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研萍
- 作品数:38 被引量:195H指数:8
- 供职机构:河南中医药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际科技合作与交流专项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文化科学理学轻工技术与工程更多>>
- 温病营分证辨证规律初探被引量:2
- 2011年
- 对营分证的辨证规律进行初步探讨,以期有助于临证时有正确的辨证思路,达到准确辨证的目的。作者在长期的教、医、研实践中,摸索出营分证的辨证规律是:首辨特征症状,熟知形成原因;次辨具体证型,分清心营心包;还要注意动态变化,掌握传变趋向;最后还要辨察证候兼夹,详审体质差异。临床辨证掌握了这些特点,治疗上就能及时、有效采取相应的措施而防其变。
- 胡研萍张华锴郭选贤
- 关键词:温病营分证辨证辨证规律
- 试论艾毒的病邪特性和致病特点被引量:12
- 2015年
- 通过艾滋病中医病因病机的现代文献研究、大样本临床流行病学调查、病例回顾分析,对"艾毒"这一病因进行了深入地研究。文章论证了艾毒的病邪特性和致病特点。艾毒最本质的特性是疫、毒,兼有湿、热等六淫之邪的特性,还可杂合为痰饮、瘀血等病理产物;艾毒进入人体之后所造成的临床表现具有善深伏、多缓发,伤元气、损脏腑,虚损重、兼重感,转化杂、变证多等特点。文章丰富了中医对新发重大传染病的病因病机认识,丰富了中医病因病机理论。
- 谢世平郭选贤胡研萍梁润英谢忠礼郭会军李华伟姜枫王勇
- 关键词:艾滋病中医病因
- 《瘟疫发源》考证被引量:3
- 2014年
- 通过对《瘟疫发源》的作者、版本源流进行考证发现,该书从成书到刊刻出版历经30余载,但初刻本问世后,版本流传很少。马印麟根据临床实践经验对成书内容不断进行补充,包括瘟疫则验、瘟疫治法、瘟疫病按等。并针对气运不同的年份提出了相应的不同治法,提出7个药方,用于不同气运年的瘟疫防治。是书秉《类经》运气学说,探瘟疫发生之由,理、法、方、药俱全,是明清以来较为实用的运气学、温病学著作。
- 胡研萍蔡永敏
- 关键词:运气学温病学
- 宋明理学对伤寒金匮类著作发展的影响被引量:1
- 2022年
- 宋明理学是儒学体系发展的重大转折,在治学方法上对儒医研究中医经典《伤寒杂病论》产生了尊经不泥古、阐发新义和格物致知求医理、由虚转实等影响,并促使儒医从"辨证论治派""错简重订派"等编写体例,以及诗歌、律赋、笔记实体录、札记、表格、图表、歌诀等文学形式来研究撰写伤寒金匮类著作,推动了伤寒金匮类著作的学术思想的创新及不同学派的形成,在仲景学术的传承和发展中具有一定的历史地位及影响。
- 许二平刘飒胡研萍李丹施淼徐江雁
- 关键词:宋明理学仲景学术治学方法编写体例文学形式
- 关于我院仲景实验班《温病学》教学方面的初步设想被引量:2
- 2011年
- 我院从去年以来,从学完一年级的全校医学类学生中,通过志愿报名、书面考试、学校面试等选拔程序,开办了“仲景实验班”,此班今后每年都要举办。开办仲景实验班是传承中医、复兴中医的一件大事,是继往开来的一个良好开端。仲景实验班的课程重点是大多数人认可的“四大经典”,
- 郭选贤金培祥张晓艳胡研萍
- 关键词:温病温病学教学改革
- 艾滋病从瘀论治探讨被引量:13
- 2007年
- 瘀血在艾滋病发病过程中是一个不容忽视的因素。毒、虚、郁、久病是瘀血形成的主要原因。根据艾滋病血瘀证的特点,在扶正的基础上,配合活血化瘀之法指导艾滋病治疗,具有重要的意义。
- 胡研萍王健
- 关键词:艾滋病瘀血从瘀论治
- 再论“艾毒”
- 通过对艾滋病中医病因病机的现代文献总结、大样本临床流行病学调查、病例回顾等系统的研究,提出了“艾毒”这一创新病因,并论证了其病邪性质和致病特点,丰富了‘毒’概念的内涵及外延,丰富了中医对新发重大传染病的病因认识,促进了中...
- 谢世平郭选贤胡研萍梁润英郭会军李华伟姜枫王勇
- 关键词:艾滋病中医病因
- 文献传递网络资源链接
- 全科医师班中医理论课程教学方法探索
- 2014年
- 文章以全科医师班为例,从增强课堂教学的趣味性、传统教学方法与多媒体教学相结合、关注学生的情绪和情感体验三个方面探讨了提高学生学习中医基础理论课程的有效性。
- 胡研萍
- 关键词:中医理论教学方法
- 黄连温胆汤治疗HP阳性浅表性胃炎(脾胃湿热证)及IL-8变化的临床分析
- 现代医学认为幽门螺杆菌(HP)感染是慢性胃炎的重要致病因素之一。HP感染性慢性浅表性胃炎(CSG)感染率高、危害大、结局多样性而日益受到重视。近年研究发现,中医证候与HP感染之间存在一定的相关性,且认为慢性浅表性胃炎中的...
- 胡研萍
- 关键词:浅表性胃炎脾胃湿热证IL-8黄连温胆汤
- 文献传递网络资源链接
- 再论“艾毒”
- 通过对艾滋病中医病因病机的现代文献总结、大样本临床流行病学调查、病例回顾等系统的研究,提出了“艾毒”这一创新病因,并论证了其病邪性质和致病特点,丰富了‘毒’概念的内涵及外延,丰富了中医对新发重大传染病的病因认识,促进了中...
- 谢世平郭选贤胡研萍梁润英郭会军李华伟姜枫王勇
- 关键词:艾滋病发病机制中医学流行病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