mol/L和1×10-7mol/L BUD联合ALB组Ca2+[i]荧光强度峰值与ALB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P<0.05)。而在胞内Ca2+[i]释放及外源性Ca2+内流实验条件下,RU486组及CHX组Ca2+[i]荧光强度峰值与1×10-6mol/L BUD联合ALB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哮喘急性发作时,联合应用BUD能够增强ALB减轻细胞收缩强度的作用,快速改善气道痉挛症状,且此作用不能被糖皮质激素受体拮抗剂和蛋白合成抑制剂所阻断。
孙海文刘丽丽韩磊蒙果吕晓宁
关键词:布地奈德沙丁胺醇非基因组效应
飞行员前庭下神经炎一例
2009年
飞行员的空间定向障碍是引起许多致命性飞行事故的首要原因。空间定向是本体、前庭和视觉输入整合的结果。前庭神经炎(VN)可能导致飞行员突然的空中失能。VN一般通过单侧冷热反应丧失所显示的前庭功能丧失表现得到诊断。但是冷热试验只测试前庭上神经的功能,单纯前庭下神经受损的患者可能会漏诊。我们报告了一个海军飞行员病例,其症状显示是前庭神经炎,但冷热试验正常,而单侧前庭诱发肌源性电位(VEMP)缺失,我们认为该飞行员患有单纯的前庭下神经炎。
郑颖鹃孙雪蕾谢溯江蒙果
关键词:前庭神经
飞行员水平型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一例被引量:1
2009年
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BPPV)是外周前庭系统的常见疾病,其特点是强烈的,位置变化诱发的眩晕。BPPV被认为主要是由于后半规管的管结石所造成的。近来,发现了一种新型的BPPV,被称为水平半规管型BPPV(HC—BPPV)。尽管只有3%~8%的BPPV是由于水平半规管的管结石所引起,HC—BPPV也并不少见。我们报告了一个海军飞行员病例,其在地面上出现了HC—BPPV的发作。对该飞行员的航空医学评估和处理也进行了讨论。
孙雪蕾郑颖鹃谢溯江蒙果
关键词:半规管
高性能战斗机飞行员选拔体检结果分析被引量:5
2008年
目的了解当前歼击机飞行员身体状况,进一步搞好高性能战斗机飞行员航空卫生保障工作。方法对55名歼击机飞行员进行全面的临床体检和离心机+Gz耐力检查,确定飞行结论,并对结果进行统计分析比较。结果①飞行合格者45人,占总人数的81.8%;飞行不合格者10人,占总人数的18.2%,其中加速度耐力不良7人,外科疾病2人,耳鼻喉科疾病1人。②心电图异常、脂肪肝及脊柱疾患的检出率较高。有21.8%的飞行员加速度耐力低下。结论要进一步加强飞行员各级体检工作,在招飞体检中加强脊柱疾患的检查,杜绝患有活动性疾病飞行员在队飞行,重点防治心血管疾病。要制定高+Gz抗荷训练方案,以提高歼击机飞行员+Gz耐力。
马贵喜李鸣皋李靖刘玉蒙果
关键词:改装体检航空医学飞行员
海军飞行人员住院疾病谱及停飞疾病谱分析被引量:13
2009年
目的 分析2001-2006年海军飞行人员住院和医学停飞的主要疾病构成及其变迁特点,并对突出问题提出对策建议.方法 对2001-2006年海军总医院收治的飞行人员全部病例和2001-2006年海军飞行人员医学停飞的全部资料进行统计分析,并同以往不同时期海军飞行人员主要疾病和医学停飞疾病资料进行对比研究.结果 ①飞行人员颈椎腰椎疾病明显增多,其疾病构成比达19.1%,医学停飞构成比达140.0%,均位居第1位;②头痛、自主神经功能紊乱等功能性疾病仍然是飞行人员住院和医学停飞的主要原因之一,疾病构成比分别为18.3%与11.3%,医学停飞构成比分别为11.0%与10.0%;③晕厥(包括加速度耐力性晕厥),在住院疾病构成比仅为4.2%,但其医学停飞构成比达13.0%;④消化系统疾病和传染性疾病无论是住院还是医学停飞构成比均逐渐降低,排序亦逐渐靠后,但出现个别性传播性疾病值得重视.结论 飞行人员住院和医学停飞主要疾病与飞行职业因素密切相关,针对飞行人员的职业特点采取合理锻炼和有效装备防护,积极心理学干预和心血管疾病预防等措施,对降低飞行人员患病率和医学停飞率具有重要意义.
李鸣皋马贵喜李靖蒙果刘玉
关键词:体格检查患病率
地尔硫对缺氧所致血管内皮细胞线粒体膜电位变化的保护作用被引量:2
2007年
目的观察地尔硫对人大血管内皮细胞缺氧损伤时线粒体膜电位的影响。方法将培养的血管内皮细胞分为对照组、单纯缺氧组和加入地尔硫卓后再缺氧组,应用激光共聚焦显微镜扫描,并测定标记的血管内皮细胞每秒钟线粒体膜电位值,观察缺氧前后人大动脉血管内皮细胞线粒体膜电位变化。结果与对照组相比,单纯缺氧组的线粒体膜电位水平显著降低(P<0.01);加入地尔硫后再进行缺氧组与单纯缺氧组相比,内皮细胞线粒体膜电位水平有显著升高(P<0.01),与对照组相比内皮细胞线粒体膜电位水平变化不明显(P>0.05)。结论缺氧引起血管内皮细胞线粒体膜电位降低;地尔硫艹卓可抑制缺氧损伤所致的线粒体膜电位的降低,从而具有稳定线粒体膜电位、保护血管内皮细胞的作用。
马贵喜李鸣皋韩磊蒙果刘玉李靖黄友章
关键词:地尔硫(艹卓)线粒体膜电位缺氧
共6页<123456>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