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苏冰涛

作品数:11 被引量:35H指数:3
供职机构: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人文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陕西省软科学研究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经济管理社会学政治法律更多>>

文献类型

  • 7篇期刊文章
  • 2篇会议论文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7篇经济管理
  • 4篇社会学
  • 3篇政治法律

主题

  • 4篇生计
  • 4篇自然保护
  • 4篇自然保护区
  • 4篇劳动力
  • 4篇保护区
  • 3篇可持续生计
  • 3篇劳动力转移
  • 3篇国家自然保护...
  • 2篇社会
  • 2篇社会转型
  • 2篇社会转型期
  • 2篇剩余劳动力
  • 1篇政府
  • 1篇政府责任
  • 1篇认同度
  • 1篇社会保障
  • 1篇生态
  • 1篇生态保护
  • 1篇农村
  • 1篇农村剩余劳动...

机构

  • 10篇西北农林科技...

作者

  • 10篇苏冰涛
  • 9篇李松柏

传媒

  • 2篇第十五届中国...
  • 1篇云南行政学院...
  • 1篇地域研究与开...
  • 1篇农业现代化研...
  • 1篇科学.经济....
  • 1篇贵州农业科学
  • 1篇农村经济
  • 1篇四川农业大学...

年份

  • 3篇2014
  • 6篇2013
  • 1篇2012
1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生态贫民”可持续生计研究——以陕南秦巴山区为例
和谐与可持续发展的社会状态是现阶段中国社会发展的重要目标,这一目标的实现首先需要强调不断缩小贫富差距,不断加大对社会弱势群体的帮扶力度。现阶段,中国还存在相当一部分的社会弱势群体,这部分群体的生存与发展状况在很大程度上影...
苏冰涛
关键词:可持续生计
文献传递
社会转型期“生态贫民”可持续生计问题研究被引量:2
2013年
【目的】分析目前"生态贫民"生计可持续发展现状及影响因素,探索有效实现"生态贫民"可持续生计发展的模式与途径。【方法】利用问卷法对秦巴山区5个县的"生态贫民"生存现状进行调查。【结果】现阶段"生态贫民"存在的主要问题在于经济收入水平低、可持续生计资本缺乏、环境问题显现并不断恶化、基本社会保障体制不健全。【结论】为有效解决"生态贫民"可持续生计问题,建议突破传统反贫困与扶贫开发的基本模式,重点强化政府行政行为,充分发挥文化软实力的作用,改变传统社会保障模式,推动系统性机制与制度构建,实现"生态贫民"可持续生计发展。
苏冰涛李松柏
关键词:可持续生计
加快秦岭自然保护区群内剩余劳动力空间转移的对策选择
秦岭自然保护区群作为为和谐社会建设作出巨大贡献的区域,自20世纪末开始大范围建设以来,剩余劳动力数量与日俱增,且大量劳动力缺乏必要的生存技能,导致其生计每况愈下.目前,秦岭自然保护区群内转移空间有限,城市对剩余劳动力吸纳...
苏冰涛李松柏
关键词:农村剩余劳动力自然保护区
文献传递
秦岭国家自然保护区“生态贫民”劳动力转移模式研究被引量:1
2014年
通过问卷调查法对秦岭国家自然保护区内"生态贫民"剩余劳动力现状及其原因进行了调查。现阶段制约秦岭保护区内"生态贫民"劳动力实现有效转移的因素主要包括:"生态贫民"整体受教育程度与职业技能水平相对较低,针对"生态贫民"的帮扶力度较差,推动秦岭保护区内"生态贫民"实现有效转移的政策不完善等。可持续发展模式为解决"生态贫民"剩余劳动力问题提供了一种新的视角,建议秦岭国家自然保护区内劳动力转移应综合分析中国市场的承受力、岗位的基本需求、政府的财政支持与政策支持能力等影响因素,以推动自然保护区内剩余劳动力转移模式的形成,实现剩余劳动力的充分转移与就业。
苏冰涛李松柏
关键词:剩余劳动力
可持续生计分析框架下秦巴山区“生态贫民”生计范式转变研究被引量:2
2014年
本文借助可持续生计分析框架,对秦巴山区"生态贫民"生计范式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发现,秦巴山区"生态贫民"可持续生计潜力降低、生计资本脆弱,生计功能弱化、可持续生计能力与生计范式转变呈现出显著的线性相关关系,但由于生计资本的限制,生计范式转变受到制约。鉴于此,建议政府应增强对"生态贫民"的赔偿与补偿力度,从"生态贫民"的可持续生计潜力与生计资本出发,构建符合实际的生计转变范式,推动"生态贫民"实现脱贫致富。
苏冰涛李松柏
关键词:贫困地区可持续发展
国家自然保护区“生态贫民”劳动力转移模式构建--以秦岭自然保护区群为例
分析目前国家自然保护区内“生态贫民”劳动力转移现状及影响因素,以推动国家自然保护区内劳动力剩余问题的解决.通过问卷法对秦岭自然保护区群“生态贫民”剩余劳动力现状及其转移模式进行了调查.目前制约国家自然保护区“生态贫民”劳...
苏冰涛李松柏
关键词:农业经济劳动力转移自然保护区就业结构
文献传递
社会转型期“生态贫民”可持续生计问题和政策措施——以陕西秦巴山区为例被引量:6
2013年
采用问卷法,对秦巴山区5个县的生态贫民进行了调查;分析了目前"生态贫民"生计可持续发展现状及影响因素。调查结果显示,目前"生态贫民"生计状况不容乐观。通过文献资料研究与理论性分析,对秦巴山区"生态贫民"可持续生计问题进行了系统描述;从公共政策角度,提出了解决该问题的政策与建议。研究得出:不断完善国家扶贫政策,促进"生态贫民"可持续生计机制的系统性构建,是保证秦巴山区"生态贫民"生活状况改善与生计可持续发展的根本性措施和重要途径。
苏冰涛李松柏
关键词:可持续生计
“生态贫民”对国家生态保护政策认同度研究——以秦巴山区为例被引量:11
2012年
利用问卷法对秦巴山区五个县的"生态贫民"进行了调查,分析了目前"生态贫民"对国家生态保护政策的认同状况及影响因素。调查结果显示,"生态贫民"关于国家生态保护政策对环境改善作用的认可度相对较高,而对政策致贫及"反贫困"成效的认可度则相对较低。究其原因:农民的生活水平是影响其对生态保护政策认同度的最主要原因,而国家生态保护政策直接造成了当地农民的贫困。因此政府应加强相关方面的管理,从"生态贫民"的实际需求出发,注重"环保"与"温饱"的结合,促进"反贫困"建设的发展。
李松柏苏冰涛
关键词:认同度
“生态贫民”社会保障的现实困境与对策分析
2013年
"生态贫民"作为社会转型期出现的一类新型社会弱势群体,其生活困境还没有引起国家有关部门的足够重视,反映在社会保障领域,就呈现出保障制度不健全、保障水平低下等状况。造成这种状况的原因包括国家责任的缺位、"生态贫民"自身利益表达缺失、社会保障体系不科学等多方面因素。现代社会保障的本质与国家社会化职能的完善决定了提高"生态贫民"社会保障程度政府责无旁贷。生态保护区社会保障体系构建需要强化政府责任,完善社保治理结构,集中统一立法,降低"生态贫民"对和谐社会发展所带来的瓶颈效应,促进社会整体良性运行。
苏冰涛李松柏
关键词:社会保障政府责任
陕西秦岭国家自然保护区劳动力转移问题探析
2013年
采用文献分析法与问卷调查的方法对秦岭自然保护区内剩余劳动力现状及其转移模式进行了分析与调查。结果显示,现阶段制约秦岭自然保护区劳动力转移的主要因素包括劳动力技能水平与文化素质相对低、保护区内乡镇企业欠发达以及保护区内劳动力转移的政策限制性因素等。结论:有效转移保护区内劳动力是实现其生计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因素。建议,秦岭自然保护区劳动力转移应坚持从劳动力实际状况出发,构建保护区内劳动力多重转移体系,推动剩余劳动力问题的有效解决。
苏冰涛李松柏
关键词:国家自然保护区劳动力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