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承
- 作品数:101 被引量:1,135H指数:17
- 供职机构:北京大学教育学院教育经济研究所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北京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文化科学经济管理政治法律医药卫生更多>>
- 中国老年照料的机会成本研究被引量:119
- 2009年
- 经济学理论上关于老年照料对于成年子女的工作影响,一直存在两种相反假设,分别是减少工作时间来照料老人,或者是更多时间的投入工作以购买正式照料来替代非正式照料。如果不克服内生性的问题,对于上面的假设是无法证实的。在2005年"中国老年人口健康长寿跟踪调查"以及2005年老年父母—子女配对数据的丰富信息基础上,本文就照料老年父母对成年子女劳动参与率和工作时间的影响这一机会成本进行了国内首次实证研究。利用工具变量方法和两部模型,本文处理了照料的内生性问题和就业的样本选择问题,揭示了目前我国老年照料对于成年子女的就业概率有着显著的负向影响,同时对子女的工作时间也有着显著的负向影响。这个研究结果对于人口老龄化速度加剧背景下的我国劳动力供给政策、老年健康干预政策都有重大的借鉴意义。
- 蒋承赵晓军
- 关键词:老年照料中国老人
- 我国高职毕业生非正规就业的特征、问题及对策被引量:10
- 2020年
- 对全国范围内8所高职院校进行问卷调查发现,高职毕业生非正规就业群体目前存在被动非正规就业、自主创业意愿不足、就业质量相对薄弱等问题。基于此,应加强对被动非正规就业群体的关注及支持、建立多元化自主创业指导和教育体系、在就业指导过程中加强学生对不同就业形式间差异的理解。
- 王天骄蒋承
- 关键词:高职毕业生非正规就业就业质量
- 专业匹配对高校毕业生工资起薪的影响--基于倾向得分匹配法的实证研究被引量:9
- 2021年
- 高校毕业生就业与所学专业的匹配情况是影响就业质量的重要因素。基于2015年全国高校毕业生就业调查数据,本文考察了毕业生就业与所学专业的匹配情况,以及专业匹配对毕业生工资起薪的影响,并使用倾向得分匹配方法(PSM)对内生性问题进行了纠正。研究发现:有56.1%的毕业生所学专业与工作匹配,有11.7%毫不相关;OLS方法得出专业匹配情况下的工资起薪比专业不匹配高3.4%,使用PSM方法得出专业匹配的工资效应为5%,传统的OLS模型低估了专业匹配的工资效应。进一步的研究显示,相较于“211工程”高校和高职高专院校,专业匹配对非“211工程”本科高校毕业生存在显著的收入效应;与专科和硕士以上学历的毕业生相比,专业匹配对本科学历毕业生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专业匹配比专业不匹配工资高7%左右;经济学类毕业生专业匹配对工资起薪具有更加显著的正向影响,专业匹配比专业不匹配的起薪高15%左右。基于此,高校的专业学科结构设置和人才培养模式应该在专业匹配上做出更加精准的判断,以有效提高大学生的就业质量。
- 胡艳婷蒋承
- 关键词:高校毕业生
- 科研挑战性压力对学术型硕士研究生学术成就的影响——基于主观评价的调节作用被引量:3
- 2019年
- 科研压力是学术型硕士研究生不可回避的问题,科研压力对于学术型硕士研究生的学术成就究竟起到阻碍作用还是促进作用值得关注。本文采用"首都高校教学质量与学生发展监测项目"学术型硕士研究生调查数据,探讨科研挑战性压力对硕士研究生学术成就的影响效果,研究发现不同科研挑战性压力下的硕士生学术成就存在显著差异,高挑战性压力水平下的学生学术表现最好;对于科研挑战性压力主观评价积极的学生,在专业素养、论文发表方面均要优于评价消极的学生;主观评价在科研挑战性压力影响学术成就的过程中起到调节作用,主观评价积极者的学术规范一直处于较为稳定的高水平,而消极者的学术规范水平起始较低,之后随着压力的增大而上升;随着挑战性压力的递增,论文发表数量也在上升,但主观评价积极者的论文发表数量始终优于评价消极者;在专业素养方面,对于主观评价积极者而言,挑战性压力对专业素养起到正向促进作用,但对主观评价消极者而言,起到负向抑制作用。在实践教学中院校应当引导学生对科研挑战性压力树立正面评价,激发学生的内在学术志趣和热情。
- 杜嫱蒋承刘鑫桥
- 关键词:硕士研究生学术成就主观评价
- 对基层就业大学生职业发展的实证分析被引量:12
- 2016年
- 从职业发展的视角对基层就业大学生的职业状况进行问卷调查分析表明,整体看,基层就业大学生的职业前期了解不足、准备不足;已经在基层就业的大学生,其专业对口率不高、学历层次较低等现象较为突出;而就未来的职业预期来看,计划离开当地的学生比例较高,印证了基层人才流失严重、基层人员流动性大等问题。因此,建议相关机构加强宣传与合作,提高基层就业大学生就业的对口率和职业稳定性。
- 刘焕性蒋承李笑秋
- 关键词:基层就业大学生
- 本科生学业成就影响因素分析被引量:19
- 2015年
- 本研究利用本科生追踪调查数据,以学生的学习目标、学业参与、社交参与和学业成就等变量的跨年度数据为基础,依据学生发展理论,运用结构方程建立大学生的"目标-行为-成就"模型。研究发现,学生的学业成就与其父母的学历、学习目标、学业参与和社交参与存在正相关关系,其中社交参与和学业参与对学业成就的影响系数要高于其他变量,学习目标通过学业参与和社交参与等行为间接正向影响学业成就。进一步的比较研究发现,人文社会类学生的学业成就受社交参与影响更大,理工科类学生学业成就受学习目标影响更大。学生的院校层次越高,学业成就受学生个人投入(包括学业参与、社交参与和学习目标等因素)的影响越明显。
- 蒋承孙海杰罗尧
- 关键词:学业成就
- 大学生的专业兴趣可以培养吗——基于本科四年发展数据的动态分析被引量:34
- 2017年
- 专业兴趣对大学生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在高等教育阶段,"大学生的专业兴趣发展情况如何,特别是是否可以培养"一直没有得到深入讨论。本文利用北京大学教育学院2011-2014年对北京高校本科生的四年跟踪调查数据,发现大二学年是培养学生专业兴趣的重要节点,而且大学阶段的专业兴趣是可以多渠道培养的。具体来看,学生入学后的初始专业兴趣与入学前选择专业时所受到的影响、招生分数段和就业前景等因素有关。此外,在大一阶段不同起始兴趣的学生,专业兴趣培养的途径不同:大一阶段对专业不感兴趣的学生,专业兴趣的培养主要来源于制度因素;大一阶段还不确定专业兴趣的学生,通过专业课程的教学和课程参与可以提高专业兴趣;而大一对专业感兴趣的学生,通过制度因素和课程参与提升专业兴趣。基于上述讨论,本文提出应该加强对新生的入学指导,改善专业课程教学方法,通过增强学生的课程参与来培养本科学生的专业兴趣。
- 刘霄蒋承
- 关键词:本科生
- 民生性财政支出对我国家庭多维贫困的影响研究被引量:25
- 2019年
- 研究目标:分析民生性财政支出对我国家庭多维贫困的作用机制及减贫效应。研究方法:利用2004~2015年“中国健康与营养调查”(CHNS)面板数据,测度我国家庭的长期多维贫困指数,并构建多层模型进行实证分析。研究发现:当前我国的多维贫困主要是能力贫困;民生性财政支出对我国家庭的多维贫困具有显著的减贫效应,对农村家庭的减贫效应比城镇家庭更为显著;投资性民生支出的减贫效应比转移性民生支出更为显著。研究创新:动态分析了民生性财政支出对家庭多维贫困的影响,并控制了个体内、个体间和地区的异质性。研究价值:政府既需要完善社会机会的政策安排,注重对贫困人口持续发展能力的支持,也需要加强防御性保障制度的建设。
- 李晓嘉蒋承胡涟漪
- 关键词:减贫效应
- 救亡背景下近代中国文化特征及原因
- 2017年
- 近代中国由于处于重大的社会转型期,其文化表现出庞杂性特征。救亡作为近代中国社会的主要任务,其不可避免地受到民族情感的介入和历史循环观念的影响。救亡始终是近代中国社会各阶层的第一要务,而追求近代化是客观上追求民族独立的手段和被其促生的结果。救亡思想影响下中国近代文化的主要特征,体现为对于引进的西学,中国知识分子更倾向于在中国视角下加以解释;在文化转型中,传统文化扮演着重要角色。
- 蒋承杨姚瑶
- 关键词:救亡传统文化
- 财政教育支出对中国家庭多维贫困代际传递的影响研究被引量:7
- 2021年
- 如何有效阻断多维贫困的代际传递已经成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以后的重要议题。经典的代际传递理论认为,教育可以通过促进贫困家庭子代的人力资本积累,从而提高代际流动性以及阻断贫困代际传递。本文利用1991-2015年"中国健康与营养调查"(CHNS)微观数据,构建多层模型考察了财政教育支出对我国家庭多维贫困代际传递的影响和作用机制。研究结果表明,财政教育支出可以弱化家庭多维贫困代际传递的相关性,其中义务教育阶段财政教育支出的减贫效果显著;财政教育支出对低学历家庭子代的减贫效应比高学历家庭更为显著,对农村家庭子代的减贫效应比城镇家庭更为显著。因此,当前通过教育扶贫缓解我国家庭的多维贫困仍有一定的政策空间,政策的重点是完善财政教育发展策略,激发贫困人口的内生动力,形成脱贫致富的可行性能力,打破贫困的代际传递。
- 李晓嘉蒋承胡涟漪
- 关键词:财政教育支出多维贫困代际传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