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胡显良

作品数:35 被引量:156H指数:8
供职机构:重庆医科大学附属成都市妇女儿童中心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重庆市卫生局科研项目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广东省科技攻关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32篇期刊文章
  • 3篇会议论文

领域

  • 35篇医药卫生

主题

  • 12篇小儿
  • 11篇手术
  • 11篇细胞
  • 9篇细胞瘤
  • 9篇母细胞
  • 9篇母细胞瘤
  • 7篇儿童
  • 6篇肿瘤
  • 6篇介入
  • 6篇化疗
  • 6篇肝母细胞瘤
  • 4篇动脉化疗
  • 4篇动脉化疗栓塞
  • 4篇诊治
  • 4篇栓塞
  • 4篇先天
  • 4篇先天性
  • 4篇介入治疗
  • 4篇化疗栓塞
  • 3篇动物

机构

  • 11篇成都市儿童医...
  • 9篇汕头大学医学...
  • 7篇华西医科大学...
  • 7篇重庆医科大学
  • 4篇广州市儿童医...
  • 2篇汕头大学
  • 2篇四川省劳动卫...
  • 1篇华西医科大学

作者

  • 35篇胡显良
  • 9篇张利兵
  • 9篇蒋学武
  • 8篇陈中献
  • 7篇王珊
  • 7篇胡廷泽
  • 7篇刘文英
  • 5篇张英姿
  • 4篇蒋小平
  • 4篇林涵
  • 4篇李建宏
  • 4篇冯杰雄
  • 4篇闫焕
  • 3篇贺飞
  • 3篇韦福康
  • 3篇杨婷
  • 2篇曾承
  • 2篇何小兵
  • 2篇吴艳梅
  • 2篇唐耘熳

传媒

  • 8篇中华小儿外科...
  • 5篇广州医药
  • 3篇中国小儿血液...
  • 2篇实用儿科临床...
  • 2篇重庆医科大学...
  • 1篇中国现代医学...
  • 1篇中华护理杂志
  • 1篇中国临床医生...
  • 1篇中华外科杂志
  • 1篇中国胸心血管...
  • 1篇重庆医学
  • 1篇伤残医学杂志
  • 1篇教育导刊(下...
  • 1篇西部医学
  • 1篇中华妇幼临床...
  • 1篇中国医药导报
  • 1篇医学信息(下...
  • 1篇第四届全国小...

年份

  • 2篇2015
  • 2篇2014
  • 1篇2013
  • 6篇2010
  • 2篇2008
  • 1篇2006
  • 3篇2005
  • 5篇2004
  • 2篇2003
  • 3篇2002
  • 1篇2001
  • 4篇2000
  • 1篇1999
  • 1篇1998
  • 1篇1997
35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肝母细胞瘤的介入治疗被引量:3
2006年
一般认为,小儿肝母细胞瘤能够治愈的标准是能够手术Ⅰ期切除,如果没有或者不能进行手术Ⅰ期切除,则通常认为预后不良,我们应用介入的方法,对1例失去手术机会的晚期肝母细胞瘤患儿进行了4次介入治疗后,患儿肿瘤完全消失,正常肝脏组织完全代替肿瘤组织,随访5年,患儿健康生长,无任何不适。现将我们的治疗经验报告如下。
胡显良张利兵徐志诚
关键词:小儿肝母细胞瘤介入治疗后手术机会预后不良肝脏组织
经导管动脉化疗栓塞术治疗41例儿童实体肿瘤的临床研究被引量:3
2013年
目的评价经导管动脉化疗栓塞术(TACE)治疗Ⅰ期根治性手术困难的骨肉瘤、肾母细胞瘤、肝母细胞瘤及特大型混合性血管瘤的可行性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年8月至2011年8月成都市妇女儿童中心医院收治的Ⅰ期根治性手术切除困难的41例实体肿瘤患儿病历资料,其中,骨肉瘤5例,肾母细胞瘤7例,肝母细胞瘤4例,特大型混合性血管瘤25例。均采用TACE治疗,比较治疗前、后肿瘤大小变化,并随访其临床疗效。结果 5例骨肉瘤、7例肾母细胞瘤、4例肝母细胞瘤术前各经1~3次TACE治疗,体积缩小率分别为24.9%~36.5%(平均25.7%)、18.8%~36.9%(平均25.3%)、43.3%~54.9%(平均50.0%)。随访7~69个月,根治性手术成功率87.5%,2例死亡,14例获得无瘤生存。25例特大型混合性血管瘤分别经1~4次TACE治疗,体积缩小44.3%~100%(平均69.4%),随访3~61个月,治疗有效率96%。结论 TACE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手段,可以作为Ⅰ期根治性手术困难的骨肉瘤、肾母细胞瘤、肝母细胞瘤术前治疗方法及特大型混合性血管瘤的首选治疗手段。
吴艳梅胡显良王珊张利兵闫焕张英姿陈联盟谭培兰
关键词:实体肿瘤根治性手术
应用干骺端骨连接性参数进行废用性骨质疏松症预防措施的比较被引量:3
2003年
目的 :比较不同预防废用性骨质疏松措施干预后骨小梁连接性参数的变化情况。方法 :自制幼年大鼠废用性骨质疏松模型 ,用电针、补钙等不同干预措施干预 4周后进行股骨下段干骺端 (松质骨 )标本节点数和游离末端数测量。结果 :废用性骨质疏松骨小梁节点数明显减少 ,游离末端数相对增多。电针组与废用性骨质疏松对照组比较节点数增加 ,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骨小梁节点数的下降是废用性骨质疏松的主要病理特征 ,该参数测定对废用性骨质疏松的诊断、风险预测、治疗及预防措施的比较有较大参考价值。电针刺激可有效预防废用性骨质疏松。
陈中献胡显良蒋学武林涵贺飞
关键词:废用性骨质疏松症电针治疗
经肛门一期根治术治疗婴幼儿先天性巨结肠的临床疗效被引量:2
2010年
目的 探讨婴幼儿先天性巨结肠(hirschsprung′s disease, HD)经肛门一期根治术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4年2月至2009年5月在本院经肛门一期根治的婴幼儿先天性巨结肠患儿58例的临床疗效.其中,男性患儿为45例,女性为13例,年龄为6个月至6岁,中位年龄为1岁5个月(本研究遵循的程序符合本院人体试验委员会所制定的标准,得到该委员会会批准,征得患儿家属的知情同意,并与之签署临床研究知情同意书).结果 患儿结合病史,经钡剂灌肠(每1例均观察24 h钡储留)或病检得到确诊.所有患儿手术顺利,手术平均历时约90 min,出血约30 mL,无输血,直肠后间隙常规放置引流管以充分引流,术后24 h内即恢复进食,无腹腔感染及小肠结肠炎.术后早期均有不同程度大便次数多,一般在术后1~2个月后恢复至1~2次/d成型大便,仅1例术后出现粪污,经保守治疗后好转.本组患儿术后均按要求扩肛半年,随访1~4年,生长发育良好,大便控制较满意.结论 婴幼儿先天性巨结肠经肛门一期根治术治疗,损伤小、术后恢复快,且手术效果确切.
张利兵胡显良
关键词:婴幼儿先天性巨结肠外科手术
小儿绞窄性肠缺血术后低氧血症的临床及实验研究被引量:16
2002年
为证实绞窄性肠缺血术后低氧血症的情况 ,并希望通过动物实验了解其原因。方法 :临床研究绞窄性肠缺血患儿手术松解恢复肠血运后血氧饱和度并将之与一期手术切肠和单纯性肠梗阻患儿术后血氧饱和度作比较 ,同时实验研究大肠绞窄性肠缺血不同时间 (30′、6 0′)术后肺透性指数的变化情况 ,并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绞窄性肠缺血手术恢复血供后的血氧饱和度比切肠组和单纯性肠梗阻患儿更低 ,有显著的统计学差异。实验大鼠肺透性指数在绞窄性肠缺血手术后的过程中变化明显。结论 :绞窄性肠缺血手术松解绞窄恢复血运后的过程中有更为明显的低氧血症过程 ,可能是肺泡毛细血管透性增加、氧交换障碍所致。
蒋学武胡廷泽赖亚曼陈中献贺飞胡显良
关键词:术后低氧血症动物实验
32例小儿未成熟畸胎瘤临床诊疗特点回顾分析被引量:6
2015年
目的回顾分析儿童未成熟畸胎瘤的临床诊疗特点。方法收集我院2010年3月-2014年9月收治的32例经手术及病理确诊为未成熟畸胎瘤患儿的临床资料,其中男10例,女22例,年龄9 h^103个月。肿瘤发生于卵巢9例,睾丸6例,腹膜后9例,骶尾部5例,纵膈1例,胃部2例。全部患儿均行肿瘤完全切除,术后接受化疗14例(Ⅱ级、Ⅲ级各7例),随访患儿生存情况。结果(1)32例患儿,男女比例为1:2.2,发病中位年龄5个月,平均年龄24.8个月,1岁以下占65.6%。肿瘤发生部位以性腺最常见(卵巢多于睾丸)16例(50.0%),其次为腹膜后9例(28.1%)、骶尾部5例(15.6%),其他部位仅2例(6.3%)。(2)血清甲胎蛋白(AFP)比值大于83.17者3例(Ⅱ级1例,Ⅲ级2例)。(3)影响血清AFP阳性率的因素:病理分级Ⅰ级和Ⅲ级间血清AFP阳性率差异有显著性(P=0.0265),而不同性别、年龄及不同部位的未成熟畸胎瘤患儿血清AFP阳性表达率差异无显著性(P>0.05)。(4)所有患儿均经手术完全切除肿瘤,病理检查确诊未成熟畸胎瘤,Ⅰ级11例,Ⅱ级14例,Ⅲ级7例,术后接受化疗14例(Ⅱ级7例、Ⅲ级7例)。(5)随访时间3个月~42个月,平均随访时间20.6个月,仅2例(2/32)出现复发,1例为卵巢畸胎瘤术前有破溃者,1例为纵膈畸胎瘤术后未予化疗者,其余均获得完全缓解(30/32,93.8%)。结论(1)未成熟畸胎瘤诊断后应及早行肿瘤完整切除手术,Ⅰ级伴AFP正常者,通常仅需要手术完整切除肿瘤;Ⅱ级伴AFP阳性、术中见肿瘤包膜不完整、侵袭周围组织或肿瘤破溃、瘤体未完整切除者,术后建议进一步联合化疗;Ⅲ级的患儿在术后都应及时辅以化疗。规范的综合治疗下多能获得良好的临床预后。(2)未成熟畸胎瘤患儿血清AFP测定对于术前鉴别肿瘤的良恶性、指导手术时机及制定综合治疗方案、术后动态随访监测肿瘤有无复发、转移等生物学行为及疗效判断具有重要意义。
杨婷王珊胡显良
关键词:未成熟畸胎瘤手术化疗甲胎蛋白
小儿肾母细胞瘤的诊治
本文总结分析了72例小儿肾母细胞瘤患者的临床资料,探讨小儿肾母细胞瘤的病因特点,手术治疗方案,化疗方案以及临床诊治措施.
胡显良
关键词:肾母细胞瘤病理特征手术方案化疗
文献传递
罕见多系统重复畸形一例
2004年
李建宏陈中献胡显良蒋学武林涵
关键词:儿童病例报告剖腹探查术体征
术前应用经导管动脉化疗栓塞治疗儿童肝母细胞瘤的疗效分析被引量:5
2014年
目的:分析肝母细胞瘤(hepatoblastoma,HB)的临床特点,探讨经导管动脉化疗栓塞(transcathere arterial chemoembolization,TACE)在HB中的治疗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5年8月至2012年1月收治的5例HB患儿病历资料,根治性手术前均进行2~3次TACE治疗,比较治疗前后甲胎蛋白(alpha fetal protein,AFP)及肿瘤大小变化情况,观察其根治性手术成功率及随访临床疗效。结果:经2~3次TACE治疗后1周复查,4例患儿血清AFP下降63.2%~99.7%,平均82.9%,肿瘤缩小28.7%-76.3%,平均61.4%;1例患儿AFP升高69.8%,肿瘤增大84.5%。4例完成根治性手术,随访6~87月(平均35.6月),无瘤存活至今。1例手术前CT检查发现远处转移,放弃治疗后1月死亡。结论:对于Ⅰ期根治性切除困难的HB,采取术前TACE治疗,不良反应轻,使大部分患儿获得根治性手术切除,术后无瘤生存率高,可将其作为Ⅰ期根治性切除困难的HB术前治疗主要手段。TACE术后AFP及肿瘤大小变化可间接反映HB的远期预后。
吴艳梅王珊胡显良张利兵张英姿陈联盟谭培兰
关键词:肝母细胞瘤经导管动脉化疗栓塞根治性手术甲胎蛋白肿瘤大小
外源性雌激素对小鼠睾丸引带收缩和增殖活性的影响被引量:11
2005年
目的研究外源性雌激素(EEs)对胚胎小鼠睾丸引带组织肌动蛋白(Actin)和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的表达以探讨EEs对睾丸引带收缩和增殖活性的影响.方法昆明雌性小鼠180只,随机分成18组,于孕9~17 d每天分别给予DES、17α-E2、17β-E2和E3,每种药物又分别给予不同剂量25、50、100、200μg·kg-1·d-1和等体积的DMSO、生理盐水作空白和正常对照.孕19 d处死母鼠,取出活胎,取其下腹部,常规固定、制片.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睾丸引带组织中肌动蛋白(Actin)和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的表达.结果实验组小鼠睾丸引带组织发育较差,其中Actin含量降低,药物剂量越大,Actin含量越低(P<0.05);较大剂量(如200和100μg·kg-1·d-1药物组)的雌激素处理组胎鼠睾丸引带中PCNA含量降低明显(P<0.05).两指标均有显著的剂量效应关系.结论EEs可随药物剂量的不同而不同程度地降低睾丸引带中Actin和PCNA的含量.表明EEs影响胚胎期睾丸引带的收缩和增殖活性,并可能是EEs影响睾丸引带甚或睾丸正常发育(下降)的机制.
蒋学武邓汪东胡显良李建宏林涵赖亚曼陈中献黄天华
关键词:雌激素睾丸外源性雌激素睾丸引带增殖活性胚胎小鼠免疫组织化学方法ACTIN
共4页<1234>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