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罗圆

作品数:24 被引量:157H指数:9
供职机构:广东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更多>>
发文基金:中英瑞气候变化适应项目广东省医学科学技术研究基金中美新发和再发传染病合作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农业科学文化科学哲学宗教更多>>

文献类型

  • 22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21篇医药卫生
  • 1篇哲学宗教
  • 1篇农业科学
  • 1篇文化科学

主题

  • 4篇温度
  • 3篇时间序列
  • 3篇气候
  • 3篇气候变化
  • 3篇气温
  • 3篇住院
  • 3篇流行病
  • 3篇流行病学
  • 2篇少年
  • 2篇时间序列分析
  • 2篇死亡率
  • 2篇气象因素
  • 2篇青少年
  • 2篇中暑
  • 2篇住院病例
  • 2篇纬度
  • 2篇吸烟
  • 2篇老年
  • 2篇老年人
  • 2篇疾病负担

机构

  • 19篇广东省疾病预...
  • 6篇暨南大学
  • 4篇中国疾病预防...
  • 3篇华中科技大学
  • 2篇上海市疾病预...
  • 2篇增城市疾病预...
  • 1篇广东省中医院
  • 1篇湖北省疾病预...
  • 1篇首都医科大学...
  • 1篇中山大学
  • 1篇荆州市疾病预...
  • 1篇肇庆医学高等...
  • 1篇北京市怀柔区...
  • 1篇北京市西城区...
  • 1篇成都市疾病预...
  • 1篇广州市黄埔区...
  • 1篇广州市荔湾区...
  • 1篇广州市越秀区...
  • 1篇宜章县人民医...

作者

  • 23篇罗圆
  • 18篇马文军
  • 14篇肖建鹏
  • 13篇刘涛
  • 11篇林华亮
  • 9篇曾韦霖
  • 8篇许燕君
  • 6篇胡梦珏
  • 6篇张永慧
  • 4篇吴为
  • 4篇许晓君
  • 2篇何志辉
  • 2篇徐浩峰
  • 2篇怀扬
  • 2篇张伟坚
  • 2篇谢慧妍
  • 2篇严青华
  • 2篇宋秀玲
  • 2篇蔡秋茂
  • 2篇聂少萍

传媒

  • 6篇华南预防医学
  • 5篇中华预防医学...
  • 4篇中华流行病学...
  • 3篇伤害医学(电...
  • 2篇环境与健康杂...
  • 1篇实用预防医学
  • 1篇当代护士(下...

年份

  • 1篇2017
  • 1篇2016
  • 10篇2014
  • 5篇2013
  • 4篇2012
  • 2篇2010
24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中国四城市中小学生每天不同时间段的饮水量被引量:9
2013年
目的调查北京、上海、成都、广州中小学生每天不同时间段的饮水量。方法采用多阶段随机抽样的方法,于2011年9—10月在北京、上海、广州、成都抽取了5914名中小学生,完成调查5868名。采用连续7d24h的饮水记录法,由调查对象利用定量用具详细记录每天8个时间段,上午、下午、晚上,以及就餐时与非就餐时饮水的种类及量,分析不同时间段的水和饮料的饮用量。结果早餐前、早餐时、早餐后、午餐时、午餐后、晚餐时、晚餐后和夜间的饮水量分别为(99±101)、(130±106)、(191±155)、(96±107)、(246±172)、(90±101)、(188±135)、(50±81)ml(F=1679.77,P〈0.01)。按照3个时段划分时,上午的饮水量最高[(420±242)m1],依次是下午[(341±199)ml]和晚上[(327±195)m1](F=325.23,P〈0.01);上午、下午、晚上白水饮用量分别是(270±209)、(250±179)和(224±177)ml(F=84.89,P〈0.01);饮料的饮用量在上午[(151±133)m1]最高,其次是晚上[(103±122)ml],下午[(91±199)ml]最低(F=373.56,P〈0.01)。就餐时与非就餐时的饮水量分别为(3161247)、(773±445)ml(Z=65.2,P〈0.01)。非就餐时,白水饮用量[(579±408)m1]高于饮料[(194±204)ml](Z=64.5,P〈0.01);就餐时,白水[(165±194)m1]和饮料[(151±152)m1]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z=0.59,P=0.56)。结论中国4个城市中小学生每天不同时段的饮水量差别较大。
张倩胡小琪杜松明潘慧王晓君张东朱珍妮罗圆鞠勇马冠生
关键词:饮水饮料
老年人高温热浪健康教育干预效果混合效应模型分析被引量:4
2016年
目的 评价对老年人开展预防高温热浪健康教育的效果。方法 采用类随机对照试验,从广州市番禺区市桥街28个社区随机抽取2个社区,然后将抽取的社区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以≥60岁常住居民为研究对象。干预组采用8种健康教育方式在夏季进行3个月热浪干预,对照组不采取任何干预措施。干预前后两组均采用相同问卷收集信息进行效果评价。采用混合效应模型进行数据分析。结果 控制家庭人均月收入、安装空调、饮酒、基础疾病史和时间效应后,干预组热浪风险感知平均得分升高1.62分,对照组升高0.51分,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76,P=0.006);干预措施的效果也体现在两组因慢性病入院的差异上,干预组最近3个月因慢性病加重去过医院住院或就诊由干预前32.39%(46/142)下降至干预后28.87%(41/142),对照组由干预前26.28%(41/156)上升至干预后的36.53%(57/156);热浪知识得分、热浪适应性行为得分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健康教育能增强老年人对热浪的健康风险感知,可有效降低老年人群在热浪期间因慢性病加重而引起的就诊住院。
马文军林巧绚林华亮刘涛曾韦霖肖建鹏李杏罗圆
关键词:老年人健康教育混合效应模型
广东省居民发生中暑的影响因素分析被引量:16
2013年
目的明确广东省高温热浪期间发生中暑的脆弱人群,为采取措施保护该人群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于2010年9—11月采用4阶段分层整群抽样的方法在广东省内抽取5个市,每市抽取1个县及区,每个县区抽取6个片区,每片区抽取50户,对每户随机选出1名15~69岁居民进行入户面对面询问调查,调查内容包括一般人口学特征、社会经济状况、热浪相关知识和适应行为。采用2检验、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广东省居民发生中暑的影响因素。结果共调查2 183人,平均年龄为(39.31±14.16)岁,其中男性占53.37%(1 165/2 183),城市居民占48.74%(1 064/2 183)。总体中暑发生率为6.8%(149/2 183)。不同社会经济状况(包括职业、地区和收入)人群中暑发生率不同(P﹤0.05),农林牧渔业(11.4%,58/507)、农村(10.1%,113/1 119)、月收入<1 000元(11.2%,75/671)居民中暑发生率最高。所有调查对象对健康风险认知平均得分为(4.21±1.47)分(得分范围1~7),对热浪的知晓率为38.11%(832/2 183),对热浪的平均适应得分为(4.80±2.39)分(得分范围0~9)。Logistic回归结果显示农林牧渔业和离退休人员发生中暑的风险分别高于其他职业(OR=2.40、2.32),农村居民发生中暑的风险高于城市居民(OR=2.62),人均月收入<1 000元的居民发生中暑的风险高于收入≥10 000元人群(OR=2.48)。结论高温热浪期间广东省居民中暑发生率较高,农村及社会经济状况低下的人群是中暑的脆弱人群,需要重点加以保护。
胡梦珏严青华马文军刘涛许燕君宋秀玲林华亮罗圆肖建鹏
关键词:中暑
广东省居民二手烟暴露水平及对其危害认知的调查分析被引量:18
2013年
目的了解广东省居民二手烟流行现状,以及公众对烟草危害认知和对禁烟立法的态度,为制定控制二手烟危害的政策法规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于2010年9—11月采用多阶段分层随机抽样方法抽取广东省5个城市的10个区的家庭作为调查点,采用国家统一设计的调查问卷对15~69岁的常住居民进行问卷调查,调查内容包括人群的吸烟情况、二手烟暴露情况、烟草危害认知情况和对控烟措施的态度。采用2检验比较率的差别。结果获取有效问卷2 121份,结果显示15岁及以上居民的现在吸烟率为23.3%(494/2 121),男性为42.4%(470/1 108),女性为2.4%(24/1 013)(P<0.01);城市、农村分别为20.4%(213/1 046)和26.1%(281/1 075)(P<0.05)。不吸烟者中有63.8%(1 038/1 627)正遭受二手烟暴露,男、女性分别为63.2%(403/638)和64.2%(635/989);城市﹑农村的二手烟暴露率分别为62.2%(518/833)和65.5%(520/794)。有64.3%(667/1 038)的被动吸烟人群每天都受到二手烟侵扰。各类场所吸烟情况比较结果显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其中家庭、工作场所和公共场所的餐馆吸烟情况严重,3类场所发现有人吸烟的比例分别为:61.6%(1 306/2 121)、59.8%(655/1 096)和78.7%(754/959)。认为应该在公共场所和工作场所室内全部禁烟的比例分别为61.7%(1 308/2 121)和66.6%(1 413/2 121)。结论广东省居民二手烟在公共场所、工作场所和家中的暴露情况严重,控烟知信行的水平有待提高。应在进一步提高居民二手烟危害认知和加快无烟环境创建步伐的同时,积极推进公共场所和工作场所控烟立法。
吴为许燕君宋秀玲蔡秋茂肖建鹏罗圆何群马文军
关键词:吸烟二手烟
纬度对高温与老年人死亡效应关系修饰作用的Meta分析被引量:11
2012年
目的探讨高温对老年人死亡风险的影响,并分析纬度对高温与死亡风险的效应修饰作用。方法收集国外高温与老年人死亡风险关系的研究,采用Meta分析方法合并效应值,再通过Meta回归模型进一步分析纬度对该关系的修饰作用。结果共纳入7篇文章,共14个城市。高温天气温度每升高1℃,老年人死亡风险增加4.3%(95%CI:2.4%~6.3%)。纬度00°-29°、30°~39°、40°-49°、≥50°时温度每升高1℃,老年人死亡风险分别增加2.5%(95%CI:2.2%-2.9%),3.1%(95%CI:2.1%。4.2%)。6.0%(95%CI:-0.9%.13.3%)。6.O%(95% CI:5.1%~7.0%);纬度每升高:5°,老年人死亡风险增加0.2%(95%CI:0.1%~1.7%)。结论高温会增加老年人群的死亡风险,中高纬度地区在高温天气时老年人死亡风险更大。
曾韦霖马文军张永慧刘涛罗圆肖建鹏许燕君许晓君
关键词:高温老年人纬度META分析
中国城市气温与人群死亡暴露反应关系的Meta分析被引量:8
2013年
目的探讨中国城市气温与人群死亡风险的关系,分析纬度对气温与死亡风险关系的修饰作用。方法收集国内有关气温与人群死亡风险关系的研究,采用Meta分析合并效应值,再通过Meta回归模型进一步分析纬度对该关系的影响。结果共纳入10篇文献,包括15个城市。气温每增加1℃,非意外死亡风险增加2%(95%CI:1%~3%),心血管疾病死亡风险增加4%(95%CI:2%~6%),呼吸系统疾病死亡风险增加2%(95%C1:1%~4%);气温每降低1℃,非意外死亡风险增加4%(95%C1:2%~7%),心血管疾病死亡风险增加4%(95%CI:1%~7%),呼吸系统疾病死亡风险增加2%(95%CI:0%~4%)。纬度0°-25°、26°-30°、31°-39°、≥40。时气温每下降1℃,人群总死亡风险分别增加6.5%(95%CI:-2.7%~15.6%)、5.8%(95%CI:2.4%-9.3%)、0.8%(95%CI:0.4%~1.2%)、0.5%(95%C1:-0.5%-1.5%);气温每上升1℃,人群总死亡风险分别增加0.6%(95%CI:-0.3%~1.4%)、1.9%(95%CI:0.7%~3.1%)、2.0%(95%CI:1.0%-3.0%)、5.8%(95%CI:-3.2%~14.8%)。纬度每增高5°,高温时人群死亡风险增加0.3%(95%CI:0.1%~0.8%),低温时人群死亡风险减少0.8%(95%CI:0.5%-0.9%)。结论气温过高或过低均增加人群的死亡风险。中低纬度地区人群对冷的适应能力要比高纬度地区更为脆弱,而对热的适应能力则较强。
胡梦珏马文军张永慧刘涛林华亮罗圆肖建鹏
关键词:气温纬度META分析
发展中国家侵袭性肺炎链球菌病监测研究进展被引量:12
2010年
肺炎链球菌病已成为全球一个重要的公共卫生问题.全球范围内,肺炎链球菌始终是导致婴幼儿严重疾病的首要因素,也是引起肺炎、菌血症、鼻窦炎和急性中耳炎的最常见病因.2005年世界卫生组织(WHO)估计全球每年有160万人死于肺炎链球菌病,包括70万~100万5岁以下儿童,其中多数生活在发展中国家[1].
罗圆怀扬余宏杰
广东省气象因素对疟疾发病影响的时间序列分析被引量:2
2012年
目的评价广东省气象因素与疟疾发病风险的关系。方法采用时间序列方法,使用分布滞后非线性模型,以1980--2004年广东省气象部门提供的温度数据和广东省CDC提供的疟疾发病数据对温度、相对湿度和降雨量等主要气象因素与每月疟疾发病率进行负二项分布回归分析。对气象因素对疟疾发病影响的即时效应、滞后效应、累计效应及气象因素的交互作用进行分析。结果广东省1980--2004年间每月疟疾发病数最高达到4010例,月最高温度平均为26.3℃,每月最低平均温度为18.8℃,每月平均温度为21.9℃;月相对湿度最高可达到88.0%;月平均降雨量平均为5.6mm。月最高温度与疟疾发病的即时效应呈非线性关系,当温度达到32.3℃时,发病风险最高,RR值达到2.51(95%CI:1.99~3.16);相对湿度为60.0%时,疟疾发病的RR值最高1.19(95%CI:0.66~2.11),随后逐渐下降,当相对湿度为86.6%时疟疾的发病风险降至最低,RR值为0.51(95%CI:0.34~0.76);疟疾的发病风险随月平均降雨量的增加而增加,当月平均降雨量为14.5mm时,疟疾的发病风险最高,RR值为1.29(95%CI:0.87~1.93)。月最高温度在31.5℃,滞后2个月时对疟疾发病的效应最强,RR值达到1.81(95%CI:1.02~3.22);降雨量在〉15.2mm时对疟疾发病的作用较强,但持续时间则较短。33.7℃高温天气下疟疾的发病超额危险度较大,滞后1个月时为92.2%(95%C1:30.5%-183.2%)。相对湿度较小时,疟疾发病的滞后作用持续时间长,累计作用大;相对湿度达到87.0%时,滞后3个月的超额危险度仅为-66.6%(95%CI:-86.4%~-17.7%)。降雨量为15.5mm时对疟疾发病的累计作用在滞后3个月时达到最高,超额危险度值为40.7%(95%CI:-30.0%~182.6%),此后累计效�
罗圆张永慧裴福全刘涛曾韦霖肖建鹏马文军
关键词:疟疾时间序列分析
中国66个县/区日温差对人群死亡影响的时间序列研究被引量:9
2017年
目的了解中国不同城市日温差对居民死亡风险的影响。方法用时间序列方法分析中国66个县/区日温差与居民日死亡数的关系,利用Meta分析方法整合不同县/区的结果。在调整季节、年龄、性别和死亡地影响后,以累计超额危险度(CER)为指标,分析极端日温差对死亡的影响。结果研究共收集1260913例死亡信息,北部、中部和南部县/区的日均死亡人数分别为6.1、9.7和10.7人,日温差均值为11.1、8.0及8.2℃。在全国范围内,日温差与居民死亡存在非线性关系,其暴露一反应曲线呈J形,即极高日温差存在显著死亡风险(最大CER=3.6%,95%CI:1.9%~5.3%),而极低日温差的死亡效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且极高日温差对人群的死亡风险有明显的时空异质性,对中部县/区人群的影响(CER=5.1%,95%CI:2.4%~7.9%)大于南部(CER=4.5%,95%CI:1.7%~7.3%),在冬春季的效应高于夏秋季;老年人(≥75岁)为极高日温差的脆弱人群。结论极端日温差对人群的死亡风险存在时空异质性,不同县/区的极高日温差均对居民死亡风险造成影响。对中部的影响高于南部和北部,冬春季的影响强于夏秋季,对老年人等脆弱人群影响最大,应因时因地制定政策保护脆弱人群。
赵永谦王黎君罗圆殷鹏黄正京刘涛林华亮肖建鹏李杏曾韦霖马文军周脉耕
关键词:温度时间序列
加强伤害预防控制工作,促进儿童青少年健康被引量:6
2014年
伤害已成为全球儿童青少年死亡的一个重要原因,严重危害其生命和健康。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统计,全世界每年因伤害死亡的18岁以下儿童青少年高达95万,相当于每小时有100余名儿童青少年因伤[1-3]害不幸离世。我国死因监测系统数据显示,意外伤害是我国0~14岁儿童的第一位死亡原因,占总死亡的26.1%,全国每年有超过20万的0~14岁的儿童因意外伤害死亡,造成许多独生子女家庭失独,给[4]家庭和社会造成沉重的负担。
马文军罗圆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