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舒枭

作品数:18 被引量:236H指数:10
供职机构: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亚热带林业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国家林业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生物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5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 1篇会议论文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11篇农业科学
  • 7篇生物学
  • 2篇环境科学与工...
  • 1篇医药卫生

主题

  • 14篇厚朴
  • 9篇种源
  • 5篇性状
  • 5篇植物
  • 5篇种子
  • 4篇苗期
  • 3篇种质
  • 3篇濒危
  • 3篇濒危植物
  • 2篇药用
  • 2篇药用植物
  • 2篇野生
  • 2篇叶片
  • 2篇种源苗期
  • 2篇种源选择
  • 2篇种质资源
  • 2篇种子性状
  • 2篇萌发
  • 2篇萌发特性
  • 2篇苗期性状

机构

  • 17篇云南农业大学
  • 17篇中国林业科学...

作者

  • 18篇舒枭
  • 17篇杨志玲
  • 15篇杨旭
  • 14篇于华会
  • 8篇谭梓峰
  • 6篇刘若楠
  • 6篇段红平
  • 4篇王洁
  • 4篇甘光标
  • 3篇檀国印
  • 1篇吴发荣
  • 1篇雷虓

传媒

  • 2篇中南林业科技...
  • 1篇应用与环境生...
  • 1篇中国中药杂志
  • 1篇安徽农业科学
  • 1篇武汉植物学研...
  • 1篇广西农业科学
  • 1篇西北农林科技...
  • 1篇中草药
  • 1篇生态学杂志
  • 1篇生态科学
  • 1篇热带亚热带植...
  • 1篇林业科学研究
  • 1篇福建农林大学...
  • 1篇生态与农村环...

年份

  • 1篇2015
  • 2篇2011
  • 9篇2010
  • 6篇2009
18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厚朴苗期性状及种源选择初步研究被引量:21
2010年
2008年6~10月,对试验区种植的18个1 a生厚朴(Magnolia officinalis)种源的苗高、地径等形态性状进行测量及分析,研究了厚朴不同种源苗高、地径的遗传变异、生长节律及与地理、环境因子的关系。结果表明:各种源的苗高、地径差异极显著,且有显著相关性;不同种源厚朴在6~7月生长缓慢,7月后加快,9月后生长缓慢;环境因子及地理因素对厚朴种源的遗传变异有显著影响,且以地理因素为主;依据种源间苗高、地径生长性状的二维非度量多维标度排序结果,18个种源被划分为5个种源区,根据种源苗期生长优劣,初步筛选出道县、桑植、安化3个优良种源。
于华会杨志玲谭梓峰杨旭舒枭
关键词:厚朴种源试验
厚朴不同种源及家系种子性状的变异被引量:36
2009年
研究厚朴自然分布区内8个省份19个种源的种子长、种子宽、种子厚、种子长宽比及种子百粒重等性状的变异及趋变模式.结果表明:种源间种子长、种子宽、种子厚、种子长宽比等性状的差异均达到极显著水平;种源内不同家系种子长、种子宽、种子厚等性状的差异也均达到极显著水平;种源间种子百粒重变异远远高于种源内家系间变异,前者种子百粒重变异幅度为14.147-24.547 g,后者种子百粒重变异幅度为15.003-17.357 g;种子宽、种子厚和种子百粒重等性状受积温和热量因子控制作用极为明显.
杨志玲杨旭谭梓峰甘光标舒枭于华会刘若楠
关键词:厚朴种源家系种子性状
濒危药用植物厚朴ISSR引物筛选及反应条件的优化被引量:11
2009年
以厚朴DNA为模板,利用正交试验分别对影响厚朴ISSR-PCR反应的Taq酶浓度、dNTP浓度、引物浓度、Mg2+浓度、模板DNA浓度进行了优化,并通过梯度PCR确定不同引物的最佳退火温度和循环次数,最终确定厚朴最佳反应体系及扩增条件为:25μl体系,其中包括1.5mmol.L-1MgCl2,0.3μmol.L-1引物,0.04U.μl-1Taq酶,0.2mmol.L-1dNTP,4ng.μl-1模板DNA,1×Buffer;扩增程序:94℃预变性5min,94℃变性30s,50℃~60℃(退火温度随引物不同而定)退火45s,72℃延伸90s,共40个循环,然后72℃延伸8min,4℃终止反应。此外,还利用优化的反应体系成功筛选出21条ISSR引物,并利用部分引物对厚朴个体进行了遗传多样性分析。
于华会杨志玲杨旭谭梓峰舒枭
关键词:厚朴正交设计引物筛选ISSR
濒危植物厚朴种子萌发特性研究被引量:27
2010年
目的:找出厚朴种子发芽的最佳基本适宜条件,从而为厚朴的规范化栽培提供一定的依据。方法:通过室内模拟试验,采用光照、温度、土壤含水量、不同水温浸种处理研究了不同处理对厚朴种子发芽率的影响。结果与结论:光照和黑暗处理的种子发芽率有显著差异,种子萌发表现为光敏性。在20~35℃,厚朴种子都能萌发,但萌发适宜温度为25,30℃,在此温度下的发芽率分别为59.2%,54.6%,最适温度为30/20℃变温,最大发芽率为65%。种子萌发最适宜土壤含水量为25%,发芽率为66.7%,萌发的适宜含水量在20%~25%。为改善种皮透水性,分别用40,60,80,90℃的温水浸种10 min,60℃温水浸种效果最好,并能有效地降低硬实率。水温过高会使种子发芽率受抑制。不同发芽基质对种子的发芽率有显著影响。
舒枭杨志玲段红平杨旭于华会
关键词:濒危植物厚朴种子萌发特性光照
厚朴种源苗期生长差异及优良种源选择研究被引量:9
2009年
通过田间生长量实测法,对19个种源的厚朴幼苗进行了连续测定和综合分析,结果表明:厚朴的苗高、地径、地下部干重、根冠比及总含水量等性状在种源间均存在极显著差异,厚朴苗木苗高地径年生长量变化规律均呈现"S"型增长,并且可用Logistic方程拟合.厚朴苗高和地径生长的主要时期是7~9月,该时期苗高和地径分别占全年生长量的77.7%和50.0%。厚朴种源苗期地理变异表现为经纬双向变异.苗高、地径与生物量的相关性分析表明,苗高与地上部鲜重和干重呈显著正相关,地径与总生物量呈显著正相关。通过聚类分析,综合其生长表现,选出5个优良种源是道县、江华、安化、融水及潜山种源。
舒枭杨志玲段红平杨旭甘光标于华会
关键词:厚朴种源
厚朴野生种质资源地理变异与种源初步选择
舒枭
关键词:厚朴种质资源地理变异种源区划种源选择
不同野生居群石蒜表型变异及物候期差异被引量:6
2010年
石蒜是我国具有重要药用和园林应用价值的野生植物.以不同居群野生石蒜为材料,通过周年观察、切割繁殖、常规调查研究了其种质资源的基础特性.结果表明,不同野生居群石蒜单个鳞茎叶片数量多数为6片,叶长、叶宽、叶面积和叶绿素总量在18.36~21.56cm、0.50~0.70cm、9.22~12.95cm2和57.68~64.73SPAD之间比例最高.环境气候与表型性状相关性分析发现,热量及降雨量变化制约着叶宽、叶面积和叶片数量的变化,叶绿素总量与日照时数略微相关.方差分析发现,叶片数量呈显著水平差异(P<0.05),而叶长、叶宽、叶面积和叶绿素总量均表现出极显著水平差异(P<0.01).来自亚热带南部的居群物候期明显早于来自中北部的居群,南部居群的繁殖系数、子鳞茎质量也均优于中北部居群,所有居群繁殖系数均值为5.81,子鳞茎质量均值为1.64g.不同居群石蒜的子鳞茎5个生物学性状相比,根系数量差异最大(3.42~7.98根),其次是高度差异(1.27~2.01cm),再次是质量差异(1.33~1.94g),最后是直径差异(1.03~1.23cm).
杨志玲杨旭谭梓峰于华会舒枭刘若楠王洁
关键词:石蒜野生居群生长性状物候期繁殖系数
濒危植物厚朴种子萌发特性及濒危原因初探
目的:找出厚朴种子发芽的最佳基本条件,从而为厚朴的规范化栽培提供一定的依据。方法:通过室内模拟试验,采用光照、温度、土壤含水量、不同水温浸种处理研究了不同处理对厚朴种子发芽率的影响。结果与结论:光照和黑暗处理的种子发芽率...
舒枭杨志玲杨旭段红平于华会
关键词:濒危植物厚朴种子萌发特性光照
文献传递
厚朴不同种源苗期生长模型的拟合被引量:21
2011年
【目的】掌握厚朴不同种源苗期苗高、地径的生长规律及物候期参数和生长参数特征,为厚朴幼苗生产管理和优良种源筛选提供参考。【方法】对15个不同种源及2个种源区厚朴幼苗在苗期的生长状况进行连续观察,并用Logistic方程对其生长动态过程进行拟合,获得苗高、地径、物候期与生长特征参数。【结果】厚朴不同种源间苗高生长节律基本一致,速生期起止时间和持续时间存在较大差异,其中线性生长始期、线性生长末期和线性生长持续期最多分别相差21,22和18d,线性生长量占总生长量的55%以上,该时期为幼苗生长的关键期;种源间幼苗地径的线性生长期、最大线性生长速率、线性生长速率均存在较大差异;苗高与线性生长始期、线性生长末期、最大线性生长速率、线性生长速率、线性生长量呈显著或极显著相关,地径与后三者及苗高呈极显著相关,线性生长始期和线性生长末期共同决定线性生长期和线性生长量。种源A区厚朴幼苗的苗高线性生长期比种源B区长15d左右,种源A区厚朴幼苗的苗高和地径的最大线性生长速率、线性生长速率和线性生长量均高于种源B区。【结论】用Logis-tic方程可以拟合厚朴幼苗苗高和地径的生长动态,建议在幼苗线性生长期加强肥水管理,延长该生长期,促进线性生长量,提高线性生长量占总生长量的百分率。
杨志玲杨旭谭梓峰舒枭王洁檀国印
关键词:厚朴种源苗期
西南地区莪术资源调查及种质收集被引量:1
2009年
对广西、四川、云南和贵州等西南地区的莪术资源进行调查及采集,结果发现,近年来莪术种植区发生较大变化,栽培区域主要分布在广西灵山和四川的崇州、双流、温江;不同地区莪术种质来源复杂、混杂严重,野生种质资源破坏严重,现存数量极少。莪术种植区主要存在农民分散种植、组织化程度相对低,普遍缺乏规范的栽培管理,莪术品种选育工作薄弱等问题。市场疲软、价格走低、产量较低、经济效益差,是莪术栽培面积减少的重要原因。因此,今后应建立莪术良种繁育基地,选育适合栽培的高产优质品种,制定种质、种苗质量标准,加强引种并对种质进行综合评价,从而提高莪术的产量和经济效益。
甘光标段红平杨志玲杨旭舒枭于华会
关键词:莪术种质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