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蒋昌斌

作品数:22 被引量:100H指数:5
供职机构:广州医科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广东省医学科学技术研究基金广州市教育局科技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经济管理更多>>

文献类型

  • 17篇期刊文章
  • 3篇会议论文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21篇医药卫生
  • 1篇经济管理

主题

  • 11篇细胞
  • 11篇鼻咽
  • 11篇鼻咽癌
  • 5篇肿瘤
  • 5篇癌细胞
  • 4篇细胞肺癌
  • 4篇细胞株
  • 4篇小细胞
  • 4篇小细胞肺癌
  • 4篇寡核苷酸
  • 4篇核苷酸
  • 4篇反义
  • 4篇放疗
  • 4篇非小细胞
  • 4篇非小细胞肺癌
  • 4篇肺癌
  • 4篇癌细胞株
  • 4篇鼻咽癌细胞
  • 4篇鼻咽癌细胞株
  • 4篇DNA-PK...

机构

  • 13篇广州医学院第...
  • 7篇中山大学
  • 2篇广州医科大学
  • 1篇广州市第一人...
  • 1篇中山大学附属...
  • 1篇中山大学附属...
  • 1篇解放军第45...

作者

  • 21篇蒋昌斌
  • 9篇牛道立
  • 7篇万明辉
  • 7篇何芬
  • 7篇秦海燕
  • 7篇易炜
  • 6篇贺玉香
  • 6篇刘秀芳
  • 6篇夏云飞
  • 5篇李蓉
  • 3篇严珊珊
  • 3篇刘莉
  • 3篇曾木圣
  • 3篇甄俊杰
  • 3篇仲萍萍
  • 2篇李娴
  • 2篇刘巧丹
  • 2篇陈小章
  • 2篇刘蕙
  • 2篇曹素梅

传媒

  • 4篇中华放射肿瘤...
  • 2篇广东医学
  • 1篇肿瘤研究与临...
  • 1篇山东医药
  • 1篇现代诊断与治...
  • 1篇癌症
  • 1篇中国肿瘤临床
  • 1篇中国医刊
  • 1篇解剖学研究
  • 1篇热带医学杂志
  • 1篇现代肿瘤医学
  • 1篇中国医药指南
  • 1篇中华肿瘤防治...
  • 1篇第九届全国鼻...
  • 1篇中华医学会放...
  • 1篇中华医学会第...

年份

  • 2篇2014
  • 2篇2013
  • 3篇2012
  • 6篇2011
  • 4篇2009
  • 1篇2008
  • 2篇2005
  • 1篇2004
2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乏氧诱导因子-2α表达水平与非小细胞肺癌放射敏感性的关系
2014年
目的研究乏氧诱导因子-2α(HIF-2α)的表达水平与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放疗敏感性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检测113例NSCLC患者放疗前病理组织中HIF-2α的表达水平,与患者的放疗疗效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 NSCLC患者组织HIF-2α阳性率为46.0%,其表达水平与NSCLC患者的性别、年龄、临床分期、病理类型、分化程度等无关(P>0.05),但和放疗近期疗效呈正相关(r=0.301,P=0.01)。结论 HIF-2α表达水平和NSCLC患者放射敏感性密切相关,其促进肿瘤细胞放射抵抗能力的具体机制值得进一步研究。
孙建聪牛道立何芬易炜万明辉蒋昌斌秦海燕李蓉李建锋魏旋
关键词:非小细胞肺癌
芬太尼透皮贴剂治疗恶性肿瘤放化疗相关性口咽疼痛的疗效观察被引量:2
2011年
目的观察芬太尼透皮贴剂(商品名:多瑞吉)治疗恶性肿瘤患者放化疗时出现黏膜反应所致中、重度疼痛的控制作用及治疗不良反应。方法50例恶性肿瘤患者在放化疗时出现口腔溃疡疼痛及咽喉疼痛程度多为中至重度,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25例和对照组25例。治疗组采用芬太尼透皮贴剂+常规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镇痛作用、生活质量及不良反应。结果用药后疼痛缓解率治疗组为100%(25/25),对照组为52%(13/25),两组止痛作用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5.78,P〈0.01)。生活质量明显改善,治疗组优于对照组[(9.66±0.35)、(10.01±0.34)分]与[(18.12±0.46)、(14.68±0.19)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8.11,P〈0.01)。芬太尼透皮贴剂主要不良反应为便秘、皮肤瘙痒、嗜睡及恶心、呕吐等,发生率低,均能耐受。结论芬太尼透皮贴剂联合治疗恶性肿瘤同期放化疗时出现的急性口腔、咽喉疼痛,镇痛疗效高,能明显改善患者生活质量,不良反应小,使患者能顺利完成治疗。
秦海燕牛道立李蓉万明辉蒋昌斌易炜
关键词:肿瘤芬太尼抗肿瘤联合化疗方案疼痛
复发鼻咽癌Ⅰ区淋巴结转移危险因素的初步研究被引量:2
2013年
目的探讨复发鼻咽癌发生Ⅰ区淋巴结转移的危险因素。方法对51例复发鼻咽癌患者,应用免疫组化法检测原发及复发鼻咽活检组织VEGF及P53、MDM2、P21WAF1、P21ras蛋白的表达,采用卡方分析法检验Ⅰ区转移的危险因素。结果在51例中发生Ⅰ区转移9例;当鼻咽癌侵及鼻腔同时伴有VEGF高表达时,Ⅰ区转移率(37.5%)明显高于其它患者(8.6%),P=0.020。结论鼻咽癌侵及鼻腔与VEGF表达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复发患者Ⅰ区转移的风险。
易炜蒋昌斌李娴
关键词:复发鼻咽癌VEGF
鼻咽癌临床放射生物学研究
目的 本文在总结了中山大学肿瘤医院1960年代-1990年代3817例鼻咽癌放射治疗后5年的疗效,提出鼻咽癌的四种放射治疗分型:放射敏感不易转移型、放射抗拒不易转移型、放射敏感易转移型和放射抗拒易转移型;采用集落形成法对...
夏云飞严珊珊易炜高劲胡婧晔刘志刚陶亚岚刘莉曾木圣刘秀芳李满枝王宏梅江浩蒋昌斌贺玉香仲萍萍李志强
文献传递
注射用黄芪多糖联合三维适形放疗治疗老年肺癌临床观察被引量:26
2009年
目的:观察注射用黄芪多糖(APS)联合三维适形放射治疗(3D-CRT)对老年非小细胞肺癌的疗效。方法:将80例确诊的I~Ⅳ期老年非小细胞肺癌患者,随机分为中药联合放疗治疗(治疗组,40例)和单纯放疗治疗(对照组,40例)。放疗采用三维适形放射治疗,治疗总剂量50~70Gy,2Gy/次,每日1次,每周5次。中药选用注射用黄芪多糖250mg加入5%葡萄糖或生理盐水500 ml中静滴,放疗当日开始给药,每天1次,直至放疗结束后停药,疗程与放疗同步。比较两组的近期疗效、外周血象、免疫功能及生活质量。结果:治疗组近期有效率87.5%,对照组有效率72.5%,两组间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组患者的外周血白细胞计数治疗后下降不明显、而对照组下降明显,治疗组治疗前后比较无显著性差异,而对照组治疗前后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对照组治疗后白细胞数较治疗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组患者治疗后T淋巴细胞亚群CD8、CD4/CD8较治疗前好转,差异显著(P<0.05 ),对照组放疗前后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两组间治疗后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注射用黄芪多糖联合3D-CRT可以降低老年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放射副反应,提高机体免疫水平。
秦海燕牛道立蒋昌斌万明辉何芬甄俊杰周琼芳杨波
关键词:非小细胞肺癌三维适形放射治疗注射用黄芪多糖
双示踪剂^(18)F-NaF/^(18)F-FDG PET/CT同时显像在荷骨肉瘤小鼠模型中的应用
2012年
目的建立双示踪剂18F-NaF/18F-FDG同时显像模式,探讨双示踪剂18F-NaF/18F-FDG PET/CT同时显像模式在荷骨肉瘤小鼠模型中的初步应用。方法首先建立荷骨肉瘤裸鼠模型30只,随机分为3组,每组10只,即18F-NaF组、18F-FDG组、18F-NaF/18F-FDG双示踪剂组。分别于注射18F-NaF、18F-FDG及18F-NaF/18F-FDG 60 min后行PET/CT显像,双示踪剂组90 min后延迟显像。通过感兴趣区技术,测量肿瘤SUVmax以及T/M值。结果18F-NaF/18F-FDG双示踪剂摄取和本底清除示踪剂速度较快。60 min及90 min时肿瘤SUVmax分别为4.63±0.65和3.35±0.53,T/M比值分别4.89和4.29。骨肉瘤对双示踪剂18F-NaF/18F-FDG摄取较18F-NaF或18F-FDG单一示踪剂摄取及T/M值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双示踪剂18F-NaF/18F-FDG PET/CT同时显像模式在骨肉瘤中的应用是可行的,反映了骨肉瘤组织的病理生理,对于骨肉瘤的诊断、分期、恶性度判断及治疗监测具有重要临床应用价值。
邓怀福陈萍蒋昌斌孟悛非高振华王丽娟
关键词:18F-FDG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显像
建立大鼠C6/SD脑胶质瘤放射剂量效应模型的实验研究被引量:4
2011年
目的本研究通过对大鼠C6/SD脑胶质瘤模型分不同剂量单次全脑放疗后,观察大鼠生存状态及生存期改变,为胶质瘤模型施行综合治疗提供动物实验基础。方法雌性SD大鼠,随机分为假照射荷瘤鼠组和5、10、15、20 Gy4个荷瘤鼠照射组,采用立体定向法在大鼠右侧尾状核接种C6细胞建立大鼠C6胶质瘤模型,于建模后第17天行相应剂量单次全脑放疗,观察各组大鼠生存状态及生存期改变的实验研究。结果①SD大鼠右侧尾状核立体定向方法建立的C6脑胶质瘤模型确切可靠,未见远处及颅外转移。②荷瘤大鼠受照射后第1周内出现体重增加,全身营养状况改善;2周后大鼠自发活动明显减少,饮食量减少,体重下降,照射剂量越低生存期越短,恶液质出现越早;而且3周时15、20 Gy照射组大鼠脑照射区皮肤有脱毛反应,为不全脱毛,无明显充血。③各组大鼠的生存时间:假照射组、5、10、15、20 Gy组的MeST分别为24、30.5、37.5、49、63 d。四个照射组的生存期与假照射组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①脑内接种1×106个C6细胞建立的模型用于治疗实验研究时,治疗处理时间以细胞接种后第2~3周为宜。②荷瘤鼠全脑放疗后,首先出现较短的兴奋亢进过程,然后转入长时间的抑制过程,随着放射剂量的增加,荷瘤鼠生存期延长,说明放射线具有治疗脑胶质瘤作用。
李蓉刘国龙牛道立何芬蒋昌斌万明辉秦海燕
关键词:C6细胞脑胶质瘤
非小细胞肺癌组织中DNA-PKcs的表达变化及意义
2011年
目的观察非小细胞肺癌(NSCLC)组织中DNA依赖性蛋白激酶催化单位(DNA-PKcs)的表达变化,并探讨其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73例NSCLC患者癌组织及癌旁组织中的DNA-PKcs。结果在73例NSCLC的癌组织中,DNA-PKcs高表达66例、低表达7例,高表达率为90.4%;在相应的癌旁组织中,DNA-PKcs高表达7例、低表达66例,高表达率为9.6%;两种组织中DNA-PKcs的高表达率相比,P<0.01。NSCLC组织中DNA-PKcs的表达与肿瘤TNM分期、病理类型、组织分化程度及未手术患者的近期疗效、手术患者的生存率无关(P均>0.05)。结论 DNA-PKcs在NSCLC癌组织中呈高表达,但与NSCLC的生物学行为、治疗疗效及预后无关,可能参与了NSCLC的发生。
蒋昌斌甄俊杰莫明聪牛道立
关键词:肺肿瘤非小细胞肺癌
不同敏感性鼻咽癌细胞株中Ku蛋白表达情况比较被引量:18
2005年
目的 比较作为DNA双链断裂修复蛋白DNA依赖性蛋白激酶 (DNA PK)的调节亚基70 Ku、80 Ku在不同放射敏感性鼻咽癌细胞株CNE1和CNE2中的表达情况。方法 成克隆实验测定鼻咽癌高分化鳞癌细胞CNE1和低分化鳞癌细胞CNE2不同剂量照射后的存活分数 ,用线性二次模型拟合剂量存活曲线并求出放射生物学参数α、β、SF2、MID以评价两株细胞的放射敏感性。Westernblot检测照射前和后不同时间及不同剂量CNE1、CNE2细胞中Ku的表达 ,检测蛋白条带的吸光度值做半定量分析。结果 CNE1在各个剂量点的存活分数均比CNE2高 ,MID也大于CNE2 (2 .35∶1.11) ,SF2也大于CNE1(0 .5 4∶0 .37)。Westernblot显示两株细胞中70 Ku、80 Ku均有表达 ,蛋白条带的吸光度值测定显示70 Ku在CNE1、CNE2细胞中分别为 2 0 .0 3± 7.5 6和 19.36± 6 .0 4 ,80 Ku分别为 2 5 .98± 12 .87和 2 3.74±9.2 4 (P值均 >0 .0 5 )。蛋白表达的定量和定性分析同样显示 4Gy照射后不同时间点及 0~ 16Gy照射后 12hKu的表达无统计学差异。结论 实验验证了CNE2比CNE1对放射更敏感 ;照射前后两个细胞均有70 Ku、80 Ku蛋白表达且无差异 ;CNE1、CNE2放射敏感性的差异与Ku蛋白表达量无明显关系。
贺玉香夏云飞刘秀芳蒋昌斌
关键词:癌细胞株DNA-PK基因蛋白
DNA-PKcs反义寡核苷酸对不同p53功能状态的鼻咽癌细胞株辐射抗性的影响被引量:16
2008年
背景与目的:DNA依赖性蛋白激酶(DNA-dependent protein kinase,DNA-PK)是一种双链断裂修复蛋白,可以修复细胞的DNA双链断裂损伤。本研究通过转染DNA-PKcs反义寡核苷酸入鼻咽癌细胞株,探讨DNA-PKcs反义寡核苷酸对不同p53功能状态的鼻咽癌细胞株的放射敏感性的影响。方法:利用LipofectamineTM2000转染DNA-PKcs反义寡核苷酸入鼻咽癌细胞株CNE-1和CNE-1-wtp53;设0、0.5、1、2、4、6、8Gy7个放射剂量点,用集落形成法分析转染反义寡核苷酸前后细胞的存活情况,并分别用线性二次模型和单击多靶模型拟合出细胞的剂量存活曲线,求出放射生物学参数α、β、α/β、SF2、D0、Dq和N值,评价细胞放射敏感性的变化。结果:转染DNA-PKcs反义寡核苷酸前,CNE-1和CNE-1-wtp53的α值分别为0.03、0.05,SF2值分别为0.73、0.50,D0值分别为2.08Gy、1.13Gy,Dq值分别为2.04Gy、1.36Gy。转染DNA-PKcs反义寡核苷酸后,CNE-1和CNE-1-wtp53的α值分别为0.04、0.26,SF2值分别为0.45、0.21,D0值分别为1.07Gy、0.83Gy,Dq值分别为1.24Gy、0.73Gy。转染DNA-PKcs反义寡核苷酸后,鼻咽癌细胞的α值增大,SF2、D0、Dq值均减小。结论:DNA-PKcs反义寡核苷酸可逆转CNE-1的辐射抗性,该逆转作用不依赖细胞的p53功能状态。
蒋昌斌刘秀芳贺玉香牛道立夏云飞
关键词:反义寡核苷酸鼻咽肿瘤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