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莫兴国

作品数:105 被引量:2,198H指数:26
供职机构: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天文地球水利工程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更多>>

文献类型

  • 92篇期刊文章
  • 10篇会议论文
  • 2篇科技成果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56篇农业科学
  • 36篇天文地球
  • 20篇水利工程
  • 6篇自动化与计算...
  • 4篇生物学
  • 4篇环境科学与工...
  • 1篇经济管理
  • 1篇文化科学
  • 1篇历史地理
  • 1篇理学

主题

  • 19篇蒸散
  • 19篇气候
  • 18篇水分
  • 17篇土壤
  • 16篇气候变化
  • 14篇流域
  • 13篇小麦
  • 12篇河流域
  • 11篇冬小麦
  • 11篇植被
  • 11篇水文
  • 11篇华北平原
  • 10篇作物
  • 9篇土壤水
  • 9篇土壤水分
  • 8篇NDVI
  • 7篇蒸散量
  • 7篇降水
  • 7篇干旱
  • 6篇农田

机构

  • 96篇中国科学院
  • 27篇中国科学院大...
  • 10篇中国科学院地...
  • 8篇中国科学院研...
  • 3篇北京师范大学
  • 3篇武汉大学
  • 3篇西北农林科技...
  • 3篇黄河水利委员...
  • 2篇云南大学
  • 2篇中山大学
  • 2篇中国农业大学
  • 1篇河海大学
  • 1篇南京大学
  • 1篇兰州大学
  • 1篇清华大学
  • 1篇西安理工大学
  • 1篇黄河勘测规划...
  • 1篇西南农业大学
  • 1篇陕西师范大学
  • 1篇咸阳师范学院

作者

  • 105篇莫兴国
  • 58篇刘苏峡
  • 46篇林忠辉
  • 16篇胡实
  • 7篇夏军
  • 7篇项月琴
  • 7篇舒畅
  • 5篇刘昌明
  • 4篇孟德娟
  • 4篇张守红
  • 4篇王昆
  • 4篇薛玲
  • 4篇郭瑞萍
  • 4篇陈丹
  • 3篇郑超磊
  • 3篇李宏轩
  • 3篇邱建秀
  • 2篇卢洪健
  • 2篇杨丽虎
  • 2篇汪志农

传媒

  • 13篇地理研究
  • 9篇地理学报
  • 7篇自然资源学报
  • 5篇中国生态农业...
  • 5篇应用生态学报
  • 4篇植物生态学报
  • 4篇农业工程学报
  • 4篇中国农业气象
  • 3篇生态学报
  • 3篇生态农业研究
  • 3篇中国科学:地...
  • 2篇资源科学
  • 2篇地理科学进展
  • 2篇自然杂志
  • 2篇地理科学
  • 2篇气候与环境研...
  • 2篇气候变化研究...
  • 2篇第十四届全国...
  • 1篇北京林业大学...
  • 1篇水土保持研究

年份

  • 1篇2024
  • 2篇2023
  • 5篇2022
  • 3篇2021
  • 3篇2020
  • 2篇2019
  • 3篇2018
  • 2篇2017
  • 5篇2016
  • 4篇2015
  • 3篇2014
  • 2篇2013
  • 4篇2012
  • 3篇2011
  • 8篇2010
  • 3篇2009
  • 5篇2008
  • 4篇2007
  • 7篇2006
  • 2篇2005
105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降雨和水保措施对无定河流域径流和产沙量影响被引量:31
2010年
基于无定河流域降雨、泥沙、径流和水土保持措施的历年统计数据,根据M-K-S检验得到径流和侵蚀产沙序列的突变点,将研究期分为基准期(1957—1972年)和措施期(1973—1996年)。采用双累积曲线、经验公式和修正系数法,研究该流域降雨变化和水保措施对径流和产沙量变化的影响,并采用多元回归模型分离了降雨和水保措施对径流和产沙量变化的贡献。结果表明:与基准期相比,水保措施引起径流减少3.16亿~3.42亿m3,占基准期年均径流量的23.0%~24.4%;引起产沙量减少0.71亿~1.07亿t,占基准期年均产沙量的47.1%~57.3%。措施期降雨变化引起径流量减少0.46亿m3,产沙量减少0.13亿t,分别占措施期水、沙实际减少总量的11.6%和11.4%。水土保持措施建设是流域径流和侵蚀产沙减少的主要原因,其对水、沙减少的贡献率分别为80.3%和60.5%。其中,植被措施(林地+草地)对径流影响显著,引起径流量减少2.78亿m3,占径流减少总量的70.2%;工程措施(梯田+坝地)对产沙影响显著,引起产沙量减少0.46亿t,占产沙减少总量的40.3%。降雨变化、植被及工程措施对水沙量变化的影响表现出阶段性变化,主要原因在于降雨的丰枯变化和工程措施对水土流失防治功能的时限性。因此,在水保措施建设过程中,需合理配置工程和植被措施比例,重视对已建梯田、坝地等工程的维护和废弃工程的替换,以增强水土保持措施体系功能的持续性。
张守红刘苏峡莫兴国舒畅郑超磊侯博
关键词:水土保持径流侵蚀产沙无定河流域
冬小麦能量平衡及蒸散分配的季节变化分析被引量:34
1997年
本文分析了华北平原冬小麦生态系统辐射收支、热量平衡以及蒸散在冠层蒸腾和土壤蒸发之间的分配特征。结果发现,在冬小麦生长过程中,系统截获的太阳短波辐射随小麦的生长而变,它占太阳总辐射的比例,初期为0.8左右,尔后随叶面积的增加而逐渐下降,在孕穗期最小,约为0.75,之后,随叶片枯黄、麦穗的成长又上升,最后可达0.86。净辐射占太阳总辐射的比例,可分成如下3个阶段:拔节期比值较低,约为0.45;孕穗抽穗期约为0.5;灌浆期比值最大,约0.57。随着叶面积指数(LAI)的增加,土壤热通量与净辐射之比,由返青初期的0.13迅速下降,直至较为稳定的0.06。潜热通量消耗净辐射的大部分,且随LAI的增加而增大。从返青到乳熟的58天内(4月1日~5月28日),麦田总蒸散量约为250mm,其中土壤蒸发量约为50mm,冠层蒸腾约为200mm,分别占总蒸散量的20%和80%。
莫兴国刘苏峡于沪宁刘昌明
关键词:能量平衡土壤蒸发冬小麦
基于VIP模型对内蒙古草原蒸散季节和年际变化的模拟被引量:19
2008年
利用内蒙古羊草草原(Leymus chinensis)生态系统通量观测站的气象数据、野外实测和MODIS叶面积指数(Leaf area index,LAI),应用基于生态系统过程的VIP(Vegetation interface process)模型,以半小时为步长,模拟分析了羊草草原生态系统2003~2005年(分别为平水年、平水年和干旱年)蒸散及其分量的变化过程。通过与通量数据对比,VIP模型能够很好地模拟羊草草原生态系统的蒸散过程(R2=0.80),在峰值大小和变化趋势上,模拟值与实测值有较好的一致性。模拟结果显示:3年蒸散量分别为337、338和223mm;在降水相对充沛的2003和2004年,蒸腾量为192和171mm,而降水相对较少的2005年,蒸腾量仅为96mm;年平均蒸腾和蒸发对蒸散的贡献基本持平;生长季蒸散占全年的83%,6月开始,蒸腾大于蒸发,蒸散和蒸腾的月总值均在7、8月达到最大值,两月蒸散占全年的43%。LAI是影响蒸散的主要因素,其次是降水,而净辐射对蒸散的影响较小。在生长季,蒸发的季节变化平缓,蒸散的差异主要体现在蒸腾的差异。
王永芬莫兴国郝彦宾郭瑞萍黄祥忠王艳芬
关键词:羊草草原蒸散降水
基于过程模型的河北平原冬小麦产量和蒸散量模拟被引量:22
2004年
本文结合作物参数的遥感信息反演和气象要素的空间尺度扩展方法 ,建立以GIS背景数据库为支撑的冬小麦生长模型 ,研究河北平原农田生态系统生物量和蒸散量的区域分布特征。结果显示 ,河北平原 1990年高产区主要集中在保定中南部、石家庄中部、邢台中部和邯郸东部的南北条带上 ,单产在 6 0 0 0~ 84 0 0kghm- 2 之间 ,廊坊东部、沧州大部分、衡水中部、邢台东部和西部太行山区等是低产区 ,单产低于 30 0 0kghm- 2 。总体而言 ,该地区实际产量与光温生产潜力对比仍有较大差距。在冬小麦生长期 ,蒸散量主要在 30 0~ 5 0 0mm之间 ,水分利用效率低于2 0kghm- 2 mm- 1,其中小于 8kghm- 2 mm- 1的概率分布占 4 2 %左右。农业水资源不足 ,水分利用效率低 ,是该地区冬小麦生产面临的严重问题。
莫兴国林忠辉李宏轩项月琴
关键词:作物生长模型
土壤水分及土壤-大气界面对麦田水热传输的作用被引量:24
1999年
文章根据1996年在中国栾城农业生态试验站观测的田间试验资料,分析了土壤水分和土壤-大气界面对麦田水热传输的抑制和加速作用。对于显热和潜热输送,土壤水分起决定作用,土壤水分越小,显热通量越大,潜热通量越小,反之亦然。只在土壤水分较小时界面厚度对显热和潜热输送作用较大。对于土壤热输送,界面厚度起决定作用,界面厚度越大土壤热通量越小。分析还发现60cm深处土壤水势与叶水势和大气水势的相关系数较其它深度处的土壤水势大。
刘苏峡莫兴国李俊李俊
关键词:土壤水分麦田
基于NDVI遥感数据的华北平原农田蒸散量时空分布
以植被覆盖类型、土壤质地和高程信息为支持,以遥感信息和气象数据为重要信息源,利用土壤-植被-大气传输模型(VIP)蒸散量模型连续模拟了1981~2001年华北平原作物蒸散量。其模拟结果与Lysimeter实测数据及前人试...
薛玲莫兴国郑大玮
关键词:归一化植被指数蒸散量华北平原
文献传递
气候变化背景下东北地区气象干旱的时空演变特征被引量:45
2015年
基于中国东北地区98个气象站点历史数据和WCRP多模式耦合CMIP3输出的IPCC SRES A1B、A2和B1气候变化情景下的降雨资料,计算3、6、12和24个月尺度上的标准化降水指数(SPI),结合M-K检测、EOF分解和小波分析,研究东北地区干旱的时空变化格局及其对气候变化的响应特征。结果表明:1 SPI能较好地检测东北地区干湿变化状况,4个时间尺度上主要的空间模态具相似的分布型,其中12个月尺度SPI显示东北大部分地区在过去50 a干旱程度呈显著加剧、范围有明显扩大的趋势,其中南部和中部辽河流域是干旱严重区;2干旱时间变化特征具明显的空间差异,南部干旱第一主周期为11 a,北部则为3.5 a;3气候变化情景下,2011-2060年的干旱以前30 a趋强,之后趋缓,且干旱高发区存在一定的北移趋势。
卢洪健莫兴国孟德娟刘苏峡
关键词:干旱标准化降水指数气候变化
森林、草地和农田典型植被蒸散量的差异被引量:31
2007年
利用中国生态系统研究网络(CERN)12个试验站1990—2003年的气象资料,基于大气-土壤-植被传输(SVAT)模型模拟植被的蒸散量,分析了不同气候条件下森林、草地、农田3种植被类型蒸散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多年平均蒸散量从高到低依次为热带森林、亚热带农田、温带森林、温带农田和草地;对农田生态系统而言,水稻的蒸散量最高,其次为小麦,玉米最低;3种生态系统月蒸散量峰值的年际变化差异显著,森林、草地的月蒸散量峰值年际变化较稳定,农田则较明显.
郭瑞萍莫兴国
关键词:蒸散生态系统
我国北方地区农业生态系统水分运行及其区域分异规律研究
谢贤群唐登银李秀生张仁华李玉山于强罗毅莫兴国刘文兆黄明斌徐福安李世清王菱于静杰孟凯赵哈林
本研究提出要通过对我国北方地区农业生态中水分运行和转换规律的综合田间试验及联网研究,确立北方地区农业生态系统水平衡、水循环过程的机制,确立北方地区有限水环境下作物生产力模型,对北方地区农业生态系统中水分运行与农业可持续发...
关键词:
关键词:农业生态系统水分运行
引入平流影响的蒸散估算被引量:3
1995年
莫兴国:引入平流影响的蒸散估算,《生态农业研究》,3(4)1995:49—53 本文用波文比—能量平衡观测资料计算的麦田潜热,验证了引入平流影响的平流—干燥蒸散估算模型,结果表明,平流—干燥模型能较好地模拟麦田蒸散潜热日变化过程。该模型只需一个高度的气象资料,有推广应用前景。
莫兴国
关键词:麦田
共11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