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舒兆龙

作品数:25 被引量:16H指数:3
供职机构:安徽省立医院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24篇期刊文章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25篇医药卫生

主题

  • 14篇细胞
  • 12篇白血
  • 12篇白血病
  • 8篇急性
  • 6篇细胞学
  • 6篇脑脊液
  • 5篇免疫
  • 4篇骨髓
  • 3篇神经系
  • 3篇神经系统
  • 3篇髓系
  • 3篇中枢神经
  • 3篇中枢神经系统
  • 3篇淋巴
  • 3篇淋巴细胞
  • 3篇免疫分型
  • 3篇脑脊液细胞
  • 3篇脑脊液细胞学
  • 3篇急性髓系
  • 2篇蛋白

机构

  • 25篇安徽省立医院
  • 1篇安徽中医学院

作者

  • 25篇舒兆龙
  • 13篇张明水
  • 11篇吴树农
  • 9篇朱薇波
  • 6篇蔡晓燕
  • 5篇余自强
  • 5篇刘欣
  • 4篇贺学姣
  • 4篇孙柏松
  • 3篇张建国
  • 3篇朱新友
  • 2篇刘芝璋
  • 2篇王祖贻
  • 2篇薛迎红
  • 1篇徐华梅
  • 1篇丁邦胜
  • 1篇周晓丽
  • 1篇徐友和
  • 1篇李洁
  • 1篇郑辉

传媒

  • 9篇安徽医学
  • 3篇工企医刊
  • 3篇山西白血病
  • 2篇安徽医科大学...
  • 2篇白血病
  • 1篇实用儿科临床...
  • 1篇临床医学
  • 1篇中国肿瘤临床
  • 1篇皖南医学院学...
  • 1篇综合临床医学

年份

  • 1篇2005
  • 1篇2001
  • 1篇1999
  • 4篇1998
  • 2篇1997
  • 4篇1996
  • 4篇1995
  • 1篇1994
  • 3篇1993
  • 1篇1992
  • 2篇1991
  • 1篇1989
25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急性混合细胞白血病的临床研究
1996年
混合细胞白血病(HAL)是在白血病免疫分型开展以后才被认识的一种少见类型白血病,它是指既发生于淋巴细胞又在粒(单核)细胞水平的急性白血病,其临床表现、治疗反应及预后均有其特征.本院自1990年以来对89例次急性白血病用间接免疫荧光法检测免疫表型,发现5例HAL,现报告如下.
朱薇波吴树农舒兆龙刘欣蔡晓燕张明水
关键词:急性白血病混合细胞
脑脊液白血病细胞三种检测方法比较被引量:3
1993年
中枢神经系统白血病是白血病患者常见的神经系统并发症,严重地危害着病人生命。在脑脊液中检出白血病细胞是确诊中枢神经系统白血病的最有力证据。本室最近采用常规涂片、微型脑脊液玻片沉淀器及英国产Cytospin—2玻片沉淀制片三种检测方法进行比较,现报道如下: 资料与方法一、资料:本文50例均经临床诊断、骨髓细胞检查确诊的白血病患者。其中急淋33例、急粒8例、急单4例、急性早幼粒2例、慢粒急变1例、慢粒急淋变1例、慢淋1例。男32例、女18例。年龄2岁至58岁。病程3天至(约)4年。所有病例均有不同程度神经系统症状。
舒兆龙朱薇波张明水吴树农
关键词:白血病脑脊液细胞
中枢神经系统白血病脑脊液细胞检查的临床意义
1998年
<正>在脑脊液中检查白血病细胞是诊断中枢神系统白血病最有力的依据.现就我院1987~1997年收治的134例白血病患者的脑脊液白血病细胞检查结果分析如下.资料与方法一、一般资料本级134例白血病患者均经临床诊断,骨髓细胞学检查确诊.男性89例,女性45例;年龄2岁至68岁;病程3天~4年.本组急淋91例;急粒28例;急单6例;急性早幼粒5例;慢粒急粒变2例;慢粒急淋变1例;慢淋急变1例.上述病例,有神经系统症状者如头痛、头昏伴呕吐者88例,高颅压者32例,克匿格征及巴彬斯基征阳性1例.无神经系统症状13例.
张建国朱新友舒兆龙
关键词:中枢神经系统白血病脑脊液细胞学诊断
蛛网膜下腔出血脑脊液细胞学(附45例分析)
1996年
我院自 1985年9月至 1991年11月对45例蛛网膜下腔出血(以下简称SAH)79份脑脊液标本进行了细胞学检查,发现在SAH急性期或恢复期脑脊液细胞学检查明显优于常规检查,并且对于血性脑脊液是病理性或是腰穿损伤引起的鉴别具有重要价值。现总结如下。
薛迎红孙柏松舒兆龙
关键词:蛛网膜下腔出血脑脊液细胞学
成人急性髓系白血病表面标记分析的预后价值
1994年
成人急性髓系白血病表面标记分析的预后价值朱薇波,吴树农,舒兆龙,蔡晓燕,张明水,刘欣急性髓系白血病(AML)是成人最常见的急性白血病。虽然化疗后完全缓解(CR)率明显提高,但多数病人仍死于复发。探讨有预后价值的亚型实属必要。以往研究认为:年龄大于60...
朱薇波吴树农舒兆龙蔡晓燕张明水刘欣
关键词:白血病预后AML
白血病细胞化学染色法与白血病分类之间关系的初探(附50例分析)
1991年
采用金属沉淀法和偶和法给白血病分类,不仅操作繁琐,而且实验结果受人为因素影响较大。为此,作者于1989年至1990年采用了国际血液学标准委员会(ICSH)介绍的五种细胞化学染色方法,对50例白血病进行诊断分型。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资料与方法 1.一般资料:病人均来自门诊及病房。50例中,急淋(ALL)15例,占30%,其中包括:L_14例,L_210例,L_31例;急非淋(ANLL)35例,占70%,其中包括:M_15例,M_220例,M_34例,M_41例,M_52例,M_63例。
罗助荣舒兆龙徐华梅
关键词:白血病细胞
45例急性髓系白血病免疫学表型分析
1993年
本文通过对45例急性髓系白血病(AML)表面标记的分析,探讨急性髓系白血病的免疫学标记与FAB亚型间的关系,认为二者间有一定的相关性,CD_(13)、CD_(14)、及DR对区别FAB亚型有重要意义。
朱薇波舒兆龙吴树农贺学姣张明水
关键词:白血病免疫学
急性白血病血浆GMP-140和vWF检测及其临床意义被引量:3
1997年
采用ELISA法测定32例急性白血病患者血浆血小板α颗粒膜蛋白(GMP-140)和血管性假血友病因子(vWF)水平。结果发现,初治和复发患者血浆GMP-140、vWF浓度较正常对照显著升高(P<0.01),完全缓解后明显下降至正常水平;血浆GMP-140与vWF浓度间呈显著正相关,外周血白血病细胞数与血浆GMP-140浓度间呈显著正相关。结果提示,急性白血病患者体内存在血小板活化程度增高、血管内皮细胞受损等病理改变。检测血浆GMP-140和vWF水平有助于疾病严重程度的了解及预后的评估。
余自强蔡晓燕吴树农舒兆龙刘欣张明水
关键词:急性白血病GMP-140VWF
急性白血病FAB分型与免疫表型分析
1995年
65例急性白血病,经FAB分型与免疫表型,45例急性非淋巴细胞白血病,19例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1例毛细胞白血病。FAB分型在临床上有时受到影响因素较多,有其局限和困难。而免疫表型虽单克隆抗体有较强特异性和系统分型特点,但急性白血病是高度异质性疾病,试验中有时出现相互义又反应,甚至同一阶段细胞在不同患者之间其抗原表达也有差异,两者应相互取长补短,更有助于普遍提高急性白血病诊断分型水平。
舒兆龙朱薇波吴树农张明水
关键词:急性白血病FAB分型免疫表型免疫病理学
19例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免疫分型与临床分析
1992年
报告应用16种单克隆抗体对19例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进行免疫分型并结合临床资料分析免疫分型与临床关系。结果提示:普通型 ALL(C—ALL)伴有 CD_7^+或 CD_(20)^+的患者比 CD_7^-或 CD_(20)^-患者预后差。未分化型 ALL(Null—All)予后较好,T—ALL 预后差。
朱薇波舒兆龙吴树农张明水
关键词:免疫分型T-ALL未分化型预后差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