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蒋太明

作品数:93 被引量:839H指数:17
供职机构:贵州省农业科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贵州省科技计划项目国家科技攻关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环境科学与工程水利工程经济管理更多>>

文献类型

  • 88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 1篇会议论文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83篇农业科学
  • 5篇环境科学与工...
  • 2篇经济管理
  • 2篇水利工程
  • 1篇天文地球
  • 1篇文化科学

主题

  • 34篇黄壤
  • 31篇施肥
  • 26篇土壤
  • 24篇长期施肥
  • 13篇养分
  • 12篇水分
  • 11篇不同施肥
  • 9篇水稻
  • 8篇玉米
  • 7篇有机碳
  • 7篇土壤养分
  • 7篇化肥
  • 7篇长期不同施肥
  • 6篇有机肥
  • 6篇土壤水
  • 6篇土壤水分
  • 6篇作物
  • 6篇旱地
  • 5篇玉米产量
  • 5篇施用

机构

  • 88篇贵州省农业科...
  • 13篇贵州大学
  • 5篇贵州科学院
  • 5篇西南大学
  • 4篇西南农业大学
  • 2篇中国农业科学...
  • 1篇广东省农业科...
  • 1篇湖南省农业科...
  • 1篇全国农业技术...
  • 1篇中国农业大学
  • 1篇四川省农业科...
  • 1篇贵州省科技情...
  • 1篇贵州省水利科...
  • 1篇贵州省园艺研...

作者

  • 91篇蒋太明
  • 40篇李渝
  • 39篇黄兴成
  • 38篇刘彦伶
  • 21篇张文安
  • 18篇肖厚军
  • 15篇夏锦慧
  • 14篇邓英
  • 9篇秦松
  • 8篇张萌
  • 5篇吴士章
  • 4篇陈旭晖
  • 3篇黄全能
  • 3篇胡永良
  • 2篇刘洪斌
  • 2篇聂莉
  • 2篇刘海隆
  • 1篇张文菊
  • 1篇何昀昆
  • 1篇张雅蓉

传媒

  • 23篇贵州农业科学
  • 6篇应用生态学报
  • 6篇西南农业学报
  • 5篇土壤通报
  • 5篇灌溉排水学报
  • 4篇植物营养与肥...
  • 4篇中国土壤与肥...
  • 3篇中国农业科学
  • 3篇土壤学报
  • 2篇江苏农业科学
  • 2篇耕作与栽培
  • 2篇中国果树
  • 1篇中国农村水利...
  • 1篇水土保持学报
  • 1篇玉米科学
  • 1篇农业科技管理
  • 1篇华北农学报
  • 1篇中国生态农业...
  • 1篇农业工程学报
  • 1篇中国茶叶

年份

  • 1篇2024
  • 6篇2023
  • 9篇2022
  • 11篇2021
  • 2篇2020
  • 5篇2019
  • 5篇2018
  • 5篇2017
  • 7篇2016
  • 2篇2015
  • 2篇2014
  • 1篇2013
  • 1篇2012
  • 1篇2009
  • 1篇2007
  • 1篇2006
  • 7篇2005
  • 11篇2004
  • 3篇2003
  • 2篇2002
93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长期施肥对黄壤稻田和旱地土壤磷酸酶活性的影响被引量:13
2022年
【目的】明确施肥对黄壤稻田和旱地磷酸酶活性的影响及其主要影响因子。【方法】依托进行了22年的黄壤长期定位试验,研究长期施用化肥和有机肥对稻田和旱地土壤养分及酸性、中性和碱性磷酸酶活性的影响。【结果】长期不同施肥处理显著改变了稻田和旱地土壤养分含量,且土壤pH、有机质和有效磷含量变化因稻田、旱地不同所受影响差异较大。稻田和旱地土壤酸性磷酸酶(ACP)活性和中性磷酸酶(NEP)活性均高于碱性磷酸酶(ALP)活性。与不施肥处理相比,稻田上除个别处理外,施用化肥对磷酸酶活性无显著影响,施用有机肥处理NEP活性显著提高,增幅达15.8%~27.1%;旱地上,长期施用氮肥的处理(NK、NP、NPK)ACP活性显著提高了14.2%~29.0%,ALP活性显著降低了20.1%~50.7%,施用有机肥处理ACP和ALP活性分别提高了11.7%~17.7%和9.4%~56.9%,NEP活性降低了10.5%~32.3%。与平衡施肥处理相比,稻田上缺素施肥对磷酸酶活性影响不显著,施用有机肥处理ACP、NEP、ALP活性分别提高了9.1%~18.5%、6.9%~17.3%和8.3%~15.0%;旱地上,NK处理ACP和NEP分别显著提高了12.9%和12.9%,PK处理则分别显著降低了16.7%和18.9%,施用有机肥处理NEP活性降低了5.9%~28.9%,ALP活性显著提高了50.1%~115.3%。相关分析表明,NEP活性与各土壤养分含量显著相关,但在稻田和旱地上相关性相反;ALP活性在旱地和稻田上与有机质和微生物量磷均呈显著正相关。通径分析表明,除旱地上ALP活性受pH直接影响作用较大外,其他磷酸酶活性受土壤磷素的直接影响作用均较大。【结论】黄壤稻田和旱地土壤磷酸酶活性与土壤磷素有效性密切相关,稻田上施用有机肥是提高土壤磷酸酶活性的有效途径,旱地上长期施用化学氮肥尤其是氮钾处理可提高ACP活性,增加土壤磷素供应,施用有机肥可通过提高土壤pH增加ALP活性。
刘彦伶李渝李渝黄兴成朱华清黄兴成张萌蒋太明张文安
关键词:黄壤长期施肥磷酸酶活性
贵州赤水河流域土壤水源涵养特征被引量:1
2022年
【目的】探索贵州赤水河流域土壤水源涵养量状况及其空间分布特征,为该区域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提供理论参考。【方法】采用野外调查和室内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基于土壤蓄水能力评价土壤的水分涵养量特征;采用地统计学方法,研究土壤水源涵养量的空间变异性。【结果】贵州赤水河流域0~20 cm土层总水源涵养量在64.6~136.4 mm,平均99.9 mm;土壤有效水源涵养量在19.0~122.4 mm,平均81.2 mm;贵州赤水河流域土壤总水源涵养量和有效水源涵养量呈东北低,西南高的空间分布特征;不同县域土壤水源涵养量差异较大,大方县土壤总水源涵养量和有效水源涵养量最大,其次为七星关区,赤水市土壤总水源涵养量最小,仁怀市土壤有效水源涵养量最小。【结论】贵州赤水河流域土壤水源涵养量偏低,不同县域中赤水市和仁怀市水源涵养量较小,应当提升对该区域土壤水源涵养的保护力度,实现区域的绿色发展。
黄兴成熊仕娟李渝李渝刘彦伶阳路芳刘彦伶
关键词:赤水河流域土壤
贵州喀斯特地区水资源保护与高效利用技术开发与示范
蒋太明肖厚军吴士章夏锦慧邓英刘远坤李士敏陈明华王群
项目采用系统工程的原理和方法,以土壤水分运动、作物耗水及节水灌溉的基本理论为依据,工程、生物和农艺措施相结合,首次在国内系统地开展了喀斯特地区黄壤水分应用基础研究,改进并提出“水资源高效利用”、“坡耕地坡面防护”、“雨水...
关键词:
关键词:喀斯特地区水资源保护
贵州省猕猴桃园施肥现状及施肥推荐
2023年
厘清贵州省猕猴桃园施肥现状,寻求科学施肥措施,对促进贵州省山地猕猴桃产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采取典型抽样法调研贵州省猕猴桃主产区施肥情况,根据平均产量和肥料偏生产力将猕猴桃园区进行分类,评估高产高效猕猴桃园施肥推荐。结果表明:全省猕猴桃园化肥N、P_(2)O_(5)和K_(2)O平均总施用量分别为448.8、486.8、439.0 kg/hm^(2),冬肥、催芽肥和壮果肥的比率分别为53.8%、12.9%和33.3%;全省农户施用冬肥、催芽肥和壮果肥的比率分别为98.4%、40.3%和79.6%,施用的肥料中,化肥以15-15-15、17-17-17等复合肥为主,有机肥以农家肥和商品有机肥为主。基于高产高效园区施肥量得出,贵州省猕猴桃园N、P_(2)O_(5)和K_(2)O养分总投入分别推荐为437.2、368.5、417.8 kg/hm^(2),化肥和有机肥施用比率为60%和40%,冬肥、催芽肥和壮果肥分别占比49.1%、23.8%和27.1%。
杨叶华黄兴成朱华清李渝李渝张雅蓉刘彦伶蒋太明
关键词:猕猴桃园施肥现状化肥有机肥肥料种类
贵州中部喀斯特地区黄壤持水性能的研究被引量:34
2006年
在贵州中部采取0~1000cm土层的黄壤样品,分析了土壤基本理化性质,测定了土壤水分特征曲线,采用数理统计方法对数据进行了整理与分析。贵州中部低山丘陵区黄壤粘粒含量高。〈0.01mm颗粒含量806.23~686.2g/kg,〈0.001mm粒径颗粒含量651.05~263.57g/kg,粘粒含量高.犁底层透水性差,不利于降雨入渗。黄壤的持水量高,有效水的范围极窄10~100cm土层总库容5515.3m^3/hm^2。贮水库容4094.1m^3/hm^2,有效水库容仅9.69%,其比例较广州赤红壤、华北潮土和东北黑土低35.65,43.17和41.19个百分点;黄壤的通透库容小,不利于水分的上、下运行。
蒋太明魏朝富谢德体肖厚军夏锦慧邓英
关键词:黄壤物理性质土壤水分
长期有机与无机肥配施的黄壤稻田土壤细菌群落结构特征被引量:11
2022年
【目的】比较长期施用不同肥料黄壤稻田土壤细菌群落结构的差异,剖析不同肥料维持土壤细菌群落多样性的作用及其机理,为农田施肥管理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农业农村部贵州耕地保育与农业环境科学观测试验站为依托,采用高通量测序技术,分析连续24年不施肥(CK)、全量化肥(NPK)、1/4牛厩肥+3/4化肥(1/4M+3/4NP)、1/2牛厩肥+1/2化肥(1/2M+1/2NP)和全量牛厩肥(M)处理黄壤稻田土壤细菌群落组成及多样性,并揭示其主要环境影响因子。【结果】不同施肥处理土壤细菌α多样性指数分析结果显示,长期施用有机肥提高了土壤细菌多样性指数(Shannon)、优势度指数(Simpson)和均匀度指数(Pielou),对丰富度指数(Chao1)影响较小。与CK相比,长期施肥不同程度地提高了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的相对丰度,化肥的作用更明显。与CK和NPK相比,施用有机肥处理降低了棒状杆菌门(Rokubacteria)和亚硝酸盐氧化菌门(Nitrospinae)相对丰度,提高了拟杆菌门(Bacteroidetes)相对丰度,其他菌门变化不明显(P<0.05)。土壤细菌群落结构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施用有机肥1/4M+3/4NP和1/2M+1/2NP处理土壤环境较为相似,细菌群落组成相似度较高,而CK和NPK处理土壤环境相似,细菌群落组成相似度高。土壤细菌群落结构组成与土壤环境因子冗余分析显示,土壤理化性质对细菌群落结构的影响重要性由大到小依次为全氮、碱解氮、速效钾、pH、有效磷、全磷,其中全氮、碱解氮和速效钾是关键因素。【结论】长期施用有机肥能够提高黄壤稻田土壤肥力,改变细菌生长环境,进而改变细菌群落结构组成,提高细菌群落多样性,促进土壤生态系统稳定和健康。
杨叶华黄兴成朱华清李渝李渝张雅蓉刘彦伶蒋太明
关键词:化肥
贵州岩溶易旱区不同耕作覆盖方式玉米产量及水分利用率的研究被引量:17
2004年
以常规平作为对照,探讨了贵州岩溶易旱区玉米在不同耕作覆盖方式下的产量及水分利用效率。试验结果表明:无论哪种耕作覆盖方式,玉米不同生育期的耗水规律与平作不覆盖是基本一致的;秸秆、地膜覆盖可减少棵间土壤蒸发,总体耗水量有所减少;垄作覆膜、垄作秸秆覆盖可使玉米产量大幅度提高,水分利用率也相应提高;垄作比平作有较明显的增产节水效果。因此,垄作地膜覆盖,垄作秸秆覆盖及单纯垄作在贵州岩溶易旱区是提高作物降水利用率及水分利用效率的主要途径。
肖厚军蒋太明夏锦慧黄全能吴士章陈明华邓英
关键词:玉米水分利用率耕作方式
黄壤旱地玉米氮、磷、钾化肥与绿肥的肥料效应被引量:10
2000年
1998年至 1 999年 ,在贵州普定县的黄壤旱地上以玉米为指示作物设置试验 ,探讨氮、磷、钾与绿肥的肥料效应。初步探明了现行施肥习惯下氮、磷、钾化肥的养分回收状况 ,明确提出了黔中黄壤旱地玉米的最佳经济效益与最高产量施氮量 (N)分别是 1 38 4kg/ha与 1 49 5kg/ha ,施用有机肥并集中穴施磷肥可提高磷肥有效利用率 ,施用绿肥鲜草 75 0 0kg/ha可增产玉米 6 70kg/ha。此外 ,还分析了绿肥、氮、磷、钾化肥之间的交互作用。
蒋太明黄全能
关键词:黄壤化肥绿肥玉米
长期施用磷肥和有机肥对黄壤稻田锌形态转化的影响被引量:2
2023年
为探明长期不同施肥下黄壤稻田锌形态变化规律及对土壤锌有效性的影响,以设立于1995年的长期定位施肥试验为对象,对比分析不施肥(CK)、氮钾肥配施(NK)、氮磷钾肥配施(NPK)、单施有机肥(M)、1/2有机肥替代1/2化学氮磷肥及全部化学钾肥(0.5MNP)、全量有机肥化肥配施(MNPK)6个处理耕层土壤有效锌及锌形态时序变化规律,并采用相关分析和通径分析方法分析不同形态锌与有效锌的关系。结果表明,NK处理土壤有效锌和锌活化系数随试验年限增加呈降低趋势,其中锌活化系数线性拟合方程达显著水平,年下降速率为0.05个百分点。与NK处理相比,2019年,NPK处理土壤有效锌和锌活化系数分别提高了44.1%和1.49个百分点,弱酸可溶态锌和可还原态锌含量分别提高了15.9%和5.3%。施用有机肥处理土壤有效锌和锌活化系数随试验年限增加呈不断增加趋势,年增长速率分别为0.074~0.1244 mg·kg^(-1)和0.032~0.063个百分点。与NPK处理相比,施用有机肥的处理2019年土壤有效锌和锌活化系数分别显著提高了6.3%~22.6%和0.68~1.47个百分点,弱酸可溶态锌、可还原态锌、可氧化态锌含量分别显著提高了33.6%~84.0%、32.5%~47.4%、25.5%~36.3%,其占比分别提高了0.6~1.3个百分点、1.7~3.4个百分点、1.2~7.3个百分点,残渣态锌占比降低了3.6~12.0个百分点。相关分析表明,土壤有效锌与弱酸可溶态锌、可还原态锌、可氧化态锌呈极显著正相关,与残渣态锌呈极显著负相关。通径分析结果表明,弱酸可溶态锌对有效锌直接通径系数最大,有显著直接正效应,残渣态锌对有效锌有显著直接负效应,可还原态锌和可氧化态锌通过间接影响弱酸可溶态锌对有效锌有较强间接正效应。综上,弱酸可溶态锌是黄壤稻田有效锌的主要来源,可还原态锌和可氧化态锌是有效锌的重要缓存库。农业生产中,可通过合理施用有机肥促进锌向弱酸可�
刘彦伶李渝李渝张雅蓉黄兴成蒋太明杨叶华黄兴成张文安张艳
关键词:长期施肥有效锌锌形态
贵州赤水河流域土壤持水特征的影响因素分析被引量:4
2022年
探索贵州赤水河流域土壤持水特征的影响因素,为区域水资源的科学管理提供参考.采用典型样地调查法采集贵州赤水河流域162个表层土壤,通过室内分析,结合方差分析和数量化理论Ⅰ方法,评价不同土壤类型、土地利用类型和地形条件对土壤持水量特征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贵州赤水河流域不同土壤类型下饱和持水量和田间持水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其中紫色土饱和持水量和田间持水量显著低于其他土壤类型.不同土地利用类型以稻田饱和持水量和田间持水量最高,草地最低.方差分析结果表明,土壤饱和持水量在不同土壤类型、土地利用类型和地形坡度间存在显著差异,对土壤田间持水量影响显著的因素为土壤类型和土地利用.基于数量化理论Ⅰ建立数学模型定量分析各因子对土壤持水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土壤类型是影响土壤饱和持水量和田间持水量的首要因素.应当提升对贵州赤水河流域内紫色土分布区的监管保护力度,以实现区域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黄兴成熊仕娟李渝李渝刘彦伶蒋太明
关键词:赤水河流域土壤持水量
共10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