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胡月圆

作品数:47 被引量:283H指数:12
供职机构:湖南省儿童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湖南省科技计划项目湖南省科技厅科技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轻工技术与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38篇期刊文章
  • 8篇会议论文

领域

  • 41篇医药卫生
  • 1篇轻工技术与工...

主题

  • 34篇新生儿
  • 18篇胆红素
  • 18篇红素
  • 16篇胆红素血症
  • 16篇高胆红素
  • 16篇高胆红素血症
  • 7篇重度高胆红素...
  • 6篇胆红素脑病
  • 6篇新生儿重度高...
  • 6篇脑病
  • 5篇婴儿
  • 5篇细胞
  • 4篇新生儿高胆红...
  • 4篇新生儿高胆红...
  • 4篇新生儿溶血
  • 4篇新生儿溶血病
  • 4篇预后
  • 4篇早产
  • 4篇早产儿
  • 4篇溶血

机构

  • 46篇湖南省儿童医...

作者

  • 46篇胡月圆
  • 31篇李贵南
  • 25篇周勇
  • 16篇李军
  • 12篇刘新晖
  • 11篇占彩霞
  • 10篇庄严
  • 7篇杨慧
  • 7篇张慧
  • 7篇高喜容
  • 6篇孙正香
  • 6篇彭小明
  • 5篇黄瑞文
  • 5篇张帆
  • 4篇肖倬君
  • 3篇张榕
  • 2篇廖镇宇
  • 2篇肖艾青
  • 2篇黄玫
  • 2篇尹芳

传媒

  • 12篇中国新生儿科...
  • 4篇医学临床研究
  • 4篇中华医学会第...
  • 2篇中国优生与遗...
  • 2篇中国医师杂志
  • 2篇中国误诊学杂...
  • 2篇中国医师协会...
  • 1篇医疗装备
  • 1篇中国当代儿科...
  • 1篇中国免疫学杂...
  • 1篇中国妇幼保健
  • 1篇父母必读
  • 1篇临床儿科杂志
  • 1篇中华医学遗传...
  • 1篇免疫学杂志
  • 1篇中国实用儿科...
  • 1篇继续医学教育
  • 1篇儿科药学杂志
  • 1篇临床小儿外科...
  • 1篇中国妇幼健康...

年份

  • 1篇2023
  • 1篇2020
  • 2篇2019
  • 1篇2017
  • 4篇2016
  • 5篇2015
  • 2篇2014
  • 5篇2013
  • 8篇2012
  • 7篇2011
  • 2篇2010
  • 2篇2009
  • 2篇2008
  • 2篇2007
  • 2篇2004
47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迁延性黄疸与UGT1A1基因突变的研究分析被引量:1
2015年
目的:了解迁延性黄疸与胆红素-尿苷二磷酸葡萄糖醛酸转移酶(UGT1A1)基因的关系。方法:以2015年4月~8月入院黄疸原因不明且迁延不退患儿纳入研究对象,收集临床资料,采用PCR扩增检测UGT1A1基因。结果:共有8例患儿接受UTG1A1基因检测,有6例存在基因突变,分别为Gly71Arg突变2例,Pro364Leu突变3例,1例同时存在TATA启动盒的TA插入与Pro229Gln突变,阳性率为75%。结论:迁延性黄疸患儿UGT1A1基因突变率高,建议尽可能完善UGT1A1基因检测。
占彩霞李贵南周勇胡月圆李军
关键词:新生儿UGT1A1
化脓性脑膜炎漏诊遗传性肾性尿崩症1例并家系调查
2004年
刘新晖孙正香黄玫胡月圆
关键词:肾炎
新生儿败血症220例临床分析被引量:21
2011年
败血症是新生儿期常见的感染性疾病之一,也是新生儿死亡的重要原因,为进一步了解本病特点,本文将2008年8月至2009年8月在我院普通新生儿科住院诊断为新生儿败血症的220例患儿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
胡月圆李贵南杨慧周勇张慧
关键词:新生儿败血症感染性疾病新生儿死亡新生儿期
李斯特菌溶血素通过激活PI3K/Akt信号通路促进呼吸道上皮细胞炎症反应及MUC5AC表达被引量:13
2019年
目的:初步探讨李斯特菌溶血素(LLO)刺激呼吸道上皮细胞株(16-HEB)产生炎性反应及促进MUC5AC表达的分子机制,为阐明李斯特菌的致病机制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不同浓度的LLO(15、30、45μg/ml)刺激16-HEB细胞株24 h后,qRT-PCR和ELISA法分别检测细胞中MUC5AC的mRNA转录水平与蛋白浓度变化,以及炎性因子IL-6与IL-1β的含量及mRNA转录水平; Western blot检测不同浓度LLO刺激后细胞中p-Akt、Akt的表达情况及相对含量; PI3K抑制剂LY294002预处理后检测p-Akt、Akt的表达情况,随后用LLO刺激16-HEB细胞株,并进一步检测细胞中MUC5AC与炎性因子的表达转录情况。结果:随着LLO刺激浓度的增加,细胞中MUC5AC的转录水平与浓度逐渐上升,且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 05),炎性因子IL-6与IL-1β的含量与转录水平也显著增加(P <0. 05); Western blot结果显示LLO能够激活p-Akt的表达(P<0. 05),而使用抑制剂LY294002处理后则会显著降低细胞中p-Akt的表达(P<0. 05);抑制剂处理后细胞中MUC5AC与炎性因子的表达与转录水平均出现降低,且显著低于LLO刺激组(P<0. 05)。结论:LLO能够激活PI3K/Akt信号通路进而诱导16-HEB细胞产生炎性因子IL-6、IL-1β,并促进细胞中MUC5AC的表达。
尹芳胡月圆易娟李贵南
关键词:PI3K/AKT炎症反应MUC5AC
高频振荡通气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疗效观察(附15例报告)被引量:2
2007年
目的 评价高频振荡通气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NRDS)的疗效。方法 分别以常频机械通气(CMV)和高频振荡通气(HFOV)治疗NRDS患儿,比较治疗前后血气分析指标的变化。结果 高频振荡通气组患儿在治疗后4、12、24h,氧浓度、PaCO2明显下降并低于常频机械通气组,PaO2、PaO2/FiO2比值明显升高并高于常频机械通气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常频机械通气治疗效果不佳的患儿在改用高频振荡通气后,肺通气、换气功能各项指标能迅速改善,氧浓度、PaCO2显著下降,PaO2、PaO2/FiO2比值显著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高频振荡通气能更好地改善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患儿的肺氧功能,减少并发症,降低病死率,对治疗具有很好的疗效。
周勇高喜容闫淑媛刘新晖胡月圆
关键词:高频通气
早产儿重度脑室周围-脑室内出血临床高危因素分析被引量:18
2011年
目的探讨早产儿重度脑室周围-脑室内出血的高危因素。方法选择2008—2009年我院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重度脑室周围-脑室内出血的早产儿为观察组,同期轻度脑室周围-脑室内出血早产儿为对照组,对引起早产儿脑室周围-脑室内出血可能的15项临床因素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观察组32例,死亡6例,放弃治疗12例;对照组93例,死亡1例,放弃治疗2例。单因素分析显示,胎龄、出生体重、前置胎盘、产时窒息、宫内窘迫、低氧血症、高碳酸血症、机械通气、吸入高浓度氧等与早产儿重度脑室周围-脑室内出血有关(P均<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胎龄(OR=3.545)、出生体重(OR=3.453)、产时窒息(OR=3.232)、机械通气(OR=3.643)和吸入高浓度氧(OR=3.449)为早产儿重度脑室周围-脑室内出血的高危因素(P均<0.05)。结论早产儿脑室周围-脑室内出血的高危因素较多,而且预后差,早期预防早产儿重度脑室周围-脑室内出血并采取积极干预措施具有重要意义。
彭小明高喜容孙正香胡月圆张榕
关键词:颅内出血
新生儿败血症中性粒细胞CD64、CD11b的检测及临床意义
目的:探讨中性粒细胞CD64、CD11b对新生儿败血症早期诊断、判断病情、分析预后的意义。方法:选择2010年3月1日至2010年11月30日收入医院新生儿普通病房的足月新生儿、出生体重2.5-4.0Kg、怀疑败血症患儿...
胡月圆李贵南张慧杨慧
关键词:新生儿疾病败血病中性粒细胞
文献传递
胆红素脑病与胆红素/血浆白蛋白比值关系探讨被引量:14
2011年
目的探讨胆红素脑病与血清胆红素/血浆白蛋白比值(B/A)的关系。方法对2008年11月至2009年10月本院住院的高胆红素血症患儿进行回顾性总结.分为胆红素脑病组(病例组)与非胆红素脑病组(对照组),对住院期间的血清胆红素高峰值、血浆白蛋白以及B/A等因素之间的关系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共收集到2253例高胆红素血症患儿,其中88例诊断胆红素脑病。病例组B/A为(1.59±0.47),对照组B/A为(0.80±0.2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74.537,P=0.000)。B/A比值为0~1.0、1.1~2.0、2.1~3.0时,胆红素脑病发生率分别为0.5%、12.9%、69.2%。结论胆红素脑病的发生与B/A比值有关,B/A越高,发生胆红素脑病的危险性越大。
刘新晖李贵南胡月圆张慧周勇
关键词:胆红素脑病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
新生儿枫糖尿症一例被引量:4
2011年
患儿男,生后28h,因"气促、呻吟、发绀27h,反应差2h"入院。系第1胎第1产,孕37周自然分娩。无胎膜早破,出生时无窒息。羊水、脐带、胎盘无异常。生后1h无明显诱因出现气促、呻吟,先后给予鼻导管吸氧、气管插管等支持,病情仍进展。
张帆高喜容彭小明刘新晖胡月圆
关键词:枫糖尿症新生儿鼻导管吸氧自然分娩胎膜早破无窒息
新生儿不同病原菌化脓性脑膜炎临床分析被引量:35
2015年
目的探讨新生儿不同病原菌化脓性脑膜炎的临床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1月1日至2012年12月31日172例新生儿化脓性脑膜炎患儿的临床资料。结果脑脊液外观浑浊和脓性54例(31.4%);脑脊液培养阳性70例(40.7%),以大肠埃希菌、葡萄球菌为主;并发症31例(18.0%),其中脑积水14例(8.1%)。大肠埃希菌脑膜炎组与其他病原菌组、不明病原菌组比较,脑脊液外观异常比例、脑脊液白细胞计数、脑脊液白细胞计数>500×106/L比例、脑脊液糖和蛋白水平、发热持续时间、脑脊液恢复正常时间、住院时间和费用、并发症和死亡的比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对于脑脊液外观呈浑浊和脓性,尤其脑脊液白细胞数>500×106/L时,需重点考虑大肠埃希菌感染可能,其并发症多、病死率高,预后相对较差。
胡月圆高喜容占彩霞李贵南彭小明黄瑞文
关键词:化脓性脑膜炎大肠埃希菌并发症新生儿
共5页<12345>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