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董一文

作品数:33 被引量:45H指数:4
供职机构: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职业卫生与中毒控制所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北京市卫生系统高层次卫生技术人才培养项目卫生部卫生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农业科学交通运输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22篇期刊文章
  • 6篇会议论文
  • 5篇专利

领域

  • 25篇医药卫生
  • 2篇生物学
  • 2篇农业科学
  • 1篇机械工程
  • 1篇自动化与计算...
  • 1篇交通运输工程

主题

  • 9篇蛋白
  • 9篇脉络丛
  • 8篇细胞
  • 7篇风险评估
  • 5篇动物
  • 5篇
  • 4篇周期
  • 4篇细胞周期
  • 4篇非人
  • 3篇毒物
  • 3篇乙烯
  • 3篇抑制素
  • 3篇永生化
  • 3篇生化
  • 3篇矽尘
  • 3篇氯乙烯
  • 3篇基因
  • 3篇半定量
  • 3篇差异蛋白
  • 2篇蛋白印迹

机构

  • 19篇中国疾病预防...
  • 15篇北京市疾病预...
  • 7篇首都医科大学
  • 2篇北京蛋白质组...
  • 2篇北京中研同仁...
  • 2篇北京市预防医...
  • 1篇军事医学科学...
  • 1篇青岛大学
  • 1篇四川省疾病预...
  • 1篇四川电力医院
  • 1篇浙江吉利控股...

作者

  • 33篇董一文
  • 13篇敬海明
  • 12篇康宁
  • 12篇李国君
  • 10篇边洪英
  • 8篇王鑫
  • 8篇叶萌
  • 8篇马玲
  • 7篇赵超英
  • 6篇宁钧宇
  • 6篇胡伟江
  • 6篇刘君丽
  • 6篇谭壮生
  • 6篇刘羽
  • 5篇高珊
  • 5篇郑珊
  • 5篇李子南
  • 4篇张璘
  • 4篇李明
  • 4篇李煜

传媒

  • 9篇卫生研究
  • 6篇毒理学杂志
  • 2篇中国工业医学...
  • 1篇中国职业医学
  • 1篇中国公共卫生
  • 1篇环境与职业医...
  • 1篇中国卫生工程...
  • 1篇中华疾病控制...
  • 1篇中国毒理学会...
  • 1篇2014线粒...

年份

  • 1篇2024
  • 2篇2023
  • 9篇2022
  • 2篇2021
  • 1篇2020
  • 1篇2019
  • 2篇2018
  • 1篇2017
  • 3篇2016
  • 1篇2015
  • 3篇2014
  • 4篇2013
  • 3篇2012
33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VDAC1基因低表达型Z310细胞系的建立与乙酸铅对其增殖的影响被引量:1
2014年
目的运用载体介导的RNA干扰技术靶向抑制电压依赖性阴离子通道1(voltage—dependent anion channell,VDAC1)在永生化大鼠脑脉络丛Z310细胞中的表达,构建VDAC1基因低表达型Z310细胞系,并检测乙酸铅对其增殖的影响,为进一步研究VDAC1蛋白在乙酸铅对z310细胞毒性机制中的功能和作用提供实验基础。方法利用分子克隆技术构建4种特异性VDAC1-miRNA(GFP)干扰载体,筛选、测序验证并扩增。通过Lipofectamine LTX转染试剂盒将重组质粒转染Z310细胞,转染24h后,以荧光显微成像技术观察细胞的转染效果。经Blasticidin筛选后,通过实时荧光定量PCR法和蛋白印迹法(Western blotting)检测转染后细胞中靶基因和靶蛋白的表达情况。并采用CCK-8法检测乙酸铅(1、5、10、20、50、100、200和400μmol/L)染毒24h对VDAC1低表达Z310细胞增殖的影响。结果本实验筛选出最有效的干扰载体13MR0047—3—1,与空载体组比,其对靶基因的沉默效率为52.62%;与未处理的Z310细胞组比,其下调了81.28%VDAC1蛋白的表达。CCK-8法结果显示,20μmoL/L以上剂量的乙酸铅可抑制VDAC1低表达Z310细胞的增殖,存在剂量一效应关系;且与相同染毒剂量组的空载体对照Z310细胞比,高剂量乙酸铅(200~400μmol/L)对VDAC1低表达Z310细胞的毒性更大,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大鼠脑脉络丛永生化Z310细胞电压依赖性阴离子通道1的靶向抑制成功,VDAC1基因低表达型Z310细胞系构建成功。VDAC1的低表达促使Z310细胞对乙酸铅的毒性作用更为敏感,其机制值得进一步研究。
刘羽董一文胡红敬海明李煜谭壮生王红梅尤育洲李明焦智浩赵超英马玲宁钧宇李国君
关键词:增殖
高水平煤焦油沥青接触人员早期症状分析被引量:3
2017年
目的观察高水平接触煤焦油沥青(CTP)对职业人群的早期健康危害。方法采用判断抽样方法,以2家炭素厂294名CTP作业工人为调查对象。采用个体采样法检测调查对象CTP接触水平,并对其进行在岗期间职业健康检查。结果 2家炭素厂11个岗位的CTP作业工人接触CTP的周时间加权平均浓度中位数(第0~100百分位数)为33.7(13.2~41.6)mg/m3,超过国家职业卫生限值67~205倍。294名CTP作业工人中,呼吸系统不适症状、皮肤症状、眼部刺激症状和其他症状检出率分别为11.6%、8.2%、6.1%和3.7%。女性CTP作业工人呼吸系统不适和皮肤症状检出率均高于男性(17.2%vs 7.6%,20.7%vs 5.1%,P<0.05),饮酒CTP作业工人眼部刺激症状检出率高于不饮酒者(13.2%vs 3.7%,P<0.05)。结论高水平CTP接触对作业工人健康危害的早期症状包括呼吸系统、皮肤和眼睛的损害,性别和饮酒可能是其影响因素。
边洪英董一文王鑫张思雨胡伟江
关键词:煤焦油沥青早期症状皮肤眼睛刺激症状
乙酸铅对Z310细胞周期和PHB1蛋白表达的影响研究被引量:4
2013年
目的探讨乙酸铅对大鼠脑脉络丛永生化细胞系Z310细胞周期和PHB1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以浓度为0、0.2、2、10、20和50μmol/L的乙酸铅分别染毒处理Z310细胞12和24 h,检测细胞周期的变化情况;以0、50、100和200μmol/L的乙酸铅染毒Z310细胞24 h,检测PHB1蛋白表达的变化情况。结果随着染铅浓度2、10、20和50μmol/L的增加,染毒12 h的G0/G1期的细胞数量所占比例明显增加(P<0.05);染毒24 h的细胞周期变化不明显。染铅组PHB1蛋白的表达量改变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乙酸铅可引起Z310细胞周期G0/G1的比例增加,但未引起PHB1蛋白表达的改变,提示乙酸铅可能通过非PHB1介导的信号通路诱发Z310细胞周期的阻滞,其机制值得进一步研究。
王红梅刘羽董一文赵一达马玲赵超英李国君
关键词:细胞周期BLOT
耐火陶瓷纤维作业工人纤维粉尘职业接触水平分析
目的:评估耐火陶瓷纤维(RCFs)生产企业不同工种和岗位作业工人纤维粉尘的职业接触水平,分析其接触特征. 方法:通过现场职业卫生学调查,选择较为典型的耐火陶瓷纤维生产企业,确定14个工种的37个岗位作为耐火陶瓷...
朱晓俊李涛王鸿飞康宁董一文
关键词:空气质量纤维粉尘
一种电磁场屏蔽装置
本申请提供一种电磁场屏蔽装置,涉及电磁场屏蔽技术领域。包括用于设备放置的屏蔽箱体和屏蔽箱盖,所述屏蔽箱体包括防护外壳和屏蔽铝箱,所述屏蔽箱盖包括防护盖板和屏蔽铝盖,所述屏蔽铝箱一侧铰接连接有可翻出铰接铝板,所述防护外壳一...
边洪英李斌朱秋鸿董一文
50 Hz工频电磁场致职业暴露人群短时记忆力降低与外周血中Aβ_(1-42)蛋白浓度关系的研究
2022年
目的 研究50 Hz工频电磁场致职业暴露人群短时记忆力降低与外周血中Aβ_(1-42)(beta-amyloid peptide 1-42)蛋白浓度的关系。方法 选取51名火电厂电气运行人员为暴露组,26名同厂行政办公人员为对照组,两组人员均进行短时记忆力测试,同时测定外周血中Aβ_(1-42)蛋白浓度,比较两组中相关指标的差异及相关性。结果 暴露组8 h时间加权平均电场强度为1.690 kV/m,磁场强度为4.578μT。对照组8 h时间加权平均电场强度为0.008 kV/m,磁场强度为0.026μT。两组人员数字跨度得分暴露组低于对照组(t=3.702,P<0.001);暴露组失眠出现率(15.69%)和记忆力减退出现率(21.57%)均高于对照组(均有P<0.05);三项情感状态指标得分暴露组低于对照组:愤怒-敌意(t=2.239,P=0.028)、疲劳-惰性(t=2.024,P=0.047)、困惑-迷茫(t=2.489,P=0.015);外周血中Aβ_(1-42)蛋白浓度(pg/mL)暴露组高于对照组(t=-2.414,P=0.018)。数字跨度得分与Aβ_(1-42)蛋白浓度的变化并未发现相关关系(r=-0.173,P=0.133)。结论 50 Hz工频电磁场可致职业人群短时记忆力损伤,并引起外周血中Aβ_(1-42)蛋白浓度变化,但两者之间是否存在因果关系尚需进一步研究确定。
边洪英张尧王艳董一文叶萌
关键词:工频电磁场学习记忆力
锰毒性不同病程动物模型的建立与评价被引量:8
2013年
目的采用氯化锰染毒建立锰毒性不同病程的动物模型并对其进行评价。方法 120只雄性SD大鼠按体重随机分为染锰30 d组、染锰90 d组与染锰90 d后再恢复30 d组及其相应的对照组,染锰组按6 mg(Mn)/kg·BW每日腹腔注射氯化锰溶液,对照组给予生理盐水。各组试验结束后进行体重、脏体比、食物利用率、血液学指标、血清生化指标、血清Mn、Fe、Mg等离子、黑质多巴胺能神经元活性的测定与分析以及肝脏、肾脏与睾丸等的病理组织学观察与分析。结果各染毒组大鼠的体重以及食物利用率与其相应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各染毒组血清中Mn含量及Mn/Fe比值与相应对照组比较均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以HE染色进行病理形态学观察,发现各染毒组与其相应对照组比较均出现不同程度的肝细胞核变性坏死以及睾丸曲细精管部分管腔内精子数减少,初级精母细胞空胞样变性等,且随染锰时间延长有加重的趋势,但脱离锰暴露后(90 d染毒+30 d恢复)病变有恢复迹象;酪氨酸羟化酶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观察发现各时间点染毒组与其相应对照组比较,脑组织中TH-阳性的多巴胺能神经元数量均减少,并且随着染锰时间的延长减少程度加重,脱离锰暴露后(90 d染毒+30 d恢复)损伤不可恢复。结论根据以上各指标综合判断,本次研究所建立的锰毒性不同病程的动物模型是成功的,为今后锰毒性机制的进一步研究提供了可靠的动物模型基础。
张鹏敬海明刘建中刘君丽董一文赵超英蔡丽郑珊杜宏举聂燕敏李红张思玉陈春霞马玲李国君
关键词:毒性动物模型
PHB1基因敲除非人动物的构建方法及其应用
本发明涉及一种PHB1基因敲除非人动物的构建方法及其在毒理学和生物医药领域的应用,利用Cre/LoxP和CRISPR/Cas9系统获得非人动物,该非人动物的脉络丛组织中PHB1蛋白不表达或表达的PHB1蛋白不具有功能,可...
李国君敬海明宁钧宇高珊胡红李子南董一文冯颖刘晶晶庞星火刘秀颖黄蕤赵磊赵可
文献传递
常用职业健康风险评估方法在氯乙烯生产企业中的应用被引量:2
2020年
[背景]目前,我国氯乙烯生产企业以电石乙炔法应用最为广泛。因高温高热环境所致氯乙烯单体(VCM)的少量逸散,以及巡视、维修、清釜等岗位的防护措施不佳等因素引发的工人急性中毒或慢性损伤,已成为现今VCM职业接触健康损伤的主要问题。[目的]识别VCM生产过程中的重点接触岗位,结合个体接触水平将三种风险评估方法应用于实践并进行比较,了解重点接触岗位的风险水平。[方法]通过现场调查和个体接触水平检测了解天津市2家聚氯乙烯(PVC)化工企业(B厂和G厂)中19种VCM相关岗位共35人的接触情况;继而采用半定量综合指数法、半定量接触比值法和定量致癌风险评估法对接触工人开展风险评估,并采用Kappa法对三种风险评估法的结果一致性进行检验。[结果]35名重点接触岗位工人均为男性,年龄为(40.04±1.03)岁,工龄为6.0(4.0,9.5)年,分别从事VCM合成、聚合外操、分析、清釜、下料、釜维修等VCM生产相关环节。B厂压缩机外操工、聚合外操工、VCM回收工、糊树脂外操工的时间加权平均质量浓度(后称:浓度)(CTWA)较高(60.90~71.30 mg·m^-3),达职业接触限值(COEL=10 mg·m^-3)的6~7倍;配制外操工、聚合内操工、合成主控内操工的CTWA为10.50~22.70 mg·m^-3,为限值的1~2倍。G厂看釜清釜工在清理反应釜时CTWA达到438.30 mg·m^-3,为限值的40余倍,其他岗位的CTWA均低于职业接触限值。半定量综合指数法评估结果显示,各岗位工人处于中等~高风险间;半定量接触比值法评估结果显示,各岗位工人处于低~极高风险间;定量致癌风险评估法结果显示,B厂作业工人处于高~很高风险间,G厂作业工人处于可忽略~很高风险间。一致性检验结果显示,当岗位CTWA≥COEL时,半定量接触比值法结果与定量致癌风险评估法一致性好(K=0.632,P=0.002)。[结论]PVC生产企业中,VCM合成、压缩、聚合、回收、清釜、糊树脂、维�
董一文边洪英王新刚胡伟江
关键词:氯乙烯
纯甲醇燃料职业健康风险评估被引量:1
2018年
目的在甲醇燃料试点阶段明确纯甲醇燃料(M100)的职业健康风险水平。方法以中国西南地区某甲醇汽车试点地区6个M100加注站和1个甲醇出租汽车公司的M100职业暴露人员为研究对象,采用职业卫生调查与检测获取生产工艺、甲醇的暴露水平和职业病防护情况,采用新加坡化学毒物职业暴露半定量风险评估法评估甲醇职业健康风险,采用"作业场所职业病危害作业分级法"进行甲醇职业病危害作业分级。结果 M100使用过程中主要存在的职业病危害因素为甲醇。M100加注站、甲醇汽车维修车间及甲醇汽车驾驶室等工作场所空气中甲醇浓度(最高为47.90 mg/m^3)及主要甲醇作业岗位的甲醇暴露水平(最高为10.25 mg/m^3)均符合职业接触限值的要求。甲醇职业健康风险评估结果显示,加注工(R=2.4)、卸料工(R=2)和维修工(R=2)均处于低风险,驾驶员(R=1.4)为可忽略风险,与甲醇职业病危害作业分级结果(4个岗位均为相对无害作业)基本一致。结论在目前的生产工艺和防护水平下,M100使用过程中的职业健康风险可以控制在低风险,但还应进一步开展甲醇的慢性健康影响、职业接触限值等方面的研究。
汉锋康宁陈永青董一文张思雨
关键词:风险评估
共4页<1234>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