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胡娅莉

作品数:542 被引量:3,639H指数:28
供职机构: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鼓楼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临床重点专科建设项目江苏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农业科学化学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421篇期刊文章
  • 92篇会议论文
  • 23篇专利
  • 3篇科技成果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499篇医药卫生
  • 11篇生物学
  • 3篇农业科学
  • 2篇化学工程
  • 1篇机械工程
  • 1篇自动化与计算...
  • 1篇轻工技术与工...
  • 1篇一般工业技术
  • 1篇政治法律
  • 1篇文化科学

主题

  • 91篇细胞
  • 86篇妊娠
  • 69篇胎儿
  • 64篇产前
  • 63篇肝炎
  • 59篇乙型
  • 58篇乙型肝炎
  • 58篇子宫
  • 58篇病毒
  • 47篇宫内
  • 46篇肝炎病毒
  • 45篇胚胎
  • 44篇产前诊断
  • 42篇乙型肝炎病毒
  • 40篇母婴
  • 39篇内膜
  • 37篇子痫
  • 36篇基因
  • 34篇宫内膜
  • 30篇孕妇

机构

  • 468篇南京大学医学...
  • 60篇南京医科大学
  • 51篇南京大学
  • 30篇东南大学
  • 19篇江苏省计划生...
  • 16篇北京大学第一...
  • 10篇南京中医药大...
  • 8篇泰兴市人民医...
  • 7篇中国科学院遗...
  • 6篇四川大学
  • 6篇浙江大学医学...
  • 4篇天津市中心妇...
  • 4篇郑州大学第一...
  • 4篇南京医科大学...
  • 4篇中山大学附属...
  • 4篇中华医学会
  • 4篇南京市妇幼保...
  • 3篇北京大学第三...
  • 3篇北京大学深圳...
  • 3篇华中科技大学

作者

  • 540篇胡娅莉
  • 90篇王志群
  • 81篇周乙华
  • 69篇孙海翔
  • 69篇李洁
  • 60篇戴毅敏
  • 52篇茹彤
  • 47篇张宁媛
  • 40篇王玢
  • 31篇朱瑞芳
  • 29篇郑明明
  • 29篇朱海燕
  • 28篇陈洁
  • 26篇段红蕾
  • 26篇刁振宇
  • 26篇许争峰
  • 26篇许碧云
  • 24篇戴晨燕
  • 23篇徐志鹏
  • 21篇吴星

传媒

  • 77篇中华围产医学...
  • 43篇中华妇产科杂...
  • 35篇中国实用妇科...
  • 30篇江苏医药
  • 24篇中华男科学杂...
  • 23篇现代妇产科进...
  • 14篇中华医学遗传...
  • 14篇医学研究生学...
  • 12篇中国优生与遗...
  • 12篇中国产前诊断...
  • 11篇中华医学会2...
  • 10篇中国妇幼保健
  • 10篇中华医学会第...
  • 8篇实用妇产科杂...
  • 8篇中国妇幼健康...
  • 6篇江苏临床医学...
  • 6篇江苏省第九次...
  • 5篇中华医学杂志
  • 5篇东南大学学报...
  • 4篇生殖与避孕

年份

  • 7篇2023
  • 7篇2022
  • 14篇2021
  • 17篇2020
  • 11篇2019
  • 12篇2018
  • 14篇2017
  • 18篇2016
  • 43篇2015
  • 39篇2014
  • 39篇2013
  • 37篇2012
  • 27篇2011
  • 40篇2010
  • 46篇2009
  • 29篇2008
  • 21篇2007
  • 25篇2006
  • 20篇2005
  • 18篇2004
54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正常妊娠中期羊水细胞因子水平分析
目的:测定妊娠结局正常的孕妇中孕期羊水中白细胞介素(interleukin,IL)-10、IL-1β、IL-6、单核细胞趋化蛋白(monocyte chemotactic protein, MCP)-1和肿瘤坏死因子(t...
刘乐南冯振华李洁戴毅敏朱海燕许碧云周乙华胡娅莉
米非司酮用于足月孕鼠引产时孕鼠及胎鼠器官的病理学观察及形态定量分析被引量:1
2000年
目的 探讨米非司酮用于足月孕鼠引产对胎鼠及孕鼠的安全性影响。方法 妊娠大鼠 2 7只 ,随机分成 3组 ,妊娠第 18天分别给予不同剂量的米非司酮 (0、1 6mg/kg、10mg/kg) ,48小时后取重要脏器行组织学观察。结果 胎鼠的心、肺、肝、肾、大脑和孕鼠的心、肺、肝、肾、脾的镜检与图像分析结果 ,除图像分析显示大剂量组肾小球面积较对照组增大外 ,其余未发现统计学差异。结论 在选用的剂量范围和实验条件下 ,米非司酮用于足月孕鼠引产对胎仔是安全的。孕鼠大剂量组肾小球面积增大值得重视 。
张宁媛胡娅莉项小人
关键词:米非司酮足月引产病理学
多重连接探针扩增技术在先天性心脏病22q11微缺失/微重复综合征诊断中的应用被引量:2
2009年
目的染色体22q11区域基因拷贝数异常是先天性心脏病(CHD)的遗传病因之一,由其引起的CHD预后不良。该研究主要探讨多重连接探针扩增技术用于CHD22q11微缺失或微重复遗传病因诊断的实用性,并了解22q11微缺失或微重复在CHD中的发生情况。方法选择25个位于染色体22q11低重复拷贝序列A-H区域内、7个位于其周围(CES、22q13)和16个位于4、8、10、17号染色体上的基因位点共计48个探针组成多重连接探针,对181例外科手术前的CHD儿童和14例严重CHD或包括CHD的多发性畸形胎儿进行了22q11微缺失或微重复的检测,并进行了染色体核型分析。结果195例患儿中,共检出22q11微缺失者7例(LCRA-D区6例,LCRA-C区1例),22q11微重复1例(LCRB-D区),涉及的CHD类型包括室间隔缺损、房室间隔缺损、肺动脉狭窄和法洛四联征。同时染色体核型分析还发现了6例异常:1例21q部分缺失[46,XY,21q-],1例嵌合性8-三体[47,XY,+8/46,XY(1∶2)],4例21-三体。其中1例21-三体与22q11微重复同时存在。结论染色体22q11区域高密度多重连接探针检测技术能快速、灵敏、精确定位诊断染色体22q11区域基因拷贝数异常,适合于CHD的遗传学诊断;此外,22q11微缺失或微重复引起的CHD类型多种多样,建议所有CHD患者应常规进行遗传学检测。
杨月华胡娅莉朱湘玉莫绪明王东进姚金翠盛敏朱海燕李洁茹彤王志群
关键词:22Q11微缺失先天性心脏病儿童胎儿
臀位外倒转术的成功率及其影响因素被引量:27
2014年
目的 探讨对臀位单胎妊娠孕妇实施外倒转术的成功率及其影响因素,并分析外倒转术的并发症发生情况. 方法 以2011年3月1日至2012年2月29日在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鼓楼医院产科定期产前检查并分娩的孕妇为研究对象,共204例孕妇纳入研究,均为单胎妊娠、妊娠32~37+6周经超声证实为臀位、无其他剖宫产指征.其中101例孕妇不愿接受外倒转术(期待组),嘱膝胸卧位2次/d;103例孕妇自愿接受外倒转术(外倒转术组),于妊娠32~37+6周实施外倒转术.比较2组孕妇分娩时转为头位的比例、剖宫产率以及胎膜早破、早产、脐带绕颈等并发症的发生率;分析外倒转术成功率的影响因素.统计学分析采用x2检验和校正x2检验. 结果 (1)外倒转术组分娩时转为头位的比例高于期待组[68.9%(71/103)与29.7% (30/101),x2=31.39],剖宫产率低于期待组[49.5%(51/103)与78.2%(79/101),x2=18.18],臀位为剖宫产第一指征的比例也低于期待组[62.7% (32/51)与89.9% (71/79),x2=13.86],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2)单臀位、完全臀位与不完全臀位的外倒转术成功率分别为77.1%(37/48)、72.7%(24/33)与45.5%(10/22),3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7.37,P<0.05),单臀位成功率高于不完全臀位(x2=6.84,P<0.017).比较初产妇与经产妇[67.7%(63/93)与8/10]、前壁胎盘与非前壁胎盘[61.0%(25/41)与74.2% (46/62)]、妊娠32~35+6周与36~37+6周[70.5%(62/88)与9/15]实施外倒转术的成功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x2分别为0.19、2.01和0.65,P值均>0.05).(3)外倒转术组与期待组的胎膜早破发生率[7.8%(8/103)与6.9%(7/101)]、早产率[2.9%(3/103)与2.0% (2/101)]、脐带绕颈发生率[17.5%(18/103)与21.8% (22/101)]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x2分别为0.05、0.19和0.60,P值均>0.05). 结论 �
李洁孙凤英赵霞朱振华王志群胡娅莉
关键词:臀先露倒转术胎位胎膜早破早产
绝经对身体脂肪分布影响的研究被引量:4
2000年
目的 探讨绝经对身体脂肪分布的影响。方法 自然绝经者 44例和生育年龄妇女 2 0例为对照组 ,用双能X线吸收仪 (DEXA)测定其体脂肪量、躯干脂肪量及下肢脂肪量 ,并计算体脂肪率、躯干脂肪量 /下肢脂肪量 (T/L)、上半身型的百分比。结果 自然绝经者较对照组的体脂肪量、体脂肪率、T/L比均有意义地增高 ;两者上半身型各占 81 6 %和 33 7%。结论 绝经可能会使身体脂肪分布向上半身型移行 ,而上半身型脂肪分布会引起一系列代谢合并症 。
吴洁姜允飞林华周重宛胡志沁戴鲁琴王志群胡娅莉
关键词:绝经身体脂肪分布
江苏省中孕期妇女巨细胞病毒感染率及感染状态与不良妊娠结局的关系
[目的]明确江苏省中孕期妇女巨细胞病毒(human cytomegalovirus,CMV)血清阳性率,并探讨母孕期感染状态与不良妊娠结局的相关性.[方法]调查2002-2004年江苏省12个市县17 661例孕妇的新生...
戴毅敏陈洁张姝周乙华胡娅莉
miR-181a促进人子宫内膜间质细胞蜕膜化催乳素的表达被引量:10
2012年
目的目前虽已发现一些在胚胎着床过程中起重要作用的分子,但微小RNA(microRNA,miRNA)在蜕膜化过程中作用的研究报道较少,文中调查孕鼠围着床期子宫组织中miR-181a的表达规律,并探讨miR-181a对人子宫内膜间质细胞(human endometrial stromal cell,hESC)体外诱导蜕膜化过程中蜕膜化标志基因蜕膜化催乳素(decidual prolactin,dPRL)表达的调控作用。方法收集怀孕0~6.5 d孕鼠子宫组织,采用TRIZOL法提取总RNA,通过实时定量PCR检测子宫组织中miR-181a的表达。制备Ad-miR-181a重组腺病毒,并感染hESC,24 h后采用0.5 mmol/L 8-Br-cAMP和1μmol/L Medroxyproges-terone(MPA)联合进行体外蜕膜化诱导培养;通过化学发光免疫法和实时定量PCR分别检测细胞培养液上清中dPRL的浓度与间质细胞中催乳素(prolactin,PRL)mRNA的表达;同时采用荧光素酶报告基因检测miR-181a对hESC中dPRL(-332/+65)启动子的调控作用。结果早孕小鼠子宫组织中miR-181a的表达高于非妊娠小鼠子宫,且随着妊娠天数的增加呈逐渐上升的趋势,在小鼠着床"窗口期"即孕4.5 d达到高峰(2.60±0.15倍,P<0.01,n=5),孕5.5 d子宫miR-181a的表达开始平稳下降;成功获得滴度为5.19×1010ifu/ml的miR-181a腺病毒,该腺病毒介导的miR-181a过表达显著增加hESC蜕膜化标志基因dPRL mRNA表达水平,增高超过8倍(P<0.01);在8-Br-cAMP和MPA联合诱导hESC体外蜕膜化时,高表达miR-181a可明显增加8-Br-cAMP联合MPA诱导的PRL mRNA表达水平与PRL蛋白分泌(P<0.01)。荧光素酶报告基因进一步证实miR-181a可以激活dPRL(-332/+65)启动子的活性达到2倍(P<0.05)。结论 miR-181a参与8-Br-cAMP和MPA诱导子宫内膜间质细胞蜕膜化过程中PRL的表达调控。
张群刘红玉蒋玥王玢颜桂军孙海翔胡娅莉
关键词:催乳素蜕膜化
多学科系统化管理在凶险性前置胎盘中的应用研究被引量:22
2015年
目的:探讨多学科系统化管理凶险性前置胎盘(PPP)对母儿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2013年1月至2015年2月在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鼓楼医院住院分娩的 PPP孕妇41例,其中经包括自体血贮备、术前核查、髂总动脉球囊预置等内容在内的多学科系统化管理者为系统管理组20例,未接受妊娠期管理者为对照组21例。分析这些病例的母儿妊娠结局。结果:2013年、2014年和2015年1--2月,凶险性前置胎盘分别占同期分娩总数的0.5‰(2/4402)、4.3‰(25/5762)和15.5‰(14/905),发生率大幅迅速增加,差异显著(P〈0.001)。系统管理组和对照组的产后出血量分别为710ml(230~6000ml)和1500ml(310~4515ml)ml,出血率分别为30.0%和61.9% 。系统管理组的产后出血量和出血率均低于对照组(P =0.06,P =0.07);产前自体血贮备量显著增高(P≤0.05),异体浓缩红细胞(RBC)输注量达到或超过4U 以上大量输血孕妇明显减少,早期发病率为15.0%,显著低于对照组的52.4%(P≤0.05)。结论:多学科系统化管理流程能减少 PPP围术期的严重并发症。
戴毅敏王志群张雪斌顾宁岳嫒媛兰明冯静仇黎丽胡娅莉
胚胎玻璃化冷冻研究进展被引量:3
2005年
玻璃化冷冻胚胎具有简便、迅速、经济、避免冰晶形成等优点,受到越来越广泛的关注。大量实验研究及初步临床应用结果表明,应用玻璃化冷冻技术能够保存多个种属不同发育阶段的胚胎。但是,目前玻璃化冷冻胚胎尚不成熟,应用合理的玻璃化冷冻溶液以及提高玻璃化冷冻速率等均是影响玻璃化冷冻胚胎的重要因素。
王俊霞胡娅莉孙海翔
关键词:胚胎玻璃化冷冻辅助生殖技术
国际产前诊断学会、母胎医学会和围产期质量基金会关于使用全基因组测序进行胎儿诊断的联合立场声明的解读被引量:1
2019年
随着产前诊断技术的飞速发展,影像学检查可以检出越来越多的胎儿结构异常,遗传学检测技术的发展又揭示了胎儿结构异常与遗传变异的密切关系。传统的细胞遗传学检测和染色体微阵列分析技术已用于产前诊断,成为产前遗传学检测的主要手段,为产前咨询提供了可靠的依据。然而,大部分结构异常的胎儿仍未获得明确的病因学解释。近年,研究者将全外显子组测序或全基因组测序技术在产前诊断中进行了尝试,检测出了更多的病因学变异。随着初期探索的成功和测序成本的下降,基因组测序技术在产前诊断的应用成为又一波技术进步的潮流。然而,海量的测序信息和胎儿表型的特殊性也对医患双方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使用好这一技术,需要严格遵从规范。本文根据2018年由国际产前诊断学会(ISPD)、母胎医学会(SMFM)和围产期质量基金会(PQF)共同发表的联合立场声明,结合近年国内的发展和应用经验,就全基因组测序临床应用的关键点、应用指征、结果和咨询进行了解读。
朱湘玉胡娅莉李洁
关键词:全基因组测序产前诊断基金会胎儿
共54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