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景炘
- 作品数:35 被引量:79H指数:6
- 供职机构: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更多>>
- 相关领域:核科学技术理学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更多>>
- 羟胺衍生物的辐解研究 Ⅰ .羟胺衍生物辐解产物中气态烃类的气相色谱分析被引量:3
- 2003年
- 将氧化铝毛细柱与氢火焰离子化检测器(FID)联用,研究了羟胺衍生物辐射降解产物中气态烃类的气相色谱分析方法。通过对柱温采用二阶程序升温,使各类烃得到了有效分离,并找到了最佳气相色谱分析条件:FID温度:250℃;柱温:第一阶:初温40℃,初温保持时间9min,升温速率6℃/min,终温88℃,终温保持时间1min;第二阶:初温88℃,初温保持时间1min,升温速率3℃/min,终温200℃,终温保持时间1min。
- 王锦花包伯荣吴明红孙喜莲张先业胡景炘叶国安
- 关键词:气相色谱核燃料后处理氢火焰离子化检测器
- N,N-二甲基羟胺对Pu(Ⅳ)的还原反萃和相应的计算机模型被引量:18
- 2001年
- 研究了N ,N 二甲基羟胺 (DMHAN)的HNO3溶液对 30 %TBP/煤油中Pu(Ⅳ )的还原反萃行为 ,考察了N ,N 二甲基羟胺浓度、HNO3浓度、温度以及两相接触时间对Pu(Ⅳ )反萃率的影响。结果表明 :延长相接触时间能显著提高钚的反萃率 ;增加HNO3浓度、加大DMHAN的用量、升高温度均能加快钚的反萃速率 ,但当相接触时间超出一定范围时 ,这些因素都不能显著增加钚的反萃率。编写了DMHAN单级反萃Pu(Ⅳ )的计算机模拟程序 。
- 何辉胡景炘张先业肖松涛朱文彬王方定
- 关键词:反萃取计算机模拟程序钚乏燃料后处理PUREX流程
- N,N-二乙基羟胺辐解产生气态烃的研究被引量:3
- 2006年
- 研究了N,N-二乙基羟胺(DEHA)水溶液辐解产生的气态烃。当DEHA浓度为0.1~0.5mol/L,剂量为10~1000kGy时,甲烷、乙烷、丙烷和砥丁烷的体积分数随剂量的增加而增加,但随DEHA浓度的增加而减少。乙烯和丙烯的体积分数随DEHA浓度的增加而增大,它们与剂量的关系与DEHA浓度有关。
- 王锦花王秋云包伯荣吴明红张先业胡景炘叶国安
- 关键词:辐射降解气态烃
- 微型混合澄清萃取槽实验装置的研制及在后处理工艺研究中的应用
- 基于后处理工艺研究的需要,研制了微型混合澄清萃取槽实验装置.每级混合室体积3ml,澄清室体积5ml.用微电机搅拌混合,远距离测速和控制.实验装置结构紧凑,死体积小,平衡快,实验用料液少,操作人员受放射性辐照剂量小.已在后...
- 张先业肖松涛朱文彬罗方祥叶国安黄子林何辉黄小红郑卫芳常志远胡景炘
- 关键词:乏燃料后处理萃取槽铀钚分离后处理工艺
- 文献传递
- DHDEC MP-TBP/煤油对U(Ⅵ)的萃取被引量:1
- 2000年
- DHDECMP TBP/煤油体系从 1 0mol/LHNO3 UO2 (NO3 ) 2 介质中萃取U (Ⅵ ) ,除了存在TBP和DHDECMP的单独萃取反应外 ,还存在着DHDECMP TBP的协同萃取反应。形成的萃合物分别为UO2 (NO3 ) 2 ·2TBP、UO2 (NO3 ) 2 ·2DHDECMP和UO2 (NO3 ) 2 ·DHDECMP·TBP。实验测定了TBP/煤油、DHDECMP/煤油和DHDECMP TBP/煤油协同萃取反应的ΔG、ΔH、ΔS和平衡常数K。实验结果表明 ,DHDECMP TBP/煤油萃取UO2 + 2 的分配比 ,随DHDECMP、TBP、HNO3 的浓度的增加而升高 ,随水相中常量Gd3 + 浓度的增加或温度升高而降低。H2 C2 O4 能抑制对铀的萃取 ,有效地降低铀的分配比 ,有利于铀的反萃。
- 黄子林胡景炘
- 关键词:铀TBP煤油高放废液处理
- 甲基肼及β-羟基乙基肼γ辐解产物叠氮酸的生成量被引量:3
- 2000年
- 对肼、甲基肼 (MMH)及 β 羟基乙基肼 (HEH)进行γ射线辐照实验 ,分别用红外光谱和比色分析法对它们的辐解产物叠氮酸 (HN3)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 0 2mol·L- 1MMH与 0 2mol·L- 1HEH的水溶液体系辐照 10~ 50 0kGy后 ,HN3的生成量为 0 1~ 0 4mmol·L- 1,含 3mol·L- 1HNO3的各体系中HN3的生成量为 0 1~ 3 3mmol·L- 1;作为对比的 0 2mol·L- 1肼 - 3mol·L- 1HNO3体系 ,辐照后HN3生成量为 0 2~ 57mmol·L- 1。MMH与HEH辐照后生成的HN3可能是由MMH和HEH辐照体系中的杂质肼所产生的 ,其生成量远低于HN3的爆炸限。
- 许零王家驹张先业罗志武胡景炘
- DHDECMP-TBP/煤油从模拟高放废液中萃取回收Am-Gd的研究被引量:6
- 1999年
- 研究了DHDECMP-TBP/煤油萃取Am3+、Gd3+的各影响因素。在单级萃取实验的基础上,用0.60mol/LDHDECMP-1.40mol/LTBP/煤油为有机相对模拟高放废液进行了逆流串级萃取实验(A槽)和逆流串级反萃实验(B槽),成功地从模拟高放废液中分离回收了Am3+和Gd3+。实验流程:A槽六级萃取,二级洗涤,流比AF∶AX∶AS=1.34∶2.0∶0.5;B槽用六级反萃,流比BF∶BX=1∶1。A槽Am3+和Gd3+的回收率分别为99.94%和99.0%;B槽Am3+和Gd3+的反萃取率分别>99.9%和>99.99%。
- 黄子林赵沪根胡景炘
- 关键词:高效废液镅钆
- 羟胺衍生物的辐解研究 Ⅲ .N ,N -二乙基羟胺辐解产生的氢气和一氧化碳的定性定量分析被引量:4
- 2004年
- 用5 分子筛填充柱与热导型检测器联用的气相色谱法,定性定量分析了N,N 二乙基羟胺水溶液辐解产生的氢气和一氧化碳。分析氢气时,以氩气为载气,柱温为85℃,检测器温度为110℃;分析一氧化碳时,以氢气为载气,柱温为50℃,检测器温度为80℃。研究结果表明:氢气的体积分数随着吸收剂量的增加而增加,而与N,N 二乙基羟胺浓度的关系不大;一氧化碳只有在很高吸收剂量时才产生,且体积分数很低。
- 王锦花包伯荣吴明红孙喜莲张先业胡景炘叶国安
- 关键词:氢气辐射降解PUREX流程
- TBP萃取U(NO_3)_4和HNO_3的平衡研究 Ⅱ.铀(Ⅳ)在有机相中的临界浓度被引量:2
- 1999年
- 测定了用30% TBP-煤油萃取铀(Ⅳ)时有机相中的临界浓度c(U(Ⅳ))m ax。研究结果表明:温度升高,c(U(Ⅳ))max线性增加;硝酸浓度增加,c(U(Ⅳ))max逐渐下降,当c(HNO3)= 4~5 m ol/L时,c(U(Ⅳ))m ax降到最小,然后再随硝酸浓度增加而缓慢上升;同时还测定了U(Ⅳ)在30% TBP-其它稀释剂中的c(U(Ⅳ))max,c(U(Ⅳ))m ax随直链饱和脂肪烃的碳原子数的增加而迅速下降;给出了与U(Ⅳ)和HNO3 浓度有关的浓度临界曲线,当硝酸起始浓度为3.0 m ol/L、U(Ⅳ)起始临界浓度为0.158 m ol/L时,不形成第三相,大于此浓度,就会生成第三相。求得了两相体系中U(Ⅳ)和硝酸的分配比D(U(Ⅳ))和D(H+ ),并讨论了影响D(U(Ⅳ))的一些因素。
- 胡景炘丛晓红卢瑛孔令琴徐向荣
- 关键词:TBP煤油稀释剂铀
- DRDECMP-TBP-煤油萃取性能的研究 Ⅰ.萃取HNO_3-Gd过程中形成第二有机相的研究
- 1999年
- 研究了DRDECMP-TBP-煤油萃取HNO3 溶液过程中第二有机相的出现和防止因素;探讨了DRDECMP-TBP-煤油萃取HNO3-Gd 时,DRDECMP浓度、TBP浓度、水相起始HNO3 浓度以及温度对第二有机相的形成和负载量的影响,确定了能满足工艺负载量要求的DRDECMP-TBP-煤油的组成。
- 黄子林胡景炘
- 关键词:TBP煤油高效废液钆萃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