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胡伟艳

作品数:43 被引量:328H指数:9
供职机构:华中农业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经济管理文化科学天文地球农业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36篇期刊文章
  • 2篇学位论文
  • 2篇会议论文

领域

  • 31篇经济管理
  • 5篇文化科学
  • 3篇天文地球
  • 1篇环境科学与工...
  • 1篇农业科学
  • 1篇社会学
  • 1篇政治法律

主题

  • 7篇城市
  • 6篇农地
  • 5篇地价
  • 5篇基准地价
  • 5篇非农
  • 4篇人口
  • 4篇土地资源
  • 4篇农村
  • 4篇耕地
  • 4篇非农化
  • 4篇城镇化
  • 3篇土地管理
  • 3篇农民
  • 3篇基准地价更新
  • 3篇集约利用
  • 3篇教学
  • 2篇多功能保护
  • 2篇人口城市化
  • 2篇人口城镇化
  • 2篇实证

机构

  • 38篇华中农业大学
  • 5篇中国地质大学
  • 2篇天津师范大学
  • 2篇北卡罗来纳大...
  • 1篇天津工业大学
  • 1篇中山大学
  • 1篇咸宁职业技术...
  • 1篇国土资源
  • 1篇涟源钢铁集团...

作者

  • 40篇胡伟艳
  • 7篇张安录
  • 5篇渠丽萍
  • 3篇赵志尚
  • 2篇张晨燕
  • 2篇高进云
  • 2篇彭开丽
  • 2篇刘进
  • 2篇梅昀
  • 2篇宋彦
  • 2篇闵敏
  • 2篇卢大伟
  • 2篇谌龙
  • 1篇张丽琴
  • 1篇乔荣锋
  • 1篇陈银蓉
  • 1篇黄烈佳
  • 1篇张惠
  • 1篇杨华明
  • 1篇薛娟

传媒

  • 4篇资源开发与市...
  • 4篇高等农业教育
  • 4篇中国土地科学
  • 3篇商业时代
  • 2篇价值工程
  • 2篇统计与决策
  • 1篇资源科学
  • 1篇调研世界
  • 1篇华中农业大学...
  • 1篇中国人口·资...
  • 1篇地域研究与开...
  • 1篇国土资源科技...
  • 1篇农业经济
  • 1篇工业技术经济
  • 1篇农村经济
  • 1篇中国集体经济
  • 1篇上海土地
  • 1篇中国农业信息
  • 1篇南方国土资源
  • 1篇地理信息世界

年份

  • 1篇2019
  • 3篇2017
  • 5篇2016
  • 2篇2015
  • 1篇2014
  • 1篇2013
  • 4篇2012
  • 2篇2011
  • 1篇2010
  • 4篇2009
  • 3篇2008
  • 6篇2007
  • 1篇2006
  • 1篇2005
  • 1篇2004
  • 2篇2003
  • 1篇2001
  • 1篇2000
43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江汉平原耕地资源利用特征的城镇化模式
2007年
城镇化与耕地数量变化之间的关系是当前土地问题研究的焦点之一。利用1990—2004年江汉平原14个县市的统计数据资料,分析了在不同城市、不同城镇化阶段以及不同城镇化速度等条件下耕地面积所呈现的变化特点,并归纳出基于耕地资源利用特征的3种城镇化模式。
胡伟艳
关键词:耕地面积城镇化江汉平原
《工程经济学》课程教学优化设计——价值工程理论视角被引量:1
2016年
课程教学设计是高等院校专业人才培养体系的核心环节,通过一系列课程教学活动的安排,加强课程知识结构的架构与供给优化课程设计,对专业人才培养以及专业竞争力提升具有重要的意义。文章以《工程经济学》为例,从价值工程理论视角,对该课程的功能、成本与价值进行分析,并提出课程的优化设计建议。
吕宏悦胡伟艳陶俞佳刘玉成薛娟
关键词:课程设计价值工程工程经济学
农地多功能供需错位与协同作用研究进展及趋势被引量:23
2017年
研究目的:系统梳理国内外关于农地多功能供需错位与协同作用的研究文献,揭示其研究进展及未来研究趋势。研究方法:文献资料法,归纳演绎法,比较法。研究结果:现有研究进展主要表现为:(1)从单一生产功能的研究转向农地多功能研究,从间接研究农地多功能之间的关系转向直接研究农地多功能之间的关系,从研究农地多功能之间线性关系转向对多重性、非线性关系的探讨;(2)从孤立研究土地利用/变化特征、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农地非市场价值评估到关联性研究,如土地利用变化对农民福利的影响、土地利用与功能的关系以及特征—功能—服务—福利—价值链条关系探讨;(3)特别强调对农地多功能供给、需求(消费)、空间格局、动态变化、形成机制以及供需失配、权衡与协同分析。与国外研究相比,国内研究农地多功能价值评估较多,形成机制研究较少;农地多功能本身整体性的研究较多,功能之间的关系、权衡与协同研究较少;农地多功能供给研究较多,需求研究较少。国内外在该领域的研究趋势为:农地多功能供需双边匹配的研究,农地多功能的形成机制、多功能之间的相互关系、权衡与协同机制研究以及农地多功能尺度效应研究。研究结论:该研究成果对加强农地从物质资产到生态资产的完备性研究,实现中国农地多功能供需对接,寻求可持续的农业和农村发展,让"农业更强、农民更富、农村更美"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实际意义。
胡伟艳魏安奇赵志尚张安录宋彦
关键词:土地管理
新型农村社区多维资产差距的福利效应——以武汉市郊区6村505份样本为例
2016年
根据可持续生计框架构建资产对福利的作用机制,采用武汉市郊区6村505份样本,应用模糊综合评判与基尼系数,对新型农村社区与传统农村多维资产差距的福利效应进行分析。结果显示:新型农村社区资产差距较明显,其中显著缩小了文化资产的差距,扩大了自然资产的差距;资产差距显著降低了新型农村社区的福利,对福利的影响达到-37.3%。在考虑资产差距的情况下,传统农村整体福利为0.134,新型农村社区福利为0.181,除自然资产外,其他资产水平均得到了提高。新型农村社区建设整体上改善了农村居民福利,但忽视了自然资产的建设。因此,未来的新型农村建设应加强对自然资产的重视和保护,促进社区各类资产协调发展。
胡伟艳卢大伟谌龙张娇娇
关键词:资产建设福利效应新型农村社区
县域农村居民收入距离效应的实证分析被引量:1
2017年
文章建立空间计量模型对武汉城市圈2010—2015年县域农村居民收入的距离效应进行实证研究。研究结果显示,研究区农村居民收入存在比较显著的正向空间相关性,且围绕武汉市中心形成了农村居民增收的环状密集带;地理区位特征和社会经济特征均对农村居民收入产生重要影响,其中到武汉市中心的距离显著地负向影响农村居民收入,但距离的负效应程度减小,近两年有增强的趋势。
胡伟艳林颖超高梅玲魏安奇
关键词:农村居民收入空间计量模型武汉城市圈
如何建立城市土地集约利用的长效机制被引量:7
2007年
本文从分析当前城市土地利用机制的缺陷出发,构建了由市场、宏观调控与公众参与共同构成的城市土地集约利用长效机制,并从土地有形市场建设、发挥地价杠杆作用,紧缩土地供应政策、加快税收制度改革、加大规划力度,以及完善公众参与制度等方面提出加强机制建设的建议。
渠丽萍胡伟艳
关键词:城市土地集约利用
土地价格评估体系的整合被引量:4
2005年
在介绍宗地价格评估、基准地价评估、地价指数编制和地价动态监测体系建立等我国现行土地价格评估体系的基础上,分析了该评估体系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土地价格评估体系整合的概念及实施的建议。
胡伟艳渠丽萍
关键词:宗地地价基准地价地价指数地价动态监测
1978年以来我国农村土地管理制度演变特征——土地和劳动力结合视角被引量:1
2014年
文章利用文献法、分类法、归纳法等方法,从土地和劳动力结合视角,分析1978年以来我国农村土地管理制度的演变特征,主要体现从土地和劳动力的直接结合转向土地和劳动力的间接结合,其中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是直接结合的标志,间接结合主要包括以土地使用权流转为主的土地使用权和劳动力的间接结合和以人口城镇化为主的土地所有权和劳动力的间接结合。通过直接结合和间接结合的比较分析,指出扬土地和劳动力直接和间接结合之长而补其之短,完善资源配置的市场机制,推进就地城镇化进程,是创新农村土地管理制度的核心。
李瑶鹤胡伟艳
关键词:人地关系农村土地管理制度新型城镇化
武汉市商品住宅需求影响因素及预测被引量:13
2007年
文章以武汉市为例,在界定商品住宅需求相关概念的基础上,对影响住宅需求的因素进行了系统地归纳和总结;然后利用灰色预测、回归方法以及整合两种方法分别对武汉市未来三年的商品住宅需求进行了预测,最后文章对预测结果及两种方法的预测偏差进行了讨论与说明。
胡伟艳王钰
关键词:商品住宅
城乡转型与农地非农化的互动关系
城乡转型是18世纪以来世界范围内的一种重要的社会经济现象。根据国际经验,目前我国处于快速的城乡转型期,但已突出的表现出:城乡社会结构转型滞后,乡村人口比重高;城乡产业结构转型滞后,第三产业产值比重低;城乡就业结构转型滞后...
胡伟艳
关键词:城乡转型农地非农化产业结构
文献传递
共4页<1234>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