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肖晖

作品数:43 被引量:90H指数:5
供职机构:武汉大学中南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深圳市科技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文化科学经济管理更多>>

文献类型

  • 36篇期刊文章
  • 5篇学位论文
  • 1篇会议论文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39篇医药卫生
  • 1篇经济管理
  • 1篇文化科学

主题

  • 20篇细胞
  • 15篇淋巴
  • 11篇淋巴瘤
  • 11篇基因
  • 9篇骨髓
  • 9篇骨髓瘤
  • 8篇多发
  • 8篇多发性
  • 7篇多发性骨髓瘤
  • 7篇金淋巴瘤
  • 7篇白血
  • 6篇多态
  • 6篇多态性
  • 6篇耐药
  • 6篇霍奇金
  • 5篇肿瘤
  • 5篇细胞株
  • 5篇霍奇金淋巴瘤
  • 5篇基因多态性
  • 5篇骨髓瘤细胞

机构

  • 43篇武汉大学
  • 2篇郧阳医学院
  • 2篇武汉市中心医...
  • 1篇北京大学深圳...
  • 1篇湖北省疾病预...
  • 1篇中国医学科学...
  • 1篇湖北省肿瘤医...
  • 1篇湖北医药学院

作者

  • 43篇肖晖
  • 13篇张克俭
  • 9篇左学兰
  • 7篇陈飞
  • 7篇宋燕燕
  • 6篇陈小琼
  • 6篇夏冰
  • 6篇向伟
  • 5篇刘尚勤
  • 5篇曾宪昌
  • 4篇熊婷
  • 4篇魏恒
  • 4篇吴江
  • 3篇周怡
  • 3篇周芙玲
  • 3篇李睿
  • 3篇熊蓓
  • 3篇汪英颖
  • 2篇刘明辉
  • 2篇肖琦

传媒

  • 10篇现代肿瘤医学
  • 4篇内科急危重症...
  • 3篇中华医学遗传...
  • 2篇白血病.淋巴...
  • 2篇临床血液学杂...
  • 2篇临床内科杂志
  • 2篇中国实验血液...
  • 1篇胃肠病学
  • 1篇中华内科杂志
  • 1篇肿瘤防治研究
  • 1篇中华消化杂志
  • 1篇中国医学教育...
  • 1篇中华血液学杂...
  • 1篇武汉大学学报...
  • 1篇中国血吸虫病...
  • 1篇临床肾脏病杂...
  • 1篇临床和实验医...
  • 1篇中华实用诊断...
  • 1篇中华医学会第...

年份

  • 1篇2022
  • 3篇2020
  • 3篇2019
  • 4篇2017
  • 4篇2016
  • 1篇2015
  • 2篇2014
  • 2篇2013
  • 1篇2012
  • 2篇2011
  • 1篇2010
  • 5篇2009
  • 5篇2008
  • 1篇2005
  • 1篇2004
  • 2篇2002
  • 2篇2001
  • 2篇2000
  • 1篇1994
43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TRAF1以及CD30-TRAF1信号通路在B细胞性霍奇金淋巴瘤细胞中的作用分析被引量:1
2016年
目的探讨B细胞性霍奇金淋巴瘤细胞中肿瘤坏死因子受体相关因子1(TRAF1)和CD30-TRAF1信号通路的作用。方法选取B细胞性霍奇金淋巴瘤细胞株L428进行培养,采用荧光实时定量(RT-PCR)检测L428细胞TRAF1 mRNA表达情况,Western blot检测TRAF1蛋白表达水平,同时检测CD30配体对TRAF1的影响以及TRAF1对L428细胞凋亡的影响。结果 L428细胞TRAF1 mRNA和蛋白相对表达量分别为3.64±1.03和0.97±0.22,明显高于对照细胞的0.72±0.21和0.21±0.0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通过荧光实时定量RT-PCR检测,L428细胞TRAF1 mRNA和蛋白相对表达量在CD30L作用前分别为3.62±0.34和2.29±0.27,CD30L作用8 h后增加为6.54±0.28和4.12±0.3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转染TRAF1 siRNA后,L428细胞凋亡率为(29.17±6.38)%,明显高于转染对照的(4.27±1.0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转染对照TRAF1蛋白相对表达为2.44±0.94,明显高于转染TRAF1 siRNA L428细胞的0.17±0.0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B细胞性霍奇金淋巴瘤细胞中TRAF1表达增加,可能参与了霍奇金淋巴瘤细胞的抗凋亡过程,受到CD30信号通路的调控。
吴江宋玉陈飞肖晖左学兰
关键词:B细胞TRAF1CD30信号通路
成功抢救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并发多种危重并发症1例并文献复习
2010年
目的:总结对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合并多种危重并发症的急诊救治体会。方法:报告1例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合并颅内出血、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多器官功能衰竭、弥漫性血管内凝血的抢救经过,并结合文献进行讨论。结果:给予患者个体化化疗同时,适时完成开颅减压术、呼吸机辅助通气及血液制品输注,使其获得成功抢救。结论:初诊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患者病情危重并复杂,迅速判断早期并发症并尽早开始个体化化疗,是成功抢救的关键。
张克俭陈飞张丽刘尚勤罗琳肖晖周怡杨飞
关键词:脑疝弥漫性血管内凝血
白介素-10基因多态性与湖北汉族人群非霍奇金淋巴瘤患者发病的相关性被引量:3
2013年
目的:研究我国湖北汉族人群IL-10基因多态性与非霍奇金淋巴瘤(NHL)发病的关系。方法:采用病例对照研究和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PCR-RFLP)方法检测363例NHL患者和624例健康对照者中IL-10-592、IL-10-819和IL-10-1082基因型的分布。结果:NHL组与健康对照组相比两组的等位基因及IL-10-592、IL-10-819基因亚型的分布无显著差异(P均>0.05),但NHL患者IL-10-1082 GA基因型频率却显著高于对照组(15%比5%,P=0.000,OR=3.416,95%CI:2.154-5.418);而IL-10-592,IL-10-819和IL-10-1082的基因多态性与NHL患者的病理类型、临床分期及疾病进展之间没有关联(P均>0.05)。结论:IL-10-1082位点基因型与湖北汉族人群NHL发病有相关性。
熊婷肖琦陈小琼肖晖
关键词:非霍奇金淋巴瘤白介素-10基因多态性
姜黄素对多发性骨髓瘤细胞株MOLP-2/R的耐药逆转作用及与FA/BRCA途径的关系被引量:1
2009年
目的研究姜黄素与马法兰联用对人多发性骨髓瘤耐药细胞株MOLP-2/R的耐药逆转作用及其与FA/BRCA途径可能存在的关系,进一步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采用MTT法检测细胞增殖抑制率;采用Western blot方法检测FA/BRCA途径中的关键蛋白FANCD2单泛素化表达;采用流式细胞术测定细胞周期、细胞内药物浓度及细胞凋亡率。结果姜黄素可增强马法兰对多发性骨髓瘤耐药细胞株MOLP-2/R的毒性,马法兰的阳。值由44.5μmol/L降至19.0μmol/L。该作用是通过抑制FA/BRCA途径中的关键蛋白FANCD2单泛素化来实现的。姜黄素和马法兰联合作用组与单用马法兰组相比,MOLP-2/R细胞的凋亡率由(23.3±0.6)%增至(52.6±0.8)%,G2/M期细胞由9.1%增至18.5%,细胞内药物荧光强度由15.2±0.3增至21.4±0.8。而姜黄素单药作用则无此效应,也不伴有FA/BRCA途径受抑制。结论姜黄素与小剂量马法兰合用可产生协同作用,姜黄素通过抑制FA/BRCA途径中的FANCD2单泛素化来逆转MOLP-2/R细胞对马法兰的耐药性。姜黄素介导的FA/BRCA途径受抑制,能增强马法兰对MOLP-2/R细胞的凋亡诱导及G2/M期阻滞作用,提高细胞内药物浓度。
肖晖张克俭左学兰
关键词:姜黄素马法兰多药
慕课联合CPPT教学模式在临床血液学教学中的探索与实践被引量:2
2022年
目的探讨慕课联合CPPT教学模式在临床血液学教学中的可行性与应用价值。方法以武汉大学2018级临床医学五年制、“5+3”一体化和八年制医学生共172人为研究对象,随机选取138人组成试验组,余34人组成对照组。试验组采用慕课联合CPPT教学模式,对照组采用CPPT教学模式。课程结束后,通过理论考试和技能操作考核对两种教学模式的学习效果进行评价,由学生的理论成绩占比80%、技能操作成绩占比20%生成综合成绩,比较两组学生理论成绩、技能操作成绩和综合成绩,并分别比较试验组中完成全部慕课视频学习、完成全部随堂作业的学生与未完成学生的综合成绩。结果试验组学生理论考试成绩、技能操作考核成绩和综合成绩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中完成全部慕课视频学习的学生(n=83)综合成绩高于完成部分视频的学生(n=5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中完成全部随堂作业练习的学生(n=73)综合成绩高于完成部分作业的学生(n=6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慕课联合CPPT教学模式在临床血液学教学中的应用提升了学生的理论成绩和临床操作技能,慕课视频与随堂作业完成度越高的学生其综合成绩越好,该混合式教学模式提高了教学质量和效果,值得进一步推广。
黄婷婷商豫凤刘莉沈辉左学兰刘尚勤陈飞肖晖熊蓓周芙玲
关键词:临床血液学混合式教学
FANCF基因沉默增强多药耐药多发性骨髓瘤细胞株RPMI8226/R对马法兰的敏感性被引量:1
2016年
目的:使用小片段干扰RNA(siRNA)沉默FANCF基因表达,观察其对FA/BRCA途径的影响及对多药耐药多发性骨髓瘤细胞株RPMI8226/R对交联剂马法兰的敏感性变化。方法:FANCF siRNA瞬时转染多药耐药细胞株RPMI8226/R,采用CCK-8法检测转染前后细胞对马法兰的敏感性变化,RT-PCR,westernblot法检测FA/BRCA途径中FANCF、FANCD2、BRCA2基因表达量的改变,彗星实验检测DNA损伤,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凋亡率。结果:FANCF siRNA转染耐药骨髓瘤细胞后,对马法兰的IC50值由17.29μmol/L降至4.88μmol/L;western-blot检测出瞬时转染FANCF siRNA后FA/BRCA途径中FANCF、FANCD2、BRCA2蛋白表达量明显较转染前减低;彗星实验检测出转染后耐药细胞的DNA损伤增多;转染后马法兰诱导细胞凋亡率由(77.67±0.62)%升高至(88.37±0.25)%,提示FANCF基因沉默可使耐药RPMI8226/R细胞对化疗药物马法兰重新恢复敏感性。结论:FANCF基因沉默可抑制FA/BRCA途径中FANCD2及下游BRCA2基因表达,从而阻断FA/BRCA途径介导的DNA修复,增强马法兰对多药耐药骨髓瘤细胞株RPMI8226/R的细胞毒性,增加细胞凋亡率,为解决临床耐药问题提供一个新的思路。
裴梦婉靳鸣陈小琼肖晖
关键词:FANCF多药耐药马法兰
侵袭性系统性肥大细胞增生症1例报道被引量:2
2020年
肥大细胞增生症(mastocytosis,MT)是一种独特、少见的病症,特征在于肿瘤性的肥大细胞(mast cells,MC)在包括皮肤、骨髓(bone marrow,BM)、脾脏和胃肠道等各种器官系统中异常扩增和积聚。根据累积的器官,MT可分为皮肤肥大细胞增生症(cutaneous mastocytosis,CM)、系统性肥大细胞增生症(systemic mastocytosis,SM)、肥大细胞肉瘤(mastcell sarcoma,MCS)3类[1],SM还可分为惰性系统性肥大细胞增生症(indolent systemic mastocytosis,ISM)、冒烟性系统性肥大细胞增生症(smoldering systemic mastocytosis,SSM)、SM相关的非肥大细胞系克隆性血液病、侵袭性系统性肥大细胞增生症(aggressive systemic mastocytosis,ASM)、肥大细胞白血病(mast cell leukemia,MCL)5个亚型,各亚型预后不同[2]。ASM发病率在MT人群中约为5%[3],诊断过程耗费时间长,病情进展快,因此快速诊断和及时治疗尤为重要。本文介绍1例因情绪激动后突发皮肤潮红、胸闷、呼吸困难等非特异性症状为突出表现的ASM的诊疗过程。
向伟肖晖汪英颖肖慕然宋燕燕
关键词:诊疗
TNF、IL-10基因多态性与胃癌的相关性研究
第一部分:TNF基因多态性与胃癌及幽门螺杆菌感染的相关性 目的:研究我国湖北汉族人群肿瘤坏死因子(Tumor Necrosis Factor, TNF)的基因多态性与胃癌及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
肖晖
关键词:淋巴毒素基因多态性幽门螺旋杆菌白介素10基因多态性幽门螺旋杆菌
文献传递网络资源链接
人多发性骨髓瘤耐药细胞系MOLP-2/R的建立及其耐药机制被引量:1
2008年
目的建立耐马法兰的人多发性骨髓瘤细胞系MOLP-2/R,并对其生物学特性及耐药机制进行初步探讨。方法采用马法兰浓度梯度递增法,建立耐马法兰多发性骨髓瘤细胞系。检测两种细胞的形态差异、生长曲线及倍增时间;用药物敏感试验检测两种细胞对马法兰及多种化疗药物的半数抑制浓度(IC50)和耐药指数(RI);使用Western blot比较两种细胞P-gp、MRP和FANCD2的表达差异来探讨可能的耐药机制。结果成功建立了耐药指数为6.03的MOLP-2/R耐药细胞系,与MOLP-2细胞相比,MOLP-2/R耐药细胞异形明显;耐药细胞倍增时间显著延长(P<0.05);MOLP-2/R且对ADM、CTX、DDP、VP-16有交叉耐药;MOLP-2/R中FANCD2的单泛素化表达较MOLP-2明显增加,而P-gp、MRP在耐药细胞系中表达无升高。结论MOLP-2/R具有典型多药耐药特性,为进一步研究耐药逆转途径提供了实验基础。FANCD2蛋白单泛素化表达增强可能是MOLP-2/R细胞产生获得性耐药的主要机制之一。
肖晖张克俭左学兰
关键词:多发性骨髓瘤马法兰
IL-10基因多态性与湖北地区汉族人群胃十二指肠疾病的相关性研究被引量:3
2009年
目的研究我国湖北汉族人群白细胞介素10基因(interleukin-10 gene,IL-10)启动子区3个位点(-1082/-819/-592)的基因多态性与胃十二指肠疾病及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p)感染的关系。方法采用病例对照研究和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方法检测605例胃十二指肠疾病患者(包括196例慢性胃炎、189例胃十二指肠溃疡及220例胃癌患者)和624名健康对照者中IL-10基因型分布;用酶联免疫吸附实验(enzyme-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ELISA)检测血清HpIgG。结果(1)IL-10—1082位点:AG4-GG基因型在胃癌、慢性胃炎、胃十二指肠溃疡组及健康对照组分布频率分别为20%,7.5%,6%和5%,/L10-1082AG+GG基因型分布在非胃癌组及健康对照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2〉0.05),而胃癌组高于非胃癌组及健康对照组,其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IL-10—592位点与IL-10—819位点:胃癌组中-592位点与非胃癌组及健康对照组相比,基因型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IL10—819位点与IL-10—592分布频率-致。(3)胃癌组IL-10—1082AG+GG基因型并Hp阳性分布频率与其余3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IL—10—1082AG+GG基因型与湖北地区汉族人群胃癌发生相关,该基因型与其他胃十二指肠疾病无相关性。(2)胃癌患者中IL-10—1082AG+GG基因型与Hp感染相关。
肖晖蒋益李睿夏冰
关键词:白细胞介素10遗传多态性幽门螺旋杆菌
共5页<12345>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