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荣潇

作品数:7 被引量:80H指数:4
供职机构:石家庄市第一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河北省科技支撑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7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7篇医药卫生

主题

  • 3篇细胞
  • 3篇哮喘
  • 3篇小儿
  • 2篇新生儿
  • 2篇支气管
  • 2篇支气管哮喘
  • 2篇嗜酸
  • 2篇气管
  • 2篇哮喘发作
  • 2篇小儿支气管
  • 2篇小儿支气管哮...
  • 2篇粒细胞
  • 2篇母亲
  • 1篇血清
  • 1篇血清总IGE
  • 1篇血嗜酸性粒细...
  • 1篇氧化氮
  • 1篇一氧化氮
  • 1篇早产
  • 1篇早产儿

机构

  • 4篇哈励逊国际和...
  • 4篇石家庄市第一...
  • 1篇河北医科大学...

作者

  • 7篇荣潇
  • 3篇张戬
  • 3篇李琼
  • 3篇胡民
  • 3篇赵莉
  • 2篇焦树平
  • 2篇王艳
  • 2篇马玲彦
  • 2篇孟建辉
  • 1篇田晓瑜
  • 1篇张少丹
  • 1篇王淑华
  • 1篇张九菊
  • 1篇张会丰
  • 1篇李淑敏
  • 1篇杜晓宁
  • 1篇张华俐

传媒

  • 1篇中国实验方剂...
  • 1篇河北医学
  • 1篇中国妇幼保健
  • 1篇实用儿科临床...
  • 1篇中国医药导刊
  • 1篇中国新生儿科...
  • 1篇中外医疗

年份

  • 1篇2017
  • 1篇2016
  • 1篇2015
  • 1篇2014
  • 2篇2012
  • 1篇2010
7 条 记 录,以下是 1-7
排序方式:
河北省2008年手足口病的流行病学分析被引量:21
2010年
目的分析河北省2008年儿童手足口病(HFMD)的流行病学特征及死亡病例特点,探讨HFMD的主要危险因素,为HFMD的预防和控制提供理论和实践依据。方法使用国家疾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系统开展HFMD监测,以河北省2008年1月1日-12月31日诊断为HFMD的29 499例患儿为研究对象。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对此次疫情的流行特征及死亡病例进行分析。结果 29 499例HFMD患儿中,重症病例135例,其中死亡10例。发病时间主要集中在5-7月份,发病例数占全年疫情总数的79.81%;男:女为1.71:1;≤3岁发病20 850例(占70.68%),≤5岁发病26 728例(占90.61%);其中1~2岁年龄组发病数最多(9 308例,占31.55%);散居和幼托儿童多见,分别占79.01%和16.03%。不同地区HFMD发病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发病率随气温的升高而降低,随降水量的增加而升高。EV71感染较非EV71(柯萨奇病毒A16型和其他肠道病毒)感染更易引起重症病例。死亡病例以EV71感染为主,年龄6个月~4岁;患儿从开始发病至到达死亡所在医院的时间(院前时间)平均为3.1 d;到达死亡所在医院平均13.8 h死亡;大都诊断为HFMD并脑炎;死亡原因均为神经源性肺水肿、肺出血。结论河北省2008年手足口病好发人群主要为≤5岁儿童,以散居儿童和幼托儿童多见;发病时间主要集中在5-7月份;发病率随气温升高而降低,随降水量增加而升高。在临床工作中对EV71感染患儿更要加强监护。对≤5岁儿童进行健康教育和管理、落实好对托幼机构的防控措施,并研发能有效控制EV71流行的疫苗是预防本病的关键。到定点医院接受规范诊疗是防止发生重症和死亡病例的关键。
张九菊张少丹张会丰田晓瑜王晓凯荣潇
关键词:手足口病流行病学肠道病毒71型
围产期母亲高危因素致新生儿早发型败血症的危险因素被引量:3
2017年
目的:探讨围产期母亲高危因素致新生儿早发型败血症的危险因素。方法:收集早发型败血症新生儿100例及同期入住未并发败血症的新生儿100例的临床资料,同时收集母亲存在的危险因素,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Logestic回归分析筛选新生儿早发型败血症的危险因素。结果:单因素分析显示,与新生儿早发型败血症的变量有产前保健状态、早产儿胎龄<33W、母亲流产史、产程中发热≥38℃、胎膜早破>18h、羊水胎粪污染、胎儿心动过速>160次/min、临床绒毛膜羊膜炎、孕34周直肠阴道GBS培养阳性、先兆子痫、胎盘早剥11个;多因素分析入选5个独立危险因素:早产儿胎龄<33W、胎膜早破>18h、临床绒毛膜羊膜炎、孕34周直肠阴道GBS培养阳性、胎盘早剥。结论:胎膜早破>18h、临床绒毛膜羊膜炎、孕34周直肠阴道GBS培养阳性、胎盘早剥4个因素与新生儿早发型败血症密切相关。
荣潇孟建辉马玲彦赵莉胡民
中西医结合防治小儿支气管哮喘发作的疗效观察被引量:3
2012年
目的观察哮喘清合剂联合小剂量西药防治小儿支气管哮喘发作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00例小儿支气管哮喘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各50例,观察组予以口服哮喘清合剂加用小剂量西药;对照组予以常规抗炎、止咳、平喘及其他对症支持治疗,3个月为1个疗程。在发作期及1个疗程结束后分别检测患儿免疫指标的变化,进行T细胞亚群、免疫球蛋白及细胞因子的检测、观察1个疗程结束后的症状缓解及消失时间及复发情况。结果 1个疗程结束后观察组及对照组患儿CD4+T细胞及CD4+/CD8+比值均较发作期升高;IgM,IgA,IgE、IFN-γ、IL-4、IL-6水平下降,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IL-2水平比升高,2组间差异显著(P<0.05)。治疗后观察组较对照组相比症状缓解及消失时间短、复发率低差别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哮喘清合剂联合小剂量西药可以快速防治小儿支气管哮喘的发作控制病情、改善免疫指标,且降低复发率。
李琼王艳荣潇焦树平张戬
关键词:小儿支气管哮喘细胞免疫体液免疫
自拟方剂联合小剂量西药预防小儿支气管哮喘发作的临床研究被引量:7
2012年
目的:观察自拟方剂与小剂量西药联用预防小儿支气管哮喘发作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该院自2010年1月~2011年10月收治的140例小儿支气管哮喘患儿,按照患儿家长自愿原则,随机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实验组70例,口服哮喘清合剂加用小剂量西药;对照组70例,吸入糖皮质激素和(或)孟鲁斯特钠咀嚼片,观察3个月为1个疗程。同时在发作期、缓解期及1个疗程结束后分别做嗜酸粒细胞计数、FENO、肺功能水平。结果:治疗组的总有效率为91.43%(64/70),高于对照组总有效率70.00%(49/70),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在肺功能、嗜酸粒细胞计数、FENO指标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疗法防治小儿支气管哮喘,其疗效显著,能明显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提高治愈率,同时安全性高,值得进一步推广应用。
李琼王艳荣潇焦树平王淑华张戬
关键词:小儿支气管哮喘呼出气一氧化氮嗜酸粒细胞计数
新生儿早发型败血症120例临床诊疗探讨被引量:3
2016年
目的:分析研究我院120例新生儿早发型败血症临床诊疗特点。方法:纳入2010年1月至2016年1月医院新生儿科住院的疑似早发型败血症并血培养呈阳性结果的120例,回顾性分析其病历资料。结果:发生败血症的患儿中,以胎龄小、日龄小、体重低的新生儿为主,主要临床表现为主要以发热、病理性黄疸、循环欠佳、喂养不耐受、呼吸暂停等,并发症主要为坏死性小肠结肠炎和化脓性脑膜炎,多数患儿有WBC、CRP及PCT异常,血培养中以G+菌为主,应用抗生素及对症治疗后,治愈率为75.0%。结论:对临床高度可以的败血症患儿应尽早合理应用抗生素治疗,以提高治愈率。
荣潇张华俐孟建辉马玲彦赵莉胡民
关键词:新生儿抗生素
小儿肺咳合剂治疗儿童咳嗽变异性哮喘60例被引量:35
2014年
目的:探讨小儿肺咳合剂治疗儿童咳嗽变异性哮喘(CVA)的疗效及对肺功能、血清总IgE和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EOS)的影响。方法:将120例CVA随机按数字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0例。对照组采用孟鲁司特钠咀嚼片,〈6岁4mg,〉6岁5mg,1次/d,夜间睡前服用。硫酸特布他林片,3~6岁,1.25mg/次,3次/d,〉6岁,2.5mg/次,3次/d。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服小儿肺咳合剂,1剂/d。两组疗程均为28d。记录治疗前后咳嗽频率及咳嗽强度等症状、体征积分,观察咳嗽减轻和消失时间;进行治疗前后肺功能测定(〉8岁患者);检测治疗前后血清总免疫球蛋白E(1gE)和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EOS)。结果:观察组疾病综合疗效总有效率为95%,优于对照组的80%(P〈0.05);观察组咳嗽频率、咳嗽程度、次证总分及症状体征总分均低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咳嗽减轻时间及咳嗽消失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1);两组治疗后肺功能指标:肺活量的呼气流速(FEF25%,FEF50%和FEF75%)均较治疗前提高,观察组提高更为显著(P〈0.01);治疗后两组血清总IgE和EOS均较治疗前降低,观察组血清总IgE和EOS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小儿肺咳合剂能抗变应性炎症,降低气道的高反应性,治疗儿童咳嗽变异性哮喘疗效显著。
荣潇李琼杜晓宁张戬
关键词:咳嗽变异性哮喘血清总IGE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
早产儿早发型败血症母亲危险因素分析被引量:9
2015年
目的 探讨早产儿母亲相关危险因素对早产儿早发型败血症发病的影响。方法选择我院新生儿科2013年9月至2014年8月确诊或临床诊断早发型败血症的早产儿为病例组,同期入住未并发败血症的早产儿为对照组。分析两组患儿母亲存在的危险因素及其与早产儿早发型败血症之间的关系。结果 病例组82例,对照组365例。病例组经血培养确诊35例,临床诊断47例;其中母亲有胎膜早破34例,临床绒毛膜羊膜炎17例,B组溶血链球菌(GBS)定植35例,胎盘早剥19例。单因素分析显示出生胎龄〈33周、产时发热≥38℃、胎膜早破〉18h、胎儿心动过速〉160次/min、绒毛膜羊膜炎、孕34周直肠阴道GBS培养阳性、先兆子痫、胎盘早剥、流产病史与早产儿早发型败血症的发生有关(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胎膜早破〉18 h(OR=9.176,95%CI 4.253-19.932)、绒毛膜羊膜炎(OR=9.291,95%CI 4.364-21.671)、孕34周直肠阴道GBS培养阳性(OR=25.803,95%CI 5.912-112.613)、胎盘早剥(OR=5.860,95%CI 1.859-18.467)为早产儿早发型败血症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胎膜早破〉18 h、绒毛膜羊膜炎、孕34周直肠阴道GBS培养阳性、胎盘早剥为早产儿早发型败血症的独立危险因素。
荣潇胡民李淑敏赵莉
关键词:母亲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