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卡
- 作品数:9 被引量:26H指数:2
- 供职机构:广西医科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广西壮族自治区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818例肝血管瘤流行病学及临床特点分析被引量:14
- 2014年
- 目的探讨肝血管瘤患者的流行病学及临床特点。方法对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东院及西院2003~2011年9年期间收治的肝血管瘤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调查,分析其流行病学及临床特点。结果共818例肝血管瘤患者纳入分析,其中男398例(48.7%),女420例(51.3%)。各年男女患者构成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9.912,P=0.271),但不同年龄组的性别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8.791,P=0.0001),大于60岁年龄组中男性多于女性。肝血管瘤无特殊临床表现,本组病例中有75例(9.2%)患者合并有自身免疫性疾病。本组患者的肝血管瘤直径为0.5~39.0cm,中位直径为3.0cm,肿瘤大小与患者性别有关(P〈0.05),女性大于男性患者。肿瘤发生部位以肝右叶最常见,占57.2%,肿瘤发生部位在不同性别的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肝血管瘤以单发病灶最常见(70.0%),单发病灶中右叶病灶多于左叶病灶,多发病灶以双叶多发最常见。结论肝血管瘤在性别、年龄、肿瘤大小、位置等方面具有一定的分布规律,应深入开展防治策略研究;对参与肝血管瘤发生、发展的相关因素有待深入研究;自身免疫性疾病与肝血管瘤的关系值得进一步探讨。
- 慕光川苏卡贺文兴李佳林德安胡武杰吴斯敏全军利刘志明
- 关键词:肝血管瘤自身免疫性疾病流行病学
- 肝组织石蜡切片8-OHdG免疫组化方法的研究被引量:2
- 2011年
- 目的:探讨肝组织石蜡切片8-OHdG免疫组织化学(免疫组化)染色的实验方法。方法:以皮肤组织作为阳性对照,PBS代替一抗作为阴性对照,采用4种不同实验条件在肝组织石蜡切片中行8-OHdG免疫组化方法染色。结果:实验条件3,即高温高压柠檬酸盐(pH6.0)缓冲液+胃蛋白酶K(10mg/L)的联合修复方法,并采用1%Triton X-100打孔过夜的方法能在肝组织中做出可靠阳性结果。结论:实验条件3为8-OHdG免疫组化染色取得可靠阳性结果的最合理的方法。
- 窦东伟李裕波苏卡李佳荃彭涛刘志明
- 关键词:8-OHDG肝组织免疫组化方法
- 广西南北两地人群肝组织黄曲霉毒素B_1暴露的对比被引量:1
- 2011年
- 目的:通过比较广西北回归线两侧的南宁地区和桂林地区人群肝组织黄曲霉毒素B1(Aflatoxin B1,AFB1)的暴露水平,探讨AFB1暴露与原发性肝细胞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发生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化法检测南宁和桂林地区共165例HCC患者和95例正常肝组织中AFB1-DNA加合物的表达水平。结果:AFB1-DNA加合物阳性率分别为:南宁和桂林地区HCC组分别为59.5%(47/79)与17.4%(15/86)(χ2=31.042,P<0.001);南宁与桂林地区对照组分别为15.5%(9/58)和10.8%(4/37)(χ2=1.632,P=0.121);南宁地区HCC组59.5%(47/79)与对照组15.5%(9/58)间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1.484,P<0.001),桂林地区HCC组17.4%(15/86)与对照组10.8%(4/37)间阳性率无统计学差异(χ2=0.318,P=0.573)。结论:广西AFB1暴露水平存在区域性差异,南宁地区AFB1暴露水平要远高于桂林地区。AFB1暴露是南宁地区HCC高发的危险因素。
- 苏卡彭涛李裕波窦东伟苏浩李佳荃秦雪覃晓黎乐群刘志明
- 关键词:黄曲霉毒素B1加合物肝细胞癌免疫组织化学
- 腹腔镜胃癌根治术手术入路选择体会
- 1994年日本Kitano等报道首例腹腔镜治疗早期胃癌以来,腹腔镜胃癌手术得到了越来越多的开展,选择正确的手术入路是顺利实施腹腔镜胃癌手术的基础。基本手术入路有:根据术者站位不同分为左侧入路和右侧入路,根据离断十二指肠先...
- 覃新干陈俊强吴向华曾健田磊解乃昌张晓东李杰华桂小龙刘金禄陈之白王震幕光川苏卡罗铭冼书林毛远天黎伯培袁慧明陆云飞
- 关键词:胃癌腹腔镜手术临床疗效
- 有序Logistic回归模型对肝细胞癌病理分化相关因素的研究
- 2011年
- 目的:探讨原发性肝细胞癌病理分化的临床影响因素。方法:采用病例回顾分析方法对317例原发性肝细胞癌患者进行临床资料调查;通过多分类有序Logistic回归模型进行单因素与多因素的分析。结果:单因素分析显示,15个因素中,年龄、体重、吸烟、饮酒、术前AFP水平及肝硬化与肝癌细胞分化有关;多因素分析显示,只有肝硬化存在相关性(P<0.05),无肝硬化及轻度肝硬化患者与中重度肝硬化患者的病理分化相比,其OR值分别是3.13和3.40。结论:肝硬化是肝癌细胞分化的一个影响因素。
- 李裕波窦东伟苏卡刘志明
- 关键词:LOGISTIC回归分析病理分化
- 80例原发性腹膜后肿瘤切除术预后因素的分析被引量:2
- 2013年
- 目的探讨原发性腹膜后肿瘤(primary retroperitoneal tumor,PRT)患者手术切除预后的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01年6月至2012年6月住院治疗的80例原发性腹膜后肿瘤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采用Kaplan-Meier方法、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和Log-rank检验,分析影响PRT患者预后的相关因素。结果本组病例均获随访,中位随访时间为40.4个月,1年、3年、5年累计生存率分别为92.5%、73.1%、67.5%,中位生存时间为67个月。单因素分析显示,手术方式、肿瘤大小、肿瘤性质、有丝分裂数、周围器官侵犯等因素影响PRT患者术后累计生存率(P<0.05)。多因素分析显示,手术方式、肿瘤性质、有丝分裂数、周围器官侵犯等是影响PRT预后的独立影响因素(P<0.05)。结论手术切除是PRT患者有效的治疗手段,肿瘤性质、手术方式、周围器官侵犯、有丝分裂数是影响PRT预后的独立影响因素。
- 李杰华陆云飞陈之白苏卡
- 关键词:原发性腹膜后肿瘤手术切除生存率预后因素
- KIF23对三阴性乳腺癌细胞增殖、侵袭和迁移的影响
- 2021年
- 目的:探讨KIF23在三阴性乳腺癌(TNBC)细胞中的表达及其对TNBC细胞增殖、迁移和侵袭的影响。方法: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qPCR)法检测KIF23 mRNA在正常乳腺细胞(MCF-10A)和TNBC细胞(MDA-MB-231、MDA-MB-468、MDAMB-436)中的表达。选取KIF23表达量最高的细胞,分为KIF23小干扰RNA(si-KIF23)组、阴性对照(NC)组和空白组,NC组和si-KIF23组,分别用siRNA-NC和KIF23siRNA进行细胞转染,空白组不做处理。分别采用qPCR和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细胞KIF23 mRNA和蛋白表达。CCK-8法检测细胞增殖能力,Transwell实验检测细胞侵袭和迁移能力。结果:与正常乳腺细胞MCF-10A比较,KIF23在3种TNBC细胞中的表达均明显上调(均P<0.05),且在MDA-MB-231细胞中的表达量最高。与空白组及NC组比较,si-KIF23组KIF23 mRNA和蛋白表达量均显著降低,细胞增殖、侵袭和迁移能力明显降低(均P<0.05)。结论:KIF23在MDA-MB-231、MDA-MB-468、MDA-MB-436细胞中高表达;沉默KIF23基因能降低MDA-MB-231细胞的增殖、迁移和侵袭能力。
- 张浩然樊海波苏卡钟俊刘志明
- 关键词:三阴性乳腺癌细胞增殖迁移
- 胃肠道间质瘤的临床病理特征与预后的相关性分析被引量:7
- 2013年
- 目的探讨影响胃肠道间质瘤患者的预后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1996年1月至2011年12月在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144例胃肠道间质瘤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Kaplan-Meier方法、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和log-rank检验分析影响胃肠道间质瘤患者预后的因素。结果本组病例5年总生存率为59.6%。单因素分析显示,患者的预后与肿瘤位置、肿瘤大小、有无远处转移、手术方式、肿瘤细胞类型、周围脏器组织有无侵犯、肌层有无受侵、肿瘤细胞密集程度、核分裂象数目、Ki-67、P53、有无接受酪氨酸激酶抑制剂治疗等因素有关(均P〈0.05);多因素分析显示,肿瘤大小、有无远处转移、手术方式、周围脏器组织有无侵犯、肿瘤细胞密集程度、核分裂象数目、P53、有无接受酪氨酸激酶抑制剂治疗是影响患者预后的重要因素。结论早期诊断和以手术为主、辅以酪氨酸激酶抑制剂治疗的综合治疗能够提高胃肠道间质瘤患者的生存率。
- 李杰华张海添陈之白苏卡
- 关键词:胃肠道间质肿瘤病理学预后
- 广西三地人群肝组织中修复蛋白hOGG1和MGMT的表达
- 目的:通过比较广西南宁,柳州,桂林三地人群肝癌组织和正常肝组织中hOGG1修复蛋白和MGMT修复蛋白的表达水平,了解三地人群肝组织中DNA损伤的修复情况及其AFB1暴露的关系。 材料和方法:收集南宁,柳州,桂林三地病理蜡...
- 苏卡
- 关键词:肝细胞癌HOGG1MGMT
- 文献传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