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智荣 作品数:18 被引量:172 H指数:7 供职机构: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 更多>> 发文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中央保健专项资金资助科研项目 北京希望马拉松专项基金 更多>> 相关领域: 医药卫生 更多>>
既往合并肺栓塞病史的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外科治疗手术时机的探讨 2024年 背景和目的肺癌是全球范围内癌症相关死亡的主要原因,手术仍然是可手术切除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主要治疗手段。然而,具有肺栓塞(pulmonary embolism,PE)病史的非小细胞肺癌患者进行外科治疗可能增加围手术期死亡率及并发症发生率。因此,对于这类患者的手术时机选择面临巨大挑战,目前对手术时机选择仍知之甚少。本研究旨在探讨具有PE病史的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手术时机选择。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至2023年1月期间,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胸外科进行手术治疗的具有PE病史的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入组患者术前均行计算机断层扫描肺动脉造影(computed tomographic pulmonar y angiography,CTPA)用于PE的评估,进行双下肢静脉超声评估深静脉血栓(deep venous thrombosis,DVT)。术后常规行双下肢超声,并视具体情况行CTPA。根据PE发生日期与手术日期之间的时间间隔,将患者分为两组:短期PE组(short-term PE,SPE;PE发生在2个月内)和长期PE组(long-term PE,LPE;PE发生超过2个月)。术前根据入院时抗凝情况和Caprini评分决定抗凝方案,术后常规进行抗凝治疗。结果共有34例符合入排标准的具有PE病史的非小细胞肺癌手术患者纳入本研究,其中15(44.1%)例为SPE组,19(55.9%)例为LPE组。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和吸烟史方面无显着差异。与LPE组相比,SPE组患者腺癌比例(80.0%vs 42.1%)、Ⅱ–Ⅲ期比例(46.7%vs 31.6%)更高,但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SPE组患者术后胸管引流量较多(P=0.039),术中出血量、住院天数、术后并发症或转入重症监护室两组无显著差异。术后5(14.7%)例患者发生DVT的复发,其中SPE组有2(13.3%)例,LPE组有3(15.8%)例。PE复发率为8.8%,其中SPE组有1(6.7%)例,LPE组有2(10.5%)例。两组均有1例(6.7%vs 5.3%)患者出现围手术期30天内死亡。结论PE发生在2个月内,如果PE病情稳定,合并PE病史的非小 章智荣 陈硕 陈其瑞 胡滨关键词:肺栓塞 非小细胞肺癌 外科治疗 手术时机 《胸部恶性肿瘤围术期静脉血栓栓塞症预防中国专家共识(2018版)》解读之D-二聚体篇 被引量:13 2019年 胸部恶性肿瘤患者围术期发生静脉血栓栓塞症(venous thromboembolism,VTE)风险较高,VTE的发生将影响患者的预后、远期生活质量,严重者甚至致死。为了加强胸外科医生对胸部恶性肿瘤患者围术期VTE的了解和重视,中国胸外科静脉血栓栓塞症研究协作组发布了《胸部恶性肿瘤围术期静脉血栓栓塞症预防中国专家共识(2018版)》。本文针对共识中D-二聚体在VTE中的诊断价值及风险预测价值进行详细解读,并对其他生物标记物在肿瘤患者VTE的作用做简要拓展,以加深胸外科医生对D-二聚体在VTE中临床意义的理解。 陈青山 章智荣 董红红 苗劲柏 李辉关键词:胸部恶性肿瘤 静脉血栓栓塞症 D-二聚体 临床Ⅰ期非小细胞肺癌淋巴结转移规律和清扫方式的探讨 被引量:26 2014年 目的 探讨接受根治性手术治疗的直径≤3 cm的临床Ⅰ期(cⅠ期)原发非小细胞肺癌(NSCLC)的淋巴结转移规律及其可行的淋巴结清扫方式.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2年3月1日至2013年8月31日间270例原发NSCLC患者的临床资料,270例患者的肿瘤直径≤3 cm,术前分期均为cⅠ期,均行系统性淋巴结清扫,分析临床病理特征与淋巴结转移的关系.结果 全组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为14.8% (40/270),无死亡病例.270例患者中,影像学表现为纯磨玻璃样病变(p-GGO) 34例,实性结节189例,混合型47例.结节型病变中肿瘤直径≤1 cm者22例,l cm<直径≤2 cm者138例,2 cm<直径≤3 cm者76例.腺癌245例,鳞癌18例,类癌4例,大细胞癌2例,肉瘤样癌1例.全组患者淋巴结转移51例,总淋巴结转移率为18.9% (51/270),其中p-GGO、混合型、实性结节型患者的淋巴结转移率分别为0(0/34)、2.1% (1/47)和26.5%(50/189);直径≤1 cm、1 cm<直径≤2 cm和2 cm<直径≤3 cm肺癌患者中,淋巴结转移率分别为18.2% (4/22)、14.5%(20/138)和35.5% (27/7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右肺上叶癌、右肺下叶癌、左肺上叶癌和左肺下叶癌中特异性淋巴结引流区阳性组的非特异性引流区淋巴结转移率分别为30.0%、20.0%、44.4%和50.0%,特异性淋巴结引流区阴性组分别为0、0、0和2.9%,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影像学表现为p-GGO的早期NSCLC一般不发生淋巴结转移,术中可不行系统性淋巴结清扫.对于结节型病变的NSCLC,其淋巴结转移率随肿瘤直径尤其是实性结节成分的增大而增高,当肿瘤直径≤2 cm时,术中可先清扫特异性引流区的淋巴结并行冰冻病理检查,若为阳性,建议行系统性淋巴结清扫;若为阴性,可考虑不进一步行非特异性淋巴引流区的系统性淋巴结清扫. 章智荣 毛友生 赫捷 高树庚 程贵余 刘向阳 方德康 李鉴 王永岗 王大力 牟巨伟 薛奇 高禹舜 赵峻 张良泽 黄进丰 王兵 丁宁宁关键词:肿瘤分期 肿瘤转移 淋巴结切除术 不同组织亚型不同基因型同时性多原发肺癌(附1例病例报道) 被引量:4 2017年 随着低剂量螺旋计算机断层扫描(computed tomography,CT)广泛应用于早期肺癌筛查,诊断出的双肺同时多发性病变的病例数逐年增多,且大多数病例最后证实为同时性多原发肺癌(synchronous multiple primary lung cancer,SMPLC)。既往研究结果显示SMPLC的发病率约为0.2%-8%(穿刺研究结果为3.5%-14%)。目前对于MPLC的诊断,大多依据Martini-Melamed的诊断标准:SMPLC:①肺癌部位各异,彼此孤立;②组织学类型不同;③组织学类型相同时,位于不同肺段、肺叶、不同侧肺,由不同的原位癌起源,肺癌共同的淋巴引流部位无癌肿,确立诊断时无肺外转移。异时性多原发肺癌(metachronous multiple primary lung cancer,MMPLC):①组织学类型不同;②组织学类型相同时,无瘤间期至少2年,或均由不同的原位癌起源,或第二原发癌位于不同肺叶或不同侧肺时,肺癌共同的淋巴引流部位无癌肿,确立诊断时无肺外转移。而各个肿瘤具有独特的病理形态特征为诊断MPLC的要点。此后很多学者在这条标准的基础上进行了不断的修订与丰富,包括国际肺癌研究协会(International Association for the Study of Lung Cancer,IASLC)新版肺腺癌分类及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EGFR)、K-ras基因突变等,这些内容的增加使多原发癌灶与转移灶的鉴别诊断标准更加合理准确,也同时说明对于MPLC的各个病灶分别进行基因检测具有重要的鉴别和治疗意义。现将我院胸外科术后病理证实为不同组织亚型、不同基因型的同时性四原发肺癌患者诊治情况报道如下。 李欣 章智荣 傅毅立 苗劲柏 胡滨关键词:多原发癌 病理亚型 EGFR 支气管肺类癌的外科治疗及预后分析 被引量:6 2013年 目的探讨支气管肺类癌(BPC)的手术治疗方式并分析影响其预后的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北京协和医学院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胸外科1999年5月至2007年12月65例BPC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并对性别、年龄、吸烟史、病理类型、肿瘤分期等进行单及多因素预后分析。结果肺段切除例,肺叶切除36例,双肺叶切除6例,袖状切除4例,全肺切除11例,隆凸切除2例,主支气管成形4例,单纯探查1例。1、3及5年总体生存率分别为86.2%、73.8%和64.6%。单因素分析显示,性别(P=0.029)、年龄(P=0.003)、吸烟史(P=0.039)、病理类型(P〈0.01)、肿瘤分期(P〈0.01)、术后放化疗(P〈0.01)、淋巴结转移(P〈0.01)和手术性质(P=0.042)是影响预后的因素。多因素分析显示,病理类型(P=0.019)和淋巴结转移(P〈0.01)是影响预后的独立因素。结论手术是BPC的首选治疗方法,手术切除方式目前仍以解剖性肺叶或全肺切除为主。影响其预后的独立因素是病理类型和淋巴结转移。 戴维 刘孟嘉 章智荣 牟巨伟 孙克林 程贵余 张汝刚 王大力关键词:类癌 外科手术 预后 胸腔镜单肺叶切除术患者术后住院时间延长预测模型的构建 2022年 目的构建胸腔镜单肺叶切除术患者术后住院时间延长的预测模型。方法回顾性收集2016年3月至2019年2月于本院胸外科择期气管插管全麻下行胸腔镜单肺叶切除术患者的病历资料,性别不限,年龄≥18岁,ASA分级Ⅰ~Ⅲ级,术后病理诊断为非小细胞肺癌。收集患者基本信息(性别、年龄、吸烟史)、既往病史(血脂异常、高血压、糖尿病、心脑血管疾病、周围血管疾病、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过敏史、其他肿瘤史、手术切除部位、麻醉因素(术中非甾体抗炎药和糖皮质激素使用情况、麻醉时长、术中硬膜外麻醉+术后硬膜外镇痛情况)和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胸腔积液、气胸、肺不张)。根据术后住院时间是否延长分为术后住院时间正常组(≤7 d)和术后住院时间延长组(>7 d)。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胸腔镜单肺叶切除术患者术后住院时间延长的预测因子。基于TensorFlow深度学习框架构建患者术后住院时间延长的回归预测模型,评价模型预测效果;进一步基于TensorFlow框架搭建深度神经网络,构建患者术后住院时间延长的分类预测模型,评价模型预测效果,并与传统机器学习算法构建的预测模型进行比较。结果最终共纳入428例患者。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和麻醉时长是胸腔镜单肺叶切除术患者术后住院时间延长的危险因素,女性、其他肿瘤史和右肺中叶切除是保护因素(P<0.05)。回归预测模型在训练集和测试集上的平均绝对误差分别为2.16和2.14,均方误差分别为11.05和11.73,模型拟合效果欠佳。分类预测模型在测试集上的准确率、F1值、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下面积分别为75.58%、0.553和0.702,模型预测效果尚可,然而预测效果不优于基于逻辑回归、随机森林、梯度提升和支持向量机的4种传统机器学习方法构建的预测模型。结论性别、年龄、手术切除部位、其他肿瘤� 王晨 刘蕾 王蕾 章智荣 胡滨 吴安石关键词:胸腔镜检查 肺切除术 住院时间 食管癌治疗——手术为主 2013年 食管癌诊断明确后,肿瘤发展到何种程度是患者最关心的问题,早期还是晚期,这也是临床大夫所需要知道的,因为这决定着患者下一步的治疗方案。中国幅员辽阔,各地卫生条件和水平差异很大,但对于早、中期乃至部分晚期食管癌病人,在提高远期生存率及降低死亡率方面,手术仍是目前的首选治疗方案,当然,术前、术后是否放、化疗也是患者十分关心的问题,但这决定于术后病理报告:病变外侵程度或是否转移。自1940年我国吴英恺教授成功开展了第一例食管癌切除手术,食管癌外科手术治疗已有70余年的历史和经验。 章智荣关键词:术后病理报告 晚期食管 远期生存率 肿瘤发展 肺转移瘤的外科治疗临床分析 被引量:5 2015年 目的 探讨肺转移瘤的分布及外科治疗的手术指征、手术方式及影响预后的因素,为外科治疗方式的选择提供参考.方法 收集1998年3月至2013年12月于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外科手术治疗的肺转移瘤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Kaplan-Meier曲线及Log-rank检验进行生存分析,并用Cox比例风险模型进行多因素分析.结果 全组329例患者中,上皮组织来源的278例(包括结直肠癌、肾癌、乳腺癌等),肉瘤类来源的32例,生殖细胞来源的3例,恶性黑色素瘤3例,其他来源13例(包括淋巴瘤、子宫肌瘤等).全组1、3和5年总生存率分别为85.1%、50.9%和37.1%,中位生存期38个月.生存分析显示手术切除范围(P =0.004)、淋巴结清扫与否(P=0.017)和手术根治性(P<0.01)等3个因素与患者预后显著相关,多因素分析则显示淋巴结清扫与否及手术根治性是影响患者预后的独立因素.结论 对于原发恶性肿瘤已控制且无其他器官转移的肺转移瘤,手术应在达到根治的情况下尽量减小肺切除范围,术中不应常规清扫肺门纵隔淋巴结,而应结合术前影像学和术中探查淋巴结的情况来决定是否清扫,以提高患者的长期生存. 赵亮 杨龙海 张百华 李嘉根 章智荣 赵传多 高树庚 薛奇关键词:肺肿瘤 肿瘤转移 外科手术 预后 食管癌重在早诊早治 被引量:1 2013年 食管癌是我国最为高发的恶性肿瘤之一,半个多世纪以来,我国一代又一代食管癌防治工作者殚精竭虑、锐意创新,在食管癌的流行病学、早期诊断、综合治疗及早期预防等方面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绩,但食管癌防治工作异常艰难,总体上还未达到令人满意的程度。但在食管癌学界一致认为,早期发现并确诊食管癌是目前提高食管癌患者生存率及生活质量的唯一出路。但困难重重。 章智荣关键词:食管癌 恶性肿瘤 流行病学 生活质量 常规肺功能检测联合登楼梯试验在预测非小细胞肺癌患者术后心肺并发症中的作用 被引量:10 2014年 目的探讨常规肺功能检测联合登楼梯试验在预测非小细胞肺癌患者不同术式治疗后心肺并发症方面的应用价值。方法162例肺功能相对较差的非小细胞肺癌患者中,14例患者由于最终术前分期较晚或术前心肺功能较差不适合手术治疗,4例患者拒绝接受手术,1例患者行单纯探查术,最终143例患者入组,分别接受了不同术式的手术治疗。143例患者进行术前常规肺功能检测和登楼梯试验,并监测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情况。分析术前常规肺功能检测和登楼梯试验检测结果与术后心肺并发症之间的关系。结果143例患者中,41例患者术后出现不同程度的心肺并发症,其发生率为28.7%。全组患者无术后30d内死亡。登5层楼梯(18.36m)时间(t)≥92s组、登楼梯过程中血氧饱和度下降程度(EOD)≥5%组、登楼梯时最大心率与平静时心率变化的差值(△P)〈550次/min组患者的术后心肺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38.5%、42.0%和35.1%,t〈92s组、EOD〈5%组和△P≥55b次/min组患者的术后心肺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16.9%、21.5%和18.2%,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EOD和不满足肺功能术式标准,是术后心肺并发症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登楼梯试验作为安全、简易、低成本的检测手段,能够较好地预测非小细胞肺癌患者术后心肺并发症的发生。常规肺功能检查联合登楼梯试验可推荐作为胸外科手术前常规检测手段。 董静思 毛友生 严少平 程贵余 孙克林 刘向阳 方德康 李鉴 王永岗 章智荣关键词:呼吸功能试验 手术后并发症