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胡江

作品数:31 被引量:222H指数:10
供职机构:中国水稻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国家科技重大专项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生物学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社会学更多>>

文献类型

  • 28篇期刊文章
  • 3篇会议论文

领域

  • 28篇农业科学
  • 5篇生物学
  • 1篇经济管理
  • 1篇动力工程及工...
  • 1篇社会学

主题

  • 23篇水稻
  • 15篇基因
  • 11篇性状
  • 7篇突变体
  • 7篇QTL分析
  • 6篇基因定位
  • 5篇单倍体
  • 5篇数量性状
  • 5篇加倍单倍体
  • 5篇倍体
  • 4篇相关性状
  • 3篇倒伏
  • 3篇倒伏性
  • 3篇稻米
  • 3篇位点
  • 3篇抗倒
  • 3篇抗倒伏
  • 3篇抗倒伏性
  • 3篇抗倒伏性状
  • 3篇分子标记

机构

  • 27篇中国农业科学...
  • 8篇杭州师范大学
  • 5篇江西省农业科...
  • 4篇扬州大学
  • 4篇中国水稻研究...
  • 3篇四川农业大学
  • 2篇国家杂交水稻...
  • 2篇浙江师范大学
  • 2篇沈阳农业大学
  • 2篇黑龙江省农垦...
  • 1篇长江大学
  • 1篇浙江大学
  • 1篇中国科学院
  • 1篇中国计量学院
  • 1篇中国科学院遗...
  • 1篇中国农业科学...
  • 1篇日本国际农林...
  • 1篇江苏省常熟市...

作者

  • 31篇胡江
  • 26篇钱前
  • 24篇郭龙彪
  • 19篇高振宇
  • 19篇曾大力
  • 16篇张光恒
  • 15篇董国军
  • 11篇朱丽
  • 8篇饶玉春
  • 7篇刘坚
  • 6篇方云霞
  • 5篇冷语佳
  • 5篇王小虎
  • 5篇薛大伟
  • 5篇黄李超
  • 4篇杨窑龙
  • 4篇张栋
  • 3篇叶卫军
  • 3篇刘慧娟
  • 3篇孙川

传媒

  • 10篇中国水稻科学
  • 4篇核农学报
  • 4篇分子植物育种
  • 2篇科学通报
  • 1篇中国农业科学
  • 1篇江苏农业科学
  • 1篇中国生物化学...
  • 1篇作物学报
  • 1篇杂交水稻
  • 1篇沈阳农业大学...
  • 1篇杭州师范大学...
  • 1篇植物学报
  • 1篇华东六省一市...

年份

  • 1篇2020
  • 2篇2017
  • 4篇2016
  • 2篇2015
  • 6篇2014
  • 1篇2012
  • 5篇2011
  • 3篇2010
  • 3篇2009
  • 3篇2008
  • 1篇2007
3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抗稻瘟病基因Pigm导入对寒地粳稻抗病性和产量性状的影响被引量:15
2016年
为提高黑龙江省寒地粳稻稻瘟病抗性,通过杂交、回交、自交选育和分子标记辅助选择技术,将籼稻品种谷梅4号的广谱抗稻瘟病基因Pigm导入到寒地优良粳稻品种空育131、龙粳26和垦鉴稻6中,获得12个携带Pigm基因的优良导入系。与受体亲本相比,各导入系对稻瘟病菌的抗谱大幅提高,抗性频率最高达98.4%,最低为95.2%。同时对穗颈瘟的抗性也显著提高,导入Pigm基因后空育131穗颈瘟抗性由7级提高到1级,龙粳26穗颈瘟由5级提高到0~1级,垦鉴稻6穗颈瘟由7级提高到1~3级。结果还表明Pigm基因的导入影响株高和产量性状,其表现为株高增加,穗粒数增加,结实率下降,其中5个导入系产量显著提高。综合抗病性和产量性状可知,这5个Pigm基因的导入系可用于抗稻瘟病育种中。
田红刚陈红旗胡江雷财林朱旭东钱前
关键词:稻瘟病抗稻瘟病育种分子标记辅助选择
江苏省杂交粳稻与常规粳稻新品种主要品质性状和抗病性的比较分析被引量:7
2014年
利用2010—2012年江苏省杂交粳稻与常规粳稻区域试验数据,对新育成杂交粳稻与常规粳稻品种的主要品质性状及抗性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杂交中粳的主要品质性状与常规中粳相比没有竞争优势,杂交晚粳的主要品质性状与常规晚粳相比具有一定的竞争优势;垩白度和垩白粒率在品种间的变异系数明显大于其它品质性状,是影响粳稻品质最重要的指标,也是制约江苏省杂交粳稻品质性状提高的主要因素;杂交粳稻对苗瘟、穗颈瘟、纹枯病的抗性总体优于常规粳稻,而对白叶枯病、条纹叶枯病的抗性弱于常规粳稻。江苏省杂交粳稻育种应加强稻米垩白度和垩白粒率的改良,重视综合抗病性的提高。
王小虎钟卫国胡江周勇孙菊英端木银熙梁国华钱前
关键词:杂交粳稻常规粳稻稻米品质抗病性
一个水稻类树稻突变体(leafy head 3)基因的精细定位被引量:3
2009年
从常规粳稻常优94后代中筛选到一份自然突变的抽穗期延迟的类树稻突变体lhd3(leafy head 3)。在短日照条件下,与野生型比较,lhd3突变体在生长后期,上部节间会继续长出叶片(一般为3片)和高位分蘖,类似于树的侧枝生长,抽穗期延迟,但基部分蘖数不受影响。经典遗传分析表明,lhd3与籼稻南京6号的F2群体中,正常植株与类树稻植株的分离比符合3∶1,说明此性状受单隐性基因控制。利用该群体进行图位克隆,将LHD3基因定位在水稻第1染色体短臂的两个新发展的STS标记wpla3和wpla25之间。再利用5个新发展的STS和CAPS标记,最终将该基因精细定位在WX6和CAPS1两个标记之间,物理距离约为60 kb。通过水稻基因组注释系统共预测到10个开放阅读框(ORF)。对该基因的进一步克隆将有助于阐明水稻生育期和叶原基发育调控机理。
吴立文姜华胡江胡兴明高振宇曾大力朱观林董国军钱前郭龙彪
关键词:水稻突变体抽穗期基因
不同氮处理下水稻剑叶叶宽的全基因组关联分析被引量:5
2017年
【目的】探索水稻剑叶叶宽调控及其对氮肥响应的遗传机理,为氮高效水稻新品种的培育提供新的种质资源和基因标记。【方法】以134份水稻地方种质资源为关联分析材料,通过基因组重测序发掘获得了3 356 591个分布于全基因组的高密度SNP位点(single nucleotide polymorphism,SNP)。在大田栽培条件下,以施氮量为主区,品种为裂区的设计,设计低氮(不施氮肥,N0)、正常氮(纯氮96 kg·hm^(-2),N1)和高氮(纯氮192 kg·hm^(-2),N2)3种氮肥处理。于水稻成熟期分别调查水稻剑叶叶宽在低、中、高3种氮肥处理下的表现及响应,结合EMMAX软件计算群体亲缘关系矩阵和EIGENSOFT软件分析群体结构,采用纳入亲缘关系矩阵及群体结构的混合线性模型开展全基因组关联分析。【结果】水稻剑叶叶宽在N0、N1、N2 3种氮肥处理下均呈正态分布,并表现丰富的变异。剑叶叶宽受品种差异及氮水平的影响,且与施氮水平呈显著正相关。在N0、N1、N2氮处理下共检测到14个与剑叶叶宽显著相关的SNP位点。其中,低氮处理下检测到的SNP位点的最小等位基因频率均大于0.46,表明此类SNP在关联群体中广泛存在;中氮和高氮水平下检测到的SNP位点的最小等位基因频率均较小,是一类较为稀有的SNP位点。位于第12染色体上的一个SNP(chr12:15 066 507)位点在正常氮及高氮处理下均被检测到,在高氮处理下还检测到的另一显著性位点,其候选区间内包含一候选基因LOC_Os12g25660,该基因与业已报道的叶宽性状相关基因Os BR6ox同属于细胞色素P450家族。根据不同氮处理下剑叶叶宽的响应,鉴定出20与低氮响应有关的SNP位点,8个位点与高氮响应有关。其中与高氮响应的显著性位点中,位于第1染色体显著性峰候选区间包含业已克隆的与氮素利用相关的基因OsATG7。【结论】通过全基因组关联分析共检测到42个与剑叶叶宽及其在不同氮处理下�
高易宏燕金香涂政军冷语佳陈龙黄李超代丽萍张光恒朱丽胡江任德勇郭龙彪钱前王丹英曾大力
关键词:水稻全基因组关联分析氮肥
水稻叶色突变研究进展被引量:10
2014年
水稻叶色突变体表型变异明显,易于观察、利用和鉴别.叶色相关基因在水稻叶绿体形成与发育、叶绿素代谢等过程中,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目前,在水稻所有的染色体中都发现了控制叶色相关的基因.文章从叶绿素合成、降解、水稻叶色突变表型以及叶色变化的分子机制等方面阐述了水稻叶色突变形成的机制.
葛常伟胡江张晓勤薛大伟
关键词:水稻叶色突变体基因
水稻卷窄叶突变相关基因OsCSLD4的RNAi研究及表达分析被引量:8
2010年
在图位克隆获得目的基因OsCSLD4的基础上,利用Invitrogen公司的Gateway系统将500bp的OsCSLD4基因cDNA编码序列以反向互补的方式插入pANDA35HK,构建了水稻卷窄叶突变相关基因OsCSLD4的干涉载体pANDAH05。利用农杆菌转化法将干涉载体pANDAH05及对照空载体pANDA35HK分别转化突变体原始亲本日本晴幼胚。转基因阳性植株表型观察结果显示:干涉载体pANDAH05转化日本晴幼胚后,T0代植株出现了类似于突变体1ah137的表型,叶片明显变窄,卷曲程度增加,株高降低;对照空载体pANDA35HK转化日本晴幼胚后,T0代植株仍保持野生型表型;Real-timePCR检测结果显示:日本晴转干涉载体pANDAH05后,目的基因表达量明显降低,干涉强度不同目的基因表达量降低程度不同,研究结果表明目的基因OsCSLD4在水稻叶片形态发育过程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朱丽胡江颜美仙高振宇刘坚钱前郭龙彪
关键词:RNA干涉REAL-TIMEPCR水稻
水稻窄叶突变体nal10的鉴定与基因精细定位被引量:5
2015年
利用EMS诱变粳稻品种武运粳7号获得一个新窄叶突变体nal10,该突变体在苗期表现出极窄叶和弱小的特征,在生殖期表现出矮化、窄叶、畸颖和不育的表型。组织解剖学分析表明,nal10的叶片窄化可能是由于叶片大脉和小脉数量减少造成的。遗传分析表明,该窄叶表型受一对隐性核基因控制。利用nal10与台中本地一号(TN1)构建的F2群体,通过混合分离法,在第1染色体上找到3个紧密连锁的SSR标记(RM1287、RM562和RM5638)。进一步利用新发展的分子标记,最终将该基因定位在STS标记PK83和PK78之间的55.2kb范围内,该区间共有8个开放阅读框。RT-PCR分析表明,NAL10的突变能够造成生长素生物合成、信号转导和运输基因转录水平的下降,因此NAL10是一个与生长素相关的窄叶新基因。这些结果为进一步克隆该基因、丰富水稻叶发育的遗传调控网络打下了基础。
方云霞朱丽潘江杰余海平薛大伟饶玉春王小虎石珍源张栋祝阳舟董国军曾大力张光恒郭龙彪胡江钱前
关键词:水稻基因定位
水稻灌浆期不同阶段叶绿素含量的QTL分析被引量:23
2008年
本研究以典型籼粳交(春江06/台中本地1号)的F1代花培加倍的DH群体为材料,系统考察了DH群体及其双亲在4个灌浆期不同阶段顶三叶的叶绿素含量,通过QTL作图分析,共检测到7个与叶绿素含量相关的QTL,分别分布在第4、6和8染色体上。其中,倒3叶的QTL主要在灌浆早期表达,到灌浆后期则逐渐被倒2叶和剑叶所代替。在灌浆的前2个阶段检测到的4个QTL的总贡献率较大,表明在灌浆前期叶绿素含量较高;而在第3个阶段检测到了3个QTL,在第4个阶段则只检测2个QTL,贡献率均小于初期的总贡献率,表明随着灌浆的进程,叶绿素含量逐渐减少。其中qCHL2、qCHL4-1、qCHL4-2、qCHL8-1和qCHL8-2主要是在灌浆中前期对叶绿素含量起作用。而qCHL6-1和qCHL6-2两个QTL分别在后期的剑叶检测到,表明与剑叶"持绿"特性或抗衰老关系密切。
阿加拉铁曾龙军薛大伟胡江曾大力高振宇郭龙彪李仕贵钱前
关键词:水稻叶绿素含量
利用日本晴/9311重组自交系群体定位水稻成熟期叶形相关性状QTL被引量:10
2014年
水稻叶片是植株进行光合作用的主要器官,优化其形态指标是水稻高产育种的重要目标之一.以日本晴和9311衍生的重组自交系群体(RIL)为材料,对其上3叶的叶长、叶宽、叶面积及叶片长宽比进行考查及 QTL 定位分析.结果表明,各性状在双亲间存在显著或极显著差异,在群体中呈连续分布,表现为多基因控制的数量性状特征;相关分析表明,不同叶位的叶片叶形性状间呈极显著的正相关性;共检测到上3叶的叶长、叶宽、叶面积及叶片长宽比相关 QTL 42个,它们分布于水稻12条染色体上,贡献率介于4.3%~29.0%,来自9311的增效等位基因的数目和加性效应比来自日本晴的要大;另外还检测到17对上位性位点,其贡献率为3.3%~23.4%;还对剑叶叶长、叶宽和叶面积的增效等位基因进行了聚合比较,增效等位基因的聚合能明显调节水稻剑叶的叶长、叶宽和叶面积大小,对其在常规稻和杂交稻的育种应用前景进行了探讨.
王兰黄李超代丽萍杨窑龙徐杰冷语佳张光恒胡江朱丽高振宇董国军郭龙彪钱前曾大力
关键词:水稻重组自交系群体QTL分析上位性分析
水稻抗倒力及相关抗倒伏性状的QTL分析被引量:21
2008年
以典型的籼粳交(窄叶青8号/京系17)的F1花培加倍单倍体为材料,考查了抗倒力、株围、株高、有效穗数、重心高和地上部生物量等抗倒伏相关性状。利用该群体的分子连锁图谱进行QTL区间作图分析,除地上部生物量外,其他5个性状均检测到了相关的QTL,其中与抗倒力、株围、有效穗数相关的QTL各1个,分别位于第8、8和12染色体上,贡献率分别为18.4%、12.6%和10.6%。与株高相关的QTL2个,位于第4和第8染色体上,贡献率分别为12.7%和12.5%。与重心高相关的QTL3个,位于第4、8和10染色体上,贡献率分别为12.5%、14.6%和10.0%。相关分析表明,抗倒力与株围、株高、重心高和地上部生物量均呈极显著正相关。
胡江藤本宽郭龙彪曾大力张光恒董国军王小虎朱立煌钱前
关键词:水稻抗倒伏性状加倍单倍体数量性状座位
共4页<1234>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